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回,没有人训斥他们,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在发泄情绪。
“我给你讲讲官老爷是怎么做的吧!”这回是王嘉胤说话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 官逼民反
钟进卫向王嘉胤点点头道:“请说。”
王嘉胤还没见过朝廷的高官有对自己这么客气的,因此微微有点诧异。他又想起刚才这个侯爵对点灯子的说话也没有见外,就有点觉得这个侯爵和一般的达官贵人不一般,就稍微放松了点愤恨地神情,对钟进卫叙述道:“我们秦地百姓落得如此下场,不但是有天灾,更是有**。”
钟进卫一听,格外关注,打断王嘉胤的话问道:“怎么讲?”
“因为天灾,地里没了收成。官府不但不赈灾,赋税还要照收,还有辽饷也要照交。更冷血绝情的还不是这个。”
王嘉胤一陷入回忆之后,刚才稍微有所减缓的愤怒又开始慢慢积多起来,声音也变得更是响亮。
“而是原定好的一户交多少赋税,但一户人家因为饥荒最终只落得了一两人,却还要此一两人来交一户的钱粮。一甲只有一两户幸存下来,又让这剩下的一两户来交一甲的钱粮。一里只有一二甲,就让这剩下的一二甲来交一里的钱粮等等,如此一来,谁能交得起,稍微富裕一点的家庭也被赋税逼得家破人亡,想要活命,就只有抱恨而逃,漂流异地。”
王嘉胤说到这里,冷哼了一声又道:“逃来逃去都没有一个安生求活的地方,就只有转为盗贼了,你当我们愿意当让人不耻的盗贼么?”
钟进卫听着好像不对啊,大明财政一直处于破产的状态,要是按照这么个收法,不至于如此窘迫吧。他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这些赋税估计又是被地方截留,最后流到一些官员的私人腰包里去了。
王嘉胤说完后,钟进卫等人还没有说话,赵胜先说了:“还不止这样,所有钱粮赋税全部要折成现银来收。可我们秦地,每年的赋税都要用现银去交,那还有那么多银两!尤其这几年,银价飙升,以往的时候,一只山羊能换个三、四十分纹银,可现在就只有十分纹银不到了。地里好不容易有个收成,要交赋税,不得不先去换成银两,凭空就被剥去几倍有余,我们老百姓那还有吃的能留下来!”
“是啊,是啊,不但不赈灾,不减税,反而变相的加倍收税,我们还有活路么,还有没有活路啊!”点灯子的老乡惠登相听到这里,向钟进卫发出了呐喊。
钟进卫虽然没有听到具体的案例,说这个那个官员如何压迫他们,可他却从这些人的控诉中体会到了“官逼民反”四个字。
“难道就没有一个好官么?”钟进卫带着一丝侥幸的心理问道。
“有好官我们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来过这朝不保夕的日子?”王嘉胤抢先反问道。
钟进卫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后才问道:“边军出身的,为何也杀官造反?”
号称射塌天的李万庆就是出自边军,最有发言权。
现在大家都已经交流开了,他自然也不会闭嘴不言,听闻这个朝廷侯爵问起边军的事,就大声说道:“我们边军不说要面对鞑子,这是份内之事。但几年都不发军饷算什么?”
“几年?你是不是记错了,朝廷收到的消息是三、四个月没有军饷了。”钟进卫一听,出言打断了李万庆的话,他怀疑这个农民军首领说话夸张了。
“哈哈哈。。。”
没想李万庆一阵狂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笑声慢慢地减弱,最后却哭了起来。
钟进卫一看,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他转头看看顾百川、马祥麟等人,见他们也是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
只有在他们后面一侧的胡浩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脸上露出一点同情看着李万庆。
李万庆只是哭了一下,便收住了哭声,抬起满是泪水的脸,看着钟进卫喊道:“我能记错么?我家里全靠我的军饷过活。因为不发军饷,家里的婆娘和两个孩子都饿得皮包骨头。实在没办法,我先是偷偷去打点猎物回家。可后来实在打不到猎物,就唯有把皮甲、刀枪、弓箭都卖了,换取一点吃食。可就是这样,也支撑不了几日,我就把婆娘也卖了换点吃的,但最后我的两个孩子还是没保住,都饿死了。这会只是三、四个月不发军饷么?!”
钟进卫无语了,想着这人为了老婆孩子有口吃的,把自己在战场保命的皮甲,用于建功立业的刀枪弓箭卖了。等要卖掉老婆的时候,夫妻两人肯定是抱头痛哭。相守一生的人从此分离,只是因为生活所逼,为了孩子能活下去。
然后又看着卖掉老婆换来的钱一点点的少去,自己的军饷却没一个影,最后看着孩子因为没有吃而饿死在眼前。
这种生死离别的痛,就算钟进卫没有经历过,也能想象出来,他的心一下变得无比沉重。
在李万庆诉述完了之后,农民军首领没有说话,官兵也没有一个说话,气氛有点沉重。
过了一会,钟进卫忽然叫道:“胡浩。”
“属下在。”胡浩听到钟进卫叫他,就一边答应一边催马上前,来到钟进卫的身侧。
“你也是边军出身,你那边的情况如何,要据实回答。”钟进卫偏过头,看着胡浩问道。
“回侯爷,属下的军饷也是拿不全的,只是不会一分都没。”胡浩抱拳回答道。
钟进卫点点头,点评道:“看来关宁军还是知道分寸的。”
胡浩一听,脸上露出一幅不以为然,却又欲言又止的样子,不过他最终还是没说。
但钟进卫却看到了他的脸色,心中一动,就说道:“你有什么想说的?尽管说给我听,反正以后你也不会回去的。我回京师后组建新军,你在我手下,不用怕有人打击报复。”
胡浩其实已是死营的一员,不属于关宁军了。不过他听钟进卫说以后会一直在他的手下,心中大喜过望,也就没有顾忌,抱拳回道:“侯爷,依属下之见,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不克扣军饷的将领。只是属下所在的关宁军,需要面对建虏。如果有人像那般克扣军饷,估计建虏早就打进关来了。他们那般克扣,肯定是因为长久无战事,不怕这些士卒造反。”
钟进卫一听,好像胡浩说的有道理,心中不禁叹了口气,这些将领只要有可能,就尽可能的吸兵血。
自己以前以为军队再克扣,也会让士兵有条活路,毕竟军队不同农民。可自己也想漏了一个要素,士卒都是有血有肉,有家有口的人,他们也要养家。
钟进卫看着这几车的农民军大小首领,虽然有些人没有说,但他也能感觉出来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悲惨的过去。
他看到有个农民军首领使劲地往身边一个同伴身上蹭,好像是想蹭下痒。
于是,钟进卫吩咐道:“来啊,把绑他们手的绳子解开。”
顾百川听了一惊,连忙问道:“侯爷,你要把他们放了?”
农民军首领们一听,都惊诧地看向钟进卫。包括那个蹭痒的首领,也不蹭了,关注着钟进卫。
“谁说的,只是让你们把那绳子解了。”钟进卫听了有点哭笑不得,这顾百川听风就是雨,自己又没说要放人。
“侯爷,真是吓属下一跳,以为您听了他们所说的话,就要把他们放了。”顾百川自己会错了意,有点不好意思,就解释道。
“侯爷,这解开了绳子,万一他们跑了怎么办?”锦衣卫千户谢栋有点担心地提醒道。
钟进卫转过头来看他,笑着道:“这大军之中,让他们跑给我看看。”
谢栋一想也是,这大军中还能跑掉,那就真是神了。
钟进卫吩咐完了之后,也没再听那些农民军首领的感谢之语,一催战马,跑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他感到有点气闷,要透透气。
他的护卫们跟上来,就在他身后没有说话,只有马祥麟凑到钟进卫的跟前问道:“侯爷,您准备怎么处置他们?”

第三百六十二章 谁是老大
钟进卫没有说话,只是任由战马慢步前进。
在他的想法里,原本也是认为农民军迫不得已才造反,所以大部分农民军要以抚为主,赦免他们,给他们有活命的机会。
而对于那些领头造反的农民军首领,则要坚决给予惩罚,杀一儆百,免得一有点不如意就要起来造反,危害社会。
但钟进卫在黄河渡口见到农民军那破烂样子,一点军队的样子都没有,就像是拿着武器的难民而已。他的心中就有了一丝不忍,但要说放过他们的念头,却也没有,只是一时想不好到底怎么处理,就一直带身边了。
今天通过这么一番交谈,给了钟进卫极大的震撼。试想自己要是处于他们的处境,如果不能未雨绸缪,逃出灾区,那么剩下的一条路,肯定是和他们一样了,因为自己肯定不是等死的个性。
钟进卫正在想着,锦衣卫千户谢栋凑上来,对他说道:“侯爷,他们说得也只是一面之词,侯爷不可全信。”
钟进卫转过头,看了他一眼,又转了回去,淡淡地说了句:“我心里有数。”
其实在他的心里,倒是信了**分。这些农民军首领在说话时候的表情、神态,基本不似作伪,否则他们的演技就是很高的那种了。
钟进卫的情绪受到刚才的影响,不是很高。他不说话,队伍里也没其他人敢说话,就默默地在赶路。
没有多久,队伍就出了黄河沿岸,开始进入陕西腹地了,确切地说,是已经离开了黄河水域的影响范围。
离黄河越远,干旱就开始触目惊心起来。
眼下已是四月初,按照钟进卫的印象,应该是万物复苏,正是一片翠绿的季节。
但在他的视野范围内,却只有很少的绿色点缀。官道上基本没有行人,连空中飞过的鸟儿都没看见几只。
官道两侧的田地已经荒芜多年,枯死的草都长的很高,一看就知道有很久没有人打理农田,才会变成这样。
钟进卫看着不舒服,越来越多的迹象在证明那些农民军首领所说的事情恐怕不会有假。
这时,胡浩上前抱拳道:“侯爷,属下去前面了?”
虽然已经灭了这支农民起义军,但谁知道这个位面,是否还有其他农民军。因此钟进卫点点头道:“自己小心点,去吧。”
“谢侯爷。”胡浩答应一声,而后率领他的夜不收兄弟们越过队伍,往前驰去,留下一串尘土在飞扬。
终于,钟进卫看到前面有一些稀疏的树木,走得近了,他看到这些树的嫩枝,发出来的嫩芽都不见了,看得出来,是被人折了去。树皮也不见了一半,就问道:“这是什么树,榆树么?”
顾百川等人不认识,只好摇摇头。倒是李老四说了:“这个不是榆树,是槐树。”
“哦。”钟进卫答应一声,没再说话,继续往前去。
不过他心里在想着,按照那个人的说法,这种难吃的树皮都有人吃了,恐怕在往前,情况会更糟糕。
果不其然,越往前去,没有树皮的树木就越多。一阵风吹过树枝,仿佛是被扒光了衣服的人在瑟瑟发抖。
钟进卫等人走了一段路后,看到不远处有个小村子。
有个夜不收就在村口,看到大军过来,就骑马赶回来向钟进卫禀告道:“侯爷,这个村子空无一人,好像很久之前就没人了。”
“人呢,都死了?”钟进卫有点诧异,看这村子的房屋,好像并不是很穷。夜不收说很久之前就没人了,那也就不会是农民军路过而裹挟了他们。
夜不收回答不上来,只好摇摇头。
顾百川看着远处的村子,猜道:“有可能是交不起赋税都跑了,也有可能是到临近的山西去去谋生路了吧。”
也就只有这两个可能性了,钟进卫想着。他没兴趣过去看,就继续沿着官道走。
没有多久,又一个夜不收骑马赶回来,见到钟进卫禀告道:“侯爷,前面十五里左右的地方有座小城,可供大军停留。”
钟进卫带的也不是大军了,黄河渡口一战,一百白杆骑军和八百大同军押着俘虏往张家口而去,队伍等于是少了一半。
现在就只有七百白杆骑军和将近一百人的钟进卫护卫,至于商队,就不用计算在内,吃喝自己解决的。
钟进卫正想了解下当地的情况,就吩咐马祥麟道:“传令加快速度,到前面城池歇息用餐。”
命令随即就往后传了下去,包括商队,都开始加快速度。
只是这么一来,就苦了在商队后面的四个小孩。
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跟上商队的,四个十岁左右的小孩而已。商队的人也没管他们,以为他们是看到商队,跟着想要点吃的。
商队一加快了速度,四个小孩就被慢慢地落下了。特别是其中有一个小孩,好像还是瘸腿,一拐一拐的,更是落到了最后。
走在前面的那个孩子,个子最高,像是四个小孩中领头的。他看看落在后面的那个瘸腿小孩,又看看慢慢离得越来越远的商队,急得跺了跺脚说道:“定国,把刀扔了吧,否则赶不上了。”
“不,没有刀如何能救得了义父。”李定国不答应。他个子毕竟还是小,那把刀没处藏,就插在自己的裤管里,以致他走路的时候,那条腿不能弯曲,就变成了瘸腿走路了。
“你真是笨死了,追都追不上,要刀又有什么用?”孙可望恨不得敲几下李定国的榆木脑袋,让他开开窍。
“你们先追,我慢慢赶好了。”李定国还是不想放弃刀子,因为这刀是他救义父的依仗。
老四艾能奇也劝了:“二哥,还是丢了吧,有刀也打不过那些兵的。”
“不,有刀至少能割开绑义父的绳子。”李定国有点倔犟,还是不同意。
老三刘文秀倒是没劝李定国,犹豫了下说道:“二哥,要不我陪你吧,大哥,四弟先追上去。”
孙可望一听,对艾能奇说道:“走,我们追。”
他跑了几步,忽然又停了下来,转过身子说道:“义父让我照顾你们的,我丢下你们回头会被义父骂的。”
于是,四个小孩就一起赶路,可这么一来,商队就在慢慢远去。
李定国看着商队的背影,着急了起来。忽然,他看到路边有块石头,脑中闪过一道灵光,就站住了身子。
孙可望马上发现了李定国的动作,皱着眉头训道:“定国,你想干嘛?你要留着刀也依你了,但为何现在又不走了,你到底要干什么?现在都变成你是大哥了,你想干嘛就干嘛,我们都要陪着你!”
“大哥,不是的,我有主意了。”李定国说完,比较费力地从裤腿里抽出刀子,然后跑到路边去了。
其他三个小孩一听,都跟了过去,不知道李定国要干嘛。
只见李定国跑到路边后,捡起那块石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