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钟进卫不知道温体仁那恶意揣测,仍在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臣在秦地有调查过流贼的情况,其中一个迫使他们走上贼路的原因就是和银两有关。”
“哦,钟师傅快说。”崇祯皇帝一听,很是关心,连忙问道。

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明央行的紧迫性
钟进卫一边回忆一边说道:“大明自从实施一条鞭法以来,就规定一切赋税都必须用银两来交,问题就出在了这上面。”
温体仁听了就插话道:“可是银钱不够交赋税之需?”他对此已有耳闻,因此才有如此一说。
钟进卫转向温体仁点点头,然后继续说道:“是的。陕西地处内陆,商业不是很发达,因此银两的流通并不很活跃。而每年赋税都收银两,导致陕西境内的银两越来越少。”
他说到这里,又转回头看着崇祯皇帝,给他解释一个基本现象道:“银两少,则银两会升值,反之银两就贱,这点其实和纸钞是一样的。只不过两者的区别是纸钞能无限地发行,而银两的开采有限。因此纸钞贬值的程度可以无限大,而银两却有一个上限,不可能无限贬值。”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这道理他明白。
“因此在陕西,银两越来越贵,原本百姓种一亩田所得,可能只需要一半的产出来换成银两缴税就足够了。但后来因为银两贵了,就需要大半、甚至全部或者全部都还不够兑换足够的银两来缴税,导致百姓因为交不起赋税最终走上了贼路。”
钟进卫说到这里,面色有点沉重,对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又道:“有田地的都交不起税,那些靠租种的就更是如此。而且这种现象有普遍性,其现象会遍及所有缺少足够银两的地方。臣记得,好像这种情况最终会蔓延到全国,整个大明都会发生大规模的银荒。”
温体仁皱着眉头,鼻翼微张,心想这真是一件麻烦事。不过他心有疑惑,就问钟进卫道:“中兴侯,你说大明全境都会有这个现象,难道你说江南地区也会么?”
江南是大明最繁华的地区,如果这里也发生银荒,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崇祯皇帝面色也严肃起来,略微有点紧张地盯着钟进卫,看他怎么答复。
只见钟进卫对温体仁点点头道:“是的,江南也会发生,因为江南的银两最大的来源是海外贸易而不是银矿开采。不知道温大人还记得我之前讲得世界形势么?”
温体仁不知道钟进卫怎么又说到这方面了,不过他还是点点头道:“都记得。”
“西洋人通过掠夺那些落后国家的财富,获得足够多的银两黄金等物,然后和大明交换瓷器、丝绸等物再贩卖回国内,能大赚一笔,也就是说,银两通过西洋人的手,流通到了大明境内。”
钟进卫把自己在网上看来的这段历史一一说给他们听:“如此一来,这些西洋人所获得的银子就到了大明,很少运到本国。而他们本国的经济发展起来的话,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银两,否则会限制他们国家有更大的发展。也就是说,银两的不足会限制他们国家发展。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不觉得,但最终他们还是会发觉的。”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不由问道:“因此他们皇帝就命令他们所得银两只能运回国内?”
钟进卫冲崇祯皇帝点点头道:“正是,好像是西班牙吧,臣记得不是很清楚了,首先发出命令,要求西班牙在全世界的总督必须把银两运回国内,导致输入大明境内的银两慢慢减少,造成了大明的银荒。”
崇祯皇帝的眉头就皱得厉害了,这种事情,他现在还没有能力去改变。
“中兴侯,这也是他国对大明发动的货币战争吧?”温体仁忽然出声道。
钟进卫听了一愣,随即点点头,温体仁真得好厉害,自己还没想到这方面去:“是的,不过他们这种不是刻意的,只是因为自身所需而产生的一种对大明的副作用。我相信现在这个世界,还没有人能了解货币战争,不会主动发起或者防范这种货币战争。”
这事其实又涉及了贸易顺差和逆差的概念,不过钟进卫没有提,免得眼前的两人又听不明白而发问,现在他的重点不是给他们传授经济概念。
“钟师傅,朕决定了,一定要加快纸钞替换银两的进程,这大明皇家银行,就按照你说得做。”
崇祯皇帝说话坚定有力,他相信钟进卫,这事没有必要骗他。而且这里面的逻辑都说得通,就算现在没有发生,在将来也是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崇祯皇帝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因此就有了这个决断。
钟进卫见崇祯皇帝有了决定,心中高兴,又说道:“陛下,大明皇家银行作为龙头老大后,虽然不再办理普通业务,但还可以有另外一项业务,通过这项业务来操作国内金融,解决刚才臣说得货币多寡问题。”
这点钟进卫之前其实已经说过,但具体的方法还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崇祯皇帝关心地问道:“什么业务?”
和钟进卫说话,新名词也一个接一个的学会了。
“臣不说票号、钱庄了,统一用银行代替。”钟进卫每次都要说两个名字,让来自后世的他很是别扭。
崇祯皇帝并不纠结这点,点点头让他继续。
“普通银行最常见的是办理存款、贷款业务,通过存款给百姓利息,贷款收取百姓利息的利息差。。。”
钟进卫还没说完,就被温体仁打断了:“中兴侯,这存款也要给百姓利息?现在大明好像都是收取银两保管费,是向百姓收钱的。”
钟进卫听得一怔,原来银行还没有进化完全。他微微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啊,原来现在大明的银行也还在最初的阶段。这种不行,以后肯定会变成付百姓利息的。”
崇祯皇帝一听,奇怪了,问道:“钟师傅,如此一来,岂不是亏了,这些开银行的应该不至于这么傻吧?”
钟进卫听到就笑了,崇祯皇帝虽然聪明,但也不是所有事情一点就通的。
他详细地解释道:“陛下,银行最大的凭借是什么,就是他们手头有多少钱可以借贷出去。如果他们收取存款保管费,那么有钱的百姓把钱存到银行的意愿就小,银行手中可以贷出去的钱就少。如果银行付一点点利息给愿意存款的百姓,那么可以想象,钱不但放银行会比较安全,而且还有利息可以拿。如此一来,自然会有更多的百姓愿意存钱到银行来了。”
这个事情在后世的人来说,是个常识,可对大明的人来说,还是挺新颖的。
不过殿内的两人都是聪明人,钟进卫这么一解释,就都明白过了。温体仁就问钟进卫道:“这关键就在于贷款的利息足够高,就可以弥补存款所付出的利息是吧?”

第四百一十七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
钟进卫冲温体仁竖起大拇指,笑着道:“温大人厉害,这就是银行无本买卖的关键所在了。用别人的钱,来给自己赚钱。”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动了几动,这么好的事情,是不是会有很多人抢着做。
不过他只是这么想了一下,并没有马上就说出来。现在最重要的是理清整件事情,他想着钟进卫所说的事情,再考虑了下,就问道:“钟师傅,那么朝廷又如何通过这些银行来调控纸钞的多寡呢,就是那准备金么?”
钟进卫沉吟了一下才答道:“准备金只是一个方面。大明皇家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者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大明境内所有银行手中的钱。因为银行的钱多了,他们往百姓手中放贷就多,百姓手中的钱就多了;反之则少。”
“钟师傅,你还没说除了准备金之外,还有何手段来调控呢?”崇祯皇帝对钟进卫刚才说的这些在之前差不多都已了解了,因此催促他接着往下说。
钟进卫是说得高兴了,直接把堂堂的一国皇帝和一人之下的大明首辅当作小学生了,重复细致地进行讲解。
结果现在被崇祯皇帝这么一说,才回过味来,有点不好意思地接着往下讲道:“其实臣之前也已经讲过,就是债卷。大明皇家银行如果觉得银行手中的钱过多了,除了可以向百姓出售债卷之外,还可以向银行出售债卷,回收他们手中的钱。而大明百姓中的钱过少之时,除了降低准备金率外,还可以贷款给各银行,使他们手中有足够的钱流通到百姓手中。”
“中兴侯,为何不能直接贷款给百姓呢?”因为光线的变暗,温体仁已经不能很清晰地看到钟进卫的眼神了,他却丝毫无觉得,仍旧看着他问道。
钟进卫闻言转向他,笑着道:“这是大明皇家银行的地位决定的,它只是管理者,管理银行的机构,如果也能给百姓放贷,那就变成普通银行了。”
“钟师傅,刚才你好像说那债券不是可以直接给百姓发放么?”崇祯皇帝似乎听出了钟进卫话中的前后矛盾,就提醒他道。
钟进卫此时觉得有点口干舌燥,原本以为是件很简单明了的事,可一旦解释开了,问题是一个接一个,看来真是知易行难啊!
他给崇祯皇帝解释道:“陛下,这债卷是一种特殊的纸钞,只有朝廷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需要进行发放,不能用于流通,债卷只是作为朝廷欠购买者的一个凭证而已。”
“哦。”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想了一下又问了:“钟师傅,你说的根据具体的情况需要就是指百姓手中纸钞的多寡,是么?”
钟进卫听了想了一会,才回答崇祯皇帝道:“不是只有这种情况,如果眼下对建虏的战事需要军饷,但一时又没有钱,此时不宜直接发纸钞来应付,因为这样会影响纸钞的信誉。这个时候,就可以发行这债卷给百姓,言明多少时间收回这债卷,到时候本金利息一起给百姓。当然,这也需要在发行的时候言明万一支付不出的话,以何抵偿。”
崇祯皇帝开始听着的时候,心中就想马上就发行这债卷好了。但听到后面,又是要抵押,他也就明白过来,这其实和普通的贷款没有两样,只是由朝廷去向百姓贷款了。
钟进卫说到这里,觉得说得差不多,思想一松懈,就发现天色已暗了。
文华殿内的宫女内侍因为被崇祯皇帝赶到殿外去了,没人点灯,光线不是很好了。
如果不是宫内的大殿,有很多都已换上了玻璃窗的话,这时怕是看不清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钟进卫感叹道。
他这么一讲,崇祯皇帝和温体仁才发觉,原来时辰不早了。
崇祯皇帝想想觉得好像也差不多了,就哈哈笑了起来,然后对温体仁和钟进卫道:“既然已到这个时辰了,钟师傅和温卿就继续陪朕用膳吧。”
钟进卫和温体仁相视一笑,就向崇祯皇帝谢恩蹭饭。
比起前面几日,钟进卫今日还是算早地回到了中兴侯爵府。
他先听取了管家于叔汇报今日准备的婚事情况,然后又询问了四小的功课,才来到了自己的书房。
钟进卫两月来一直奔波在外,还打了一仗。赶回京师后,又起早贪黑地商谈国事,虽说正当壮年,但精神还是感到有点疲惫。
于是,他就靠在椅背上先闭目养神一会。
虽说是闭目养神,可脑子还是不停地在运转着。
钟进卫回想着大明皇家银行的事情,现在崇祯皇帝决心已下,先命令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派人在京师大造声势,夸大目前的票号、钱庄的不安全性,把这晋商票号的例子到处宣传开去。
而后根据自己在饭桌上的提示,不是有锦衣卫百户的家人也是受害者么。就由那锦衣卫百户家人出面,纠结其他受害者一起强烈要求官府做主,给出一个答复。
事情运作到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就把大明皇家银行这事提出来讨论。不管如何,谁反对就打压谁,一定要把此事落实下去,尽快完成大明皇家银行转型为银行业的龙头老大。
钟进卫想到这里,又开始想着自己还有多少钱,无论如何都往这银行的股本里面添个一份子,算是给府里白得一份干净的钱财来源。
正当钟进卫在想着美梦之时,一个声音在外响起,还略微带有有点喘气,禀告道:“侯爷,我回来了。”
钟进卫一听,认得这个声音。这事他也是一直惦记着,算算日子也差不多该回来了。
他连忙站了起来,自己走到书房门口,打开门看着那人道:“你回来了啊!”
“是的,侯爷,属下刚到京师。”那人回答道。
其实他并没有说实话,他是先回了一趟东厂。但没有见到厂公王承恩,因为王承恩已去通州了。
不过事情已有记录,然后他就又跑来中兴侯府,毕竟是中兴侯派他去的,他总也要有回报。
“快,请进来说。”钟进卫把身子一侧,让出进门的空间,然后又对外喊道:“思敏,上茶。”

第四百一十八章 汉中烟草
也只有他才有这个资格不用事先通报,直接来到钟进卫的书房门外。并且让钟进卫不但不会见怪,还礼遇于他。
他就是东厂档头,钟进卫护卫的实际头领顾百川。
他一听钟进卫的喊话,先道谢了一声,然后待钟进卫先转进书房内,才跟了进去。
钟进卫就站书桌边,问跟进来的顾百川道:“情况如何?”
“侯爷少待。”顾百川回答了一句,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起来的纸,打开并铺到钟进卫的书桌上。
钟进卫借着不是很明亮的烛光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汉中府地图”五个字,还用毛笔在地图上圈出了一个个小圈。
顾百川见钟进卫在认真看着地图,就解释道:“侯爷,您看,这些圈起来的地方全部都是种植烟草的,占了汉中良田的十之**。”
钟进卫已经料到这个情况了,他皱着眉头仍然看着地图。过了一会,才抬起头来看向顾百川道:“这些种植烟草的良田都是什么人的?”
顾百川正待回答之时,传来了敲门声,并伴随一个清脆地女声:“少爷,茶来了。”
钟进卫一听,应该是侍女李思敏端茶来了,就说道:“进来吧。”
然后他又转向顾百川道:“你先喝口茶歇息下。”
钟进卫自己则接着又看了会地图,才走回座位坐了下去。
他抬头看见顾百川从李思敏手中的托盘上拿起茶壶,也不管温度合适不合适,就直接往肚子里灌,心中一怔,就问顾百川道:“你不会没吃饭吧?”
顾百川听到钟进卫问话,就放下了茶壶,不好意思地抹了下嘴边的茶水后才说道:“急着赶路,还真没吃饭。”
钟进卫一听,连忙对在一边抿嘴想笑地李思敏道:“赶紧给顾兄弟弄点吃得去。”
“是,少爷。”李思敏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