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做完了这些之后,卢象升便亲自领军出征,先行前往皮岛。
这种意义上的战事,就算卢象升再冷静,也必然要亲自去的。

第五百一十七章 宋氏镜片
京师久违的雨终于在雷电交加中下了下来,让不少人为之欣喜。
这种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多久时间就已到尾声,变成了一丝丝细雨正在收尾。
虽是如此,天气却不再闷热,清凉的气息让很多人的脑子为之一清。
可也有人并没有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他就是宋应星。
实在想不出来,宋应星便躺在一张躺椅上,就在玻璃研究所的一个屋檐下透着气,看着外面的雨后情景换换脑子,也算是休息一下。
这点也是刚走的中兴侯所建议的,如果一门心思做一件事情而不得其门的时候,不妨停下来休息一下,再换个思路,说不定就会有解。
宋应星在心里其实真得非常焦急,因为中兴侯所交代下来的两件大事,镜子和显微镜,都没有试验出来。
镜子是赚钱的事物,眼下没有试验出来也不是非常急,只要不断地匹配原料不停地试验,终有一天能试验出来的。
可那显微镜,按照中兴侯的说法,是打开另外一个世界大门的钥匙。一个崭新的世界,涉及方方面面的领域,却因为自己迟迟没有成绩而耽搁着。
中兴侯也并没有骗人,这点从目前已经做出来的显微镜中就能得到验证,很多东西放大了一看,真得是打破了以往的认识。
可这倍数实在太低,并不足以满足需求来打开那扇大门。
中兴侯所叙述的那种高倍显微镜之所以一直做不出来,关键在于那镜片。
无论多么高明的工匠,都打磨不出来完美的镜片;
宋应星根据自己的经历,所知道的方法也一一和工匠商议并进行实践,却并没有改进多少,进度一直停滞不前。
回想着这历程,宋应星的脑子又开始隐隐作痛。他便从躺椅上坐了起来,伸手捧着屋檐下不断往下滴的水滴,一会就满了手心。然后往自己脸上擦,在这冷水的刺激下,脑子便又清晰了一分。
在躺回椅子后,宋应星又回想起刚来玻璃研究所视察的中兴侯。
虽然中兴侯并没有骂人,也没有催他,只是和他共同探讨些方案,并给他举例别人成功的实例,让他看看是否能获取灵感。
但宋应星还是无形中感到压力好大,中兴侯是他的恩主,自己要是长久没有成绩,势必会有人在背后议论。
说自己事小,毕竟自己没有做出来。可要是连累了恩主,使得中兴侯也被波及就太对不起中兴侯了。
宋应星躺在那里,视线刚好能看到屋檐。他的眼睛就注视着从屋檐下往下滴的雨水,脑中却还想着事情,对眼前景物视而不见。
他一会想想自己的事情,一会又想想那镜片,还想想中兴侯说得实例,实在想不出办法来。
良久,天已放晴,就只有屋顶剩下的雨水还在往下滴。宋应星不由得又叹了口气,用两手捶了捶脑子,想把脑中的这些事情都驱赶出去,好好休息一下。
他开始回过神来,眼前的景物便慢慢地印入他的脑海。
宋应星此时什么都不再想,就看着屋檐上的雨水往下滴。
这个场景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也有看过多回了。但他为了让自己不再去想那些事情,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眼前,看着雨滴一滴滴地往下滴,速度由快慢慢地减缓。
过了好一会后,宋应星终于不再去想那些事情了,脑子也不再隐隐作痛。
他舒了口气,这种转变注意力的方法还真是有效。
忽然,宋应星整个人都呆住了。眼前所看到的现象宛如再来了一次雷电霹雳,一阵阵的打在他的脑海中。
他看到屋檐上的水滴变得很慢,因为屋顶的雨水已经流得差不多的缘故,那水滴要过好一会才会形成一滴,再往下滴。这个过程,仿佛是电影的慢镜头,都展现在他眼前。
宋应星看到那水滴慢慢地变大、变大,最终因为太大而滴了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水滴有变成一个球形。对他来说,他看到的是一个完美的弧形。
他本身就在想着所遇到的镜片磨制问题,现在一看到这个情况,马上又联想了起来。
这要是换作一般人,肯定是联想不起来的。就算是宋应星,如果不是因为中兴侯的视察、交谈,让他处于这种状态下,他也不会去关心屋檐上往下滴的水珠,也就不会发现这水珠的完美。
他当即兴奋地从躺椅上跳了起来,然后往玻璃作坊狂奔而去。
按照宋应星的想法,工匠们马上动了起来,开始试验宋应星的这个貌似天方夜谭一般的想法。
他让玻璃作坊的工匠先烧制一根细细的玻璃棒,就是后世中学化学实验中,学生用来搅拌烧杯的那种东西。
然后直接就在火焰上烧玻璃棒的一端,让它融化成为一滴玻璃水滴。
试验的结果让宋应星很是欣喜,这种透明玻璃珠的一面确实非常圆滑,非常完美。
可是玻璃珠的另外一面因为太大所以比较粗,还是没有多大用处。但无论如何,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此时天色虽已黑下来,但整个玻璃作坊内的工匠都没有一丝想休息的样子,全都兴奋地听从宋应星的指挥,不断做着试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被宋应星指挥的工匠找到了一种做法,得到了完美的玻璃珠。
就是先要手持玻璃棒的两端,把玻璃棒的中间部分在火焰上烤软,再拉成两半。
此时,原本中间的部份就变成细长的样子。然后,再把这细细的一端斜着拿到火上仔细烧烤,此时融化玻璃汁就会顺着这半截玻璃棒流下来,直到尖端的时候,就会凝成一滴泪滴似的玻璃珠。
这种完全由重力形成的完美凸透镜,不经由任何打磨,表面非常平滑完美。
宋应星在误打误撞之下,终于发明了虎克镜片。当然,现在肯定是不叫虎克镜片了。因为原本世界上第一个用这种方法做出高倍透镜的虎克,还有两年才会来到这个世界。
根据同样的原理,还可用烧细拉伸但并未烧断的玻璃棒,以夹具夹住两端烧烤其中间部份,经由巧妙的角度与时机调整来烧烤其中央使之半液化,以制造各种形状的透镜。
自然,想要随心所欲造出各种凸透镜,需要相当的经验。但是这种虎克镜片不需费时打磨,故而工匠可以在短时间内不断尝试,经验积累的速度非常快。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一天一夜的试验之后,世界上第一架高倍显微镜终于在大明玻璃研究所诞生了。

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也是凡人
钟进卫并不知道因为自己就这么走了一趟玻璃研究所,最终使宋应星得到启发,发明了高倍镜片。
他在次日一早,就来到京营提督衙门办公。他准备计划下新军现在有了燧发枪,要训练一段时间后让死营来检验下效果如何。
谁知他的屁股还没坐热,就听到说新军炮营教官贡得萨前来求见。
钟进卫有点奇怪他来找自己干嘛,难道是被燧发枪震撼了,前来恭维下?
他想着不由笑了下,没有火炮就不等于能闲,基础内容难道都教完了?
钟进卫决定一会好好教训下他,让他安份做好本职工作。要知道,在新式的铁范铸造方法之下,火炮会很快完成。
贡得萨上了大堂,用新式军礼敬礼道:“属下贡得萨见过侯爷。”
钟进卫没有抬头,仍然看着案上的计划书问道:“找我有什么事情?”
贡得萨对钟进卫的反应也不以为意,侯爷事情多,百忙中接见自己已是不错了。
“侯爷,新军这燧发枪真是不错,到了战场上绝对威力巨大,真让属下大开眼界了!”贡得萨的脸上露出由衷地佩服。
这让一边的护卫们暗自心爽,以前的火器都要从佛郎机进口,现在他们却佩服起大明的火器来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钟进卫听贡得萨果然是闲得发慌,竟然跑过来拍马屁了。虽然他听得也爽,但现在时间还没多到能聊天打屁的时候。
于是,钟进卫抬起头来,稍微冷着脸道:“你来找我就是为了夸下燧发枪?”
贡得萨也是一个机灵人,看出钟进卫好像不是很高兴,连忙解释道:“侯爷,属下来求见主要是想提个建议。”
“哦?”钟进卫一听,饶有兴趣地放下了手中的活计,看着贡得萨问道,“对这燧发枪,你有什么改进的建议?”
贡得萨一听,连连摇头道:“侯爷误会了,燧发枪很完美,属下没有意见。”
不等钟进卫再问,他马上接着解释道:“属下训练的炮兵也在训练燧发枪的使用,属下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钟进卫一听,原来是对炮兵练燧发枪有意见。看来是自己误会他了,于是钟进卫鼓励贡得萨道:“有什么看法,说来听听,说错了没关系。”
贡得萨一听,原本还有点忐忑地心一下就定了下来,当即回答钟进卫道:“侯爷,属下认为,炮兵的使命是打炮。火炮和燧发枪都是远程火器,功能有重复,训练炮兵用燧发枪并无多大意义?”
钟进卫一听,眉头一皱,不由问道:“要是被敌人冲到炮兵阵地,那就任由敌人宰割?”
贡得萨听了摇摇头道:“当然不是!属下在山海关见过一种武器,叫三眼铳,属下认为这种火器就很适合作为炮兵的防身武器。”
钟进卫听他这么一说,心中猛地醒悟过来,自己之前执拗于燧发枪而没有考虑其他武器。
虽是如此想着,但他嘴上还是问道:“何以见得?”
贡得萨的身子站得笔直,在中兴侯护卫们的注视之下,信心十足地回答钟进卫道:“三眼铳的优势是装填完毕后,能连发或者单发三次,能有效阻止敌人靠近。唯一不足是射程太近,准确度不高。但这个缺点对于炮兵来说,却不算是缺点。因为只有敌人冲到近前时,炮兵才有可能使用三眼铳,也就不会被这个缺点影响了。”
钟进卫听得连连点头,赞道:“不错,说得有理。”
贡得萨一听,更是来劲了,继续补充道:“放完三枪之后,三眼铳还能抡起来当大棒使用,也可与敌拼杀。”
“好,好,好!”钟进卫连说三个“好”字,他满意地对贡得萨道:“不错,就你这个建议,就记你一功。我马上让兵仗局调一批三眼铳来,换掉炮兵手中的燧发枪。”
贡得萨听得眉开眼笑,自己的建议不但采纳,还要记一功。当即辞别钟进卫,高兴地回营地去了。
钟进卫看着贡得萨出去的背影,想了一会,侧头问一边的护卫们道:“对大明的火器,你们应该比一个葡萄牙人熟悉多了。怎么他都发现这个问题了,你们就没有一个人提醒我?”
不管是他的随从还是东厂番役,听钟进卫这么一说,一个个涨红了脸,不敢看他。
“顾档头,你平时不是很精明的么,难道也看不出来?”钟进卫直接点名问道。
顾百川不好意思地抬起头,看向钟进卫道:“侯爷,属下以为侯爷这么做定有深意。”
钟进卫听得无语,敢情还是自己平时表现太优秀的缘故。
他沉默了一会,接着把护卫都招到了面前,然后语气诚恳地说道:“其实我也是一个凡人,不可能事无巨细,都算无遗策。就算是诸葛亮,他再厉害也有失街亭的时候。因此我要求你们。。。”
钟进卫看着一张张熟悉地面孔,看着他们眼中的诧异,接着道:“如果我有做得不合常理的地方,或者你们觉得做得不对的地方。可以向我提出来,至于是否采纳就看当时的情况。这样有助于我查漏补缺,明白么?”
上官对属下忽然有这种要求,这是他们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因此他们虽熟悉钟进卫的为人,知道这不是矫情,可还是稀稀落落地答应了一声。
钟进卫听得很不满意,大声地再次问道:“明白么?”
护卫们已经见多了侯爷和新军之间的对话,此时听到钟进卫的大声问话,终于也响亮地回答道:“明白!”
钟进卫点了下头,这还差不多。
自己没有请幕僚,也不喜欢古代那些和自己没有一点交集的幕僚。因此就把这些和自己朝夕相处的护卫当参谋用一下,如果未来有必要,再搞个参谋处好了。
钟进卫想到这里,正想表扬下他们刚才的回答时,又有衙役进来禀告:“侯爷,外面来了一些军头,说是侯爷的手下,已完成任务回来报到了。”
钟进卫听了一愣,自己好像没有派部队外出执行任务啊?他当即问道:“有多少人?”
“就十三名骑卒。”衙役回答了一下,然后又补充了一句,“风尘仆仆地,好像赶了远路。”
“为首的叫什么名字?”钟进卫隐隐知道是谁了,马上又问道。

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路向西
“他自称胡浩。”
“快让他们进来,是我的手下。”钟进卫一听,连忙吩咐道。
他想起自己安排胡浩这队夜不收继续随同锦衣卫校尉一起护送军饷往西,算算时间,已经很久没见了。
没过一会儿,胡浩等人进入大堂,看见中兴侯坐在堂上,纳头便拜:“属下参见侯爷。”
钟进卫笑着抬手示意道:“无须多礼,快快起来。”
胡浩一行十三人听了一起站了起来,动作迅速,显得干脆利落。
钟进卫看得暗暗点头,不愧是精锐的夜不收。他想问下情况,但看他们那样子,想必很累了。
这支夜不收当初救了他的性命,钟进卫对待他们自然与众不同,他当即说道:“我正在编练新军,你们就安排为新军中的夜不收队,编制暂为百总吧,所缺兵额可到死营去挑选。”
胡浩之前虽不知道新军到底如何,可他可以去死营挑选手下,那岂不是说新军会比死营更精锐?
胡浩大喜过望,当即又想跪倒拜谢。钟进卫只好再次摆摆手拦住了他,然后对轮值的孙可望道:“你带他们先去新军营地休息,一并给他们介绍下新的军规。”
孙可望看看这些兵头,不明白为什么叔父对他们这么客气。不过他也不敢问出这种问题,抱拳回答道:“是。”
钟进卫安排完了之后,又转回头对胡浩道:“你们先过去,等会我忙完手头的事情再去找你们。”
“是,侯爷。”胡浩带着手下答应一声,便随孙可望出去了。
他们是快马赶回京师,这时间已快中午,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了。
中兴侯这么体贴他们,让他们心中都暖暖的。
吃过中饭后,钟进卫来到新军营地,探望胡浩一行人。
胡浩等人早已被新军的种种新规搞得晕头转向,见到钟进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