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 第4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麟到了府上,苏定方便将此事据实以告,苏麟闻言,也是一惊,前些天,李承乾还派李义府去大食和谈,怎的今日又要出兵征伐了。

“父亲!圣上此意为何?不是要与大食人和谈的吗?怎的又要出兵!?”

苏定方笑道:“圣上之意,其实我等臣子可以胡乱猜忌的,今日叫你过来,也是想要与你商议一番,当年你随宋国公远洋之时,曾在那埃及与大食人有过交锋,依你之见,大食兵力与我大唐相比如何?”

苏麟沉吟了一阵,道:“父亲!依孩儿看来,这大食诚为我大唐的劲敌,当初宋国公在埃及能以弱敌强,战而胜之,凭借的乃是猛火油和出其不意,若是两军排开阵势,放手较量的话,兵力相等的情况下,这胜算也只是四六开,我大唐虽然有优势,却也并非万无一失,圣上若是要以父亲为帅的话,此事还需好好斟酌一番!”

苏定方见苏麟居然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正要发怒,不过再一想,苏麟行事一向沉稳,既然这么说了,定然别有深意。

“依你之见,此战胜负难料!”

苏麟不想打击自己的父亲,可是却也不得不据实以告,道:“父亲!中亚一代,大食人盘踞数十年,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再我,近些年,我大唐虽然与大食在葱岭一代偶有争锋,可对大食人的了解还是太少了,不过若是宋国公为帅,那就不一样了,宋国公对天下事,了然于胸,当初在埃及之时,便看出那穆阿维叶是个枭雄,纵横千里追杀,只可惜让他给逃了,若是宋国公愿意代为谋划一番的话,则事可成!”

苏定方并没有因为苏麟如此高抬杜睿而生怨,他知道苏麟说的都是实情,只是~~~~~~

“延辉!你可知道前些时日,皇后省亲之事!”

苏麟道:“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天下尽人皆知,孩儿自然知晓,一国皇后,驾临臣子府中,依孩儿看来,宋国公圣慻不衰!”

苏定方摇了摇头,苏麟虽然心智超人,可总归在政治上眼界还是窄了些。

“皇后若是省亲,依着圣上节俭的性子,哪能如此铺张,省亲不过是个名目,求策才是真的。”

苏麟闻言一愣,登时醒悟过来,道:“既然如此,今日圣上召父亲入宫问大食之事,那岂不是说,宋国公也不看好此战的胜败,这~~~~~~~~~”

苏定方笑着摆了摆手,道:“延辉!不管宋国公如何看,这一战,为父都要去打,为父年纪大了,日后为国效力的机会只怕是不多了,这一战无论如何,为父都要去争取!”

苏麟闻言顿时一阵漠然,好半晌才道:“唉!要是当初圣上不将宋国公贬谪就好了,父亲还能找人商量一番!”

苏定方笑道:“便是宋国公在,这一次只怕圣上也不会以他为帅的!”

苏麟奇道:“这又是为何?”

苏定方长叹一声道:“漫漫人生,宋国公即使活到六十岁,也还有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他还有很多为大唐立功的机会,以他之才,他要立功有何难处?不说别的,就是即将进行的击破大食一战,若是宋国公统兵的话,灭掉大食,到时候会封何功?他如今已经贵为国公,离朝之时更是位极人臣,就再也没有升官晋爵的余地了,而宋国公不过而立之年,你说,到时候如何封赏?圣上总不能将这个天下封给他吧!?”

“这个~~~~~~~~”苏麟一脸的震惊之色,这种事他还真没想到过。

苏定方说得没错,以杜睿离开长安之前的境况,赏无所赏,封无可封,在这样的情形下,杀掉杜睿就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自古以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多是因为无法封赏;不得不杀的先例,秦杀商鞅,刘邦杀韩信,皆是如此未。

苏麟闻言不禁抱怨起来:“宋国公一心为国,却遭此猜忌,空有满腔壮志,一身才学,不得施展,这是朝廷的损失,圣上他~~~~~~~~~~”

苏定方见苏麟居然如此言语,急道:“不可乱言!”

苏定方制止了苏麟,可他却也是一声长叹,杜睿眼下不过三十一岁,他原本还有大好的前途,哪怕杜睿活到六十岁,也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然而在这剩下的三十余时间中,杜睿却因君王猜忌,怕是以后就没有为大唐建功立业的机会了。

一想到这个,苏定方也是深深的惋惜,杜睿虽然是他的后辈,可是杜睿的才华,即便是他,也不能不说一个服字。

苏麟为杜睿抱不平道:“父亲!当年圣上与宋国公,总角之交,两人甚是亲厚,为何~~~~~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这又有什么奇怪的,人一旦到了高位,自然就会有人依附,即使杜睿无作恶之心,依附的人多了,谁还能保证他还会一如既往的安分守己,圣上也正是因为有此担心,这才将他贬谪的!毕竟,这些年来,杜睿的威望实在是太大了!”苏定方感慨道。

杜睿久居高位,即使他不想,也必然会有人依附他,托庇于他,久而久之,就算是杜睿没有别样的心思,那些依附于他的人为了自身利益,也会变着法的让杜睿往上走。历史上的赵匡胤不就是如此吗?

后周显德六年,世宗柴荣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质受顾命扶助柴荣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这时恭帝年仅7岁,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局势,一个由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策划的军事政变计划也就酝酿开了。

翌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兵变计划就付诸实践了。

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正月初三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遂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

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敢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

人言,识时务者为俊杰,面对变局,作为一个强者,首先需要的是认清形势,面对变化,如何采取行动。

22岁开始从军的赵匡胤,不可能在最初就有一统天下,称孤道寡的野心,至于各种神迹,不过是后人在人家成功之后的附会。人的野心是随着形势而不断变化的。

25岁的时候,赵匡胤正式投到柴荣门下,做了自己第一个选择。27岁的时候,赵匡胤主动请战,激战高平,做了自己第二个选择。30岁的时候,赵匡胤采纳赵普意见,巧取清流关,做了自己第三个选择。34岁的时候,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登上皇位,做了自己第四个选择。

但与前三个选择不同,第四个选择既是赵匡胤顺应时势,更是赵匡胤主动创造时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不是偶发事件,是以赵匡胤、赵普、赵光义三人主谋的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

政变的第一步是去除障碍。

赵匡胤夺取政权的最大障碍当然是周世宗,但是周世宗威望极高,幸好此时已经病重。而周军三巨头之一的李重进,因为和世宗不和,一直在淮南担任节度使,对于中央,已经失去了威胁,于是只剩下当时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张永德。

张永德是柴荣妹夫,从周世宗即位之前,就和世宗关系密切,在郭威临终之时,也主动下跪,表示臣服,得到了柴荣的信任。

一直以来,柴荣最精锐的部队都是由担任殿前都检点的张永德率领。于是在世宗六年,张永德率领大军在前方冲杀,率领后周主力和北汉激战。世宗却在送来的文书之中看到“检点做天子”的文字,一打听,军中早已流传。这让世宗极为恐慌。作为郭威女婿的张永德,有着和自己一样的名位,更是一位精通兵法的优秀统帅,完全有机会、有实力在自己死后夺取自己的天子宝座。于是世宗即刻传令罢免张永德都检点官职,改由自己的第二心腹赵匡胤做都检点。

第二步是巧夺兵权。

公元960年正月,周世宗去世不久,此时朝廷皇帝年幼,七岁的柴宗训当然不能理政,由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当权。作为禁军最高统帅的赵匡胤看时机成熟,准备发动兵变,于是赵匡胤开始命人四处散播留言:北汉联合契丹大举来犯了。

其实,这根本就是谎言,但是在那个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真相一时难辨。而朝中符太后是一介弱智女子,完全不懂朝政,听闻消息大惊失色,竟然屈尊求教宰相。

范质考虑朝中唯有赵匡胤可以出战,于是推荐赵匡胤。赵匡胤很高明,以自己兵微将寡拒绝出战,此时的符太后慌作一团,又怎能去查明赵匡胤的野心,于是下令允许赵匡胤调动全国兵马,去迎战北汉联军。

第三步是散步流言。

赵匡胤于是率领大军前进,到了距离京城20里的陈桥驻扎下来。由其弟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指挥,让军士在军中散步谣言“检点做天子!”同样的谣言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巨大的效力,可以想见,每个人都想起了去年的事情,都会去想,哦,原来检点做天子,说的不是张永德,而是我们的主帅赵匡胤大人啊。赵匡胤假意让人禁止流言,而赵光义则四处活动,告知诸位将领,拥立赵匡胤前程似锦,而一旦此时传到京城,受制于人,作为赵匡胤亲信的将军们都将受到牵连。于是大家都作出了明智的选择。

众位将领在赵光义的带领下拥到帐下,高喊:“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还未等赵匡胤回答,赵光义就将早就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众人下拜,高呼万岁。此时的赵匡胤也并不推辞,只是问到:我有号令的话,你们能听从吗?

众将都说:唯命。

赵匡胤即刻率领大军返回京城。几天之后,小皇帝宣布禅位,三百年大宋江山从此开始。

李承乾当然不可能知道几百年之后发生了什么,可是他所担心的却相差无几,他现在正值盛年,可是一旦有所差池的话,他的太子年幼,杜睿权势滔天,万一生出了别样的心思,就好像后世的赵匡胤一样,到时候,谁人能制止他?

可以说如果杜睿想的话,他成事的机会实在是太大了,首先在军中,杜睿大唐战神的名号天下传扬,如今为大唐戍卫四方的大将大多都曾在杜睿的帐下效力。

再加上杜睿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谓树大招风,杜睿的能力和权势已经彻底危及到了皇统,李承乾焉能不猜忌。

当初的太宗皇帝精明过人,看到了这种危害,屡次打压杜睿,甚至两次将杜睿罢黜,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这种危害,将杜睿留给李承乾来用,结果很显然,太宗实在是小看了杜睿的能耐,李承乾登基以来,杜睿又屡建奇功,到了李承乾都不敢用的地步了。

苏麟道:“宋国公善谋,能征善战,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帅才,如此帅才,如今居然不能用,真乃社稷之憾!”

苏麟感叹了一声,便将此事放在了一旁,问道:“父亲!此次兵发大食,父亲心中可有成算!”

成算!?

苏定方心中能有什么成算,他对大食完全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大食究竟有多达,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个大食国比被他灭掉了的西突厥,更加难对付。

不过这些他都不想去考虑,他只想着要挂帅出征,他的年纪大了,还不知道以后有没有这个机会了,如今军界一批青年人已然崛起,像是薛仁贵,年纪轻轻便为国镇守一方,余下的王玄策,席君买,哪一个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不能再等了,他要抓住这次机会,接着平灭大食的功绩,将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李承乾这一次之所以选中苏定方,就是不想把大唐的安危寄托在杜睿一个人身上,他就是想要向杜睿证明,即使离开了杜睿,他依然能创造出一番丰功伟业,所以他选中了苏定方,他要为大唐打造一根擎天柱。

苏定方父子两个在家中密议良久,次日一散朝,苏定方便求见李承乾,君臣两个又在承庆殿内商谈到了天色将黑的时候,总算理出了一个章程。



次日太极殿大朝,群臣毕至,就连许久未露面的李世绩都来了,谁都知道,这节骨眼儿,在太极殿举行大朝意味着什么,关于是否对大食用兵一事,如今已经纷纷扰扰的闹了这么许久,昨日苏定方被李承乾招入承庆殿的消息,众臣也早就知道了,如今显而易见,李承乾决心已定,是该出兵的时候了。

李承乾身着皇袍,头戴皇冠,大袖飘飘,快步而来,整个人极为精神,精神头十足,走路轻快,向在飘似的。

纠结在心头许久的一件事,总算是到了该了解的时候,出兵大食,击破大食,这是李承乾成为像太宗皇帝那样千古一帝的最好机会,尤其是在杜睿反对的情况下,如果他成功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