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奴-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杀之恩,再次造反,实为不仁不义之贼,你要知这刀兵一起,除了荼毒生灵,能让百姓得到什么!”
“先生这话可就错了,我就问先生,旗人不足百万之数,而我汉人有千万之众,若你是旗人之主,你会放心善待我汉人吗?”
“妄自揣测,不值一说。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大清尽忠,只愿早死!你不必与我多说,我是不会归顺于你的,你若真是英雄,就让我一死,以全我名节吧。”
“你当真不怕死?”
“生是大清人,死是大清鬼!我为全心中之节而死,死有所值,死有所安!”
“那好吧。”赵强摇头苦笑一声:“来人,把陈梦雷拉出去,砍了!”
“不必你们拉,我自会走!”
陈梦雷径直从地上起身,一拍屁股上的灰尘,冷冷朝赵强看了一眼,毅然扭头坦然而出。
。。。。。。。。。。。。
刘德奉命监刑,待行刑手架好陈梦雷准备下刀时,他有些惋惜的走了过来,俯下身子,轻声对陈梦雷道:“你还有甚么话要说?现在若说,还不迟!”
陈梦雷一脸无畏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顿了一顿,却又问道:“哪边是南方?”
刘德伸手朝南边一指,不明白陈梦雷问这个做什么。
“多谢!”
陈梦雷拱手答谢刘德指向,正了正身子,神情凝重的面朝南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冠,突然弯腰趴了下去,重重的朝南方磕了三个响头。
见陈梦雷如此忠于将他发配关外的清廷,刘德撇了撇嘴,对行刑手吩咐行刑,便转身离开,不再去看陈梦雷人头落地的惨状。
“行刑!”
一声大喝,大刀挥下。
“噗哧!”
鲜血四溅,人头落地,只听得陈昭哭天抢地的哀号声“爹,爹,爹啊!。。。”
'  '
第三十一章 临时扩建
陈梦雷的尸体用草席裹着抬到了东城外的一处山坡上,赵强恩准陈昭亲手埋葬其父,并允其为父立碑。
随后,赵强召犯官罪民当中有影响的三十六人入帐,当中有原吏部侍郎董国祥、礼部给事季开生、河南学政丁澎、兵部左侍郎张天植、山东巡抚吴达、山西巡抚刘嗣美等原清廷的高官。
半柱香后,礼部给事中季开生、山西巡抚刘嗣美等十一人被押出军帐处死,余者皆下跪表示愿投关宁军,为赵强,为反清大业出力。
董国祥等人将关宁军招纳的消息告诉那些犯官与读书人后,除数十人欢呼外,大部保持沉默,有湖南学政程学敏、工部主事周正光、江苏士子陆之文等四十九人誓死不投。稍后,即被驱致北城河边,皆溺毙。死后首级皆被割下,与尚阳堡城头上的旗人首级一同悬挂。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陈梦雷及季开山、刘嗣美等人对于清廷的死忠让赵强不再妇人之仁,也不再对这些读书人抱以多大希望,他决定从今天起,对待这些汉人士子一律采用铁碗手段——不归顺,即杀之。
他一直对如何处理关内关外汉人读书人困惑,但经周培公和陈梦雷这一深刻教训后,他意识到,现在关内的大多数读书人已经认同满清的统治,并积极融入旗人统治之中,这从每年参加科举人数的不断提高就可以看出一二。既然如此,就不能对他们抱有幻想,甚至要和满清一样,用屠刀让他们感到害怕,进而屈服。
满清占领中国的过程十分血腥,尤其是对待那些不肯归降的读书人,可以说是一律杀之,虽然这听上去十分的残酷,但恰恰却是最有效的手段。在权衡再三后,赵强决定可以借鉴满清这一做法,以最大程度减少汉人地主阶级与士子阶层对关宁军的排斥与敌视。
做出这种决定是很无奈和很痛心的,对自己同胞下杀手是相当为人诟病的,但是赵强发现自己除了这样做之外,他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难不成要一个一个苦口婆心的劝他们想起自己是汉人,不应该替满人卖命,更不应该死忠于满人吗?
清末民风思想已经相当开化,还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力保满人皇帝,而忘记自己应该推翻他,因为这个皇帝从来就不是中国的皇帝,也不是汉人的皇帝,他们是异族,真真实实的异族,在他们的统治中,汉人只是奴才,汉人的一切都是可以随时剥夺的,甚至可以“宁予友邦也不予家奴”!所以,赵强绝不能幻想那些已经被阉割血性的奴才们会想起自己是汉人,会明白自己应该帮助关宁军而不是与他做对。
赵强何尝不想成为一个众望所为,各方士子争相竞投的英主,可是现实及这个时代特征告诉他,不行!你再仁义,再如何打造自己,那些汉人士子也不会认同你,在他们眼里,关宁军永远是贼军叛匪,赵强也永远是个杀人不眨眼,祸害江山社稷的贼首!在他们的眼里,他们是生活在大清国,而不是中国,他们是大清的子民,而不是中国人。
而且关宁军脱胎于吴三桂的旧部,其身上吴氏烙印不可能短时间就消磨掉,而对于那些已经被满清洗脑的汉人士子而言,吴三桂是三姓家奴,此人不值得投奔,他的残部更是不值一提。而赵强的尴尬就在于,他的身份是一名昔日的吴军,他的核心部下也都是吴军旧部,所以他不可能在满清还没有推翻之前搞什么“去吴化“,这不现实,而且必然会使军心发生动摇。
一支连自己军队的渊源都搞不清楚的军队,如何才能让上下一心,齐力断金呢?
赵强不能允许自己的部下思想产生混乱,他必须让他们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反清,反清,反清!除了考虑如何打好仗之外,不能让他们有其他的想法,不能,绝不能有!
在没有取和决定性的优势前先否定自己军队的传承,这无疑是一件极不明智的事,所以赵强必须要扼杀军中出现的一切不利反清大业的想法与念头。
赵强在关宁军的讨清檄文中已经明确肯定了自己的身份,也从正面肯定了吴三桂,“先帝昭武”不单单是写在檄文上的几个字而已。所以,赵强现在所做的是继承吴三桂的“遗志”,以他的继承人身份带领关宁军高扛反清大旗,从而能使得数万吴军旧民和忠于吴三桂而被满清迁到关外来的那两万滇民效忠。
鉴于吴三桂及其后人都被清廷杀光,所以赵强不必担心会有人推出一个“楚义帝”或者“朱三太子”来,因此他必须打造好自己吴三桂继承人这一大旗,好让关宁军中的吴军旧部们能够死心踏地的跟着自己干。
实质的利益,现实的考虑才是赵强要做的,而不是如刘德他们所言,将大明朝的旗子举出来,或者打出自己的旗号,这些至少在目前而言,都不现实。
其实关宁军打出吴三桂旧部这面大旗,最大的不利不是那些关内百姓和读书人的不认同,而是那些绿营将领。
参与平定三藩的绿营汉将的地位和财富都是来自于他们血腥镇压吴军,所以关宁军要是在关外站住脚,下一步必然是挥师入关,而那时,关宁军的敌人将不再是八旗兵,因为关内的八旗兵已经烂透,难打的不过数万之众。因此可以预料,一旦关宁军入关,康熙必然将绿营做为平乱的主力,甚至有可能在盛京危急时,就将绿营调出关。
而绿营和那些汉将双手是沾满吴军鲜血的,所以他们必然要与关宁军死磕,否则,他们谁敢保证关宁军得了天下不会报当年的仇?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清军反扑,赵强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整编吴军旧部,招纳人材,尚阳堡内的这些犯官和读书人是文治的一方面,对吴军旧部和现有师团改编就是另一方面。
愿投顺的犯官与士子一共有三百七十多人,赵强将他们统一交由刘德负责,分别安于总制府军民两曹及各师团听用。
军队方面的整编也在进行当中,整编的目的是将关宁军各个师团兵员配署更加合力,以应付大规模的战事,尤其是骑兵。据线报,宁古塔将军巴海手中是有四千八旗骑兵的,所以骑兵师团肯定要扩建。
骑兵师团原有三个联队,四千五百兵,赵强下令立即新增三个骑兵联队,兵力扩为九千人。
战马不缺,彭春统带的北征大军在爱瑷留有战马两千多匹,加上尚阳堡内搜刮的,可以凑齐三个联队所需。兵员从预备役师团及以前曾经当过骑兵的吴军旧部中抽调。
新建的三个联队组成后,赵强将骑兵分为重装联队与轻装联队,所谓“重装”与“轻装”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披甲。
近卫师团原有四个联队,七千二百兵,于爱瑷新增第五联队,计有兵九千人,现又再建两个联队,共七个联队12600人。
后卫师团原有两个联队,四千八百兵,新增第三联队(满洲联队),兵力增为七千四百人。现再增两个联队,每联队一千八百兵,共9000兵。
预备役师团则缩为五千人,以五百人为一大队,分别驻守各地,不再随大军行动,转为治安维持军性质。
骑兵师团三个重装联队千户为伍枫秋、马龙、巴根,三个轻装联队军爵则为百户,分别为江恩、孔国华、归济。
近卫师团原有四个千户为江四、陈伟、季锋、唐二广,新建三个联队千户为格里夫斯基、葛飞虎、魏小江。
后卫师团三个千户钱林、李广材、布尔察,新增两个联队千户则为赵卫、吴化城。
如此调整后,堪堪将现有兵力和吴军旧部及罪民们整合起来,虽然这样的调整并不是太好,但赵强也只能先这样整编了,待拿下盛京后再行关宁军的彻底改革。
各师团用三天时间整合了新补充的吴军旧部和青壮罪民,依然是老规矩,老兵带新兵。军官分配倒不麻烦,南下战事有一大批军士小旗积军功可以晋升,正好调至新建联队,另外吴四已经奉命带着教导大队从首义城赶到尚阳堡,教导大队的四百多学员尽数分配了下去。
算时间,安马尔应该已经到了宁古塔,赵强也相信巴海肯定知道北征大军覆没和尚阳堡失守的消息,所以他决定明日就全军转进宁古塔,但在此之前,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办,这件事若办成了,满清就要四面受敌,拆东墙补西墙了。此事也是他当初在首义城时答应巴根的条件,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可以运作了。
小说阅读下载尽在泡书吧中文网更新超快小说更多:8
'  '
第三十二章 大元梦
巴根当初在首义城曾对赵强说过,他是喀尔喀蒙古人,但实际上,他并不是喀尔喀人,而是察哈尔蒙古人,而且他也不叫巴根,而叫布达里,准确的说,他是原察尔哈亲王布尔尼的亲信,曾经是一名统领一旗的札萨克(旗主),最强盛时,手下的控弦之士有二千之众。
崇德元年,皇太极派内宏文院大学士希福、蒙古衙门承政尼堪往察哈尔、喀尔喀、科尔沁诸部稽户口,编牛录,将漠南各部共编为六盟、二十四部、四十九旗。于每一旗设计札萨克,由清廷从蒙古王公中简派,札萨克一职世袭罔替,如铁帽子王一般永远继承。
而察哈尔部原大汗便是黄金家族的直系继承人林丹汗,可惜他于天陪八年死于痘症,后其妻苏泰太后、子额哲率部众归降满清。由此标志满清彻底击溃蒙古诸部的反抗,并完成了对他们的最后统编。
额哲投降后,清廷将其部众编为六旗,授其为亲王统率部众。后额哲因病去世,其弟阿布奈袭为亲王。但是,与哥哥对满清的顺从不同,阿布奈却始终对先人的耻辱耿耿于怀,心中始终怀有复兴大蒙古之愿,不愿意被女真人统治,所以他接替哥哥成为察哈尔亲王后,多年不朝见北京的顺治皇帝,所以清廷便将其革职下狱,囚禁在盛京。
阿布奈有二子,长子布尔尼,次子罗不藏。阿布奈被囚禁在盛京后,清廷以他长子布尔尼为亲王,但是布尔尼的态度与其父相同,同样不愿臣服满清。由于父亲阿布奈被囚,布尔尼对清朝的仇恨更为加深,一直在图谋反清营救父亲,并带领族人重振大蒙古的光辉。
康熙十二年,关内南方突然爆发三藩之乱,三藩起义的军队严重威胁到清朝统治。而康熙为了平叛,将京师大军尽数南调,一时京城空虚,无任何可战之兵。
布尔尼得知消息后,认为脱离清朝的时机已到,遂于康熙十四年毅然举兵反清。弟弟罗卜藏同阿杂里喇嘛、僧格浑津、噶尔马色冷、薄托和等人都支持布尔尼反清,身为一旗札萨克的巴根作为布尔尼最宠信的亲信,自然毫不犹豫率众追随布尔尼。
三月,布尔尼与弟弟罗卜藏筹备兵器、整顿和训练察哈尔右翼四旗兵马。察哈尔都统晋津,附牧察哈尔的喀尔喀公垂扎布也积极支持布尔尼和罗卜藏的反清计划。布尔尼派人联系调驻宣府的察哈尔左翼官兵的同时,又派人策动各旗蒙古王公参加反清起义。原察哈尔所属奈曼旗郡王札木禅积极响应了布尔尼的号召。
不料,他的计划被从嫁的长史辛柱公主所发觉,她暗中派她的弟弟阿济根入京告密。满清觉得事态发展严重,不能不采取对策。于是康熙与太皇太后商量后,派侍卫塞棱赴义州,以议事为名,召布尔尼、罗卜藏入京。布尔尼知道是计策,没有进京,监禁了侍卫塞棱。
三月二十五日,布尔尼、罗卜藏、阿杂里喇嘛、僧额浑津喇嘛、喀尔喀公垂扎布、都统晋津、副都统布达里举事反清,率领数千人的队伍直奔张家口,准备与调驻宣府的察哈尔左翼四旗的散秩大臣禅尔济、一等侍卫阿达、参领舒什兰会师。但是,这三人不敢与满清朝廷对抗。而察哈尔左翼四旗官兵,不顾散秩大臣禅尔济的阻拦,在宣府哗变,毁长城边墙去投布尔尼的队伍。
三月二十七日,布尔尼的起义队伍到达张家口以北的鄂西奚,夺取御马厂和清朝大臣马厂的马群挺进张家口。此时由于京师八旗官兵尽数南征,无力讨伐布尔尼。康熙深忧之时,太皇太后向康熙推荐大学士图海。于是康熙命多罗信郡王鄂札为抚远大将军,图海为副将军,率兵讨伐布尔尼。
图海领命后,与副手周培公一起召集了京师满洲蒙古八旗所有家奴,共数万人,挥师讨伐布尔尼。因为听到布尔尼要进攻盛京救阿布奈的风声,清廷命奉天将军与宁古塔将军严守盛京。与此同时,派理藩院郎中马喇等到漠南东部诸旗征调兵马,科尔沁、阿禄科尔沁,翁牛特、巴林、敖汉、喀喇沁、土默特、扎鲁特诸旗王公纷纷请求出兵。
四月,鄂札率兵出征,在开往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