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崇祯皇帝缓缓的坐了下来,然后抬头问道:“此名册上的人都核实无误了?”
曹化淳一听崇祯皇帝这姿态,这问话,就知道有什么地方可能出漏子了。于是赶紧回道:“陛下,奴才刚执掌东厂,小的们拟这份名册给奴才的时候,奴才确认过,说是属实。”
崇祯皇帝听曹化淳这么一说,敢情你也是听手下说的,自己不敢确定啊。于是,说道:“这名册上的阿奇,是朕赏赐给钟进卫的,钟进卫救驾而昏迷,朕令阿奇进行照料,当时也是她先惊叫而提醒钟进卫,应该不会是刺客。”
这个时候,旁边的王承恩心思也动了,他的几个亲信也被抓了,但涉及到刺杀陛下的事情,虽知他们无辜,也不敢求情。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不用就太浪费了。于是假装惊讶的说道:“呀,阿奇怎么可能是刺客同党呢,奴才见到她也是一脸的惊慌,护驾不及,先发声提醒了。”
真是扯淡,王承恩那个时候哪有主意旁边的阿奇,还一脸的惊慌,真是说谎不用打草稿,还脸不红,心不跳。
崇祯皇帝见当事人之一王承恩也符合自己的判断,就说道:“让阿奇来见驾,朕要亲自问问。”
曹化淳心里暗暗骂了王承恩一句,准备领命。
崇祯皇帝忽然想到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于是,就又吩咐道:“曹伴伴累了,就休息一下吧,让王大伴去就成了。”
曹化淳无语,连一丝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那边王承恩心里暗喜,连忙领命去了。
过了好一会,王承恩领了阿奇进来。
阿奇在东厂倒没受什么虐待,因为她并不是重点照顾对象。只是吓的够呛,神情比较憔悴。
刚一进来,阿奇就急忙跪倒在地,对着崇祯皇帝道:“陛下,快救救公子,快救救公子,他一天没有人照料了。”
崇祯皇帝一听,大吃一惊,赶紧道:“速传御医。”王承恩也急了,忙走到门口去安排人手去找御医。
曹化淳在一边纳闷:这个钟进卫在陛下心中这么重要,以前怎么没听说呢。其实,要怪就要怪他刚好前几天出去办事了,崇祯皇帝遇刺的时候刚回来,还没来及听八卦。
崇祯皇帝吩咐完后,问阿奇道:“东厂呈给朕的刺客名单上有你的名字,此事当真?”
谁会傻的承认呢,再说,阿奇也确实不是。
阿奇本来看崇祯皇帝传御医去照看钟进卫了,心里一松,现在听崇祯皇帝一问,忙伏到地上回道:“奴婢冤枉啊,那天奴婢正在照料公子,2个番子闯进来说我是刺客同党,有银子就是误会,奴婢无奈拿全部银子给他们,岂料他们嫌奴婢的银子太少,就被抓为同党了。陛下,奴婢实在冤枉啊,望陛下做主。”
王承恩安排完事情后在旁边听到阿奇的诉冤,心里不由的暗暗高兴。
崇祯皇帝一听,脸sè沉了下来,望向曹化淳。
曹化淳本来就没有指示说要敲阿奇银子,阿奇这种小人物根本就不在他的眼睛里。情知是手底下的人私下做的活。
现在见崇祯皇帝脸sèyīn沉的望向他,心里知道崇祯皇帝是信了阿奇的话,忙跪了下来,道:“陛下,奴才马上去查。”
崇祯皇帝心里很不高兴,知道阿奇说的十之仈jiǔ是真的,涉及到朕安危之事也借机发财,这名单怕是水分很大了。太让朕失望了。
崇祯皇帝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道:“曹伴伴,你是朕潜邸的老人,朕念你一直忠心耿耿,才把东厂让你掌管。但涉及朕安危之大事,却如此让手底下敷衍了事,还借机敛财。朕看你还不合适执掌东厂。你还是先在司礼监安心做事吧。”
曹化淳很伤心,东厂提督的位置还没坐热,就要下来了,也很无奈,不能反对,只好道:“奴才该死,没办好陛下交给的差事。”
经过钟进卫的诉述,以及最近一系列的事,王承恩在崇祯皇帝的心里变得非常看重,现在曹化淳不好好做事,就把这个机会交给他吧,崇祯皇帝这么一想,就对王承恩道:“王大伴,以后你来执掌东厂。”
王承恩一听,喜出望外,赶紧跪谢。
崇祯皇帝对王承恩继续说道:“这名册上的人,你再给朕细细审一审,哪些人是冤枉的。此外,东厂的人也该清理清理,让他们再记记东厂里供奉的是谁!”
王承恩赶紧说:“诺。”
处理完这些事,崇祯皇帝惦记钟进卫,于是,赶紧摆驾亲自去看望钟进卫。
黄御医赶到钟进卫住的偏殿的时候,钟进卫本来就是进的流食,中毒比较深,身体虚弱,现在又被饿了一天,已经是进气少,出气多了。
黄御医吓的赶紧喂水,喂流食,吊老参,针灸,反正啥急救手段都用上去。忙活了好一阵后,钟进卫的脉搏虽然还很弱,但已经平稳了下来。
刚把提着的心放下来,就听到皇上驾到,赶紧跪下迎驾。
崇祯皇帝一进来,就急忙问道:“黄卿,钟先生情况如何?”
黄御医跪着,回崇祯皇帝道:“陛下,微臣如果迟个几刻钟就无能为力了。现在情况已经稳定,但经此波折,微臣实在不知他几时能醒来。”黄御医知道崇祯皇帝关心钟进卫什么时候能苏醒,赶紧先说了。
崇祯皇帝一听钟进卫从鬼门关又拉了回来,心里松了一口气,真是好险;不过都几天了,还是没醒,是个麻烦事,朕还有很多事要咨询钟先生呢。
多亏阿奇忠心护主,一见朕就求朕先来救钟先生,否则,拖延下去,就真的是误事了。于是,对一起过来的阿奇说道:“多亏你及时提醒,钟先生才能转危为安,朕要赏你,你想要什么?”
阿奇忙跪下道:“陛下,救回公子,奴婢已开心不已,奴婢不求赏赐,只求能继续照料公子。”不知道什么时候,阿奇的一颗心已到了钟进卫的身上。或者是那一晚的夜谈吧,从来没有过的经历,让孤身一人在宫中的她,感到了一种温心。
崇祯皇帝赞赏的点点头,对阿奇的回话感到非常满意,说道:“那你好生照料钟先生,你的赏赐朕先记下了,以后有需要可以跟朕提。”
想了想,又转身对王承恩道:“查明是那2个杀才过来抓的阿奇,先杖毙了。”
王承恩丝毫不介意处置那2个人,躬身道:“诺。”
崇祯二年8月,后金完成集结,从大镇堡分两路,一路从杏山高桥铺,另外一路从松山,直扑锦州。
驻守锦州的祖大寿早得了袁崇焕的提醒,已有准备,增加了防御神器红夷大炮,多储备了粮草,广撒夜不收,后金偷袭不成。
对于红夷大炮,后金早有领教,也不敢强攻,留一部看着锦州,其他部队,分散开来,实行抢光,杀光,烧光。
这里早已是前线,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抢烧的,就是一些靠近锦州城的小麦便宜了后金。
后金帮着大明抢收麦子完毕后,见捞不到其他便宜,就从双台堡撤走,路过大小凌河的时候,顺便把右砘卫城也给拆了。忙完就回家收割自己田里的粮食去了。
照例,报捷。
崇祯皇帝听到后,真是又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并没有如钟进卫所说的建虏会绕道攻击,由此可见钟进卫说的其他,比如十多年后亡国不一定是真的;失望的是建虏不绕道攻击,自己设想的与建虏在遵化决战的想法得不到实现了。
消息传到遵化,巡抚王元雅一听,敢情是圣上猜错了,于是赶紧派人通知几个参将,地主家已经没有余粮了,不会再供应了,之前的约定只能暂停了,不停也没关系,反正饷银粮草不发了,自己爱练不练,看着吧。

第十六章 面圣
陕西督粮道参政洪承畴接到马上进京面圣的圣旨时,觉得很奇怪,什么时候乱民的首级那么值钱了,两百余个流贼首级就能进京面圣了。
问传旨公公,也问不出什么来,跑远路来这鸟不生蛋的地方传旨的,自然不会是什么心腹人物,不知道内情是大概率的事情啦。
洪承畴猜不到是啥事,也不猜了,反正不会是坏事,于是收拾收拾,和传旨的公公一起往京城赶。
自从钟进卫差点因为没人照顾而饿死后,崇祯皇帝吩咐钟进卫的情况每天一报。自己每天跟进总饿不死了吧,也不担心有人怠慢。
可惜了了钟进卫所说的那个手机的东西,自己还没仔细再看一遍,就被刺客给搅了,那个手机也摔破不再亮了。
那手机里的一些后世照片让崇祯皇帝眼界大开,有好多东西还想问问钟进卫,不知道朕这个时候能不能造出来,还要钟进卫给朕说说后世那方方面面的事情,虽然说错了建虏会侵袭京师这个事情,但其他很多内容讲的很有意思,朕看能不能借签下。
就在这个时候,王承恩来禀告说陕西督粮道参政洪承畴前来见驾,崇祯皇帝一愣,然后才想起来是钟进卫推荐的剿匪人选之一,于是,安排在平台召见。
古代选官是要讲究相貌的,相貌必须周正,歪瓜劣枣的想当官不是没有,非常少。这个时候的洪承畴正当壮年,三十七岁,浓眉,长须,长的一幅官相。
崇祯皇帝一见之下,心里先有了个好的第一印象,让其平身后,就说道:“有人向朕举荐爱卿,说爱卿对于西北剿匪很有心得,不知爱卿能否给朕说说?”
洪承畴一听,就明白了果然不是二百余个流贼首级的功劳,但会是谁推荐的呢,自己在朝中好像也没有强援啊。
想归想,圣上的问题还是得马上回答的,于是道:“陛下过奖,微臣不敢当。不过微臣在西北久已,对于西北的情况是有一个想法。”
崇祯皇帝直接忽略洪承畴前面的话,道:“说给朕听听。”
洪承畴回道:“陛下,西北之事,首因天灾,后因地方处置不当,以致灾民变饥民,饥民成为盗贼,西北灾区皆有不稳情况,目前已有烽火燎原之势,另因灾区扩大,如果处置不当后果将不可设想。”
崇祯皇帝一听,心里一沉,身体不由微微前倾,问道:“以何良策治之?”
洪承畴不慌不忙道:“陛下,微臣有上中下三策。”
哦,还有上中下三策,好耳熟,崇祯皇帝想道,于是,配合的问道:“爱卿有哪三策,快快说来。”
洪承畴答:“上策,全力赈灾,民有食,则贼自会散去,剩余几个不足为虑。”
要是有那么多粮食,朕也不会愁的睡不好觉了。崇祯皇帝听了想道,也不说话,就看着洪承畴。
顿了下,没见崇祯皇帝发话,洪承畴就继续说了:“中策,封锁灾区边界,调集得力部队,全力绞杀乱民,一劳永逸。”
崇祯皇帝心里一惊,这怎么行,都是朕的子民,全部都杀了,有伤天和,何况世人会怎么说朕,朕下不了手。
“下策,就是剿抚并用,先剿后抚,视粮草而定,粮少则剿为主,粮多则抚为主。朝廷得大费周章。”洪承畴也不等崇祯皇帝问了,一起说完,然后等待崇祯皇帝说话。
崇祯皇帝听完,默默的不说话,心里叹了口气,还是钱的问题啊,可朕没钱啊;想起钟进卫的草民论,草民也只是求活而已,只要有活路,就不会造反了,看来是真的活不下去了啊。
洪承畴静静的等待着,知道崇祯皇帝不好选,其实,自己说的三策,朝廷上很多人都知道。
崇祯皇帝打定了主意,就对洪承畴说道:“辽东军费已耗尽国库,目前暂无力量全力赈灾,然乱民也是朕的子民,迫于无奈才从贼,故朕觉得你的下策是目前的可行之策。洪承畴上前听封。”
洪承畴一听,上前跪倒。
崇祯皇帝道:“朕封你为延绥巡抚,全力负责西北剿匪事宜,粮草就近征集,剿抚并用,灾民能救尽量救,尽快安定西北。”
洪承畴一听,粮草要自己解决,又想多救灾民,这任务也太艰巨了吧,但又不能不干,自己这么多年来努力往上爬,就是要摆脱每rì为衣食住行劳碌的命运,小时候贫穷的生活经历一直深印在脑海深处。
洪承畴于是领旨谢恩。(因为钟进卫的推荐,洪承畴比原本的历史上提前大半年而升到了延绥巡抚。)
洪承畴临走之时,崇祯皇帝嘱咐:要好好干,放心大胆的干,朕的西北就靠你了,希望你早rì安定西北,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片信任。
洪承畴表面表示没问题,心里暗暗诽谤,要使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我容易麽,为今之际,只好回去先杀一片再说了。
这边打发走洪承畴没多久,秦良玉就赶到京师了。
秦良玉比洪承畴的简历丰富多了,又是一位女将军,崇祯皇帝非常感兴趣,马上在平台接见秦良玉。
秦良玉着总兵武将服觐见,一米八多的个儿,着光亮闪闪的盔甲,器宇轩昂,虽已56岁高龄,鬓角偶见白发,但仍显英气逼人。
崇祯皇帝一见不由得暗赞一声,给秦良玉赐座,然后拉拉家常,赞扬下秦家满门忠烈。最后开始问秦良玉在奢、安之乱里面的经历。
本来秦良玉对崇祯皇帝在剿灭奢、安的最后关头招来京师,有点不满,也因此故意着武将盔甲前来觐见。
但现在被崇祯皇帝一通表扬,一丝不满之心就随风而散了。
秦良玉就根据经历一五一十的给崇祯皇帝述说,说的是有理有节,有惊有险,听的崇祯皇帝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
说完后,崇祯皇帝在回味之余忽然发现秦良玉鬓角的白发,不由表露了点女将军以前是勇,现在是不是老了。
这还了得,秦良玉征战沙场,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说她老了。立马就向崇祯皇帝表示,我一点都不老,不信,我表现给你看。
于是,在皇宫广场,先是骑马shè箭,百步穿杨,然后一套长缨枪,舞得崇祯皇帝大声叫好。女廉颇果然未老。
秦良玉表演完了回到崇祯皇帝面前,气不喘,汗不出。崇祯皇帝连连点头,高兴之下奋笔赠诗一首: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秦良玉也高兴了,说陛下以后随便说下,虽远在千里,也会奋不顾身的赶来。于是,又使得崇祯皇帝诗xìng大发,又来一首: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临别之际,崇祯皇帝封秦良玉为一品诰命夫人,并嘱咐好好练兵,多多练兵,帮朕把西南清理干净,有啥事情不满意的,有人为难的,来跟朕说,朕帮你做主。
秦良玉没想自己一个女流之辈,蒙陛下如此看重,顿生此生必不忘陛下厚恩,当以死报之。
再说后金在宁锦一线没有捞到多少好处,家里收割完粮食一统计,好像不够吃啊,怎么办?碰头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