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怠!
钟进卫根据记忆侃侃而谈,也不怕有没有地方记错,或者中学所学的这个公式是否符合实际炮弹的飞行轨迹。因为他知道,在这个时代,或者说在这个地方,以他的地位,没有人能证明他说的不对。
其他人一听地上的那个东西能有如此作用,纷纷看过来,却又看不懂,只觉得钟进卫一下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贡萨握已经说不出话来了,眼前明国高官的表现完全出乎他以前对明国人的印象。虽然他也看不懂这个公式,可他能从钟进卫的神态中,感觉到他对地上划的东西的绝对自信。
他知道大明用的是象形文字,而这位监军在地上画的却有各种西洋的字符,更是相信了钟进卫是和他一样,来自海外,甚至有可能就是来自西欧。
孙承宗看着在西洋统领面前自信的钟进卫,在地上又写写画画的时候,心中若有所思。
谁也不知道,钟进卫只是看过不少电影,然后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装专家而已,他对如何放炮只是存在理论上的知识。
钟进卫见贡萨握没有说话,就继续说道:“你要还不服气的,你把你们的工具拿过来,我看看估计就能告诉你怎么用,这东西一点难度都没有。”
孙承宗看着钟进卫咄咄逼人的气势,心里又乐开了花,想不到他如此jīng通炮学,要让中兴侯教下士卒怎么放炮,还能替朝廷省下一笔钱。
他笑着夸钟进卫道:“中兴侯不愧是海外归来,见多识广,难怪能得皇上器重。”
钟进卫听了没啥感觉,因为他根本就不是海外归来的。
孙承宗这话反而给了贡萨握灵感,眼前这个年轻人能在明国得到高官爵位,自己要是努力的话,是不是也可以呢?
贡萨握一直羡慕大明的富有、繁华,如果能在这个地方过上有钱人的生活,那真是打死他都不愿再回去了。
他想到这里,向钟进卫低头服输道:“我服了,明国果然有懂得放炮的,先前确实是赏我们一口饭吃。你开价多少,我绝不还价。”
贡萨握的姿态放得很低,“认罪”态度很好,这让稍微有点心虚的钟进卫感到很有面子。
他看看孙承宗,见他微微颌首,让自己做主,就对贡萨握说道:“你们万里而来,又一路护送火器前来京师,确实不容易。我也不为难你们,就给你副千户的待遇,你的这些部下就给百户的待遇,干好了再升,如何?”
贡萨握早以钟进卫为榜样,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本着挨宰的心态,就算白干,只要有希望就值得。
没想钟进卫还给了一个不错的待遇,他知道千户的官职,因此连忙答应。
历史上,贡萨握每年一百五十两的薪水,每月再加十五两的额外花费,其余之人则年支一百两,每月另给十两的伙食钱。在钟进卫的干涉之下,改为了现在贡萨握每月十五两的月俸,其余之人每月十两的月俸。
火炮没事,用人合同也有了初步意向,接下来就不用cāo心了,自然会有人和他们做交接和安排随后的事宜。
孙承宗和钟进卫回转中军帐,在路上的时候,孙承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何还要给他们如此高价,甚至不用雇佣他们,你来教一些人,不也可以么?”
钟进卫摇摇头,笑着回答道:“我只有理论知识而已,从来没有实际cāo作过。而且雇佣这些人,不止是让他们教授炮手的cāo作,还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西洋的练兵之法,跟随而来的技师那里也能得到造炮的经验,和我们自己造炮经验想结合,说不定能更上一层楼。”
孙承宗想想也是,就不再纠结这个方面了,他自言自语地道:“将要进行的攻城战就全靠这批火炮了!”
说完后又对钟进卫道:“老夫回去写奏章,你是单独写呢还是在老夫的奏章下署名?”
钟进卫不知道这回事,原来还要写奏章,他肯定选择署名了。
孙承宗在得到钟进卫的答复后,沉默着走了一段路,转头又对钟进卫说道:“今rì这事,让老夫重新意识到那数学的重要。你看,是否准备一些实用的内容教教老夫?”
难得孙承宗能放下架子,向钟进卫求教。他自然没问题,甚至更进一步道:“孙大人,rì后推广那军需官制度,教士兵知识的话,还望大人能全力支持。”
孙承宗在以前虽然听钟进卫说了这事,但认识还不是深刻。今天经历了一场数学应用到军事上的事例之后,已有体会。因此,他对钟进卫的要求,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当崇祯皇帝知道钟进卫在试炮时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折服西洋统领时,心中很是欢喜。感觉钟进卫能时不时的给自己一个惊喜,有了钟进卫,真是奇货可居。
同时,这个事情也让他意识到徐光启之前所说数学应用的真实xìng,至少在军事方面已经得到有效的验证。这让他在以后推行全民教育时,更坚定了决心。
崇祯皇帝这个大老板,同意钟进卫所开出的佛郎机人的雇佣待遇,并下旨给孙承宗,让他选出可靠的士卒前去当佛郎机人的学徒,学习用炮经验。

第二百五十四章 白杆军
0131215
再说当晚钟进卫临睡总结时,对于今天所看到大明军队中的火器质量,颇为担忧。
火器制造方面的贪腐,如果自己去盯着的话,有崇祯皇帝的全面信任,又刚经过这反腐整顿一案,相信已经问题不大。
而工匠的积极xìng方面,从后世来的人怎么都不会犯错,忽视这个因素。
那么就剩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钱的问题。但现在水泥、玻璃的烧制才刚起步。其中的水泥还要大量用于救灾修路,只能拨一部分用于卖钱。
而玻璃才刚实验成功,正在用实验窑里的玻璃在试制产品,产量还很小。等几个大型玻璃烧制窑建好后,产量增大,那时候估计能持续赚钱。
可玻璃中什么最赚钱呢,钟进卫回想着后世的玻璃用品,有什么东西会比较贵。
忽然他想起后世看到的穿越书中有说镜子在古代最贵,钟进卫也不敢确认,就把顾百川给叫了进来,问他道:“假如有一面镜子,比现在用的铜镜要清晰百倍,又可以做的很大很大,你觉得能卖多少钱?”
顾百川惊诧地看着坐在被窝中的钟进卫,想象着钟进卫所说那种镜子,有点不信地回答道:“如果真有此种镜子,属下以为,必是天价。”
钟进卫一听,很是兴奋,马上让顾百川笔墨伺候。他穿衣来到案几前,给安贵义写了一封信,交给顾百川道:“现在天sè已经晚了,明rì一早你让人把信送给安贵义安公公,让他安排人员根据信中所说试验玻璃镜子。”
顾百川拿着手中的信,听钟进卫这么一说,感觉原先还很轻的信一下变得沉重起来,他吃惊地问道:“侯爷,真有那种镜子,这里就是那镜子的制作之法?”
钟进卫点点头回答:“是一个大概方法,可能还缺少一些原料,我只记得水银而已,所以才要他们按照信中所说的去试验。”
顾百川显然比钟进卫更知道这事的重要xìng,要是成功了,那是天大的财富。他给钟进卫建议道:“属下建议侯爷交代安公公要务必保密。”
钟进卫一想也有道理,就重新拿回信再补充了这点后,重新交给顾百川。
他不知道的是,欧洲的玻璃镜子制作技术,是极端保密的,甚至把能制作镜子的工匠专门送到一个小岛上,并派军队进行保护。
第二rì,钟进卫还在睡觉,顾百川就进来报告西川秦总兵率白杆军到了。
钟进卫一听,连忙起来,快速梳洗完毕,前去隔壁的中军帐。
后世了解一点明末历史的人都知道秦良玉的大名,那可是如雷贯耳。
一个女将,能写入正史,而且不是烈女传,是将相列传。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就这么一位。由此可知秦良玉是多么的有名,多么的优秀,同时,也从侧面反应出她付出了多少。
当钟进卫赶到中军帐时,里面已满是人了。
孙承宗正在接待秦良玉一行,其他将领分列两边,心情复杂地看着场地中间的女将。
钟进卫一进去后,将领们纷纷向钟进卫行礼,就场地中间的西川将领看着这个年轻人没动。
孙承宗待钟进卫走到自己座位后,给他们介绍道:“这位是西川总兵秦良玉,边上这位是秦总兵侄儿副总兵秦翼明,侧后两位是秦总兵的儿子,都指挥使马祥麟和他媳妇参将张凤仪。这位是勤王军监军中兴侯钟进卫。”
钟进卫打量着这位明末著名的白杆军将领,秦良玉虽老,却很jīng神,身姿挺拔,一看就是军人出身,女中豪杰。
站在第二位的秦翼明大约四十多岁,虽不比秦良玉般英气逼人,却也有一股沉稳之气。
再后面的一对夫妻,大约四十岁不到,站在一起,相得益彰,其中以马祥麟更是吸引钟进卫的眼球。
大概是继承了秦良玉的基因,马祥麟的身材高大,穿银甲,着银盔,全身亮sè,让钟进卫的脑海中马上出现了一个词“锦马超”。
马祥麟的左眼罩着一个眼罩,就一只右眼炯炯有神地看着钟进卫,这又让钟进卫想起了三国名将夏侯惇。
白杆军将领们也在打量着这个迟到的监军,年纪轻轻的中兴侯。中等个子,皮肤白皙,面sè红润,一看就是一个养尊处优之辈,非是靠军功封侯。
他们居偏远之四川,消息闭塞。秦良玉当初匆忙往来京师之时,钟进卫刚好又昏迷,因此都不得知有关钟进卫的消息,所以把钟进卫想成一个靠父辈或者其他方式得到中兴侯之位的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秦良玉有点担心这个监军不好相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以后的rì子就麻烦了。
当年丈夫无辜得罪小人而死于非命之事,虽已事隔多年,但多少还是对秦良玉有影响的。
因此,她率先抱拳参见钟进卫道:“末将秦良玉参见监军。”
她身后的子侄辈一见她行礼了,虽有人不情愿,但也不得不一起跟着行礼。
钟进卫一见,连忙说道:“不必多礼。秦总兵的威名远扬,一生为大明征战沙场,必定流芳百世,晚辈很是佩服。”
孙承宗听得暗暗诧异,钟进卫在他面前,也没有自称晚辈,反而在一个地位比他低的人面前,在一个女将面前自称晚辈。
秦良玉一听,心里一暖,不但是这个监军肯定自己的功绩,而且能从中看出他并不歧视女xìng,她对钟进卫的防备之心一下少了好多。
其他几人见这个纨绔子弟对自家长辈如此客气,心里颇为自豪。曾经因为主将是女xìng,受过多少冷眼和歧视,他们已经不记得了;现在几十万勤王军的监军,却对秦良玉如此尊重,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他们认为是白杆军的功绩,最终让监军,另眼相看的缘故。
“监军客气了,末将吃得是皇上的俸禄,为国效力是末将的本份。”秦良玉谦虚道。
“你这一路从西川赶来,情况怎么样?”钟进卫关切地问道。
秦良玉稍微沉默了一下,为了尽快赶到京师,白杆军付出的代价是不小的。不是为了给自己表功,而是为了给那些死去的人一个交代,也得据实回报:“禀监军,我军从西川出发,共九千零五人,历时五十三rì,实到八千六百一十五人。”
钟进卫心里一算,少了三百九十人,赞扬道:“万里急行军,掉队三百九十人,才百分之四不到,了不起!”
他记得大学军训时候,学校组织的一次拉练,才十公里不到的路,掉队无数。
秦良玉脸sè沉重,摇摇头道:“禀监军,无人掉队。”
钟进卫听得一愣,无人掉队,那三百九十人去哪了?
孙承宗已经知道情况,就替秦良玉补充道:“秦总兵之兵,活得都已到了,剩下之人皆沿途溺水病故。”
钟进卫看看孙承宗,见他并不像开玩笑的样子,知道这是真的。路上死了那么多,可见赶路之急。
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能反应出白杆军的纪律非常好,万里驰援,神速到达京师而没有故意掉队者。
他不知道的是,在历史上,白杆军死得是一百九十人而已,因为他的出现,秦良玉提前得到崇祯皇帝的重视,让秦良玉更念圣恩,因此赶路更急,损失自然就更大了。
钟进卫沉默了,这个时候,他忽然意识到每一支显赫的部队背后,都有着无数牺牲的无名兵卒,中军帐中一下安静下来。
孙承宗一看冷场,气氛又有点沉重,就想说话,把事情给安排下。
没想这时钟进卫又忽然开口问道:“孙大人,白杆军的营地都安排好了么?”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奸似忠么
0131215
孙承宗听了不由得翻白眼,老夫又不像你一样能睡大觉,早就安排好了,还等你来说这事,黄花菜都凉了。
“老夫早几rì之前就已安排好营地了,要等你现在想起才安排,秦总兵还不跟老夫翻脸!”孙承宗笑着说道,明显是在揶揄钟进卫。
钟进卫听了,呵呵一笑道:“秦总兵可是大明的杨家将,满门忠烈,怎么可能会跟本兵翻脸。再说孙大人做事老道,我一直都很佩服的。”
两位勤王军的头目一番对话,一下把中军帐内的气氛从低沉中拉了出来,特别是顺带着表扬了一下白杆军,让他们的心里更是好受了点。
而且钟进卫给白杆军将领的印象,又有了改变,觉得他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打交道的人。
孙承宗不再和钟进卫废话,他对秦良玉说道:“皇上早有交代要事先安排好你们歇息用的营地,你们万里赶来,必定劳累,让他们都去歇息。”
秦良玉听崇祯皇帝早就关心她这支部队,心里很是感激,皇恩浩荡啊!
她听孙承宗让他们去歇息,就准备告辞。没想钟进卫又说话了:“等等,我和你们一起去,我要去看看闻名已久的白杆军!”
孙承宗一听就对其他将领说道:“你们都去看看人家带的兵,多请教秦总兵,怎么带出好兵。”
底下响起稀稀拉拉地答应声,让孙承宗听了一怒,他神情严肃地说道:“你们也别不服气,以为人家是一个女将,你们就不好意思低头请教。光凭秦总兵散尽家财募兵驰援京师的忠心,再想想你们是怎么做的,多余的话就不要老夫再说了?”
底下众将不敢和发怒的孙承宗顶嘴,没有一个发出声音。
钟进卫看着局面有点僵,就问孙承宗道:“孙大人,你不去么?”
“老夫要写奏章把秦总兵到达的好消息禀告皇上,就不去了。”孙承宗摇摇头回答道。钟进卫听了也不勉强,和孙承宗作别,出去看白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