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唐王看着兴国公,听着他在慷慨陈词道:“不否认,第一个前往北美的藩王,很可能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但与这风险相比的,却是一个巨大的收益。。。”
唐王听到这里,不由得向钟进卫倾过身子,全神贯注地问道:“巨大的收益?”
“是啊,当然是巨大的收益!”钟进卫理所当然地点点头道。
唐王心中一喜,连忙说道:“还请国公教孤。”
钟进卫就是要等他说这话,因此唐王一说之后,也不拿捏,当即给他分析道:“诸位藩王在北美的封地,是以各位藩王所能得到的土地为准。一旦确定,别的藩王就不得与之争,这是朝廷的规定。因此,这第一个藩王过去,北美的肥地还不任由他挑选?”
唐王听了,有点犹豫道:“这个道理,孤也知道。但孤不知道北美那么大,到底什么地方为好。总不可能先把北美跑个遍,心里有数之后再定吧?”
他说到这里,不由得拿眼瞧向钟进卫。他知道要说朝中有人熟悉北美的话,非眼前这位国公莫属。
钟进卫见他看自己的眼神,心中很明白他是想表达什么意思。于是,钟进卫也不拿捏,直接给唐王说道:“其实也不用跑遍北美,稍微留心一点,就能知道至少有一处地方是绝对非常好的。”
“什么?哪一处地方?”唐王一听,连忙问道,但马上又追加一句道:“等等。”紧接着,他转头向外喊道:“来人!”
一个内侍马上应声而入,恭听唐王吩咐。
“去,把孤宝贝的地图拿来。”唐王仔细吩咐道。
在一边伺候的内侍显然就是唐王的心腹,因此不用多细说,就知道唐王所指的是什么地图。没过一会,就把地图拿了过来,展开在一边。
唐王率先站了起来,走到地图边上后,才向钟进卫说道:“国公,还请指点一二。”
钟进卫也不推托,笑着站起来。走近地图后用手一指道:“殿下,此处乃是北美航线的终点,诸位藩王封建北美,最为合适的就是到达北美后,先在此地进行补给,然后再沿海岸线南下北上,或者进入内陆腹地都可。因此,此处的商业价值极高。”
“妙极,妙极!”唐王一听,一拍自己的额头,然后连声称赞道。
他自己还正应了那句诗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因为唐王着眼于整个北美,看看这里,看看那里,都想要,着迷在了里面。
唐王赞完之后,又看向钟进卫,一脸诚恳地请教道:“不知国公是否还能指点一二?”
钟进卫点点头,用手一指密西西比河流域道:“这一块地区,下官记得是平原来的,土地肥沃。和我大明的长江流域差不多吧,具体如何,下官没去过,不敢妄言。”
唐王看着那条密西西比河,又找了下大明境内的长江,做了下对比。心中暗自想道:这河流域肯定不错,只要河水治理得当,当能为第二个江南!
钟进卫基于刚才的回答,并不是非常确定,觉得有点对不起唐王,就补充说道:“其实,还有一个寻找北美好地方的办法,就是找西夷所在,他们现在占据的地方,肯定不错!”
唐王在钟进卫说话的时候,已是满心欢喜地听着。没想到最终听到的是这么一个主意,不由得微微苦笑。
不过他随即马上想起兴国公之前所说,正果那是那么容易修成的!因此,唐王不由得挺了下胸膛,问钟进卫道:“国公,孤的人在京营培训日久。特别是有一个人,孤在难民中发掘出来的。他对行军打仗用人方面都有天赋,孤相信他肯定能学得差不多本事。如此,以国公来估计,能否打赢北美的那些西夷?”
钟进卫一听,稍微想了下,以现在京营对火器使用以及热武器作战战术的经验,加上大明现在的火器比起北美的西夷,只好不差的情况来看,要打赢他们并不是难事。
之所以这么想,钟进卫还有其他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有备算无备,占了先机;
第二,大明藩王的将领士卒都受过针对性的训练,而在北美的西夷,并没有多少正规军,多是那些破产农民,欧洲的地痞流氓之类的强盗而已,这兵员的素质上又是大明占优。
第三,人数上面,大明的大规模封建一旦启动,绝对能在短时间内超越西夷在美洲的人数。
因此,钟进卫回答唐王道:“据下官估计,打赢北美的西夷不是问题,关键还是水土和气候问题。因此,下官建议殿下要格外注意这两个问题。最好在北美先建立基地,哦,就是落脚点完善起来后,再行扩张。毕竟大明国内支援北美的周期太长,并不是很方便。”
“好!”唐王答应一声,接着向钟进卫说出他的准备情况道,“朝廷那卫生防疫之处,孤也派了人在用心学的。另外还有如何与北美印第安人接触,孤也已经给主要将领都发了小册子。”
钟进卫听了,笑着对唐王说道:“既然殿下都准备得这么充足了,为何就不先吃这第一口呢?”
唐王在钟进卫的分析之下,早已下定决心。他知道与其在国内圈禁到死,还不如出去搏一把。而既然要搏一把,为什么就不搏一把大的!
历史上所有能成大事的人,只要分析清了厉害得失,就会比一般人果断。因此唐王就给钟进卫道:“好,既然如此,孤就给皇上上奏章,自愿第一个前往北美就蕃。”
钟进卫听了,心中暗赞,不愧是历史上的隆武帝。
在他完成任务回京之时,唐王派了个人跟他一起去京师。只听他吩咐那人道:“你到了京师之后,给李自成交代,他时间不多了,尽量再多学点。。。”

第八百四十九章 崇祯六年
钟进卫在一边听到“李自成”三个字,感觉有点熟悉,然后稍微一想,马上失声惊讶道:“李自成?”
唐王被打断说话,见到兴国公如此惊讶,不由得问道:“是啊,这李自成就是孤从难民中发掘出来的人才,这两年甚得孤之心。因此便派了他前去京营培训,以为孤之臂膀。”
他说到这里,想起一个可能,马上脸上露出惊喜地问道:“莫非他在京营表现不错,国公都听闻过此人之名?”
对于藩王来说,人才太匮乏了。因此,唐王才不得不尽量从卖身给他的难民中发掘人才。
钟进卫听到唐王确认说是李自成,他心中就开始思想斗争起来了。
他的第一念头是马上派人去把这个李自成抓起来,但接着一想,万一只是同名的呢?历史上的那个李自成,据自己了解,是叫李鸿基而已。没有了原本历史的因素,还会改名成李自成不成?
但就算是李自成又怎么样,现在在大明已经没有历史上流贼的基础,他就是想翻腾也闹不出花样来。而且大明的强军已成,就算李自成能闹出什么来,要剿灭他,也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更何况他现在投靠了唐王,准备去海外替唐王开疆扩土。有他这么一个人才在,估计唐王应该也比较容易在北美站住脚跟。
钟进卫就在那边想着,没听到唐王的问话。因此唐王不得不提高了声音,再次问道:“国公,莫非李自成在京营表现不错?”
钟进卫这次被唐王提高声音一问,已回过神来。他看向唐王,稍微迟疑了一下,然后还是回答道:“应该可以,下官好像听说过此名。”
见唐王听到自己的回答后,露出欣慰的笑容。钟进卫忍不住还是问道:“殿下,这个李自成是哪里人?”
“秦地多旱灾,他在那边活不下去,就来河南,最终被孤给发现了这个人才!”唐王一听,颇为得意地回答道。
钟进卫听了,心中百分之八十可以确定,这个李自成很可能就是历史上的那个李自成。
不过钟进卫已经想清楚了,他并不会去处置李自成,就由他去北美折腾吧!只要不造反,凭着他能在历史上差点取代明朝的成就,当能有一番作为。
否则以大明现在的军事力量,要剿灭想造反的李自成,那也是举手之劳而已。
钟进卫的一念之仁,果然成全了李自成。这个原本历史上的悲剧人物,在这一位面上,却在北美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成为唐国的武将第一人。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当钟进卫启程回京之后,唐王就开始忙碌起来了。自己的奏章一上,明年就将出发前往北美。在南阳的事情,都要开始向朝廷做交接。而自己的准备工作,也要多做一些才行。
不过有个事情他比较头疼,就是今年年底,张家口那边的皮货忽然变得很少,价格马上飙升上去,使得他想再多准备一些都办不到。
时间紧迫,唐王也没功夫去管这事,自个忙去了。
再说钟进卫完美完成任务,缴了圣旨之后,崇祯皇帝也不好再麻烦他,便让他在家休息,尽享天伦之乐。
钟进卫自然乐得如此,把时间都给了阿奇、自己的龙凤胎和那调皮的大儿子。
时间转瞬即过,一眨眼,又到了过年的时候了。
这一次的过年,比起前几年,变得更为隆重、喜庆。不管是上至崇祯皇帝,下至普通的平头百姓,都是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过年。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一年开始,北方无战事,总算还他们一个太平盛世,可以安居乐业了。
并且随着银行越来越深入到大多数百姓的身边,还有各类研究所成果的不断产出,大明百姓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不但如此,他们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使得他们又对朝廷产生了认同感。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相信自己这一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许多皇帝所不能比的。
从万历年间就为祸大明东北的建虏被灭了,获得了一大批免费劳力和大量的土地;藩王封建北美之事,也已经开弓拉弦,就待明年实施了。
还有北旱南涝的自然灾害,因为有了东南亚粮食的输入,而不至于有动荡发生,算是国内最稳定的一年。
布局东南亚,掌控交趾局势,等待以后瓜熟蒂落,大明出手收拾东南亚。
还有宛如聚宝盆一般的各类研究所,也开始纷纷出成果了。而这每一项成果,都为朝廷赚取了大量的银子,使得国库有了积累。
崇祯皇帝让王承恩替自己写出这一年的成就,写了满满几大张宣纸,都还未写完。他就一直站边上,乐呵呵地看着。
而大明的官员,也都有所获。大明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他们也间接受益。还有那廉洁金,更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多。按照这么一个收益增长下去,只要能挨到告老还乡的那一天,就能满载荣誉和钱财而归了。
为民银行利润的暴增,又使得各衙门的小金库满满的。这一过年,各种福利一发,每个官员小吏都是喜开眼笑。
而这一切的大功臣,大明兴国公钟进卫,也有不少的收获。首先终于了了一个后世人的心愿,就是灭了建虏。使得华夏的历史上,再没有了满清。当然,也就不会有哪些清宫剧了。
其次,解决了大明的粮食危机,布局东南亚。一旦大明发力,就再也不会出现后世的那种,东南亚的猴子上窜下跳,甚至屠杀华人的事件。
而钟进卫本人,也从中兴侯进级到兴国公,算是事业有成;老婆又给他生了一对龙凤胎,家庭和谐美满。
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对于后世只是宅男**丝的钟进卫来说,收获不可谓不大。当然了,这一切都是钟进卫基于几百年的知识,又全心付出的结果。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这次的过年,大舅子依旧领兵在外,不能真正团聚吃个大年夜饭。
不过对于阎家来说,也不算什么,因为阎应元至少是升官了。
这喜庆的年一过完,就跨入崇祯六年了。
在刚过完年不久,忽然国外来使,使得钟进卫在家休闲的日子又到头了。

第八百五十章 琉球求援
文华殿内,除了内阁首辅温体仁和兵部尚书杨鹤之外,还有新任礼部尚书李腾芳也在。
崇祯皇帝知道钟进卫不了解情况,就让李腾芳先行给他介绍。
现在的大明官场,可以说没人不知道威名赫赫的兴国公,没人没受过钟进卫所提出的变革所带去的好处。李腾芳虽然是新晋礼部尚书,却也对兴国公恭敬有加。
只听他给钟进卫介绍道:“国公,昨日琉球使者来朝,泣血乞求我大明作为宗主国,一定要替藩国出头,清剿他们国内的倭寇。”
钟进卫一听,愣了一下,琉球这个词,对于他来说,稍微有点陌生。不过随即还是想了起来,应该就是后世的冲绳群岛那些。
在这个时候还叫琉球,有一个琉球国,以大明为宗主国的。但具体情况,钟进卫就不清楚了。
“这个是怎么回事,能不能具体说说?”钟进卫稍微皱着眉头,进一步要求道。
李腾芳侧头看了一眼崇祯皇帝,然后还是满足钟进卫的要求,开始给他细致地讲解起来。
原来,琉球国在洪武年间向大明朝贡,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洪武帝还派了闽人三十六姓迁居琉球的久米村。
自此开始,琉球官方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官方语言皆为汉语。琉球人的传统服饰为琉装,其外形与中国的汉服相似。作为汉字文化圈的一员,琉球人亦尊崇儒学,尊敬孔子等儒家圣人。
明万历二十二年,当时还是推官的袁可立,都曾奉命巡海琉球查案,救赎过琉球冤民。
总而言之,如果有人说琉球国是大明的一个行省,都不会有人意外,毕竟一切都已汉化。
万历三十七年,邻近琉球王国的鹿儿岛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派遣桦山久高率领三千士兵侵略琉球,俘虏琉球王尚宁和王子官员一百余人撤兵回国。
萨摩藩声称入侵琉球国的原因,是因为琉球没有负担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时的兵费,而是由萨摩藩代为垫付,但琉球“不予偿还”。
琉球当时也曾派使者前来宗主国求救,但当时的大明陷于辽东战事不得脱身,那还有能力去帮琉球解决倭寇问题,因此没有出兵。
萨摩藩入侵琉球后,该藩派遣官员,测量分配田地,划清国界,制定赋税,要挟琉球萨摩纳贡,琉球政府还要被迫授予萨摩所派人员官品职位。
直到去年年末,琉球的尚丰王听到大明商人说的一些近况,又听到本国渔民说大明舰队的浩大。也就是见到了阎应元所率领的庞大舰队后,便再次偷偷派出使者前来大明求救。
钟进卫听清了前因后果之后,忍不住说道:“这有什么好商量的,我大明现在既然有力量,理当出兵,好好教训下日本人。”
崇祯皇帝现在手中有足够的力量来做这个事情,作为一个刚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