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卢象升一听,就没再说话了。中兴侯自己不拿一分,把缴获的财物全部分给士卒,让他暗自佩服钟进卫的宽阔胸襟,以及对钱财的态度。
这要是换了一般的将领,见到如此多的财物,怎么可能不眼红,能给士卒留一点点财物都是他们开恩了。
阎应元在一边听着卢象升和钟进卫说话,没好意思插话,因为他也被钟进卫强令分了一份。他知道钟进卫的好意,是让他给通州的家里多点银钱用。
民壮们进了山脚的营帐后,特别是见到事先准备好的睡铺,疲倦一下涌了上来,倒头便睡。
但在中军帐中,同样很疲倦的两人却还在商议事情。
孙承宗让钟进卫坐了后,从边上拿出一封信件道:“皇上记挂着你,想让你早点回去。”
钟进卫听了笑笑,然后接过信件看了起来。
孙承宗打了一个哈欠,然后对钟进卫唠叨道:“皇上要知道你赶去冒险,还不知道会担心成什么样。幸好战事很快就结束了,否则老夫肯定会被皇上埋怨,又没看好你。”
钟进卫很快看完了信,刚好抬头又看到孙承宗打了个哈欠,就对他说道:“孙大人,你还是快点去歇息吧,否则有个三长两短的话,朝廷的损失就大了。”
“乌鸦嘴!现在胜局已定,你又生擒了奴酋,老夫就是再熬个一天一夜,也是心甘情愿!”孙承宗的心情很好,笑着回答钟进卫道。
钟进卫看孙承宗不肯去休息,就对他说道:“孙大人,我这里有个事,想和你取得一致意见。”
“哦,什么事情?”孙承宗有点好奇。
“我听闻在京畿之地所造的杀孽,蒙古鞑子也有份,而且一点不比建虏差,这仇一定要报。”钟进卫收起了笑容,把他从于海静那了解到的情况说了一遍。
“那你的意思呢?”孙承宗沉吟了下问道。
“敢犯大明者,虽远必诛!”钟进卫说得很坚决,让孙承宗忽然觉得他身上多了一股凛然地气质。
“你的意思是出兵报复那些随同建虏进关的蒙古部族?”孙承宗问道。
“是,效法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派骑军突袭关外的蒙古鞑子。”
孙承宗眉头一皱道:“这是否有点冒险?”
“我一点都不觉得冒险,如果说是去打建虏,以当前的实力对比,肯定是冒险。可那些蒙古鞑子,不是我小瞧他们,当初救援昌黎的时候,一个伏击就能灭了他们四千人,而我们自己却没多大损失。建虏和蒙古鞑子的战力,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钟进卫不以为然地给孙承宗解释道。
孙承宗不说话了,用手扣起面前的案几,一边思考着钟进卫的提议。
“而且经过和建虏的一战,有个道理很明白。建虏也没有多厉害,只要我大明将帅得力,训练好士卒的话,击败他们根本就不是难事。就像今日骑军之战,如果不是各路将领各有打算,我想以骑军的实力,特别是关宁铁骑的实力,也不至于给建虏反败为胜。”
钟进卫继续说着理由来打动孙承宗:“好像以前建虏常常也就出动几千人,就打得蒙古人投靠了他们。”
孙承宗微微点头:“派骑军出关报复,不是不可以。但有两个问题要先解决,第一派谁领这支孤军?第二,蒙古林丹汗以此为借口向朝廷发难该怎么处理?”
钟进卫自从动了出兵报复蒙古鞑子的念头后,就有过通盘考虑,包括孙承宗问的这两个问题,因此他马上把想法一一说给孙承宗听。
孙承宗在又问了几个问题之后,才点头同意道:“好,老夫可以和你一起向皇上上奏,敢犯大明者,虽远必诛。”
说出这话后,孙承宗仿佛年轻了好多岁,又有了年轻时候意气风发的感觉。
他能感觉到,这个建议提上去后,同样年轻的崇祯皇帝肯定会同意。没有哪个皇帝会不喜欢自己的帝国是能让四夷臣服,不敢有一丝觊觎的存在!
孙承宗又和钟进卫聊了一会,才各自回去歇息。一天一夜未睡,又为战事紧张,精神早已疲倦不堪。
这么一睡下去,便直接进入深度睡眠了。
第二天一早,全军都从疲惫中缓了过来,而后孙承宗下令拔营西进。
卢象升和阎应元领着三百多民壮护卫中军,陪在孙承宗和钟进卫的身后。
就在他们走了没几里路的时候,前方尘土飞扬,老远就看见了大明骑军的红色旗帜。
骑军很快在步军前方停住,而后秦良玉率出征的将领一起来中军见孙承宗和钟进卫。
钟进卫看着他们神采奕奕地走过来,就知道肯定是打了胜仗。
果然,秦良玉向他们禀告了追杀建虏的经过。
他们在太平寨附近追上了建虏,当时建虏正和北路军在厮杀。
准确地说,是北路军一头撞上了西窜的建虏。刚摆出防御阵势时,就被狗急跳墙的建虏杀进了阵中。
秦良玉率军到达的时候,北路军已抵挡不住建虏,局部地区出现了溃败。
只要他们再晚到一会,估计就见不到北路军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几倍于建虏的骑军从建虏的背后杀了过去,当即大败建虏。
一场厮杀下来,要不是天色已晚,逃走的三千建虏估计也会交代在关内。
孙承宗听得很高兴,当即下令大军转向,向迁安开拔。
到达迁安后,孙承宗一边和钟进卫一起联名报捷,一边安排长城一线的防御。都安排完了防御,才凯旋班师回京。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建虏入侵京畿的战事,终于在崇祯三年三月十二日结束,比利时上早结束了二个月。

第二百九十四章 捷报反应
“二弟,三弟,走,去城外看看。”
“大哥,你把我们叫出来看啥?”一个矮个子问先前说话的商贾模样的人道。
“就是,大哥,啥事先说说吧。”另外一个壮汉也问走在前面的商贾道。
商贾边走边回答道:“大哥我不是上次和你们说那水泥的事儿么,据说城外水泥厂那边整了一个水泥广场出来,还在往京里修路。”
矮个子一听,来了兴趣,连忙问道:“京师城门都只有午时才开,那水泥厂就没停工?”
商贾扭过头看着后面的矮个子,想说话,觉得别扭,就转回头说道:“你们两个走快点,跟我后面不方便说话。”
矮个子和壮汉一听,连忙走快几步,和商贾并行。
“据说中兴侯在走之前就交代,城外那几个厂都不许停工。而且,京师城门也就在勤王军刚出发那几天才是午时开门。自从上次收复滦州的捷报入京后,就恢复正常开门了。”商贾给两位结拜弟弟说了他知道的事情。
壮汉挠了挠头,然后问道:“大哥,你说这城外的厂子都是中兴侯搞出来的,他为什么不留一个给自己赚钱,都献给朝廷干嘛?”
矮个子一听,不等大哥说话,侧过头来直接说他三弟道:“你不是说过中兴侯是天上神仙下凡辅佐紫微星么,他怎么可能像你一样掉在钱眼里呢。”
壮汉呵呵一笑:“也是这个理。要是凡人的话,不可能有那么大方吧!”
商贾见两个弟弟说得有趣,就凑热闹说道:“据说中兴侯是来自海外一个非常富有的地方,什么时候出海见识一下就好了。”
三人一边走着一边说着八卦,不知不觉就来到城门处了。
城门虽然还是开着的,但守门的兵丁还是比平常多不少。他们不怎么管进城的人,但只要是出城的,都会被拦住检查。
商贾看到这情况,眉头一皱,这出城还有点麻烦。
就在这时候,远处忽然传来马蹄声,让守门的兵丁一下紧张起来,马上持枪往城外眺望。
商贾三兄弟见此情景,也微微有点慌乱,别是什么坏事吧?
“八百里加急,前线传来消息了。”有个眼力比较好的兵丁忽然大声喊了起来。
周围的人一听,呼啦一下全部拥到城门处观望起来。
领头的校尉一看,连忙驱赶他们:“让开让开,别堵着路。”
然后他就赶紧闪到一边去看城外的情况,惦记着信使传过来的消息到底是什么消息。
信使一看离得城门近了,就开始大喊起来:“前线捷报,大胜建虏,收复失地,生擒奴酋。。。”
城头城下的兵丁以及周围的百姓听到快马飞驰而来的信使喊话,以为听错了,愣是听了两遍,信使快到城门口时,才确信自己没有听错。
校尉兴奋地对他的手下道:“敬礼。”兵丁们一听,个个忙不迭地站在一边敬起军礼,恭迎信使。
老百姓们也仿佛认定即将入城的信使就是立了这些功劳的功臣,一个个用崇拜的眼光迎接信使。
信使一路飞驰过去,接受路人崇敬的眼光,内心无比的满足,仿佛捷报中的荣誉就有自己的一份,日夜赶路的疲倦一扫而空。
壮汉看着信使边喊边往紫禁城方向而去,一直到看不见了才问商贾道:“大哥,我们还去城外的水泥厂么?”
商贾的脸上都是笑容道:“去,为什么不去。等回头朝廷大军班师回京,我们再来看好了。”
矮个子忽然说道:“大哥,我想先回家跟家里婆娘报个信,她一直惦记着娘家。现在打赢了,该回去看下。”
商贾一听,点点头道:“这倒是应该的,你就赶紧回家报个信吧。算了,今天就不出城了,我那东家听到这喜讯,说不定也会派我们出去查看他在外面的产业。”
壮汉听了也是一拍脑袋道:“经常来我那买猪肉的几个常客也老是唠叨他们在城外的亲人,我也给他们去报个信吧。”
于是,三人就在城门处分开,各自回去报这个喜讯。
捷报越传越广,城里的士绅百姓慢慢对这个喜讯都可以有反应。
京师几个城门外出的人渐渐地增多,有走路的人,也有骑马的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独自一人,也有成群结队的。
这些人在京畿之地不是有亲人,就是有产业,现在关内太平了,就赶紧出城去了。
崇祯皇帝没有像往常一样,办公到深夜,在与内阁初步商议完了有关大军班师回京的各项事宜之后,来到了钟粹宫看望太子。
这时的朱慈烺才十三个月多点,就因为政治原因而早早被册封为皇太子,独自安置一宫。
他才是刚会走路的年纪,平常又难得见到父皇,因此崇祯皇帝一过去时,颇有点认生。
崇祯皇帝见到儿子的反应,心里微微有点内疚。天家的亲情比普通百姓淡薄,这事不但自己亲历过,现在儿子也是如此。
不过他又有点自豪,大捷的消息传来,让一直蒙在他心中亡国的阴影消散了点,这奴酋都抓了一个了,历史已经改变,自己天天努力的付出算是有了一丝回报。
他抱着太子,心里暗暗地道:“大明江山不会丢在朕手里,一定会传给你。”
崇祯皇帝晚上就寝田贵妃处,梅开三度后,才抱着光溜溜的田贵妃说起了话。
田贵妃用脚指头都能想到崇祯皇帝的心情异常地好,她趴在崇祯皇帝的怀里说道:“皇上,臣妾有一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崇祯皇帝用手轻轻拍了拍她光滑的背,笑着道:“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有话就讲,吞吞吐吐的,小心朕再惩罚你一次。”
田贵妃听到崇祯皇帝允许了,就说道:“皇上,朝廷大军都生擒了奴酋,京畿之地应该太平了吧?”
崇祯皇帝低头看看田贵妃的小脸蛋,轻捏了下才道:“难道还会不太平?”
“臣妾父亲在京外有几处产业,已经毁于战火,他想着把这些产业重建起来。”
“哦,朕可没钱,你应该知道的。”崇祯皇帝以为田贵妃是想替左都督要钱来重建。
“臣妾父亲不是这个意思,他的意思是能否求陛下赏赐一些水泥。陛下,您知道的,现在外面的水泥根本没得卖。所以,就来求臣妾了。”田贵妃一边伸出小手抚摸崇祯皇帝的胸膛,一边说道。
“这个没问题,等中兴侯回来,朕让他给左都督拨一些就成。”崇祯皇帝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陛下,臣妾父亲看到水泥厂那用水泥造的广场了,他想着用水泥把几处产业和京师之间的路修一修。陛下,您知道的,这到了下雨的时节,道路太过泥泞,东西都难以运到京师来。”田贵妃说的声音有点底气不足。
“哦,那岂不是要很多,这恐怕不行。朕还指望着水泥卖钱呢!”崇祯皇帝不同意了。
“臣妾也是这么跟父亲说的,让父亲打消了这个念头。”田贵妃是个聪明的人,一探崇祯皇帝的口风,知道不行就马上改口了。
她把这事一放,然后又说道:“臣妾父亲就决定自己买水泥修路,只是。。。”
崇祯皇帝刚因为缺钱而拒绝了怀中美人的一个不是很过份的请求,微微有点过意不去,现在听她话的意思好像又有难题,就柔声问道:“只是什么?”
“臣妾父亲手里只有一些大明通行宝钞,没人愿意换这些。因此,他想托臣妾向陛下换些其他纸钞来用。”田贵妃说到这里的时候,稍微抬起头,温柔地注视着崇祯皇帝。
“其他纸钞?”崇祯皇帝听出了一些意思,声音变得有点僵硬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献俘
“是啊,都是朝廷印得纸钞,也费不了几个钱。对了,臣妾父亲说了,他绝对不会去大明皇家银行兑换银两,他向臣妾保证。”
田贵妃见崇祯皇帝有点不高兴了,就赶紧抛出她的解释。她以为,凭自己受宠的程度,有了不兑换银两的保证,只不过是多印一点纸钞来用,应该没问题。
“是用大明通行宝钞来换大明九思宝钞是么?”崇祯皇帝隐隐有点感觉到这才是左都督想通过女儿来求自己的目的。
“陛下英明。”田贵妃轻轻地拍了下崇祯皇帝的马屁。
“想要换多少?”
“这个臣妾不清楚,好像也就一两车而已。”
大明通行宝钞就是再不值钱,一两车的量,也是有不少,左都督显然是下了功夫收购的。
崇祯皇帝一下推开田贵妃,从床上坐了起来后,冷冷地对田贵妃说道:“朕的老丈人打得好主意,贱价收购通行宝钞来换取九思宝钞,他兑不兑换银两有什么区别,用出去后别人自然会来朕手里兑换银两,这是从朕手里抢钱。”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对外面喊道:“给朕更衣。”
田贵妃有点花容失色地看着崇祯皇帝,连忙道:“臣妾考虑不周,臣妾明日就回绝父亲。”
她知道她的地位取决于皇帝的宠信程度,如果失去了崇祯皇帝的心,就什么都没有了。
崇祯皇帝自己穿好了内衣,已经站到床前,由宫女过来服侍他穿戴衣服。
他回头看着床上有点惊慌失措地田贵妃,忽然觉得有点说过头了,就和缓了点语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