《大唐极品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 第5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媚娘看着,也不禁一阵心软,坐在了武京娘的身边,拉着她的手,道:“京娘!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绝对不能做!那个田迎居心叵测,绝非良善,说不得别有用心,你可要当心了,姐姐盼你能悬崖勒马,千万不能再错下去,你和你姐夫都是姐姐最亲近的人,姐姐不希望你们之间兵戈相向!”

武媚娘确实很担心武京娘这个妹妹,她很清楚杜睿的能力,也清楚杜睿的手段,更清楚杜睿一生最在乎的就是大唐的江山社稷,如果武京娘当真要去挑战杜睿底线的话,即使武京娘是她的妹妹,即使武京娘是大唐的皇后,杜睿也绝对不会手软的。

武京娘去和杜睿斗法,那完全是自寻死路,虽然这些年杜睿都隐居杜陵,不问世事,但是武媚娘知道,长安发生的风吹草动,杜睿都了如指掌。

尤其是对武京娘,杜睿说不定更是在几年之前就开始谋划了,就等着武京娘走出那一步的时候,给予她雷霆一击。

这些年来杜睿之所以一直隐忍不动,无外乎就是不想让武媚娘伤心罢了,杜睿知道,武媚娘最记挂着的就是这个深居宫中的嫡亲妹妹。

武京娘不说话,武媚娘应该说的也都已经说完了,剩下的就要看天意了,如果武京娘真的疯狂到不顾一切的话,武媚娘也只能用自己的生命来赎罪,来抵偿杜睿这么多年的感情了。

“京娘!姐姐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了,姐姐还是希望你能够好自为之,千万不要一错再错了!”

武媚娘说完,满是叹息的离开了,她知道这个时候,她的话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一切都要看武京娘自己的,看看她能不能战胜心魔。

武媚娘其实也在后悔,当初还是太子的李承乾选侧妃,武京娘原本是不愿的,那个时候,还是少女怀春年纪的武京娘满心里都是杜睿,如何肯嫁给另一个男人。

还是武媚娘为了能让杜睿在宫中有个助力,这才极力劝说武京娘入宫,没想到最终却事与愿违,原本应该互为助力的杜睿与武京娘,非但没能按他想象的那样,相互扶持,却成了水火难容的敌人。

到了今天,武媚娘也说不清,自己当初的决定究竟是对,还是错!

武媚娘离开了,只剩下武京娘一个人待在这偌大的立政殿内,身边没有一个随侍,更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武媚娘的话确实触及到了她内心最为柔弱的一个地方,和李承乾夫妻十几年的感情,那绝对不是假的,她想要登上那个位子,成为君临天下,独一无二的女皇,很显然,肯定会伤害到李承乾,只不过她以前一直都是在欺骗自己。

觉得就算是她真的配合田迎来一出兵谏,清君侧,杀了杜睿,大不了事后让李承乾做太上皇。

可是有一个问题,一直以来都被武京娘刻意的忽视了,试想一下,一个男人被自己的妻子欺骗,背叛,原本就已经病入膏肓的身子如何能支撑得住。

这些年来,李承乾对她的好,武京娘岂能看不到,岂能不被感动,曾经豆蔻年华之时,对杜睿那种淡淡的爱恋,早就已经随着岁月消失了,现在剩下的只是一份怀念,而自己的心,武京娘已经完全交托到了李承乾的身上,这份夫妻之情,是如何都割舍不下的。

而且和杜睿为敌,武京娘真的能赢吗?

此前她甚至还天真的以为,她是皇后,是君,杜睿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现在清醒了,武京娘也明白过来,对杜睿那种将大唐江山社稷安定,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的人来说,如果她妄图去颠覆李唐江山,改朝换代的话,杜睿是绝对不会理会她是不是大唐皇后,绝对会以最为冷酷的手段将她灭杀,一想到杜睿那神鬼莫测的手段,武京娘的心就更加动摇了。

我到底该怎么做!?

武京娘在心里不停的问着,只可惜没有人回答她!



武京娘的心中正在激烈的挣扎着,天草四郎那边也在加紧准备着对付杜睿,而杜睿则已经穿过了函谷关,进入了洛阳地界,过了东都之后,可就是长安的万年县了。

“舅舅!要不要派人去长安那边打探一番!”薛讷有些不放心的建议道。

杜睿一笑,道:“不必如此,我纵横天下这么多年,多少腥风血雨,艰难险阻都闯过来了,那么多一时俊杰,枭雄,都不能将我怎样,我又何惧一个倭人,和一个妇道人家,大军无需停歇,加紧赶路,明日天黑前,大军就要赶到长安!”

薛讷闻言,心中也是隐隐的激动,原本他以为自己的父亲薛仁贵就已经称得上是大英雄,大豪杰了,可是在接触了杜睿之后,他才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第七篇 永徽 第三章

天草四郎的府邸内,曾经倭国复**的几个核心人物正聚在一起,这一次天草四郎是真的打算孤注一掷,放手一搏了,那些隐藏在大唐各个角落的新选组成员,被纷纷的召集到了长安,天草四郎很清楚,如果这一次不能成功的话,那么不要说什么成为华夏的主人,倭国复国,恐怕天下的倭人从此之后,都将永无出头之日,那样的话就算是保存些许实力,也没有必要了。

要么接受唐人为他们安排好的命运,永生永世被唐人奴役,乖乖的做顺民,要么被斩草除根,这一次之后,天草四郎相信,杜睿是绝对不会再给他机会了,哪怕是跑到天涯海角,已经暴露过自己的身份,杜睿也能抓住他,将他杀掉。

“事情进行的如何了?”

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可是天草四郎却突然感到一阵阵的担心,杜睿给他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澳洲道那么凶险的局势,都能被杜睿给化解了,如今虽然他这边准备的还算是妥当,可是当真能杀了杜睿吗?

天草四郎的心里也是没有把握!

近藤勇道:“属下和山田君所掌控的禁军应当没有问题,所有的将校都已经换上了我们的人,到时候只要稍一鼓动,那些兵士不辨真伪,定然能一同举事!”

天草四郎接着又道:“武家兄弟那边如何了!?”

这次兵谏,其实最为关键的就是武三思和武懿宗那边,武懿宗掌管的可是驻守在大明宫之侧的太子千牛卫,到时候武懿宗谋动于内,他们起兵于外,互相配合,只要能将皇宫控制住,将李承乾抓在他们的手中,这件大事可就成了,杜睿就算是回到了长安,只怕也是无能为力了。

一直以来负责联络武三思和武懿宗的都是山田魁,见天草四郎问起,忙道:“主上放心,和我们相比,那武家兄弟只怕更盼着杜睿死,盼着武京娘那女人能掌控大权!属下前两日刚刚和他们接触,那两人就有些迫不及待了!”

武三思和武懿宗的反应完全在天草四郎的预料之中,历史上这两人就曾为了谋立太子的事,诸般动作,甚至为了一个储君的位子,争相讨好武则天的男宠,无所不用其极,其行极其可鄙。

两人还帮着武则天搜罗罪状,大肆杀害李唐宗室,为的不过就是能以侄子的身份继承姑母留下的江山。

现在的局势和历史上也没什么不同,虽然武京娘的才能,手段要比武则天差得远,而且在朝中的影响力也大大不如武则天,但是只要他们的计划成功了,武京娘未必就没有机会坐上那个位子。

当然武三思和武懿宗两人现在还不知道武京娘所谋居然如此之大,他们只知道,如果武京娘掌控了朝中的大权,他们兄弟的好日子可就要来了。

原本在他们的父亲被武京娘先后处死之后,他们连贵族都算不上了,可是谁能想到时来运转,武京娘为了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急需要提拔娘家人,结果他们短短的时间之内,就骤升高位,如今更是有权倾天下的机会,武家兄弟两个岂能拒绝。

无论是武三思,还是武懿宗,他们对大唐可没什么忠诚可言,如果说忠诚的话,也是对他们的家族。

就连武京娘都不行,其实在武三思和武懿宗等人的眼中,武京娘不过是他们推出去的那个代言人罢了,他们可都是人中龙凤,是要做大事的,岂能久居一个女人之下。

历史上以外戚的身份,躲得帝位的人,可不少,比如前朝的隋文帝杨坚,还不是多了自己外孙的皇位,开创了开皇盛世吗?

杨坚不仅在乱世中篡位成功,而且统一了天下,也博得了千古赞誉。

杨坚所撺掇的是北周的天下,要知道,北周本就是权臣篡位的例子,所以宇文氏对权臣一直极为防范,而且宇文氏比起当时的北齐与南朝,更是出了一位英主,武帝宇文邕,统一北方,为日后的天下一统打下了基础。

只可惜宇文邕的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五岁就撒手人寰,他的儿子宇文赟即位。这是典型的“老子英雄儿混蛋”。而且不是一个小混蛋,而是一个大大的混蛋。

周武帝的棺椁还摆在宫中,宇文赟就指着父亲的棺材大骂:“你怎么死得这么晚?”

屁股一转,就把老子的妃嫔叫到面前,年轻美貌的立刻留用。这种做法,虽说南北朝皇帝伦常混乱的多的是,但是也不等于宇文赟做得就有道理,只是徒留天下的笑柄。

然后就是宇文赟自毁长城,最典型的就是处死了自己的叔父齐王宇文宪。宇文宪不仅是北周灭齐的头号功臣,而且深谙政治,灭齐后激流勇退,所以深得武帝宇文邕的信任,也是宇文家族的擎天柱。但宇文赟龙椅刚刚焐热,就借机将宇文宪处死,宇文宪的五个儿子除长子早逝外,其他无一幸免。这一行为,不仅令天下失望,更令重臣心寒。

其三,朝令夕改。宇文赟刚登基时,为收拢人心,借口周武帝刑罚太重,下旨废除《刑书要制》,将监狱中的大批囚犯释放,以为这样就能收买人心了。结果盗贼回乡,依旧为害邻里;而平民百姓见法律如此松驰,也有模学样,纷纷以身试法,结果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宇文赟一看这样不行,而且他自己更非圣人,本来就是个带头坏事做绝的人,于是连忙又颁布更为严酷的《刑经圣制》,于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皇帝的威信荡然无存。

当然,宇文赟的荒唐事还有不少,其中最搞笑的一件事便是大封皇后。中国历史上好色荒淫的皇帝虽多,不过大抵还知道妃子可以无数,皇后只有一个。宇文赟却是不管,一口气封了五个皇后,杨坚的长女,也是宇文赟的结发妻子杨丽华被封为天元大皇后,太子宇文阐的生母朱满月被封为天大皇后,还有几个宠妃被封为天左大皇后、天右大皇后。

而宇文赟性格暴躁,公卿大臣稍有差错,便遭痛打。每次打人都是120杖,还美其名曰“天杖”。宫人和他所宠幸的嫔妃们也难免杖背之责,弄得人心惶惶、不得安宁。一次,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得罪了他,他立即大发雷霆,冲着杨丽华咆哮起来,不过杨丽华的性子也犟,不仅不惧怕,而且态度还特别的从容不迫,宇文赟气昏了头,居然要她自裁谢罪。

这消息立刻传到了杨丽华的母亲,杨坚的妻子独孤氏那里,她火速赶进宫去,极尽哀怜地为女儿求情,直到头磕得鲜血真流,宇文赟才傲慢地放过了杨丽华。

杨坚知道女婿周宣帝对自己渐有疑忌诛除之心后,送钱送物拼老命巴结宣帝宠臣,自己的老同学郑译,并在皇宫的胡同中相求道:“您知道我一直想出藩外任,希望您给我留个心,有机会能让皇上派我出京。”

杨坚想出京,无外乎是想逃离京城政治漩涡避祸。正好赶上周宣帝要出兵南伐陈国,让郑译主管此事。见机会来临,郑译就推荐杨坚为元帅,准备随自己一道前去平定江东。周宣帝当然言听计从,下诏以杨坚为扬州总管,准备兴兵。恰巧,诏下不久,周宣帝病重,杨坚便称自己“暴得足疾”,在京城伺察形势。

郑译眼见周宣帝快咽气,密谋之后,宣杨坚入宫,把让他辅政的事情说出来。杨坚老奸巨滑,也是患得患失之辈,忙摆手“固辞”,称不敢当。郑译也急了,激言道:“公若为,速为之;不为,我自为也!”

此时的杨坚,还没能从女婿周宣帝残暴的阴影下走出。入宫前,杨坚遇见算命的术士来和,还心惊肉跳地问:“我这一趟有灾吗?”

可以想见这位半大老头内心的惊惶不安。思来想去,利大于弊,杨坚就答应了,“称受诏居中侍疾”。

当天,周宣帝就一命归天。郑译矫诏以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即代理全国陆海空总司令。几个内臣草诏,惟独颜之仪不签字,历声言道:“主上升遐,嗣子冲幼,宫中大任,宜委宗室。赵王年纪最长,论亲论德,应受辅政重任。你们备受朝恩,应思尽忠报国,奈何今日以神器授以外姓他人!”

郑译知道颜之仪人太倔直,不能够说服,索性“代替”他签署。诏下,宫廷诸卫禁兵认敕不认人,马上归统杨坚节度。

一直心倾杨坚的御正下大夫李德林听说要安排杨坚作大冢宰,郑译自己做大司马,刘昉想当小冢宰,连忙跑去见杨坚,并出主意说:“杨公您应该作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否则,无以号令大众。”

杨坚深以为然,周宣帝大殡结束,诏旨一下,连刘昉、郑译都有些傻眼: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昉为司马。二人本来想与杨坚平起平坐,这下子倒成了人家的僚属。

不过,杨坚待二人甚厚,赏赐巨万,封刘昉为黄国公,郑译为沛国公,“出入以甲士自卫,朝野倾瞩”。时人称二为“刘昉牵前,郑译推后”,皆是杨坚成事的红人。

杨坚本人,并无大功于国,又是最让人起“联想”的外戚,忽然大权在握,幼主在朝,外间自然不服。杨坚总是先人一步。周宣帝刚死,杨坚已经矫诏征在外拥强兵坐重镇的宗室五王入京朝见。五王入见,才知道周宣帝已死,无奈之下,只得各返他们在京城的王府,伺机行事。

但是,五王入笼,外间拥兵的周朝贵臣纷纷起兵,其中规模最大的有相州总管尉迟迥、青州总管尉迟勤、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以及益州总管王。谦,数十万大军,此起彼伏,四处响应。

危急时刻,杨坚惊惧攻心,想派心腹刘昉与郑译出外监军平叛,但刘昉推说自己从未为将,郑译以母老为辞,皆推托不行,杨坚心中大为恼怒。情急之下,府司录高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