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钟进卫堵住了壶嘴,不多的水烧开后,就开始顶开壶盖。钟进卫就根据这个现象,把原理说了一遍。
王承恩和温体仁以前见过这个现象,却没想到这中间还隐含了一个改变世界的提示,心中微微有点惭愧。
最后,钟进卫解释道:“陛下,这个热能转化为蒸汽,再转为动能的过程很复杂,臣也只知道一点原理而已,需要有大量的实践来摸索出这个过程才行。如果蒸汽机真被做出来了,大明就真得是无敌于天下了!”

第五百五十二章 美好的前景
崇祯皇帝一听,马上说道:“那就马上成立专门的研究所,把这个蒸汽机做出来。”
“陛下,臣同意现在就成立研究所来研发蒸汽机,但有一点需要事先说明。”钟进卫面色严肃地说道。
“钟师傅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来。”崇祯皇帝早有心理准备。
钟进卫就是怕崇祯皇帝等人知道蒸汽机是个好东西后,急于要成果,就先提醒道:“研发蒸汽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怕难以见效,还得有耐心才成。”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冲钟进卫摆摆手道:“钟师傅多虑了!朕当然知道如此重要的东西,要能做出来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你放心好了,朕有的是耐心来等。”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之所以做事没有耐心,完全是被逼的。前方打仗,迟迟不见战果,手中的钱粮却已消耗殆尽,无以为续,就只有催促了。
现在的崇祯皇帝却不一样了,辽东战局可算是稳住了。秦晋之地的农民起义也没有了,虽还有灾害,但暂时还算是稳定的。再加上崇祯皇帝手中有钱,因此他自然有得是耐心。
钟进卫听了崇祯皇帝的表态后微微点头,他继续说道:“做这蒸汽机,臣模糊记得还缺一种密封材料,叫橡胶来的。”
“哦,哪里有这种橡胶?”崇祯皇帝一听,马上问道。
钟进卫对此并不了解,只能根据他的印象说道:“陛下,臣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只知道产橡胶的橡胶树是亚热带或者热带的树木,要去最南方寻找才行,很可能东南亚会有。”
他是记得后世讨论日本鬼子最终南下和美军开战,就是为了争抢战略资源,如石油、橡胶等,因此才有这么一说。
其实橡胶树的原产地是在美洲,在这个时期并不存在于东南亚。因为钟进卫的记忆出错,结果白忙活了一阵。幸亏大明的藩王宗室封建北美之举,使得大明在后面意外地发现了橡胶树。
崇祯皇帝听了钟进卫的回答,心想这不是问题,马上说道:“朕就派人前去寻找这橡胶树如何?”
钟进卫点点头,但又发表看法道:“陛下,现在东南亚的形势错综复杂。臣建议不要派出官方的人前去寻找橡胶,不如派国企前往东南亚做生意,一则可以赚钱,二则寻找橡胶,三则刺探各种情报,为将来大明涉足东南亚做好准备。”
温体仁在一边听了,先点头同意,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觉得中兴侯此法甚好。我大明目前的精力还应在辽东和藩王宗室封建北美之事上为好。”
“好,那就按中兴侯所说的做吧。”崇祯皇帝见钟进卫和温体仁都是这个看法,自然不会不同意。
王承恩在一边听了,本想说他们东厂也可以派人去干这个事情。但现在几个大佬都达成一致了,就没开口说话。
崇祯皇帝走回御座坐下,然后面露一丝期待地对钟进卫道:“钟师傅,你的家乡还有什么好东西,不如一起说出来看看?”
钟进卫听得哑然,崇祯皇帝这胃口是越来越大了。他看到温体仁和王承恩也是一脸好奇地看着他,就回答道:“陛下,臣家乡的好东西多了去了,但没有基础是做不出来的。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把基础先打好,才能在以后做出更好的东西来。”
钟进卫觉得这么说有点空泛,就又举例说道:“比如飞机日行万里,从京师到北美,只要一天时间就能到达,可这飞机要能做出来,估计至少还要上百年以上的时间,因为电力、发动机、飞机外壳材料现在都还不可能做出来。”
文华殿内的三个人听得悠然向往,崇祯皇帝也明白钟进卫说得是事实。不过他兴趣还是很高,又问道:“钟师傅,还有什么类似飞机一样匪夷所思的东西?”
“有很多,比如手机,虽远隔千里,甚至万里之遥,仍能通话;比如核弹,一颗核弹就能把整个京师夷平,几十年内都不能住人;比如宇宙飞船,能把人带到月亮上去;还有歼星舰。。。”
钟进卫欺负这三个古人不知道后世的情况到底如何,连歼星舰都说了出来,满足了一把他的私欲,狠狠地震撼了他们一次。
当钟进卫说了一段后,看到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王承恩都已听呆了的样子,心中很爽,面露微笑地站着,等着他们回过神来。
过了好半响,崇祯皇帝才擦了擦羡慕的口水,回过神来问道:“钟师傅,要是朕也能去你家乡看看就好了。”
钟进卫无语,没想崇祯皇帝竟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如果有时空穿梭门,崇祯皇帝的要求还能满足,不过现在却是无能为力。
他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这个要求可能在臣家乡的未来,说不定能达到。臣家乡有这么一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我们人类有无穷的创造力,只要能想得到,终有一天就能做出来。”
钟进卫这番话的气魄非常之大,不过对于文华殿内的三个人来说,却一点都没怀疑。
在钟进卫出现之前,他们从没想过,这世上竟然还能有手机、飞机、核弹之类的东西。可这些看似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在后世都已经实现了。那么钟进卫所说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话,他们也认为是理所当然了。
温体仁想着钟进卫所描述的美好场景,心中忽然叹了一口气,自己的年纪大了,怕是看不到什么了。这种想法在钟进卫出现后,已经有过好几次了。
钟进卫面对崇祯皇帝,继续鼓动道:“陛下,现在的疆域好像很广了,传达一件事情要很久的时间,对疆域的控制有点有心无力。可科技进步之后,距离就不会成问题。臣家乡最发达的那个国家,都有一个口号,能在一天时间内让他们的军队出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以后就算整个世界都是大明的,也一样能管得过来。”
崇祯皇帝听得很是兴奋,用力的点点头。
“不过这些还都是远景,需要我们努力去做。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明一定要重视科技,重视工匠之力,重视研究院之功,才会有美好的明天。”钟进卫提醒在场的人道。
从说北太平洋暖流到蒸汽机,最后变成了钟进卫给这些古人展现美好前景,强调科技的重要性。就目前的效果来看,也不枉钟进卫喷了那么多口水。

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军扩编
大明朝相对其他任何朝代来说,更重视科技。不少官吏都有研究各类科技,不管是物理、化学、天文还是地理等等,都有杰出的成就,这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徐光启。
钟进卫现在展现了诱人的前景,又有这么好的一个基础在,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温体仁,亦或是王承恩,都是很赞同钟进卫的说法。
也因此,研究院的这条线受到朝廷上下的重视,很多科技成果,并没有钟进卫所想的那么久就研制出来了,当然这些也是后话。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当场都做了表态,表示全力支持和科技相关的事情。
崇祯皇帝接着拿起御案上的一份奏章道:“钟师傅,本次登莱战事中有关新军的总结很是详细,朕很满意。”
他说到这里,转向首辅温体仁道:“温卿有没有看此份奏章的副本?”
“臣已看过。”温体仁马上回答道。
崇祯皇帝点点头,继续说道:“如此温卿以为是否可以扩建新军?”
新军耗资巨大,因此崇祯皇帝才会如此慎重,征求内阁首辅的同意。
钟进卫有战绩做背书,自然是有底气的。但此时他还是稍微有点紧张,等待着温体仁的答复。
“臣看了战报详情,这次战事如果不是新军占据了有利地形,又事出突然的话,应该还不可能救出那么多登莱军卒。究其原因确实是新军数量太少之原因,因此臣对扩建新军一事,并无异议。”
温体仁的回答让钟进卫松了口气,刚才自己说内阁事务繁忙之事,温体仁并没有和自己计较,果然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和后世的一些传说并不一致。
在原本的历史上,温体仁之所以要打压政敌,是因为大环境使然。在那个党争的年代,如果温体仁不去打压别人,那就是别人打压他了。如此一来,什么政治理想,统统不可能实现。
但在这个世界,因为钟进卫的出现,导致大明朝廷中的党争大大减弱。因为钟进卫以后世的眼光,为他们又开拓出了另外一个大大的蛋糕,使得他们不用为原来的蛋糕而互斗。毕竟互斗的话,不管输赢,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温体仁的首辅位置在崇祯皇帝的支持下,稳如泰山。钟进卫和他并没有利益纠葛,相反在很多事情上,还是他的助力。刚才钟进卫也只是就事论事,因此,温体仁那会与钟进卫计较。
崇祯皇帝见温体仁同意了,就笑着对钟进卫道:“原本就有给你的新军预备着钱粮,没想又有意外进账。因此钟师傅尽管放心好了,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去做,朕要的是无敌虎军。”
“是,陛下。”钟进卫躬身答应一声,然后抬头看向崇祯皇帝,稍微有点皱着眉头道,“陛下,新军扩建,兵员倒没问题,还是可以从京营中转化,但锦衣卫校尉就不好找了。”
崇祯皇帝对钟进卫所要的锦衣卫政委,自然知道其作用。这个锦衣卫政委对于他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存在于新军中的,这也是他很放心把新军交给钟进卫的原因之一。
他听钟进卫这么一说,沉思了下才问道:“钟师傅,在目前的锦衣卫中挑不出来了么?”
钟进卫之前在锦衣卫中好不容易找到了五个合适的,但现在要再找,就是要从剩余的锦衣卫中去找了。
他因为已经找过一遍,对目前在京师的锦衣卫素质心里有数,并不是很合适政委这个职位,所以就向崇祯皇帝提了出来。
现在听崇祯皇帝一说,他就解释道:“陛下,臣已找过一次,确实没有很合适的了。臣不想因为找不到而降低要求,否则就是对新军的不负责。”
“那钟师傅的意思是?”崇祯皇帝听了心里就不明白了,总不能没有,就只好问钟进卫了。
王承恩在一边听了,心中暗想,自己要不要站出来说东厂没有挑选过,是不是可以来挑选一下?
不过他衡量再三,还是没有说出来。因为军队这块,是归锦衣卫监督的,东厂只是监督锦衣卫和都察院而已。如果自己站出去说出这个想法,会被人误会自己有染指军队之意,到时候就说不清了。
在殿内三人的注视下,钟进卫从容不迫地提出了他的想法:“陛下,臣建议让锦衣卫按照这个要求去新招一些人,而后臣再进行选取。”
钟进卫的话音落了之后,文华殿内陷入了安静,没有人说话。
过了一会,温体仁先说话了:“中兴侯,你对现在的锦衣卫不满意的是他们对士卒的态度,是么?”
温体仁是人精,一下就猜出了那些锦衣卫的习性,即爱摆官架子这点让中兴侯选不到人。
钟进卫看向温体仁,点点头道:“正是。”
听到中兴侯的答复,温体仁一笑道:“这点其实是会变的。在新军中的锦衣卫校尉升迁之后,那些原本的锦衣卫看到了,自然会放低他们的态势,做他们该做的事情。”
钟进卫一听,有点领悟,不由对温体仁感激地一笑。
崇祯皇帝在上面见了,就发表意见道:“新军以后还是会扩编,需要合适的校尉还是要不少。朕觉得钟师傅说得也不无道理。因此朕以为可以双管齐下,一边从现在的锦衣卫中再挑选一些,一边再特招一些锦衣卫。”
“陛下英明!”钟进卫当即送上一个马屁。
温体仁也没有意见,至于王承恩,就直接被忽略了。
只是在钟进卫准备回去安排事情的时候,温体仁又问了:“中兴侯,这扩编后的新军准备什么时候再去拉练下?”
拉练这词是从钟进卫嘴中听到的,而且新军的拉练打了大胜仗,比较吉祥,也透着一股藐视建虏的意思。
钟进卫暂时只打算扩编一倍,也就是多五百人,这样新军虽有扩编,战力却能很快恢复。
他想了下,回答道:“建虏不是缺粮么,我打算建虏要收割粮食之前,去捣乱下。”
崇祯皇帝对此没有异议,只是关心一个问题:“钟师傅,你是要从锦州出战么?”
钟进卫一听,摇摇头道:“锦州那边肯定是建虏的精锐驻扎,目前新军的人数还不够多,不足以和建虏主力硬碰硬。因此臣想,还是在登莱一线寻一处薄弱之所给建虏一个狠的。”

第五百五十四章 人可建一郎
在钟进卫编练新军的时候,大明发生的几件事情值得说下。
首先是洪承畴禁烟的奏章到了朝廷,言明在藩王的配合下,已经完成了汉中平原改烟为粮的国策,让崇祯皇帝和内阁大为赞赏。
接着兵部尚书梁廷栋被平调去了南京,还是担任兵部尚书。其实大家都知道,他这是被发配了。
梁廷栋被发配南京的原因,只有一部分人知道。崇祯皇帝是嫌他只会纸上谈兵,遇有兵事,很多时候只会夸夸其谈。
此次登莱战事的兵败,梁廷栋就要负责任。只是因为钟进卫的原因,登莱战事没有作为大败仗处理,因此梁廷栋的责任也没有明面上进行追究,否则就不是只平调到南京去当兵部尚书这么轻了。
有实际统兵经验的三边总督杨鹤接任了梁廷栋之职,担任新的兵部尚书。而其三边总督一职,则由表现不错的洪承畴接替,负责三边军政大事。
这些都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不但是大明国内如此,连日本也受到了蝴蝶翅膀的影响,历史上原本不存在的大明使者孙传庭出使日本之行,终于抵达了日本江户。
大明和日本的关系,在万历年间的战事之后,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阶段。孙传庭此次奉旨过来日本,就是要探明日本当权者对大明的态度究竟如何。
当孙传庭向日本方面说明了来意,要求面见当代德川幕府将军时,一会说马上安排,一会又被告知说将军外出了。前后言行的不一致,让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