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死营即将凯旋而归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这让那些有亲人死于蒙古鞑子之手的京师百姓为之拍手称快。
京师酒楼的生意跟着好了不少,因为很多百姓都会去喝个酒庆祝一下,同时也为死营能安然归来而高兴。
有关死营征战草原的故事一个接一个得被想象出来,特别是千里走单骑,智擒达尔罕王的故事,更是受欢迎。
什么,千里走单骑说错了?那是你的理解有问题,这里的单骑乃是单独一支骑军的意思。
什么,你不知道达尔罕王?没关系,马上就有人会给你八卦达尔罕王是谁。
在这些八卦声中,登莱捷报反而不怎么受京师百姓关注。
京师百姓都在期盼着死营凯旋的那一天,准备前去一瞻死营将士的风采。
就这么过了几天后,张家口方面过来的蒙古使者先到了。
对于他们的到来,大明朝廷上表现出了欢迎的态势,热情地招待了以额哲为首,四子部落首领伊尔扎木为辅的使者团。
但崇祯皇帝并没有在他们一来时就接见他们,而是安排这些使者由大明鸿胪寺官员陪同,游览大明的繁华,增加他们对互市的向往,并不小心让他们听听京师的舆论。
这些蒙古人对于死营之事比京师百姓知道的清楚,对那支搅得蒙古东部草原天翻地覆的死营有点敬畏,但却不吃惊。
他们反而对登莱明军竟然斩杀建虏正蓝旗四百多名,其中还有一个甲喇额真一事反而吃惊不少。
在他们的眼里,建虏的战力一直是他们所惧怕的。没想现在大明对建虏的胜仗是一场接一场,好似越来越容易取得对建虏的胜利。他们的心中就又多了一份对大明的敬畏,同时也为自己选择站在大明一边而感到庆幸。
就这么过了两天后,死营终于凯旋回京了。
这天一早,京师的百姓就早早起来,来到死营即将经过的大街,占一个好位置,以瞻仰英雄归来。
“二哥,别看了,到了自然有信使会事先通报的。”壮汉对他的结拜二哥说道。
没想这次矮个子没有听他的,仍然看着前方,一边回道:“你别管,他们都是英雄,是好汉,替你二嫂娘家算是报了个大仇。”
说到这里,矮个子忽然有所感慨,转头看了下自己这个结拜三弟,叹了口气道:“可惜了二哥没有你这副身板,否则定当随死营一起亲自前去报仇。”
壮汉听得一愣,没想二哥今日好像不同以往,说出了这么让他意外的话。
他的眼睛有点迷离了起来,离开他二哥身上,看向其他准备欢迎死营凯旋的人群。
看着那些人一个个露出崇敬期待的眼神,看着死营将士将要出现的方向。心中忽然响起了商贾的话:“你的格局太小!”
“你就准备杀猪过一辈子么?”
“。。。。。。”
壮汉想着想着,陷入了迷茫中。
忽然,有一骑快马沿路飞奔而来,一边还喊着:“死营进城了,英雄凯旋归来了。。。”
人群顿时出现了一阵骚乱,争着想先睹死营将士的风采。亏得五城兵马司的兵卒极力维持着秩序,才没有乱。
千盼万盼,终于盼来了凯旋的队伍。
只见走在最前面的是死营的旗帜,一杆黑色底、血色“死”字的大旗迎风招展,导引在最前面。
而后则是一辆囚车,里面架着一个年老囚犯。不用说,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人就是达尔罕王,建虏的最大帮凶。
人群顿时又起了骚乱,被兵卒极力拦住,冲不到近前,就只好高声喝骂,发泄着心中的愤怒。
囚车的后面,则是四骑一排的死营将士,只见他们身上的战袍虽旧,却一个个精神抖擞,昂首挺胸享受着他们应得的荣誉。
只是他们的双手并没有握着缰绳,而是捧着一个盒子,就捧在胸前位置,仿佛让盒子一起享受着这凯旋归来受百姓夹道欢迎的荣誉。
“二哥,那盒子里的是什么?”壮汉问道。
矮个子没理他,看着经过眼前的死营将士,忽然大声喊道:“万胜!”
边上的人正难以表达对死营将士的感情,忽然听到这么一声,顿时也跟着一起喊了起来:“万胜!”
渐渐地,这个声音汇聚起来,响彻京师:“万胜!”
当曹文诏出现在他们视野中时,欢呼声达到了顶点。
可很快,他们发现了不对,特别是那些曾经去给死营将士送行的百姓。
“人怎么少了那么多!”矮个子自言自语了一声,忽然失声道:“那盒子里的难道是战死将士的骨灰?”
其他百姓也多有猜出盒子里的是什么,一时之间,五味参杂。
死营将士肯定有战死的,这点他们毫不怀疑,甚至会战死很多人,都是事先有过估计的。
可当战死将士的骨灰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却又感到难以接受,更是感到当初死营将士出塞的决然、难得。
跟在死营将士后面的还有一支车队,上面标着登莱的旗号,表明车里的是登莱战事中斩杀的建虏首级。
但京师百姓的心都落在死营将士的身上,以致忽视了这支车队。
其实也不能怪京师的百姓,因为他们在年初的时候,已经见过几千个建虏首级了。
如果这次登莱战事是发生在京畿之战获胜之前,一下斩获了四百多个真建虏的首级,就绝对会引起京师百姓的轰动。
死营将士没多久就到了午门,举行献俘议事。
崇祯皇帝就坐在午门处的城墙上,身边则是特邀过来一起观看的蒙古使者。
在验明正身和首级真假的时候,刑部尚书还邀请了额哲等人一起过去旁观,做个见证。
这些蒙古人也就看了一眼奄奄一息的赛桑而已,就认真地去辨别建虏首级,但没发现有一个是假的。
接下来,就在他们的敬畏目光下,崇祯皇帝继续献俘的流程,最终判达尔罕王赛桑死刑,并封赏死营将士,最终归于钟进卫的麾下。
这事完了之后,蒙古使者发表了一个声明,表示坚决拥护伟大的大明朝,声明辽东是大明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烈支持大明拿回自己的领土,如果有必要,则表示会出兵相助。最后表达了他们希望能和大明朝和睦共处,开放互市的愿望。
搞完这一切后,钟进卫导演的**戏终于要开场了。

第四百六十九章 富者愈富
“大哥,这里,这里。”壮汉的嗓门有点大,虽吵到了大堂内其他的食客,却也让刚掀开帘子找人的商贾看到了两个结拜兄弟的所在。
他匆匆走到桌边坐下,端起壮汉刚给他满上的酒盅,对矮个子道:“哥哥前几日忙,这里就祝二弟大仇得报。”
说完后,他手一伸,头一仰,便一饮而尽了杯中酒。
矮个子感激地陪饮了一杯,放下酒盅之后,感叹地说道:“只是可惜了好多死营将士把命送到了塞外,想祭奠下他们都不知去哪?”
商贾一听,很奇怪地问道:“怎么,你没听说么?午门处在建的那大型水泥祠堂就是供奉死营将士的,你要祭奠的话,去那便是。”
“什么,大哥,此言当真?”矮个子一听,当即伸手抓住商贾在桌上的手问道。
“是啊,布告都出了。哦,对了,你们不识字,但也应该多出去走走,这消息要在这传开了,都已不是最新鲜的消息了。”商贾摆出大哥的身份劝诫两位结拜义弟道。
壮汉一听,先是惭愧了一会,然后马上问道:“大哥,最近有些啥消息啊?”
商贾夹了几口菜,吃得略微有点急,听三弟问起,就随口答道:“比如中兴侯编练的新军,成了一支穿稀奇古怪衣服的和尚军,据说连中兴侯都理成了和尚头。”
有传说中的中兴侯的八卦,壮汉的兴趣很高,连忙问起个中情况。
商贾好似有点急,只是简略地把他听到的前因后果说了下。
壮汉一听,想起自己已经好几天没有打理头发了,顿时感觉头皮好像有点痒。
他想起那虱子能传播瘟疫,心中就涌出了念头。与其多花钱去打理头发,不如学学中兴侯?
矮个子的注意力倒不在这里,他问道:“这不是朝廷布告上讲的事吧,还有啥事是朝廷布告上讲得?”
商贾看了矮个子一眼,笑着道:“最紧要的事就是哥哥这几天在忙的事情了。”
说完,他又伸出筷子夹了口菜吃,这让有点性急的壮汉抱怨了:“大哥,别吊人胃口啊,这么急着吃干啥,先说道说道。”
商贾不满地看了眼壮汉,索性又吃了几口菜,才放下筷子道:“今日要不是过来恭喜下二弟,我就不过来了。大哥一会就得赶回去,陪东家一起去做事。”
他给壮汉解释了一会后,才给两义弟说道:“朝廷的道路衙门成立了,邀请有实力的商贾大户都出席今日下午的大会,商谈水泥修路的事。”
道路衙门的事,之前就传出了风声,但一直难产而迟迟没有成立,没想到在这几天内成立了。
这一成立后就有大动作,还是水泥修路。让体验过水泥路的两人都大为关注,连忙问具体的情况。
没想商贾摇摇头道:“具体情况未知,但要求出席人员的身价必须达到他们的要求才可以。也正因为这条件,我东家决定亲自走一趟。”
“为什么?”壮汉不解地问道。
商贾看了三弟一眼,给他解释一个商业原则道:“门槛越高,对手越少,利润就越高,这里面有一个大商机!”
壮汉听了,脸上露出羡慕之色,他看了矮个子一眼,然后问商贾道:“大哥,你之前说小弟的格局低,那是否带上小弟去见见大场面?”
没等商贾答话,矮个子出言训壮汉道:“三弟,别让大哥为难,这次他是陪东家去的。”
商贾冲壮汉笑笑:“三弟,抱歉了!”
壮汉讪讪一笑,有点不好意思,连忙回道:“是小弟鲁莽了,大哥莫怪!”
商贾冲他摆摆手道:“无妨,都是自家人。”
他看了下天色,然后又说道:“时候不早了,大哥得赶回去侯着东家。先告辞了!”
壮汉看着大哥消失在摆动的帘子那一侧,心中不禁暗想,要想出人头地,要有一个大格局,看来还得靠自己才是王道。只是自己有什么本事呢?”
他转头看了眼矮个子,心中又补了句:“难道真得只能凭这幅身板么?”
矮个子的想法却与他不同,想得是为什么越有钱的就越容易赚大钱,这么限制门槛的事儿出现,那岂不是以后有钱的越有钱,没钱的永远没钱?
他把这个想法跟三弟说了下,没想这个话题却引起了周围食客的共鸣,也讨论起这个话题来。
矮个子浑然没想到,自己一时的不平之语,却被钟进卫抓住了机会,导致了又一个新事物出现在了大明朝。
当日午后,陆续的开始有豪华马车驶上京师城外的水泥路,前往国企的拍卖大厅。
这些乘坐豪华马车的主人基本都互相认识或者听闻过,见到对方就客气地打招呼,探听这次开会的消息。
不过这事是钟进卫在背后操作的,他只是把命令吩咐下去,并没有说明干什么,所以他们也无从打听。
这国企的拍卖大厅此时已被新成立的道路衙门征用,相关人等都换成了道路衙门的吏员兵卒维持着秩序,看到世家豪商应邀前来,就安排他们坐到对应的座位上。
这回轮到商贾没有资格坐了,站在最外侧的走廊上,打量着厅内格局。
他发现基本上和上次没啥变化,只是在台上竖着一块很大的木板,或者可以叫木墙了吧,上面盖着红布,看不到红布里面的是什么。
在木板的一则,竖着一根长长的细棒,联系到这次会议主题是水泥路,这让商贾猜测红布下面很可能是地图。
钟进卫也在这里,就坐在二楼,透过玻璃窗看着台下的人群。
工部尚书徐光启坐他身边,两人都没有说话,该说的内容在之前都已讨论过。
现在就等着约定的时辰到了,就由徐光启出面做开场白。
因为道路衙门乃是工部所属的一个司,今天的事是道路衙门成立后的第一次组织,徐光启很重视,就抢了原定是道路司司长的活,不过这也体现了朝廷的重视。
“当当当”地铃声忽然响了三下,大厅内的人群马上停止了交头接耳,看向台上,期待着到底是什么会议的谜底揭晓开来。
铃声响起时,徐光启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冲看向他的钟进卫拱拱手,便下楼出场了。

第四百七十章 收费的水泥路
穿绯袍的徐光启一出场,场内就轰动起来了。在场的人没想到会是尚书级别的高官出来主持,连忙站起来行礼。
徐光启微笑着等他们行礼完毕,然后开始了他的开场白:“本官就开门见山地说吧,请你们来,就是为了修建京师至张家口的水泥路之事。”
他说到这里,退到了木墙左侧。一边的吏员一见,连忙送上那根细棒,同时另外一个侍立在一边的吏员则去揭开了那块红布。
商贾望见那个木排上果然是挂着一张地图,因为地图巨大,以至于他这么远的距离,仍能看清楚是一张京师北直隶的地图。上面有一条长长的粗线,连接着京师和张家口。
徐光启拿了细棒在手,先指了下张家口位置,然后说道:“朝廷正在扩建张家口,准备放开和蒙古的互市。除军械等战略物资之外,任何东西都可以在张家口互市。”
徐光启的话音刚落,场内就响起一片倒吸冷气声。台下这些人知道朝廷要扩大互市,但没想到规模竟然会这么大。
他们马上想起前几日蒙古使者团的公开声明,也就是说现在大明和蒙古都有意扩大在张家口的互市。那么就是说,张家口的商机将是无限的,可以预见有很多人都会去淘金。
正如他们所想的一样,徐光启在台上说道:“有朝廷的支持和蒙古的响应,可以预见张家口边市的繁华指日可待。交易规模一旦扩大,则道路之瓶颈将会显现。”
在场这些商人或其东家都是有见识的人,就是徐光启不说,他们也能想象前往张家口路上的人流车辆将会骤增,徐尚书所言的道路之瓶颈是真实存在的。
“诸位中就有不少人会运货去张家口,再贩卖蒙古的特产返回京师吧!这车来车往的,晴天好说,但下雨之后呢?”徐光启问台下的这些人道。
“水泥修路!”台下一人脱口而出,把此次会议的主题给点了出来。
“对,朝廷为解决大明百姓前往张家口贸易的路上难题,决定用水泥重修京师到张家口之路。”
徐光启说到这里,用细棒指着地图画了下路线图,然后继续说道:“水泥修路的好处就不必本官多说了吧,你们来时就应该有过体会。”
台下的听众都一起点头,水泥修路,不但遇雨不泞,而且车辆速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