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乡兵头领马上让乡兵接过瓦罐,只砸向云梯。只听“哐当”一声,瓦罐破裂,里面的液体哗啦啦的淋了下去。
没等云梯周围的鞑子搞明白是什么状况,火把随之丢了下来,引燃了刚才洒下的各种混合油。
这些油都是从昌黎城里挨家挨户收集起来备用的,量不多,现在战事进行到关键时候,只能拿出来用了。
蒙古诸部首领看着一架架的云梯被烧,周围的儿郎一个个都成了火人,在哭喊哀叫,就再也忍不住了,对代善说道:“贝勒,云梯已经被烧,你再不下令鸣金收兵,我们就自己收兵了。”
代善的眼神有点冷,看着他们道:“别以为我们大金的军队是当摆设的,谁要是未得军令敢先撤者,不要怪本贝勒不客气!”
说完之后语气又转为亲切:“你们看,不是还有一些云梯可以用么,城头上的火罐不足以烧毁所有云梯,这说明什么,昌黎城的火油并不多,快无计可施了,马上就能攻破昌黎城,再坚持下就是胜利!”
这些蒙古首领看看攻城大军外围的建虏军队,又看看激战的城头,畏惧建虏的军威,只好咬牙坚持,继续和昌黎城死磕。

第二百零四章 昌黎第四战(4)
五千骑军的急行军,蹄声如雷,声势浩大。所幸现在是战时,路上并没有行人,所以不存在什么扰民之举。
顾百川等东厂番役护着钟进卫在骑军中军,随着大军行进。
忽然,骑军指挥何可纲下令骑军由疾驰改为小跑。
钟进卫有点不解,兵贵神速,救人如救火,怎么速度反而减下来了。
这时,何可纲已来到钟进卫的身边,因为大军发出的马蹄声汇聚起来太响,所以他大声地向钟进卫禀告他命令的用意:“监军,此地离昌黎城还有一半的距离。前面有四五万鞑子,为防鞑子的埋伏,必须慢行了。等前方撒出去的夜不收有回报后,再看情况定夺。”
“哦,你是说鞑子会围城打援么?”钟进卫看过好多小说,也看过许多电影电视剧,因此,何可纲一说,他的脑海中就冒出了围城打援这个词。
没想何可纲却摇摇头道:“应该不会,如果要围城打援的话,就要围必救之城才有把握来援军。要不是监军,昌黎县城救不救都是一个问题,建虏不会大费周折地去围一个不大的军事目标,而后去等可能不存在的援军。”
钟进卫听得连连点头,不愧是久经战阵的人,分析得jīng辟入理。
何可纲敬佩钟进卫的为人,进一步给他传授经验:“围城打援是建虏的拿手好戏,以前他们在关外的时候经常这么干。就连这次入关,也使用了一次。他们打遵化和三屯营,迫使赵大帅星夜驰援,以致中了他们围城打援之策。”
“那为什么建虏不再继续使用这招呢?”钟进卫感觉到这招的威力,却没再听到建虏在关内继续使用,就有点奇怪。
“其实围城打援也要出其不意才可以。如果赵大帅知道围遵化和三屯营的建虏有十万之众,也不会只带四千骑军就前去救援,更不会不派夜不收就一头扎过去了。”何可纲没有一丝不耐,也没有一丝鄙视钟进卫在军事上的浅薄知识,认真地给他解释道。
钟进卫听了何可纲一席话受益匪浅,想到一些有关骑军的问题,就再次向他求教,何可纲一一细心地做了解答。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何可纲看看目前所到的地方以及时辰,下令全军休息并用餐,同时派出jǐng戒部队。
关宁铁骑纷纷下马,掏出随身携带的干粮给马和自己吃。
钟进卫和东厂番役根本没想到会随大军出征,因此并没有带干粮,一时之间颇有点尴尬。
幸好何可纲的亲卫马上分了干粮过来,而且也帮着喂他们的马。
钟进卫看着手中的干粮,正在研究中。何可纲看到了,就笑着给钟进卫解释道:“监军,您手中拿着棋子块状的是鹿饼,就是把鹿肉切碎了煮熟晒干而成的。”
钟进卫把鹿饼凑到鼻子边闻闻,还真有一股肉香。然后,他又拿着另外一疙瘩去闻。
“那是皱饭,就是米糊。另外几样是杂饼,油麻丸。”何可纲见钟进卫想搞清楚手中的干粮,就一股脑的都解释了一遍。
钟进卫听了不再犹豫,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肚子也饿了,就拿起那黑疙瘩米糊咬了一口。顿时,他的脸就皱成了一团。这东西又冷又硬,真心难吃。
何可纲一见,才想起钟进卫以前不是军中之人,没吃过这东西,连忙带着歉意道:“监军,稍作休息就得赶路,没法生火烧水……”
钟进卫没等他说完,就打断道:“没关系,救昌黎要紧。我也不饿,随便吃点就行了。”
这样的监军真是少见,何可纲为钟进卫的好说话暗自感激,然后他向钟进卫告个罪,就自个去处理军中之事。
钟进卫看他走了,就不再吃那皱饭疙瘩,咬了一小口鹿饼,慢慢地嚼着。
太咸,不好吃,钟进卫下了个评语。但当他抬起头看周围时,却发现关宁军的士卒都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只有护卫自己的八个东厂番役和自己一个表情。
钟进卫肚子饿,却又不得不吃点东西,此时,他无比的思念后世的压缩饼干和鱼罐头。对了,怎么没鱼呢,大海中那么多鱼,取之不尽,都可以做成干粮,改善下伙食。对了,还可以运到西北灾区去救急。这个要好好想想,钟进卫一边继续啃着难以下咽的干粮一边在心里思考着。
夜不收是最累的,大军休息之时,他们一**的返回汇报前方军情,然后又一拨拨的重新撒出去。
没过多久,刚休息不久的大军就得继续赶路了。
此时,昌黎城的攻防战也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昌黎城头的乡兵因为体力的限制已经轮换过两次,特别是抛滚木礌石的乡兵更是换了三四次,战斗时间一次比一次短,毕竟力气是没那么容易就恢复过来的。
而城下的鞑子,虽然人多,不存在气力不续的问题。但由于一直攻不上城头,眼睁睁地看着攻城的同伴或者受伤或者惨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情绪,显得士气不佳。
昌黎城头已经有好多段城墙的木排被破坏掉了,甚至其中几段没有木排的地方已经连了起来。鞑子对这几段城墙的攻击尤其猛烈,大部分昌黎城里的后备队都被拨过去支援这些地段。
换到城中休息的乡兵在抓紧时间吃饭,而箭楼上的左应选却没有一点食yù,衙役送上来的吃食放在一边,他根本就没有去看一眼,一直盯着城墙内外。
忽然,他发现鞑子有军令从后方传到了前线,不知道那军令是什么,明显提高了鞑子的士气。
鞑子的攻击更倾向那长长的一段没有木排防护的城墙,放弃了只有一小段一小段没有木排防护的城墙。
左应选的眉头皱了起来,鞑子难道是要重点突破那一段城墙么?应该是这样的,那段城墙因为没有木排的防护,城头的乡兵被压制得很厉害。
原本的火炮还击,还好一点,但炮手被shè伤了好多个,已经没有后备的了,现在都是剩下的炮手带着一点不懂的新手在cāo作。炮击的间隔时间比之前延长了好多,大大减弱了城头上对鞑子弓箭手的压制。
火炮实在太少了点,四面城墙都有不短的没有木排防护的地方,六门火炮根本不够分。剩下的一些城墙段就只能集中火枪土枪去反击鞑子的弓箭手了。
城里的铁匠一样在忙碌,一口口被shè穿的用于倒金汁的铁锅堆满了铁匠铺的四周。铁匠们正在忙着补这些铁锅,给他们打下手的却不是原来的徒弟,而是一些半大的孩子,男孩女孩都有。他们原本的徒弟,都已经征召到乡兵里面去了。
可能是鞑子的攻击也到了强弩之末,其他有木排防护的地段,或者只有一小段没有木排防护的城墙,都已没有鞑子攻城了。只有弓箭手还在不要钱一样的往城墙上shè箭,鞑子的云梯都被挪到那几处攻击激烈的地方去了。
那些没有云梯攻城地段的乡兵,特别是抛滚木礌石的乡兵,很多都坐到了地上,靠着城墙缓一口气,只有乡兵中的弓箭手还在向外还击。
大部分的乡兵一边歇口气,一边注视着战斗最激烈的地方,祈祷着那边的兄弟能顶住,不要让鞑子攻上来。
城外的鞑子其实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声东击西的计谋正在生效,巨大的破城危机随即降临到了昌黎城。

第二百零五章 昌黎第四战(5)
战斗激烈的城墙上下,喊杀声都很响,特别是城外还没有轮到攻城的鞑子,也在鼓噪,像是在为他们的同伴助威,要盖过城头上明军的声音。
罗霄也和其他乡兵一样,被那边的动静所吸引。一边坐在地上恢复力气,一边看着那边激烈的战斗。
如果要算扔到城下的滚木礌石谁最多的话,罗霄要说第二,估计就没有人敢称第一了。
能开强弓的人,手臂的力气自然是不弱的,除了和别人一样有一定要守住城池的想法之外,他还有多立功劳,以获得县尊推荐的心思在里面,因此更是卖命。
箭楼上的左应选也被巨大的声浪所吸引,看向鞑子集中攻击的几处城墙,乡兵们应付得非常吃力,受伤被抬下去的很多。心知这样耗下去,是耗不过城外的数万鞑子。
他叫过一个衙役,让他前去传令,使用最后的武器。
很快,一个个箱子被运到了那几处城墙。有的箱子里面只有一个大的圆疙瘩,有的则是放着一个个小的铁疙瘩。
乡兵们把圆疙瘩拿出来,点燃了导火索后就随便扔了下去。
这圆疙瘩就是昌黎百姓自己做的土制霹雳炮毒火球,源自宋朝时期,里面除了火药之外,还有巴豆、狼毒、石灰、砒霜等物。
“轰轰”几声响之后,城墙下冒出一大片浓烟,烟中带毒。鞑子根本就没想到防备,吸入毒气后口鼻流血,纷纷惨叫倒地。
小的铁疙瘩名为震天雷,内有被称为“火老鼠”的钩型铁片若干,乡兵们点燃后就朝鞑子弓箭手位置扔了过去。
“轰轰”的声音连绵不绝,虽然声音比不得之前的霹雳炮毒火球,但威力却丝毫不逊sè,里面的“火老鼠”四处乱窜,纷纷钻进鞑子弓箭手的身体里,放倒了一大片鞑子。
那些观战的蒙古诸部首领一看,都向代善哭诉:“明军又丢火器,儿郎们死伤惨重,贝勒爷,撤了吧。”
代善看看这些一脸苦相的蒙古人,所有人个个都如此,这伤亡也太重了点,再不让他们鸣金的话,怕是要集体反抗了。
他沉吟了下,看看城墙处的云梯所剩也不多了,就说道:“再等等,看声东击西之计是否奏效。如果还不行,就鸣金收兵吧。”
首领们一听,记起这事,便不再哭诉,纷纷看向那些并不激烈战斗的城墙处。
刚才战斗最激烈的城墙段,此时城下一大片地方已被毒烟笼罩,鞑子根本没有能力再行攻击,都四处躲避。城头上的乡兵压力大减,纷纷直起身子开始大力反击。
左应选在箭楼上看到,却并没有欣喜。因为这个结果在没有投掷这些火器之前,已经能预料到的。
昌黎城里制作这些火器的材料并不多,这次用掉了好多,就意味着如果再有这么激烈的战斗,没有这些杀手锏的防守,能不能防住就是问题了。
越来越多的乡兵们被那几处的爆炸声,鞑子的惨叫声和乡兵兄弟们的欢呼声吸引,纷纷看了过去,就连在反击城外的乡兵弓箭手也有不少趁空瞄过去,分享那边的喜悦。
罗霄正为那边的兄弟欣喜时,忽然感觉不对。自己这边城墙的鞑子弓箭手怎么越shè越勤快了,按道理是士气正弱的时候,不应该啊。
罗霄这么想着,就往城墙外侧看了过去,忽然发现没有木排防护的几处城墙上,又搭上了几架云梯。
shè箭反击的乡兵此时已被越来越密集的弓箭shè得躲在城墙下,根本就没有发现云梯。
一个鞑子的脑袋冒出了城墙,马上就要爬上来了。城外的鞑子弓箭手为防止误伤已爬到云梯上端的同伴,就停止了shè箭,或者shè向了云梯两边。
不好,鞑子声东击西,这里才是他们的杀招。
罗霄迅速站起来,大喊一声:“鞑子攻上来了!”原本他是扔滚木礌石的,没有武器在手,就赤手空拳地向云梯扑过去。此时,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千万不能让鞑子冲上来。
鞑子要是冲上了城墙,乡兵们就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昌黎城的沦陷。
罗霄冲过去的时候,鞑子的脸刚好露了出来,脸上还带着狞笑。
罗霄直直的一拳打在这个鞑子的脸上,用力之大,拳头都陷了进去,鞑子惨叫着后仰式掉了下去。
但第二个鞑子马上又上来了,罗霄根本就没时间考虑,使劲推着云梯,但几个鞑子的重量在上面,根本推不动。
更糟糕的是,边上几架云梯上的鞑子,都已经露出了身子,正要准备翻身进入城墙。
要是这几个鞑子一起翻上城墙,乡兵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就干翻他们。这就意味着后续鞑子源源不断地会涌上城头。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罗霄根本就没有考虑同伴的支援怎么还没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鞑子攻上城头。
现在能做的已经不多了,罗霄放弃了眼前这架云梯,猛地向那边的云梯全力扑了过去,借着一扑之势,斜推向那架云梯。
最靠近罗霄的云梯上,爬着的那个鞑子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明军士兵不要命的扑过来推倒云梯,根本就来不及反应,惨叫着跌了下去。
随着云梯的倾斜,带动另外一侧的云梯,一起倒了下去。罗霄也因为用尽全力的推云梯,收势不住,随着云梯一起跌下了城墙。
也正是因为罗霄的拼命一推,才推倒了另外一侧的两个云梯,没让那边的鞑子翻上城墙。
一眨眼间,就发生了这么多事情,罗霄的同伴们得他提醒,转过头来刚好看到了这一幕,却来不及救援,看着罗霄和几架云梯一起倒下了城头。
刚才罗霄正面的那架云梯还没有倒,又一个鞑子露了出来。一个乡兵弓箭手悲愤地拉开弓,迎面就是一箭,正中鞑子的面门。
其他乡兵这时已经反应过来了,纷纷扑了过来,齐心协力把云梯给推了下去。
鞑子隐藏的云梯并不多,重点就是攻击这小段没有木排防护的城墙。没想到因为罗霄的舍命一拼,以致没有得逞。
另外还有几处的偷袭就没有那么多云梯,翻上一个两个鞑子都被乡兵们解决了,因此有惊无险。
城外的蒙古首领们一看声东击西之策失败,就纷纷围上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