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左应选担任永平代理巡抚,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差不多重建了被建虏屠城的永平城。
蓟辽督师孙承宗巡视之后,便把情况上奏,因此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去掉了代理两字,成为正式的永平巡抚。
这在大明的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左应选只是一个举人而已。他刚当上永平代理巡抚时,还曾遭到以周延儒为首的一伙人抵制过,不过现在都已物是人非了。
左应选有了永平的经验,再去治理辽东的话,应该能驾轻就熟,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治理好辽东。
他在永平的重建,得到钟进卫的不少支持,也因此,钟进卫知道左应选干得不错。而温体仁一直担任内阁首辅,所有政事都会经过内阁,因此也知道左应选的成绩。
基于以上的原因,他们两人不约而同地向崇祯皇帝推荐了左应选,也符合崇祯皇帝心中的人选。
天色已经不早了,反正事情已有了初步的定论,崇祯皇帝便放了两人回家。
钟进卫和温体仁出了紫禁城,在午门处分手。临行前,钟进卫对温体仁道:“温大人,接下来元旦放假五天,好好休息啊!”
温体仁听得无语,要不知道情况的人,咋一听中兴侯的话,以为自己会出去鬼混啥的。
不过他明白钟进卫的意思,因为之前的体检结果并不好,因此他很关心自己的身体,提醒自己好好休息而已。
“中兴侯,别瞧不起老夫,身体不比你差的。倒是你,更应该好好休息,年后出征,别累垮了身体。”温体仁笑着回应道。
说完之后,他颇有感慨,突然又说道:“大明可以没有老夫,但绝对不能没有中兴侯!”
钟进卫听得无语,没想自己一句关心话,结果引来了温体仁这么多感慨。他当即又和温体仁谦虚起来,说温是文武百官的表率啥啥的。
温体仁的心情很好,和钟进卫闲扯了几句后,才告辞离去。
钟进卫目送温体仁远去后,便一催胯下马,小跑着往家跑。一路上,他看到不少人家已经在送神吃年夜饭了。
他刚看到自己的侯爵府时,就发现没有轮值的于长俭在门口站着。看到自己回来,就往里面喊,显然是等候自己多时了。
钟进卫到了府门口就翻身下马,对身后的几个番役道:“你们也早点回去吧,家里都在等着你们。”
顾百川和王鹏等人笑着应了一声,虽然表面不说,但在这华夏最隆重的节日里,一颗心也早已飞回家了。
“年后等元宵节过完再来吧,好好休息休息,明年可是要打大仗的。”钟进卫笑着吩咐他们道。
元旦是初一到初五,放五天假期,紧接着就是元宵节了,从正月十一开始,连续放十天假期。中间给他们多放几天假,就能有比较长的时间,可以安排他们自己的事情。
“侯爷,这可不行,您的安全是最重要的。”顾百川一听,连忙推辞道。
钟进卫微笑着罢罢手道:“没事的,我又不出京。再说有老四他们跟着,就足够了。”
顾百川坚持了下,见钟进卫还是要放他们假,才感激地带着手下谢过。
他们一年四季基本都是跟随在钟进卫身边,很少有和家人团聚的时候。要说不想家,不愿和家人多待一会,那是骗人的。
正当他们想告辞离去时,钟进卫又从怀里掏出了红包,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份。
顾百川等人见中兴侯早有准备,不管红包里有多少钱,这份心思却让他们很是感动。互相祝福了一番之后,才上马离去。
钟进卫看着他们远去后,转回身子准备进府时,却发现阎应芳出现在了府门口,怀里的小子正挣扎着下地。
“啊呀,这么冷的天气,别冻到了。”钟进卫几步走过去,连忙一边说着,一边一把抄起了儿子。
这个小家伙一岁两个月了,虽然刚学会跌跌撞撞地走步,但还是非常喜欢自己走。
以侯爵府的条件,身上都全副武装着,基本不大可能会冻到。不过阎应芳没有解释,只是伴随在钟进卫身边,一脸幸福地随着丈夫和儿子入府。
接着自然是送神,吃年夜饭,发红包,整个侯爵府都洋溢着喜气。
不过,对于钟进卫来说,却很可惜没有电视可以看。他此时倒是非常怀念后世时,那年年挨骂的春节联欢晚会。现在就只能抱着儿子,和老婆唠唠嗑了。
“这些天奴家整理出了那些实验资料,夫君看看怎么处理好?”阎应芳在和钟进卫聊了一会后,就把心事说了出来。
她对钟进卫的称呼,也在小家伙出生之后,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不但是她,府里的人对钟进卫的称呼,也从“少爷”转变为了“老爷”。
钟进卫知道阎应芳的那些实验资料是什么,因为是他给的指导。许多东西原本似懂非懂,实验之后,就了解了具体的过程和原理,让阎应芳更执迷了。
其实化学一途,在古代就有,比如用火燃烧,比如炼丹等等。但古人差不多都只知道这么做,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表面现象,对于深层次的原因和形成过程,却没有人去研究。
阎应芳因为想做出钟进卫所说的那种印像机,一头扎了进去,却喜欢上了这种改变物质的游戏。
钟进卫见阎应芳带着崇敬地目光看着自己,期待自己的安排。他认真想了下,才说道:“这样吧,我让人在《明报》里给你专门开辟一块专栏,发表你那些东西。等到聚集一定的人气之后,就给你专门搞个《化学报》之类的出来,形成学术期刊。”
对于别人来说,要这么做很难。但对于钟进卫,却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阎应芳一听自己的东西能出在报纸上,顿时一脸的激动。这应该是所有文人的梦想,哪怕阎应芳是女人,也不例外。
“夫君,这个。。。那个,今晚的洗衣机随便怎么洗。。。”阎应芳说完,小脸红成了一片。

第七百四十四章 狙击手部队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间就是崇祯五年了。没过多少时间,早已安排监测渤海解冻情况的快骑很快就回到了京师。
这一日早上,太阳虽然冒出了头,可寒风还在凛冽地刮着,使得阳光显得很弱,不能让人感觉到一点暖意。
但是,在京营的校场,却早已站满了士卒。今天是崇祯皇帝检阅新军的日子,每个士卒都精神抖擞地站着。
新军士卒穿着厚厚的棉甲,外面罩着新式军服。燧发枪握在右手,斜靠在地上。枪口端上着的刺刀,反射着阳光,显得格外刺眼。
点将台下侧,以曹文诏为首的将领也在寒风中站着,和士卒一起等待崇祯皇帝的驾临。
基于这样的天气,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准备。估计要等一段时间后,才会见到崇祯皇帝。毕竟这天太冷了,来晚一点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崇祯皇帝却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晚过来。他们站了大概不到半个时辰,御驾就到了京营驻地。让他们更想不到的是,崇祯皇帝是骑马而来的。
没有文武百官的陪同,就只有钟进卫伴驾左右。崇祯皇帝的精神很好,浑然不惧凛冽的寒风,不时和钟进卫说笑几句。
在点将台的后半段,特意加盖了挡风的遮板。但崇祯皇帝没有过去,而是站在点将台前,打量着底下一万三千左右的新军士卒。
行过跪拜礼之后,新军士卒的站姿就由稍息改为立正。一个个昂着头,挺着胸脯,极力在崇祯皇帝面前表现出他们高昂的精气神。
崇祯皇帝看看新军,又侧头注意到伴随自己而来的大汉将军。他发现大汉将军看上去虽然更为高大威猛,可在这寒风中,却缺少一股新军身上散发出的彪悍之气。
这么一对比,新军的精锐就显得更为突出了。崇祯皇帝对此很满意,他向钟进卫点点头示意了一下。
钟进卫就转身对身后的曹文诏下令:“演习开始。”曹文诏是演习地实际指挥者,马上就通过令旗开始传达将令。
点将台上,崇祯皇帝终于走到主位上坐下,边上就是钟进卫作陪。
点将台下,新军士卒开始收缩队列,做演习前的准备,同时让出了中间的一大片空地。
随着鼓声响起,从点将台的左侧开始出现五百骑马的新军士卒,按照正常行军队列从台前经过。当他们过了点将台绕了半圆时,忽然从前方冲出五军营将士扮演的建虏。
崇祯皇帝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新军士卒快速下马,在很短的时间内结阵,端起燧发枪预备。
不管出于那方面的安全考虑,演习的新军士卒并没有配发铅弹。他们只是假装有铅弹,射击,装填,再射击。
崇祯皇帝注意到新军士卒装填的速度很快,他有点吃惊,问钟进卫道:“钟师傅,在战场上,燧发枪的操作也是如此之快么?”
钟进卫稍微往崇祯皇帝那边侧身靠了过去,然后解释道:“步骤是差不多的,就是少了一个铅弹,实际装填的速度大概也是这么快。”
这时,从结阵新军的侧面又冲出了一队模拟建虏。只见新军从容不迫地开始变阵,由“一”字队列变成了“八”字队列。变阵的速度很快,也丝毫没见慌乱。
崇祯皇帝看到这里,又向钟进卫问道:“钟师傅,数量多的话,这队列变化会不会有问题?”
他知道人少变阵容易,人多的话,可能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他才有此一问。
钟进卫一笑,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新军都是以队为单位,事先有过编制,遇敌临时变阵,按照事先的准则变动。因此,人数就算再多,也不会有多大疏漏。”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继续观看起来。
接着又新入场几千新军表演了攻击前进,也就是按队列滚动射击,并在击溃敌人后进行上马追击,再下马射击等战术。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才开始表演近身搏杀,由五军营和新军对练。然后是由崇祯皇帝带来的锦衣卫随机抽出部分新军士卒,进行实弹打靶检查。
当锦衣卫把结果报给崇祯皇帝时,使他非常满意。因为他来之前,有做过功课,看过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知道这些新军士卒的射击水平都达到了戚继光所规定的水平之上。
接着是炮兵出场,野战炮兵,车营分别通过校场,然后进行实弹打靶。
崇祯皇帝通过望远镜,看到集群火炮的威力,不由得暗暗心惊。这威力确实不是冷兵器可以比,建虏的骑兵就算再厉害,在这么多火炮大范围的覆盖下,也只能是饮恨沙场。
当崇祯皇帝看完了炮兵部队的演习之后,钟进卫微笑着指着开始上场的三百燧发枪兵道:“陛下,这三百燧发枪兵和之前的燧发枪兵不一样,他们装备的都是线膛燧发枪。”
崇祯皇帝之前也知道线膛燧发枪,兵仗局掌印太监范俊向他汇报过这个。不过现在看到新军使用,他还是非常感兴趣。
崇祯皇帝也知道这种枪不容易打造,都是兵仗局中最熟练的枪匠花了好多心思打造出来的。
为了让崇祯皇帝有个直观的印象,线膛燧发枪兵和普通燧发枪兵同时进行实弹射击。从射程、精确度上又一次狠狠地证明了线膛枪的优势。
“陛下,这支线膛燧发枪部队,将以狙击建虏中的将领为主。打蛇打七寸,应该会比以前更容易瓦解建虏的士气。”钟进卫给崇祯皇帝介绍道。
崇祯皇帝的精神一直亢奋着,笑着回应钟进卫道:“不错,钟师傅,还有什么好东西,记得都要让他们做出来,越厉害的越好!”
钟进卫听了一笑道:“陛下,臣倒是想让他们造出轰炸机来,但他们办不到啊。”
崇祯皇帝附近就钟进卫一人,因此他冒出后世的名词也无所谓。
崇祯皇帝其实也就这么一说而已,他明白,现有条件能办到的,钟进卫自然会说的。不过他却很有兴趣,趁着现在有时间,就一边看演习,一边和钟进卫讨论起后世那些匪夷所思的东西来。

第七百四十五章 个人魅力不够么
在将近午时,演习终于结束了。
当新军将士重新集结完毕之后,崇祯皇帝走到点将台前,扫视了一遍台下的新军将士,然后开口说道:“你们很好,朕很欣慰!不日即将出征,朕等着你们凯旋归来!”
钟进卫就在崇祯皇帝的身后侧,听他简单几句就说完了,就带头振臂呼道:“大明万胜!”
有了他带头,京营士卒全都一起吼了出来:“大明万胜!”
声音之响,响彻天地。气势之盛,无与伦比。崇祯皇帝看着将士们高昂的士气,就如他自己所说,很是欣慰。
次日,分别送往登莱明军和关宁明军的军火开始起运,同时有关作战命令也随之下达。
辽东决战,正式开始启动。
第三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五城兵马指挥司就派出了兵丁,把出城的道路清了出来。
随着三声炮响,京营营门大开,征辽军开始出发。
征辽军其实都是京营的人马,由新军和未改编的京营,也就是五军营所组成,共计三万大军。作战主力当然是整编后的新军,五军营主要负责占领城池之后的驻防。等战事结束,再交接给登莱明军和关宁军这两支边军。
道路两边的百姓越聚越多,虽然朝廷为保持低调,并没有宣传大军出征,但京营出动这么大的动静,京师百姓都知道,除了前往辽东和建虏打仗,就不可能是其他事情了。
从崇祯二年末建虏肆虐京畿之地以来,到现在的崇祯五年,自从中兴侯接手并整编京营之后,就开始逐步走向胜利,而且是一个接一个的胜利,给了京师百姓以极大的信心。
因为有了京营,京师百姓感到格外安全。许多正在家里用早餐的百姓一听京营出动了,直接把碗一丢,就冲出家门,冒着冰冷的寒风出来送行。在这些人之中,就有壮汉和矮子两人。
五军营步军走在前面,队列整齐,锦旗飘飘,士气昂扬,让旁观的百姓为之叫好。
随后则是改编后的死营,一杆“死”字营旗迎风飘扬,旗下则是死营将士,身背燧发枪和改良后的三眼铳,胯下高头战马,一排六骑,齐头并进,丝毫不差。
矮个子对这支队伍有很深的感情,正是这支队伍,追出塞外,替他报了丈母娘一家的血仇。
当死营经过他面前之时,矮子突然爆发出声道:“死营万胜!”声音之大,让壮汉都吓了一跳。
只要有人带了头,所有的百姓都跟着一起喊了起来。气氛之热烈,让那些年纪大的人不胜唏嘘。他们在以前从未见过,有哪支军队会让百姓如此拥护。
紧跟在死营之后,则是五千刚整编新军的步军。没办法,在之前的几次战事中,战马消耗不少,没那么多马代步了。而且战马这东西,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