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将领又想了,本兵只是说要淘汰总数的四分之三,那要是别人的兵先淘汰了,自己的不就保留下来了。想到这里,心头有活络起来了。于是,纷纷出言问道:“本兵,不知谁的军卒先站队列汰兵?”
他们都希望孙承宗把自己安排到最后。

第七十章 汰兵安置
孙承宗心里舒了口气,就怕这些人齐了心,一起跑,那还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现在他们问谁先汰,自然就同意汰兵了。
不过,安排谁先来这个问题,也不好解决。于是,孙承宗问道:“诸将可有自告奋勇者?”
谁自告奋勇,谁就脑子有病。下面的将领没有一个出头要先汰兵的。
钟进卫在一边反而奇怪了,道:“为什么要一个一个来,一起来不就得了。”
帐内的人都看向他,孙承宗解释道:“四十余万人,人数太多,监察不过来的。”
“那就让所有骑兵都来监察好了啊。”
哦,这是个办法,各部将领都有一些骑兵,收集起来进行监察的话,应该也够用。
孙承宗点点头,说道:“此法可行,诸将可有意见?”
让所有将领的部下都参与到监督中来,这样最公平,底下的将领自然反对不了,不过卢象升忽然出列发话了:“本兵,卑职建议各部骑军不得监察自家步卒。”
底下响起一阵磨牙声,要你多话,将领们对卢象升恨的咬牙切齿。
孙承宗却连连点头:“甚好,甚好。”
然后他站了起来,总结道:“诸将如若没有其他意见,明rì辰时初,三通鼓毕,各部主将及副将须来中军明确汰兵细节。大致为各部骑军抽签定监察对象,各部在所在营地帐篷外列队,兵器不用带,骑军监督,凡汰着皆出营地,到固定点集合点数。现在,都回去准备吧。”
于是,底下各将,纷纷告辞回去准备,希望自己能多留几个兵丁下来,就能多领一份军饷了。
祖大寿正要出去的时候,被孙承宗叫住了。
等其他将领都走出中军帐之后,孙承宗对祖大寿命令道:“复宇,把你麾下骑军,分四部,分驻大营外围四角之交通要地,并派骑军jǐng戒,防止今晚可能出现的情况。明白么?”
祖大寿点点头,明白孙承宗的用意,用力抱拳,大声道:“末将这就去办。”
然后又冲钟进卫也抱下拳道:“本兵,监军,末将告辞。”
在得到同意后退出中军帐,前往本部分派任务去了。
终于顺利的开始实施汰兵策略了,孙承宗等祖大寿一退出中军帐,浑身骨头都轻了不少,靠在帅椅上,闭目养神起来,也不管钟进卫还在旁边。
钟进卫看着孙承宗的样子,很是理解,知道他之前的压力很大。
朝廷几次开会讨论粮草军需的时候,孙承宗都在,朝廷的难处,他比一般人都知道的多,崇祯皇帝又对他寄予很大希望,但前期一直被底下的统兵将领抵zhi,汰兵行动实施的很不顺利。真是难为这位老人了。
顾百川和王鹏也松了口气,换个舒服的姿势站钟进卫背后。之前也真怕那些将领造反,一直提着一颗心的。
忽然,孙承宗的亲兵头目进来禀告:“本兵,监军,大名府知府兼按察司副使卢象升求见。”
孙承宗在亲兵头目进来的时候,已被惊动,睁开眼坐直身子,听取的报告。听完后,看看钟进卫,见他用迷茫的眼神看着自己,知道不是和自己,或者监军事先有约定。
不过既然卢象升主动求见,肯定是有事了,于是,他让亲兵头目把卢象升放进来。
身材高大的卢象升进来后,拱手一礼道:“本兵,监军,卑职有一事,想请教下。”
对方可是大名鼎鼎的卢象升啊,钟进卫没等孙承宗有所表示,就出声道:“卢知府,请说。”
卢象升见得到监军的允许了,就说道:“本兵,监军,不知这些汰下来的兵丁如何安排?”
孙承宗和钟进卫都一愣,这个,还没来得及想。他们两个互相看了看,然后,孙承宗开口了:“不知九台有何高见?”
卢象升见让他发表意见,本来他就是想到了这个问题才过来的,自然就有点想法的,当下也不客套,直接回道:“卑职以为,这些人,当发下路费粮草,让其回归原地。只是,卑职不知道如何处置的是,那些被各路将领沿路抓来的百姓如何处理,有多地已被建虏荼毒,怕是无家可归了。”
这时代,各路军中的弊端,只要稍微有点地位的,都有所了解。因此,卢象升位居知府高位,知道各军抓百姓冒充兵丁来领军饷的事,也就不稀奇了。
钟进卫不是很了解军中兵丁里,几类人的比例,就问道:“无家可归的百姓会有多少?”
孙承宗掌握大局,这点,倒是他了解的最多,所以,也没等卢象升来回答钟进卫的问题,他直接开口道:“这些军将临时勤王,事起仓促,原驻地附近的百姓怕是不会有很多,多半是到了京师附近后,看明白了形势,才抓的百姓来冒领军饷。京畿之地,已惨遭建虏肆虐,因此,这些百姓估计多半都是无家可归了。人数应该不会少于八万。”
钟进卫倒吸一口冷气,这么多!虽然这些百姓基本上身体比较强壮,但也不能放着不管,这天寒地冻的,任其自生自灭的话,多半是活不成了,或者会沦落为贼寇。这都不是钟进卫愿意见到的,也不是朝廷愿意看到的。
孙承宗也很为难,人数太多了。卢象升刚才也说过,他也不知道如何处置这部分人。
中军帐内一下安静了下来。
不过,马上钟进卫就有了办法,他先发言道:“有了,把这些汰下来的百姓和京师王恭厂中的难民一样对待好了。”
京师里面的难民差不多有四,五万,这边比京师里面的难民要多将近一倍,压力将会很大。
卢象升并不清楚京师难民的情况,但孙承宗是知道的,当初钟进卫在文华殿提难民营的事情并提供解决方法的时候,他都是在场的。
不过孙承宗有点担心,问钟进卫道:“京师城里的难民,解决的怎么样了,你那个法子有用么?”
“我也不知道具体怎么样了,但已经开始实施了,从今天上午的结果来看,还真出乎意料。”
钟进卫说到这里,把今天了解到的情况都跟孙承宗和卢象升说了说。
孙承宗和卢象升听了之后,不禁也相对无语,朝廷之难处,还要风尘女子率先响应解决。京师那些受圣人教诲的人,那些达官贵人,是不是该羞愧死啊。
孙承宗沉默了会,道:“老夫马上写一奏章,把汰弱留强之策的实施情况,以及中兴伯所言,安置汰下来无家可归的百姓措施,一起禀告皇上,让皇上定夺。”
钟进卫心道,崇祯皇帝多半是会同意自己的建议。
古代人对于身之发肤,授之父母,看得非常重。所以满清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也吓不住汉民。但崇祯皇帝临死之时,却说自己的身体,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可以看出,他是把百姓看得很重的。
孙承宗让亲兵拿来文房四宝,很快就挥毫写完。然后,他抬头对钟进卫道:“中兴伯,此份奏章,主要为汇报军中汰兵之策的实施,你既为监军,就一并前来署名吧。”
署名没问题,但自己的毛笔字。。。。钟进卫想到这里,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个,我的毛笔字写的不好,能不能不签名了?”
卢象升一愣,这位监军还很有特sè的么。
孙承宗倚老卖老,把眼一瞪,道:“签名而已,不要婆婆妈妈的。”
钟进卫素来尊重老人,更何况是孙承宗呢。也不在意他的恐吓,反而看成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亲情表现。
于是,就乖乖地走过去签名。
以前在小学的时候学过毛笔字,但本来就学的差,这么多年没有用毛笔,自然签的就不会好看了。
孙承宗看着钟进卫那歪歪扭扭的三个大字,肆无忌惮的哈哈大笑起来。
钟进卫被他笑的,脸跟了个猴子屁股似的,红到了耳根。他心里暗想:回去一定要让阿奇多教教自己毛笔字,对,还有文学典故,免得老是大白话。不拽点文言文,还得让人笑话。
卢象升并不清楚钟进卫的来历,看着这一老一少的融洽,他心里不禁有点纳闷:看这样子,难不成监军和本兵有血缘关系?

人生的每个有意义的第一次都是值得纪念的,感谢第一张真正月票的投票人卧意子!

第七十一章 亲近
这份奏章要崇祯皇帝尽快审批,然后尽快反馈回来。所以,最好的送信使者就是钟进卫的跟班,东厂的人。能立刻直达天听。
这个光荣而简单的任务就交给王鹏去执行了。
事情一处理完,孙承宗道:“中兴伯,九台,到后帐歇息一下,顺便讨论下明天要颁布的具体汰兵细节。”
钟进卫一直按捺着自己心底的疑问,眼下没事了,不禁问了出来:“这个,卢知府不是名象升,字建斗么?孙大人,怎么叫卢知府为九台?”
孙承宗一听,朝卢象升“呵呵”一笑,然后道:“九台,你自己解释。”
卢象升也笑了,说道:“禀监军,九台是卑职的号。”
明末的时候,关系近的人已经不叫字了,而是叫号,甚至连做贼的都有给自己取号来赶cháo流。
钟进卫不知道这个,自然就疑惑了。
孙承宗见钟进卫提到这个字号的问题,不禁想起一事,问钟进卫道:“老夫跟中兴伯接触好久,好像没听到中兴伯的字和号,不知可否告知。”
钟进卫一听,讪讪一笑:“不好意思啊,我没字,也没号。”
忽然又想起中学的时候,同学给自己取过一个外号,这个是不是就是号了。忙又补充道:“号可能有一个,不过不好听。”
孙承宗这个老顽童,一听这话,更来劲了,直催钟进卫快说他的号。
“我的号叫三大步。”钟进卫被逼不过,只好说了出来。
“。。。。。。”,孙承宗和卢象升一听,还有这种号?
“我都说了不好听的,你们非让我说。”
孙承宗不肯罢休,道:“有何来历,老夫很是好奇,快快说来听听。”
钟进卫只是不肯说,最后被逼无奈,只好道:“我的三大步,鬼神莫测,就是这样。”
孙承宗还想追问,钟进卫再不肯说了,只是求饶。孙承宗无奈,只好罢了。
这么一来一回的聊天,也让他们三人的距离彼此拉得更近了。这有孙承宗刻意为之的因素在内,老家伙,知道钟进卫是皇上面前的红人,自己在外领兵,朝里有人好办事。
钟进卫对历史名人还是比较感兴趣,他对卢象升道:“九台,你是不是练功的时候使一百四十斤的大刀?”
卢象升对于从未谋面的钟进卫,知道自己练功使用的是一百四十斤的大刀,感到很好奇,因为知道这个事情的人应该很少才对。
他对着钟进卫道:“监军从何得知,卑职练功刀这事,知道的人不多。”
“呵呵,我不但知道你的刀是一百四十斤,而且知道你平时还爱看兵书,能骑善shè。”钟进卫得意的笑道。
卢象升听了,露出一幅愕然的样子。
钟进卫又加了一把料:“我还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所以向皇上推荐了你,我看好你。”
卢象升这下恍然大悟了,自己原先一直纳闷是谁举荐的自己,而且还不是因为自己是进士出身的推荐。
这古代的举荐之恩是很重的,卢象升知道了是钟进卫的举荐,感激的抱拳躬身道:“多谢监军举荐。”
孙承宗一边也纳闷,这小子不但举荐了自己,还举荐了九台,不知道还举荐谁。
“没事,没事,应该的。”钟进卫笑笑说道。心里却又暗想,要是有推荐费就好了。
卢象升又问了:“刚才监军说,还知道卑职自己不知道的事,不知道是何事?”
啊,那些事现在已经不可能重现了。再说,自己的来历不能让别人知道,这点是崇祯皇帝再三嘱咐的。于是,他装神秘:“天机不可泄露。”
卢象升见钟进卫不肯说,也没办法,谁让钟进卫是监军呢,还是自己的恩主。
三个人边说边去后帐歇息,然后商议汰兵细节了。
这边是不忙了,那边却很忙。
保定总兵曹鸣雷回到自己营地后,马上召开军议。他对自己的手下大概讲述了下中军帐的事情,然后下命令:“今晚,各部兵丁晚上及明早全部加餐,让他们都吃饱,火炭给够。让他们睡个好觉。明天列队,给老子要站好了。只要能耗过别人,最终能留下来,老子答应每人奖赏五钱银子,听到了没有?”
手下人知道大帅这是要下血本了,于是,也不敢怠慢,纷纷点头答应。
看这些手下都理解了自己的命令后,就解散,让他们赶紧去准备。然后把骑军头目留下来叮嘱:“明天你监察别的部队,只要稍有站不住的,就赶他们出列,不要留情,明白么?”
骑军头目眨眨眼,不是很明白,平时和兄弟部队虽然不是很和睦,但也不会这么绝情的。不过,他还是点点头,表示不会留情。
曹鸣雷对手下亲信知之甚深,看那样子就知道他只是习惯xìng的服从自己的命令。于是解释道:“别的部队如果早点凑足汰兵的人数,我们自己不就可以少汰一点了,懂么?”
这下,骑军头目明白了,用力点点头,关系到自己利益的事情,那是坚决不能手软的。
曹鸣雷这么做了,其他将领其实也在做差不多的事情,中心意思就是一个,尽量留住自己兵丁的名额,淘汰别人的。
但也有的将领贼心不死,想看看情况再说,要看到有人撤的话,自己跟着跑,总不可能真的全部都杀吧。
这些人很快就失望了。随着“呜呜呜”的号角声响起,祖大寿的一万八千两百关宁铁骑,分成四支部队,分别开往大营的的四个角,扼住四个方向的交通要道。
很快,想溜的将领明白了祖大寿分兵的用意,无奈的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乖乖的参与到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竞争中去了。
当崇祯皇帝收到王承恩转递过来的孙承宗的奏章时,已是夕阳西下之时了。
崇祯皇帝很快看完了奏章,不禁又喜又忧。
喜的是,自己把中兴伯刚派出去才半天,就实际推进了汰弱留强策略的实施,而且汰兵的力度如此之大,后勤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
忧的是,又有如此之多的人要加入难民的队伍中来,不知道能不能照顾的过来。
崇祯皇帝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要不要安置的问题,而是考虑能不能安置过来的问题。
他想到这里,问王承恩道:“今rì下午,百姓响应朝廷号召的人数,可有增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