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他们是叫英联邦制度,和刚才臣说的藩王封建海外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疆域实在太广了,在目前的交通情况下,直管是不现实的。”
崇祯皇帝在听着钟进卫说话,一边抬头看了下地图上的那个叫做英国的小岛,再想着钟进卫所说的话,思考了一会,便问道:“那么对于大明来说,刚才钟师傅说得几项,具体该如何做呢?”
“现在的藩王基本是不缺钱的,可以让他们在大明境内自行出钱招募流民、难民、灾民,组建军队,朝廷必要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使其能尽快成军。而后前往北美洲跑马圈地,开拓疆土。他们能打下多少疆土,控制多大的疆土,就有多大的国土。只是有一条,不准他们之间互相厮杀。如有冲突,必须报与陛下来裁决。当然了,陛下也可以给他们划分势力范围,这些具体的事情可以后面慢慢讨论。”
钟进卫的话,开始让崇祯皇帝有点皱眉。但听到后面都以自己为尊,就缓缓舒解开了。
倒是王承恩在一边问道:“他们在大明境内招募成军,如若就在大明境内图谋不轨,该怎么办?”
崇祯皇帝闻言看着王承恩,微微点头,大伴还真是心思缜密。
钟进卫转向王承恩,微笑着问他道:“王公公,您说一些流民、难民、灾民组建起来的军队,能打赢朝廷的军队?”
王承恩听了微微一愣,好像又有点不服气地道:“如若藩王的军队全无战力,又如何为大明开疆扩土呢?”
钟进卫听了,转向崇祯皇帝道:“陛下,臣以前和您说过北美洲的情况,那里全是原始的印第安部族,藩王的军队对付他们是绰绰有余。”
在北美洲的东部地区这时已有欧洲人登陆,但人数还很少,钟进卫知道,但并不想说出来,免得增加封建海外的难度。
崇祯皇帝不知道这情况,点点头同意钟进卫的说法,如果真的是钟进卫所说的那样的话,要打赢那些原始土著自然就没问题的。
王承恩倒是没怎么听钟进卫说北美洲具体的情况,但他见崇祯皇帝点头,就不再有疑问。
钟进卫继续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道:“藩王宗室在大明境内只能混吃等死,后代沦落为乞丐般的人物;而如果封建海外的话,就等于是一国皇帝,自有一番作为。这么两个选择,让稍微有志气一点的人来选择,应该都不会选择前者的吧?”
崇祯皇帝自己就是一个很有志气的皇帝,一心想中兴大明,他听了钟进卫最后的问题,暗自代入一选,自然毫无疑问地,他会选择封建海外了。
于是,他点点头道:“钟师傅说的有点道理。”
钟进卫呵呵一笑,崇祯皇帝终于认可自己的主意了。他再加把劲,继续说道:“陛下,藩王封建海外这过程,也会替目前的大明解决一个大难题。”
“哦,什么大难题?”崇祯皇帝好奇地问道。
“据臣所知,天灾还会持续十几年。虽然臣碰巧剿灭了秦地大部分的流贼,但如果不能安置好灾民、流民、难民的话,难保烽烟不起。而要赈灾的话,大明各地的灾情不断,所需的赈灾钱粮也是一个天量的数额。”
崇祯皇帝一听,接着钟进卫的话道:“如若有藩王带走很大一部分灾民、流民、难民的话,朝廷就容易赈灾了。钟师傅,是这样么?”
钟进卫微微一笑,然后回答道:“正是!”
崇祯皇帝就站钟进卫的面前,闭上眼睛,细细地想了一遍,忽然睁开眼睛,出口说道:“钟师傅,你说得这些还是不靠谱。”

第四百零一章 说起来容易
崇祯皇帝的话让钟进卫脸上的笑容为之一滞,过了好一会,钟进卫才问道:“陛下,为何这么说?”
崇祯皇帝看着钟进卫,心中并无让他吃扁的得意。因为他宁愿钟进卫说得对,才是他所希望的。
“钟师傅,朕知道你来自何处,你说的有关北美洲的事儿朕都相信。可那些藩王宗室不知道,他们不可能就听朝廷说说就会相信了。毕竟北美洲离大明远隔重洋,万里之遥的距离,你让他们散尽家财,携家带口前往。万一是朝廷骗了他们,根本就没有哪个北美洲,或者北美洲上有类似大明这样的帝国存在,他们这么一去,岂不是危险重重。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大明混吃等死呢。”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顿了下,让钟进卫消化下他说的话,然后问道:“钟师傅,你说朕说得有没有道理。”
钟进卫在崇祯皇帝的话说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他担心的是什么了。
钟进卫明白,这个确实是个问题。
他低头想了一会,才抬头重新看向崇祯皇帝。见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希望看着自己,想来是希望自己能有解决此事的办法。
“陛下,此事要解决也不难。让他们派出亲信子弟,依据这幅世界地图先行前往北美洲探路即可。等他们的亲信子弟亲眼见到那边的情况后,他们自然就会相信,北美洲未尽开发的宝地够他们轻松立国,逍遥自在了。”钟进卫没有让崇祯皇帝失望,给他建议道。
崇祯皇帝一听,这也是一个办法。他没有急着说话,转头看向那副挂在屏风上的世界地图,仔细地看着大明和北美洲之间的地形。
“陛下,这是一条前所未有之路,如果做好了,大明中兴指日可待。我们中华,哦,我们汉人也将占领全世界,整个地球都将是大明说了算。”
钟进卫在一边继续给崇祯皇帝打气,给他展现一个美好的未来。然后又说了放弃机会的后果:“如果陛下不采取行动,再过个几十年,等欧洲人先行一步的话,再来做这事,就会困难百倍,大明本土的中兴之路也会更艰难。”
崇祯皇帝还是没有说话,继续看着地图。钟进卫是建议,因此可以很轻松地说。但他是做决定,不是那么容易能做出来的。
王承恩看看钟进卫,又看看崇祯皇帝,最后也瞄瞄世界地图,心中是非常吃惊于钟进卫的这个建议。他想着要是真这么做了,那可是旷古未有之事啊!
“大伴,速传首辅来见朕。”崇祯皇帝忽然转向王承恩,命令他道。
王承恩,稍微愣了一下,然后马上醒悟过来温体仁是知道钟进卫来历的人,皇上这是要同他商量了。
于是,他赶紧答应一声,然后就跑出殿外,让外面的内侍去通传温体仁见驾。
“钟师傅,此事至关重大,朕还得和首辅商量一下看看。”崇祯皇帝怕钟进卫觉得自己不信任他,就开口解释了一下。
“陛下所言极是,而且这事真要做,也离不开文武官员的支持,温大人也是一定会知道的。”钟进卫毫无介怀,笑着点点头附和道。
这时,崇祯皇帝才发觉自己站了好久,稍微有点累,同时也是口干舌燥。他看看面前的钟进卫,心想钟师傅一定比自己更渴了。
于是,他对转身返回来的王承恩说道:“大伴,给钟师傅奉茶。”
说了之后,他自己也转身走回御座,坐了回去。稍微歇息一下,一边还端起御桌上烫着的茶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
等钟进卫也喝完之后,崇祯皇帝笑着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为了朝廷的事,把你的大婚日期一延再延。这次回京师,得先把你的婚事办了才成。”
钟进卫一听,脑中马上出现了一个曼妙的身姿,既漂亮又温柔的阿奇,你在干嘛呢?啊呀,想她了!
“钟师傅比朕大那么多,朕都有儿子了,你要再不结婚,朕就太对不起你了。”崇祯皇帝又给了他一个理由。
“呵呵,陛下,说那里话,其实我这个年龄,在后世也就是差不多的年纪。陛下,说起来,臣到底该算是多少岁呢?”钟进卫一笑,和崇祯皇帝开起玩笑来。
崇祯皇帝听得笑出了声,这钟师傅的年龄,要是死板地算,那可是负几百岁,自己也就比钟师傅要大几百岁了。
两人这么一说笑,双方的距离因为钟进卫离开京师两个来月的那点点陌生之感就随之消尽了。
正当崇祯皇帝想问问钟进卫,在路上还有何见闻之时,温体仁到了。
他见殿内就只有他们四个人,殿中还挂着一副世界地图,便知道皇上传他过来,可能是涉及到大明最大的秘密,有关中兴侯来历的事情。
崇祯皇帝让王承恩在世界地图边,把钟进卫刚才说的解决宗室之法前前后后都说一遍。也好让钟进卫休息一下,必要时候查漏补缺即可。
王承恩也是个牛人,他把之前钟进卫说的话,以及崇祯皇帝的一些担心都详细地给温体仁复述了一遍,丝毫没有什么遗漏的要点。
温体仁听得是大为吃惊,这种解决宗室的方法正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之事。
他是一个老持成重之人,并没有在王承恩说话之时,惊诧地打断他的话。而且在王承恩说完之后,也没有马上说话,只是看着世界地图沉思着。
崇祯皇帝和钟进卫都知道他在思考着这个封建海外的主意,因此并没有打扰他,让他可以有考虑清楚的时间。
钟进卫的这个把宗室封建海外的主意,对于温体仁,或者是文官集团来说,也是巴不得的事情。
此举不但能减轻朝廷对于宗室的负担,而且朝廷又能从宗室手中接过大量的利益,还能减轻朝廷赈灾的难度,扩大大明的疆域。这些就足以让温体仁下定决心来推行这个事情了。至于宗室到了海外,是不是确实能过得如意,就不是他关心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温体仁先看了下钟进卫,然后抬头对崇祯皇帝道:“臣以为此法绝妙,但要推行此事,难度也非常大,除了陛下所担忧宗室之事外,还有实际的困难存在。”
崇祯皇帝一听,连忙问道:“温卿,是何困难?”

第四百零二章 做起来难
温体仁的年龄比崇祯皇帝和钟进卫大几轮,阅历比他们丰富得多,因此他想得更多一点。
“陛下,事先派人前往查探北美洲的情况,臣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派出去的人怎么走?能否到达?到了之后是个什么情况?会否留在那里不回来了呢?等等这些事情,必须详细加以考虑。而后才能正式封建海外,才是稳重之举,千万不宜操之过急。”
温体仁看着崇祯皇帝,一连多个问题连续问出,让几个听众都露出了凝重的神情。
钟进卫觉得自己还是想得简单了,把藩王宗室封建海外的事情要运作成功,可能需要好多年的努力,才能有个成效。
温体仁见崇祯皇帝听了自己的话后,露出思索的神情,就一一加以解释道:“陛下,看这世界地图,前往北美洲的路,可以有两条。一是直接从大明沿海坐船出发,沿海岸线上行,而后到达两块大陆最狭窄之处越过大洋,抵达了彼端就算是成功了。第二条路则是从陆路经辽东到达极东之地,而后再择一港口坐船前往大洋彼岸。”
温体仁说到这里,怕崇祯皇帝没出过京师,不知道这两条路的优劣,就继续讲解道:“陛下,船行大洋之上,靠得是风力和洋流方向。顺则一日千里,逆则寸步难行。而且遇有狂风暴雨,船亦有倾覆之险。因此,相对来说,陆路能走,则可减少很多危险。但目前辽东尚在建虏之手,走却走不得,还需剿灭建虏之后才行。”
崇祯皇帝确实不知道这些,听到大洋上如此危险,不由皱紧了眉头。按照温首辅所说的话,目前想派人前往北美洲,还只能冒着风险走海路了。
温体仁注意到了崇祯皇帝的表情,怕说得严重了,崇祯皇帝打退堂鼓。
这不是他的本意,把所有宗室封建海外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这事怎么能不做!
他之所以这么说只是为了让崇祯皇帝和中兴侯这两个年轻人能知道此事的不易,一切以稳为主,一步一步的推行下去。
因此,温体仁又换了个轻松的语气奏道:“陛下,眼下虽还有禁海令,但在大海讨生活的人却还有不少。他们熟悉大洋,虽可能是条从未走过的海路,只要小心,应该也没问题。另则,我大明在永乐年间,三保太监下西洋,也曾远洋过极西之地,比起前往北美洲,只远不近。”
崇祯皇帝自然是知道郑和下西洋的事情,有了这么一个先例在,不由得心中一松,紧皱的眉头也缓缓舒解了开来。
钟进卫却从温体仁的话中听出了他的态度,心中一喜,知道大明首辅是支持这么做的。现在他说具体的困难,也没什么了不得的,反正有困难就解决困难,没困难的话创造困难都要上。
温体仁接下来转头看了看钟进卫,然后问道:“中兴侯,你是否知道北美洲沿岸的情况,如地形、气候、洋流情况,还有当地土著情况?”
钟进卫一听,就抓瞎了。他心想自己后世只是一个打工仔,那有机会前往北美西海岸旅游。再说,后世和现在早已是两个模样了,就是去了西海岸也没用。还有那印第安人,在后世的时候,早已被白人屠杀的差不多了。
他摇摇头回答温体仁道:“相差四百多年的时间,早已面目全非。当地的印第安土著也被从欧洲过去的白人,就是西洋人杀得百中留一而已了。不过我知道,印第安人乃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种,都是黄皮肤,黑眼睛。据我家乡考据,说印第安人的祖先就是殷人,或者是更早的人。”
温体仁点点头,算是了解情况了。他再转回去看着崇祯皇帝道:“陛下,这派出去探路的人数还不能太少了。那边的土著现在人数不少,敌友难分。如果派过去的人少了,万一当地土著还有敌意,很可能就回不来了。”
崇祯皇帝点点头,这个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派出去的人多了,一则船队将会变得庞大,后勤就会加重好多。而且人多了去到北美洲后,万一他们在当地自己打起了江山,不再返回,这该如何处理?”温体仁马上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真是问题多多啊!崇祯皇帝想着又皱起了眉头。
温体仁这个问题,钟进卫倒想出了解决办法:“温大人,这个应该可以解决。所有派出去的人必须有家小,而且都留在本土。如此一来,就是偶尔有几个可以抛家弃子留在北美洲的异类,但大部分人是不会同意的。这样一来,应该就不会出现您所说的情况了。”
温体仁闻言看向钟进卫,点点头道:“好,暂时也只有这个方法了。”
崇祯皇帝看着钟进卫,目光闪动。钟师傅提出这个方法,看来至少他认为这个方法是有效的。换句话说,钟师傅不是一个会抛家弃子的人。
温体仁转向崇祯皇帝道:“陛下,还有一个难点。因为禁海令,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