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奴-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么好担心的。事实上,俄军也不可能一下子出动千人规模火枪队,历史明白无误的告诉赵强,现在的俄军真的很渣。
敌弱一分,我便强一分,把俄国人散乱在远东各个据点的火枪手消灭掉,然后将他们的火铳集中起来,数量一定相当可观。
火铳还是越多越好,如果兔儿岭上埋伏的不是三百初次上阵的火铳手,而是一千经验丰富的老铳手,那赵强相信,只一轮齐射,谷中那几百正红旗便全部就可报销。那两三百正黄旗的清军再善于射箭,也吃不消这么密集的火力打击。
回返的路上赵强曾与胡旺他们研究过,当时正黄旗清军的弓箭射程大概在一百米左右,而铳营所用的火铳射程最远只有八十米,并且都是初次上阵,而且当时已是没有队形可言,全是各自为战,自由射击,如此一来单兵作战肯定是火铳吃亏。再加上清军是以一佐领为一阵,缓慢推进,远远便以弓箭压制,己方自然没有办法进行还击。
但是只要己方兵力占优,在清军第一轮弓箭射完之后,仍有足够的铳手继续前进突到火铳打击范围内,并且不是个体作战,而是以排。射形式作战,那么就将是火铳压制弓箭。代价便是能否吃得消两至三成人员的伤亡。
经这么一研究,赵强对兔儿岭之战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细细推敲,倒也不是正黄旗清军太过厉害,而是己方的战斗素质太差,同时他的指挥也是很大的问题。当然,胡旺等人并没有直言说赵强指挥有误,但别人不说,赵强自己可不能不承认。战场之上无儿戏,提高自身的军事素养势在必行。身体的主人以前仅是个侍卫,并没有大将之才,自己又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是没有军伍常识,脑中的战斗印象大抵也是电视电影小说中描绘的场景,自己就这么依样画葫芦照搬,肯定是露洞百出。
名将都是战场上杀出来的。如果自己没有那个资质,倒不妨放手提拔一些可用的人出来,自己只需在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具体战斗就让他们去做好了。我可不能学蒋校长,最后落得个退守台湾,校长好歹有个台湾可退,我能退到哪去?赵强如此想道。
最后胡旺和吴四他们总结出来的一点就是:再遇上正宗精锐八旗时,排除其他兵种因素,己方铳手的人数一定要是对方的两倍乃至三倍以上,如此才能有战胜的可能。因为必须要将那二十米的差距折换成人命的损失。
“他娘的,这些正黄旗的鞑子比那些索伦兵强多了,昨罗刹人还闹得这么凶的?”
吴四曾在研究完之后发过这么个感慨,当时赵强听了,保持沉默没有告诉他为什么。如果非要有个原因,恐怕是现在的康熙正满脑子想着台湾吧。
台湾,台湾!
不知郑家现在如何了,“回归”倒计时可是开始了,嗯,郑经现在应该死了,那主政的就是郑克爽了?也不知这小子有没有干掉大哥?
澎湖水师可是好东西,刘国轩也算是个良将,可惜了可惜,岛上数十万大明遗民,若是有船将他们运到远东来,可是凭添无数助力!
唉,只可惜我现在什么都没有,就算知道又能怎样。走神想到台湾去的赵强一脸遗憾。
………。
库柏的一百火枪队赵强不担心,同样他也不担心清军会杀过来,松山堡可能是宁古塔清军应对俄国人最靠北的一个据点了,仅从其在堡内只驻了索伦人的驻防八旗看,就当知宁古塔方面并没有将俄国人列为严重威胁,只怕仅认为是边患而已。从被俘的正红旗清兵口中,赵强已知他们是唯一派来此地的清军,正黄旗的人马纯属路过,偶然之中才牵扯进来的。
从兔儿岭回返时,赵强已经让齐壮每隔二十里地就留两人,一有清军过来,便立即快马回报。四天过去,并无清军出现,再想到宁古塔距离此地路程,赵强虽也担心清军前来报复,但出现的时间肯定要在半月以后,因此倒也没有燃眉之急。
就算库柏提前回来,堡中轻伤的士卒也有一两百人,野战固然不行,但凭堡坚守,人手一杆火铳肯定能阻挡库柏攻进堡内。
至于那些被罚作辅兵的各族壮丁和正红旗清军,赵强也不担心他们敢造反,但是为防万一,他还是听从胡旺的建议,从他和齐壮的人马里各留二十人,合四十人充作赵强。卫队,以防突发事情。
一切准备完毕后,胡旺和齐壮便各领人马分头而去,他们所带的士卒有对周围熟悉的各族壮丁,倒也不怕迷路或者找不到那些小部落。
亲自送胡旺和齐壮出堡,看着他们一东一西打马而去后,郭飞手下的汉军小旗张义找到了他。
“千户,被俘的鞑子里有个汉人。”
“汉人?”
听了张义的禀报,赵强一怔,先前怎么没有人向自己报过这事的。想到这人能混在关外八旗里,倒也是个异数,便想审他一审,看能不能再多了解些关外清军情况。
让张义将人带到议事厅后,赵强便带着郭飞和魏季返回堡内。
'  '
第九十三章 强征扩军(四)
随张义进来的那个汉人自始自终都将头低着,走起路来的样子也是十分小心,一进议事厅就自觉得往那一跪,口称“好汉饶命”。
好汉饶命?台词很熟悉嘛。
听了这话,赵强有些好笑,心道这家伙难道将自己当山大王了不成。见那人好像见不得人似的把脸坑在那,赵强便想看看他的尊容如何。关外汉人不是没有,但却都是从关内发配过来的刑犯罪民,这厮却能混在正红旗驻防清军里,而且看他这身打扮,蛮像后世电影里看到的绍兴师爷,不禁对他的来历有些兴趣。
文化人,看上去又有些地位,不榨取一点剩余价值出来那就可惜了。嗯,貌似听说这文化人都怕死,一吓就坦白。我就吓吓他吧,看看这厮能不能吐出点有用的东西来。如果肚子里有货,倒不妨为我所用。
眼下赵强手下严重缺少读识字之人,首义城的民政事务全押在那半吊子文人魏季身上,若是这人可用,赵强倒不在乎他给满人干过事。当年曹操求才,唯才是举,现赵强也是求才若渴,以前的污点倒不是太放在心中。若计较起来,只怕这首义城中的吴军士卒都不可用,谁当年没偷鸡盗狗,抢人钱财过。赵强自己当年在王屏藩帐下当侍卫时也和一帮人出去干过绑票索财的勾当,只不过绑票对象是有钱的大户而已,但从道德角度出发,也是污点。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前可都是满清的军队,虽然实质统帅是平西王吴三桂,可那名义上的皇帝不还是康熙嘛。真要揪住人家以前的身份不放,未免也不求实际,用在自个身上就不对头,再说这世上不是还有“反正”一词嘛。
大节不亏,小节有失,不是问题;大节亏过,现在改正,也不是问题,历代名臣不是也有很多是敌方阵营投降过来的嘛。满清若不是有了范文程、洪承畴、孔有德等汉奸投靠,如何能对大明了如指掌,如何能从强盗集团一跃成为可争夺天下的军事集团。所以说,有才干的人都是宝贝,不怕你有多贪,不怕你有多坏,只要你能替我做些实际贡献就可,至于将来是不是清算你们,那是将来的事。君不见洪承畴位史《清史》贰臣榜单里位列第一位嘛。
义城中有北上的吴军家属四百多,还有几百各族妇女,外带那四百俄国女人,将来还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靠魏季一人,根本料理不过来。民政搞好了,后勤就有了,后勤有了,战争机器才可以运作起来。虽现在主线是以战养战,但是人口、地盘这些战争红利必须要有人打理,并将之转换为赵强所需要的后勤物资,成为实质的根据地。
一支没有根据地的军队无论如何英雄善战,最终也只是沦为流寇,现在赵强要做的是反清大业,力量却是小得可怜,将来要以弹丸之地力抗拥有中国物力人力的满清,难度可想而知。吴三桂那么大的风头,最后却烟消云散,只留下一帮在关外为奴的旧部,可见难度有多大。因此眼下能够建设好一点就建设好一点,多一分助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是必然要做的事。
事关重大,并且摊子也要越来越大,肯定要有一帮人来打理民政事务,建设后方基地,因此靠一人是绝对不行的,靠吴四、齐壮他们这些武夫更不行。术有专攻,民政的事情还是要找读人来干才是正道,让武人来做,只有乱上加乱,成事肯定不可能,败事倒是铁板钉钉的事。赵强虽然对后世那一套比较了解,但也不敢随便乱搬来,以免水土不符,这个时代的事还是要这个时代的办法来解决,而且他也没那么多的精力放在民政建设上面。
民政之事某种程度上关系成败,刘邦打天下,萧何为其打理后方,如此才让其在前线征战不致有后顾之忧。同样,赵强现在也很需要一个萧何似的人物,就是不知眼前这厮有没有那个本事。如果他有,赵强很乐意重用他,如果没有,赵强也不介意刀下再多杀一个汉奸。
“把头抬起来。”
赵强不温不火的说了一句,准备先看看这人长啥样,通常人的长相给人的印象很重要,赵强首先想看看的是这人长相是不是让自己放心。
“是,是,小人这就抬。”
刘德自被张义提着来议事厅,心里早就七上八下的,被俘后,他自知自己身份若是被这些造反的吴逆知道,肯定难逃一死。因此表现得相当低调,只要听到俘虏的清军有谁叫自己一声“光远先生”的,他就不住的发抖,两眼一白,装作从没听过这个称呼,愣在那装大头鱼。搞得那些索伦兵和达斡尔兵们十分纳闷,光远先生这是怎的了?
没想装了四天死鱼,自己还是被揪了出来,刘德心中那个悔啊,早知这样,就不如提前把脑后那根辫子割了,主动反正,怎么也能保住自己小命,何必现在被人揭发出来,等着剁脑袋呢。
不知这帮吴逆好不好三国的?要是他们有好,那可就好了!
唯唯诺诺的抬起那张已很沧桑的脸,刘德惶恐不安的望着面前这个看上去有三十岁的壮汉,心里直犯嘀咕,因为他从这人身上看不到一点舒穆禄舒大人的影子,怎么看都像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土匪。生怕对方一个喝令,就把自己给推了出去,一句话都不说就这么掉了脑袋,实在是有点冤。
赵强这头也很失望,因为刘德的脸让他没好感,心道原来是个老头,而且看上去特像前世自己家隔壁卖薰烧肉的王二叔,想到王二叔那幅尊容和举止,赵强就没来由的皱了皱眉头。因为王二叔除了出了名的短斤少两,还特别不注重卫生,上完厕所握那活计的手从来不洗,回到摊位上就那么抓起一块猪头肉就切巴切巴起来,搞得赵强每次看到都反胃。
刘德一直抬着他那张老脸,见面前这壮汉在皱眉头,而且脸上表情阴晴不定,不由更是不安,叫苦连连,我的亲爹啊,这莽汉在打什么主意呢。菩萨保佑,让我刘光远能逢凶化吉,若是得偿所愿,他日一定给菩萨镀个金像。
许诺打得呱呱响,刘德却是没想过这支票能否兑现,万一菩萨成全了他,事后他却兑现不了给菩萨的许愿,那时又是如何个说法。
嗯,可不能以貌取人,老是老了点,中用就行,赵强无语了半天方打住前世不太好的回忆,心道自己可不能犯低级错误,冷冷的看了一眼这老头,不咸不淡的说道:“姓名,籍贯,做什么的。”
“啊?”
刘德冷不防赵强突然问他话,啊了一声,旋即却是心中一定,暗道有门了,菩萨显灵了。他不怕赵强审他,就怕赵强屁话不问他一句,就把他小命给取了。
“小人刘德,浙江嘉兴人,因明史一案被发配关外,被好汉抓来之前在宁古塔都统衙门正红旗协领舒穆禄府中为奴。”
刘德可不敢说他是舒穆禄的军师,说自己在他家为奴倒也是事实,本来他就是被分配到舒穆禄府中的奴隶,另外他刻意把《明史》案提出来,以此显示自己是清廷的受害者,好博取对方同情。
“为奴?”
敢情是自己人?赵强没想到刘德竟然也是为奴的,而且还是因为《明史》案,不由一怔。《明史》案可是大案啊,牵连当中的可都是汉人的读种子,莫不成自己看走了眼,眼前这猥琐老头是个大儒不成?
捡到宝了,捡到宝了,赵强不住的暗乐,他想着刘德也有五十岁的样子,从年龄推算,想必应该有些货,赶不上顾炎武那等大儒,好歹也是教授级别的才行。
没想一边的小旗张义听了刘德的话,却是不屑的哼了一声,在刘德尴尬的眼光中,凑上前对赵强道:“千户,据俘虏交待,此人是鞑子协领的军师,平时颇得那协领看重,根本就不是为奴。”
“噢,军师啊!”
赵强听完,恍然大悟般对刘德笑道:“既是军师,就直说便是,何必遮遮掩掩的,军师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话音刚落,未等刘德反应过来,却是面孔陡的一板,冷笑一声:“不过我看你这样,嘿嘿…军师好,军师好…有货,有才…”
听了赵强这不着调的话,刘德吓得是渗出一身冷汗,哭丧着脸为自己辩解:“好汉有所不知,小人哪是什么军师啊,这肚中更是没什么点墨,只因那舒穆禄好听三国,小人在关内时又正是靠说为生,于是舒穆禄便硬要小的给他做了军师。说来也不怕好汉笑话,我这军师干得最多的就是给他讲三国,除这之外,从来也没给他出谋划策过,不是小人不愿,而是小人真的不会…小人也从来没有帮鞑子干过坏事啊。。。”
'  '
第九十四章 强征扩军(五)
“此次舒穆禄带兵来打你们,小人先前更是力劝他不要出兵,可他非不听。”
刘德已是全然忘记舒穆禄对他的知遇之恩,对他的好,只想着自己赶紧与他划清界限,以免被一刀砍了脑袋,嘴上一刻也不停,不住说道:“他一莽汉,不知好歹,仗着有几分武艺便不将世间英雄放在眼里,碰上好汉也是他活该,照我说,他压根就不应该来…好汉兵强马壮的,一看就是精锐之师,岂是他小小正红旗兵马所能敌的…”
若舒穆禄地下有知,他极为看重的诸葛军师——光远先生在他死后如此诋毁他,真不知作何感想。刘德已是越说越溜,越说越顺,浑然忘记现在是个俘虏,口沫横飞的,一点不带打结,端的是好口才,厅内众人见了,都是有些佩服:不愧是当过军师的人,这水平就是比俺们这些大老粗强。
众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