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钟进卫不再往下走了,而是绕过这些房子,走向那些难民露天挤堆的地方。
顾百川和王鹏也在后面默默的跟着,没有言语。
露天的难民和房屋里面的不一样,看到钟进卫他们走过去,没有丝毫反应,一动不动的挤在那里,生怕损耗了一点力气,会让肚子更饿。唯一的反应是用眼珠子跟着钟进卫的走动而转动。
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人很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坐着的。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不过老人和小孩并不是很多。
圈中的煤炭也并不是很多,因此提供的热量也很有限。现在白天还好,要是到了晚上,怕真的是能冻死很多人。
钟进卫在一个看似比较斯文的老者身边蹲了下来,那个老者靠在他儿子怀里,而他儿子应该是跟他儿媳背对背挨着,他儿媳怀里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沉沉的睡着。
“老人家,你们到这里多少天了?”
老人还没有说话,他儿子先说了:“有吃的么?”
吃的都在钟进卫的肚子里,身上并没有带,钟进卫有点尴尬,想了想,伸手探进怀里,摸了一锭银子出来,递了过去。
“我没带吃的,这点银子,你们自己去买点吃的吧。”
钟进卫在后世,看到那些街上的乞丐,也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他们点钱,直到知道那些基本都是专业乞丐后才没再给。
现在这些是真正的受苦的人,钟进卫自己不愁吃喝,自然不会再吝惜一点银子。
那个年轻人一见,马上伸手抢了过去。
周围的那些人一见,也想要拥过来要银子。
顾百川一见情况不对,立马横到钟进卫的前面,把腰中的刀抽出一半,恶狠狠的说道:“谁敢乱动,小心刀子不长眼。”
那些人看着那明晃晃的刀锋,心不甘的坐在了原地。但嘴上还乞求着:“公子行行好,我们也很久没吃的了,又饿又冻,多少给点吧。”
“闭嘴,给不给是公子的事,谁要再聒噪,老子认得你,刀子可不认得你。”
钟进卫虽有心,但这么多人,也无能为力。
等到静下来后,顾百川闪身退到钟进卫身后。
那个年轻人还疑是在做梦,紧紧的握住那锭银子,生怕突然梦醒银子就没了。
他媳妇也听到动静了,抱着孩子转过身来。他忽然猛的腾出一只手抱住了他媳妇,一家四口都紧紧的被他抱成了一团,年轻壮汉眼里涌出了泪水:“咱们有救了,咱们能活了!”
周边的人默默的看着这家子,心里不知道是对这家人的嫉妒还是祝福。
小孩也吵醒了,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母亲,我饿。”
他母亲没说话,用力抱着孩子,眼泪也成帘珠子,落到了孩子的脸上。
这个时候,钟进卫才发现他们这些人其实都是有感情的,并不是那种木雕。
老人从儿子的怀里挣扎着起来,想给钟进卫磕头,他儿子儿媳见了,也要带着孩子一起磕头。
钟进卫当不起老人给自己跪,赶紧扶住了,心里酸酸的。老人是扶住了,但他儿子儿媳都跪下恭敬的给钟进卫磕起了头。
老人先开口了:“公子活命之恩,老朽全家不敢忘,愿为公子做牛做马,以报厚恩。”
老人是瞧见那锭银子的,一看就是十两左右的官银。这么大一笔钱,随手就施舍出来了。他就知道,这位公子,家里不会很缺钱,心地又好,现在自家一无所有,跟着他不会错的。
钟进卫连声说不用。真要买家仆,那边房子里,光刚才这锭银子,可以买好多壮汉美女了。
老人死活就赖上钟进卫了,他儿子还暗暗有点诧异,有了这银子,重新创立份家业,应该也没有多大问题的,父亲怎么还坚持去当奴仆。不过想归想,也不敢当面出言反对。
在老人的再三坚持下,钟进卫也想着自己府里除了丫鬟,肯定也是要雇其它类型的人的,也就答应了。
老人一见钟进卫答应了,很是高兴,自动接了钟进卫先前的问话,给他介绍起了情况:“公子,我们这些人,来到这里有个把俩月了,听闻鞑子打过来后,就逃来京师了。京师戒严之后,后面的人就再也进不来了。”
老人也有点感叹,环视了下周边,然后说道:“此前鞑子离去后,这里已经有很多人出城而去了。我们这些留下的,都是在京师周边,被鞑子肆虐最重的地方,家里已经一无所有了,回去就是冻死饿死,就只能待在这里,盼着朝廷能安置下我们,挨过这个冬天。”
“那朝廷是怎么安置的呢?”

第五十二章 救灾
“唉,还能怎么安置,把我们圈在了这里,早晚两次稀的不能再稀的粥,火炭也就这么一点,如此而已。这里的人要熬到开chūn,那时候,城里的活就会多起来,大家去打点工,说不定就能赚到点钱,这样才能过活,可现在离开chūn还早,不知道还会死多少人呢!”
钟进卫听了不由一怔,就这样挨到开chūn?这里还能剩下多少人啊!
不行,自己得做点什么!至少要让朝廷多做点事情才行。能多救点就多救点,否则于心何安!
想到这里,钟进卫马上站了起来,对着顾百川道:“找人把他们一家带去我府上安置下。我们先回去和安贵义碰头。”
老人听钟进卫这么一说,就和一家子人一起站了起来。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就走,而是向他儿子要过了钟进卫给的那锭银子。在手里掂了掂量,然后对着他周围的那些难民道:“老朽一家子,承蒙公子收留,今衣食无忧,不再挣扎在生死一线。公子之仁心,老朽当换为衣食,代公子发给大家,请各位在此等候,一rì之内,定当来此。”
说完,向四周一稽,才带上家人,跟随钟进卫离去。
钟进卫并没有走远,老人的一番话都听在耳朵里,不由得内心百感交集,古人赤诚之心,让大部分后人汗颜啊!
这一家人跟着钟进卫他们,在其他难民羡慕、恭敬的眼神中远去。
到达难民营地门口,五城兵马指挥司兵丁守卫之处,那边的兵丁早已禀告给了他的头目,此时那头目恭敬的迎了上来,是啊,东厂的人,敢不恭敬。
钟进卫问他道:“为何食物,煤炭如此之少?”
头目也看出钟进卫是这行人的头,不敢怠慢,回答道:“公子,小的们也不知道,上头就发下来这么多东西,定时定量,这个时候,没人敢昧着良心克扣的。”
钟进卫早有心理准备,知道也问不出什么来,就不再问了,直接要回马匹,前往东华门而去。
这些兵丁中的一个得顾百川吩咐,去找了辆车子,拉上幸运的一家人,往定府大街而去。
车上,老人的儿子见周围没了其他人,就开口道:“爹!”
老人知道儿子想啥,严肃的看着他道:“我们已蒙公子收留,比起那些还留在王恭厂的乡亲们,已幸运百倍,银子对我们来说已是锦上添花之物,而他们都还在苦海之中,随时可能死去。养善心,积善德,才会有好报,你明白么?”
看看儿子好像还是很舍不得那十两纹银,老人又教育道:“人在做,天在看,知恩图报是本份。我如此做,也转达了公子的一片仁心,替公子布施,不但乡亲们会感激公子,而且我们一家人,在公子心头也会有个好印象,你懂么?”
老人的儿子点点头,算是明白爹的一番苦心了。这么做,一举数得。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等安顿好了,你马上去采购些衣食送过去,记得了么?”
“是,爹。”他儿子认真的点了点头。
再说钟进卫一行骑马赶往东华门,在离开贫民区之后,总算又看到了生气,街道边上的酒楼,虽说不是人声鼎沸,但吃喝喧闹声也能不时传来,联想到自己的中午饭,一句不是很适当的诗忽然跳入了脑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不由得暗暗叹气,情绪更加不好,也就不说话,只管埋头赶路了。
到了东华门之后,才发现安贵义他们还没回来。如果他们已经回来的话,刚才安置过去的一家人也会错过去而无人安置。这时间上是没安排好,急乱了。
当然,安贵义不回来,他就进不去紫禁城,见不到崇祯皇帝。想了想,就转身带马去东厂看看王承恩还在不在。
结果王承恩也已经回宫里去了,就只好又回转到东华门来等安贵义。
但光等不是办法,钟进卫思索了一会,摸出二十两银子给顾百川,让他去定府大街替换安贵义,并把这个钱给阿奇,让她把那老人的一家人和之前的三个姑娘都安排好,然后顾百川再护送阿奇回来。
顾百川估摸着在东华门,钟进卫应该没什么危险,再说有王鹏在,寻常几个人根本近不了身的,也就放心的去了。
钟进卫趁着等人的这个功夫,把自己知道的赈灾手段都想了一遍,挑了些应该符合现在情况的方法,一一记在心里。
没多久,安贵义骑马赶了回来。原来他和顾百川半路相遇。传达了钟进卫的指示后,安贵义就换了顾百川的马先赶回来。顾百川就驾车陪阿奇返回去安顿那一家人去了。
安贵义马上领钟进卫回偏殿,王鹏当然就回东厂去缴令了。
到了偏殿后,钟进卫让安贵义去找王承恩,就说我有急事想求见皇上,让他给安排下。
很快,王承恩亲自过来传诏,让钟进卫到文华殿觐见。
因为钟进卫还来不及去订做对应的伯爵服饰,所以就还是穿了那身布衣前去了。
到达文华殿,发现除了崇祯皇帝之外,还有内阁以及各部堂官都在。
行过礼仪后,钟进卫直接向崇祯皇帝禀报了王恭厂难民营的情况。
崇祯皇帝一听,大吃一惊。这些情况并没有人详细的报给他知道。他也只是以为有一些难民,在京师避兵灾而已。
没想到难民有如此多人,而且人命如此之贱,每天还有那么多死人。
没等崇祯皇帝发怒,户部尚书毕自严站了出来,奏道:“陛下,此事实在是因为朝廷无能为力,为免陛下忧虑,才未详细报与陛下知道。”
“无能为力?就一点米汤和寥寥无几的火炭给几万百姓?”见是毕自严,崇祯皇帝压制着自己的冲动,皱着眉头反问道。
“陛下,国库多年亏空,用于赈灾的预备仓已空了多年了。建虏肆虐,京师物资得不到各地的补充,rì渐稀少,包括火炭。勤王军数量庞大,粮食不足以供应勤王军之用。现在难民早晚两次的粥还是从军粮里面挤出来的。”
崇祯皇帝听了,默然无语,处处用钱处处没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也怪不得毕自严了。
“孙师傅?”
“臣在。”
“你都看到了吧,建虏肆虐,大军云集,耗费钱粮无数,致使百姓受难。百姓进得京师,还要挨饿受冻。你处须尽快汰弱留强,遣回汰兵,减轻户部压力。早rì击退建虏,还京师平静。”
“臣,遵命!”孙承宗带着一丝愧疚,躬身领命。
“有些人只知道朕心急,整天逼你们要干这干那,但他们就不知道朝廷,不知道朕等不起啊!”
“臣等不敢!”所有人都一起出言。
钟进卫听崇祯皇帝这么一说,想起来了。后世有些网友批判崇祯皇帝的一个错处,就是说松锦会战的时候,就是因为崇祯皇帝不断下旨催洪承畴,才导致兵败,从而损失明军最后一支主力部队。
现在才是崇祯二年,松锦决战的时候是崇祯十三年,财政只会比现在更困难。那些网友要是也穿越过来,听听崇祯皇帝的难处,应该不会再有此责难了吧。
“各位臣工,可有什么好办法帮下那些难民,朕的子民?”崇祯皇帝沉默了会,然后又问底下的臣子道。
“陛下,为今之计,只有把他们遣散到几个周边地区,或许能好一些。”阁臣成基命出班奏道。
“不可,陛下,周边地区皆遭建虏肆虐,自身都难以过冬,更难言出力赈灾了,这些百姓出城不是死在路上也会死在所去城镇。”温体仁出班反对。
成基命转身看向温体仁:“那你可有何对策以解圣上之忧?”

第五十三章 集中供应
“老夫正在想,没想妥之前不会像尔等一样乱出馊主意,草菅人命。”温体仁耍了无赖。
“你。。。”成基命一下想喷他又没想好怎么喷。
工部尚书张凤翔见状不好,出班岔开他们注意,奏道:“陛下,可让各地急速运粮进京。”
孙承宗反对:“建虏虽已离开京师,但还在京畿之地,去留未定,就怕建虏杀回马枪,粮草反而落入虏手。而且,当前已到一年最冷时段,运河早已冰封,如何运得粮食?”
钟进卫一直在边上看着,想看看这些位居高位的大臣能有什么好办法,可听来听去,法子是想了不少,但都不靠谱。于是,他也出言奏道:“陛下,臣也有一策,简单可行。”
殿中诸人见新封之中兴伯有策说可行,不禁都静候其音,看到底有什么良策可行。
文华殿一下静了下来,钟进卫看着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自己身上,也不怯场,毕竟这场面已经经历过了。
钟进卫面向崇祯皇帝说道:“陛下,眼下的困难就是粮食,火炭之类生活物资不足,是这样的吧?”
崇祯皇帝点点头,没有出声,因为这是显而易见的。
“臣刚才从难民营那边回来,沿途见到不少酒楼饭馆都有开业,吃喝之人并不算少,由此可以推测城内富裕之人家也不会缺少吃喝用度,只是京师城内的生活物资分布不均,造成吃得吃饱,饿得饿死。”
有的人听到这里,听出了点意思,难道是建议朝廷劫富济贫?
其实朝廷也并不是不会这么做,相反,朝廷以前也曾有过因为缺钱而找理由抄了富商的家来救急。可这里是京师啊,那个富商的背后不都有高官勋贵站着的,甚至有的富商只是一个明面摆设,实际就是京师高官勋贵的产业。这中兴伯仗着圣上的宠信,敢得罪京师里面的官员勋贵?
钟进卫根本就不知道殿内的很多人,在肚里已经绕了好多小九九了,继续自己的发言:“那么,臣建议陛下,以朝廷的名义,接管所有的粮店,和火炭供应商或者其他类似急缺的物资,由朝廷统一进行调拨,可缓眼前之困局。”
钟进卫一说完,殿内一片哗然,比他们想的还厉害,这不是说找一、两家富商下手的问题,而是抄京师所有富商的家了,要和全京师富商背后的官员勋贵为敌了啊,就是贵为圣上,怕也是不敢吧!
孙承宗以为自己胆子够大的,没想钟进卫比自己的胆子还大,敢向京师所有官员勋贵挑战,殿内大部分人估计就要群起而攻之了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