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崇祯皇帝见事已至此,也就没折了,让钟进卫跑一趟走个流程就走个流程了。
于是,崇祯皇帝传旨召钟进卫觐见。
圣旨下达之后,他无奈地和温体仁一对眼神,不过这主意本来也就是钟进卫所出,他来讲也是应当的。
崇祯皇帝趁着等钟进卫觐见的当口,对底下的群臣说道:“眼下中兴侯已提督京营,但是京营目前只有五军营一部,死营出塞尚未有消息,神机营则为空建制。这个情况对于多事之秋的大明尤其不利,朕希望诸位臣工配合中兴侯把神机营练出来,不得怠慢。”
他看过钟进卫的练兵计划,里面的内容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最好是能有各部配合,如此才能有效率得进行练兵。
崇祯皇帝想着尽快能成军,成强军,因此他在此就提醒诸位臣工。
对于钟进卫提督京营,练新军的事,在场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并不怎么认可。只是崇祯皇帝的态度很坚决,京营又算皇帝亲军,因此他们也反对不了。
现在他们见崇祯皇帝又强调此事,就记在了心中。这些人都不是愣头青,不会和下定决心的崇祯皇帝对着干。
崇祯皇帝见他们没有人有持反对意见,就又对何如宠说道:“这几日已陆续有一些藩王宗室到达京师,礼部一定要妥善安排,不得出任何岔子。”
这是大事,就算崇祯皇帝不说,何如宠也是这么做的,他躬身回答崇祯皇帝道:“臣明白,到京师的藩王宗室都已安排妥当。”
说起这个事情,崇祯皇帝忽然脑中灵光一闪。现在票号的事情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关注度,想要有什么舆论就有什么舆论,全是因为有托的原因。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不由得一笑,钟师傅所说得这个“托”字,可谓道出了个中精华。
现在藩王宗室封建海外一事,不能有丝毫意外,看是不是也把“托”这一招用上。
于是,文华殿内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底下诸位大臣都静待崇祯皇帝再说些什么注意事项之类的,可崇祯皇帝在叮嘱完了何如宠之后,就开始发呆起来了,显然是在想着什么事情。
侍立殿内的宫女内侍就更是不会说话,或者发出其他声音,刚之前还吵吵闹闹的文华殿一下变得很安静。
不过这种诡异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赶到的中兴侯给打破了。
钟进卫不知道崇祯皇帝找他前来是干嘛的,以为有啥大事,就赶得很急。这五月份的天气已有点热,以致他是一头的汗。
他也没有疑惑多久,温体仁就把情况给他介绍了一下,让他颇为惊讶。他能看到温体仁眼中一闪而逝的无奈之色,意思是没办法,只有你来讲了。
“中兴侯,你对此有何看法?”徐光启满怀着希望问道。
好吧,要演戏就演戏好了。钟进卫想着就假装认真思考了一会,然后好像恍然大悟式地道:“有了。”
他装模作样地转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以为诸位大人说得都在理,不妨取两边之长,既能有效防治票号、钱庄坑人的事发生,又不与民争利,一切皆大欢喜。”
熟悉钟进卫的人听到他这番话,就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而不熟悉钟进卫的人,则大为吃惊。没想中兴侯刚过来一下,就能想出两全其美的方法。
在文华殿内的这些人中,崇祯皇帝和温体仁是看钟进卫怎么把计划顺利说出来。而其他人则关注钟进卫会说出一个什么方法,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陛下,臣的法子就是由朝廷对各票号、钱庄进行监督管辖,这样不就可以了。”
殿内的这些大臣认真听着钟进卫的办法,没想他竟然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而已,让他们有种想吐血的感觉。
“中兴侯,到底是怎么样个监督管辖之法?”徐光启无奈,只好再问出最关键的一点。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看着这些人的表情,有种想笑的冲动,这中兴侯也太会吊人胃口了。
钟进卫却没有一丝自责感,转身对徐光启说道:“成立一个专门管辖票号、钱庄之机构,每年定期一次有权核查所有票号、钱庄的账务,另外票号、钱庄都要存放一定比例的银两到这个机构内,以防出事的时候能有余力偿还苦主。另外要限定票号、钱庄的本钱在多少以上才能开,因为资本多了,防范风险的能力相对来讲就强。”
钟进卫说到这里,看到徐光启张开嘴想说话,马上伸手一拦道:“我知道徐大人想问什么,听我说完。”
徐光启讪讪地笑了一下,闭上了嘴巴,听着钟进卫继续往下讲。
“票号、钱庄的银两存放在管辖机构后,可以收取管辖机构给其的利息。如若某一天不开这票号、钱庄了,可以取回所有银两。大概意思就是这样,不知道诸位大人觉得如何?”
钟进卫说完之后,还抱拳一周,感觉像是江湖卖艺的一样。
中兴侯这方案至少比首辅的那个方案要柔和多了,而且确实能很好的解决刚才的分歧,更重要的一点是,存银子竟然不收保管费,反而可以有利息可拿,这点倒是很新颖。
殿内的大臣互相和最近的人小声讨论起方案来,顷刻间,文华殿内响起了一片“嗡嗡”声。
钟进卫从有的人的脸色上看出,好像并不是很同意的样子,心中一动,就双手摆着对殿内这些文官道:”诸位大人,诸位大人,我这里还有一个建议,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想参与的?”

第四百四十四章 皆大欢喜
钟进卫的话一下吸引了殿内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看着他不知道他想说些什么。
崇祯皇帝看着钟进卫,知道他是要说那拆分的事情了。
果然,钟进卫说得就是拆分的那部分内容,只是稍微有了变化:“诸位大人,我建议由大家共同出资成立一家银行,就是票号、钱庄。不但能赚到俸禄以外的大钱,还能给大明所有的票号、钱庄做个表率,率先给管理机构交银,如何?”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这中兴侯毕竟是海外归来的。大明朝的规则,当官的不能经商,这是自降身价。
当然了,至少明面上不能这么提,大家都要脸不是!
“我都察院赞同,为了以后不再有票号、钱庄之坑民的事发生,为了让他们都能交这银钱,为了让他们受朝廷监管,我都察院赞同中兴侯的建议,挤出都察院的经费参与。”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慷慨激昂,好像这投资银行之事,乃是上刀山,下火海之举。
当场就有几个人暗自吐吐沫,还有这不要脸的,打着大义凛然的旗帜,赚那银两。
要是刚才中兴侯说管理机构要收保管费而不是付利息,看你还会不会这么说。
不过这些臣子转念一想,又觉得曹于汴的一点说得不错,以衙门的名义投资,不就有好处可拿了。
不管以前是不是清水衙门,在崇祯皇帝刚发动过一次大的反腐风暴后又大赦天下,还言明如有再犯,老账新账一起算的威慑下,敢在这么短的时期内伸手的人不多。
这么一来,这来自正途的银钱就格外会引起这些人的注意。眼下中兴侯这提议,按照曹于汴的说法参与进去的话,既能打着舍身为民的旗号,又能不跌个人的身价,还能捞到一定的好处,何乐不为呢!
负责礼部的何如宠抢先站出来,面对曹于汴,不敢示落地道:“为民做主之事,我礼部从来就不会谦让。今日有此机会,算我们礼部一份。”
已经有衙门参与了,自己的衙门要是不参与的话,估计回去后会被那些下属给骂死,这位置也坐得不稳当。因此,不管他们本人愿意不愿意,在这个大势下,各部门纷纷表态要参与。
崇祯皇帝没想到钟进卫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提议,让原本他还以为这从未有过之事,会有不少老古董的大臣反对,可现在见到的情况却刚刚相反,不由得在心中暗自佩服钟进卫。
崇祯皇帝有一点没想到,如果钟进卫的这番话是别人说出来的,效果就肯定没有这么好。因为钟进卫捣腾出了好多东西都在赚钱了,他说这银行也能赚钱,那就肯定没错。
大明的这些臣子里面要说赚钱的能力,中兴侯说第二,其他人不敢说第一。这是由于钟进卫这过往所取得成绩作为背书,这些大臣才毫不犹豫地相信银行能赚钱。
钟进卫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个提议会引来这么热烈的反响,这么一来,他反而担心了。因为如果银行由这些强势部门所组成,那别人还怎么和它竞争。这种垄断性虽暂时有利,但长期肯定是不利银行业的发展。
但钟进卫一时又想不起来到底该怎么应对,心急了一会后,转念又一想,现在是推动这银行业改革的时候,只有这些强势的衙门都裹挟进来,才能顺利地推行下去。至于垄断不垄断的,以后再说吧,实在不行就找个办法来拆。
钟进卫想到这里,正待发言时,没想崇祯皇帝也插了一手道:“既然诸位臣工如此热心民事,朕也不能不表示,宫里也投资一份吧。”
钟进卫听得无语,连皇帝都参与进来了,这银行的背景可就大到天上去了。
他不管了,大家都参与吧,越多越好。
在群臣拍了一阵“皇上仁慈”、“皇上英明”之类的马屁之后,钟进卫才说话道:“诸位,既然大家都如此。。。如此地为民做主,那我来说说具体如何操作吧,看诸位是否有意见。”
“中兴侯当说无妨。”这个大臣支持道。
“中兴侯尽管说来,我等洗耳恭听。”那个大臣也表态道。
“。。。。。。”
殿内的气氛非常热烈,让那些内侍宫女都很嫉妒,要有可能的,她们也想喊上一嗓子:“奴婢也要为民做主。。。”
钟进卫等声音静下来后,就把他和崇祯皇帝以及温体仁商量的那套拆分大明皇家银行的方案都说了出来,并且在细节上加以补充。
殿内的文臣自然会有疑问,但都在钟进卫的一一解释下得到满意的答复。
文华殿内的灯什么时候被点亮都没人知道,殿内的人都沉浸在中兴侯所描绘的这个赚钱方案中。这种无本买卖的经商之道,银行的运作原理及赚钱窍门,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特别的了解,让钟进卫给他们狠狠地上了一课。
后面大明皇家银行这一系列的事情运作,就变得毫无困难起来,获得了这些六部九卿的强烈支持。
未了,六部九卿都满脸笑容地向中兴侯告辞,向崇祯皇帝辞别,出殿散衙而去。
他们等着明日一早给各自衙门的下属说这个好消息,特别是曹于汴,都已想好了要广为宣传,是自己第一个响应,强力支持才有这个结果。
此时的文华殿内,又只留下了钟进卫和温体仁。
钟进卫看看崇祯皇帝的脸色,忽然抢先说话道:“陛下,臣家里的米饭不能浪费了。”
崇祯皇帝听得无语,自己都还未邀请他一起用膳,他就先说上这话了。
崇祯皇帝的心情很好,又差不多搞定了一件大事,他就向钟进卫开起玩笑道:“你要一直蹭饭吃,就你那吃相,朕也有一天会被你吃穷。温卿,你说是不是?”
温体仁的脑中马上闪现出钟进卫那狼吞虎咽的一幕,不由得笑了起来。
崇祯皇帝看到钟进卫那红脸,他也不再开玩笑了,笑着问道:“钟师傅,京营那边如何了?”
“回陛下,臣刚看了一遍五军营的情况,还不错。接下来就要着手新军计划了。”
“好。”崇祯皇帝点点头,然后说道,“这银行一事,也算是顺利,这后面几天就趁热打铁,把这事办完吧。朕看着新军的前期准备工作中,钟师傅还是有时间来办这事的。”
“是,陛下。”钟进卫同意崇祯皇帝的观点,打铁还是趁热好。
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银行推行之事绝不是如此简单,后面还有一场风波等着他们。

第四百四十五章 京师银行业的巨变
有关朝廷将改革银行业的这种爆炸式的消息,在次日就逐渐传遍了整个北京城,让京师开票号、钱庄的人喜忧参半。
近段时间内,在京师活得最胆战心惊地人莫过于这些人了。
晋商票号的事件发生后,他们的生意全部受到影响。无论他们怎么解释自己的票号、钱庄不会发生卷款潜逃或者破产的事儿,但那些手头有银票的人还是纷纷要求他们兑换现银,使得好几家实力弱一点的票号、钱庄遭了鱼池之祸,被挤兑破产,这又反过来加剧了更多的人要求兑换银两。
幸好开在京师的票号、钱庄一般实力都比较强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应付了过来。
京师的舆论对他们这些开票号、钱庄的人是越来越不利,甚至还有不少要他们关门的说法,让这些人日夜不安。
他们也试图派不少人出去解释,宣传,但一点效果都没有,使得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惶恐之中,生怕哪天朝廷真得顶不住舆论的压力而封了他们的生意。
因此,当改革银行业的消息传出后,让他们为之松了一口气。可他们在听到朝廷各部将组建银行时,却又忧心忡忡。
他们不是那些普通老百姓可比,深知开银行赚钱的窍门就是信誉。相对比较起来,他们这些普通的票号、钱庄,就比朝廷各部所开设的银行要弱多了,至少他们存在被抄家查封的风险,而那家银行则不会有这个风险。
更何况票号、钱庄的信誉要想恢复到从前,哪怕是向那个管理机构交足了钱,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管他们怎么想,至少在京师的这些票号、钱庄,是从来没想过要反对朝廷这新政,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应付的问题。因为京师的舆论环境和政治中心的背景,使得这些人不敢反对。
为此,一些票号、钱庄都开始互相走动,商议,看如何在这新政中活下来。
而京师百姓则喜闻乐见新银行的组建,对于他们来说,多一个银行,就是多一种选择,而且还不会发生那种政治风险的银行。
组建新银行的事儿被推动得很快,各部衙门都很快就派人向中兴侯汇报出资的金额。
几日之后,大明皇家银行宣布不再接受除了兑换九思宝钞之外的个人业务。同时朝廷的公告正式发布,要求所有京师的票号、钱庄在本金达到一定条件下,并向大明皇家银行缴纳准备金才能开业。
发布公告的当日,由京师各部衙门和宫里出资的大明为民银行成立,宣布响应朝廷的政策,并大张旗鼓地把一箱箱的准备金运入大明皇家银行。
为了应对这个情况,京师大部分的票号、钱庄在这几天经过紧急磋商,最终宣布这些票号、钱庄合并,成立大明联合银行。
之所以用上这个名号也是为了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