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南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狙击南宋-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太行山混山寨的这些所谓义军们,其实最现实不过。你想当头?行,只要你有本事;你想压服我们一帮子人?也行,只要你有实力。
在这个乱世里,实力决定一切。这一点,不管是在朝堂,还是在军中,甚或是在强盗窝里,都是一样的好使。
看到天平寨众的心悸折服之态,杨折冲心下很是满意。只有狄烈皱眉摇头,他不是对天平寨众的态度不满,而是对手下的这些兵的素质不爽。
为了震慑天平寨众,狄烈在过了元氏之后,距封龙山还有二十里时,就开始选出五百名身强体壮的士兵,披甲执矛,组成先锋队,先期入庄。
狄烈手头上有着大量的这个时代防护性最好的步人甲、品质最佳的刀枪、坚韧的包铁皮盾,质量上乘的弓弩……但是,他却没有最好的士兵,不,连一般般的都没有。
狄烈手下这支新组建的军队,多数为城镇平民、手工业者、小贩、农夫。这些人虽然先天条件不错,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又粗粗训练了几日。穿戴齐整起来,乍一看,还真像那么回事,但一行军就露馅了。
行军是最能考量一支军队素质的试金石。
古代兵法认为,一支军队能日行三十里,没出现掉队,队形也没散乱,遇到敌情还能摆开阵势作战,就算得上是一支精兵了。
而在狄烈的认识里,这只算是一支军队最基本的素质,如果这样就算是精兵了,那差一点的是什么样?狄烈现在见到了,那就是他手下的这些刚穿上军甲没几天的新兵。
刚开始走的时候还行,那整齐划一的制式铠甲与武器,令这支新军平添几分肃杀之气,颇能唬人。但走出五里之后,队伍就开始散了;十里之后,出现了掉队,越往后走掉队越多,而且部队完全没有队形,像一窝蜂地乱赶。体力好的跑到了前头,体力差的落后几里之外。
看到狄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杨折冲也很窝火,而他手下的伍长、十将等一个劲抱怨是因为步人甲太重,武器又多……
狄烈没有发火,对于一支成立才十几天的新军而言,你还能要求什么?他只能是暗下决心,等到大迁徙完成,全寨安顿下来,自己把事情处理完了,一定要亲手把军队训练工作抓起来。要知道,在这乱世里,军队可是立身之本啊!
一直到距离王李庄不过五里时,狄烈才收拢了一下部队,然后休整半个时辰,继续进发。这才有了点军队的样子,将不知底细,光被表面豪华装备所慑的天平寨众给镇住了。
狄烈也不下马,只以鞭梢向杨折冲及关忠勇二人互相一指:“不用我多介绍什么了,你们俩比我还熟。下面的事就按我交待的去办,无论如何,都要在本月之内,完成所有的迁徙、安顿工作。有问题吗?”
杨、关二人一致行礼:“殿下(寨主)尽管放心,我等自当戮力同心,不负所托。”
狄烈再次叮嘱:“一定要重点注意栾城动向,虽然因主将阿懒身亡,金军军心大乱,短期内不会来找我们的麻烦。但你们也不可大意,一定要加快运输速度,同时让骑军加大侦察力度。我可不希望这些来之不易的收获,在快要到家门口时,却遭到意想不到的损失。”
“属下省得,绝不敢大意。”
狄烈点点头,回首对张荣笑道:“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腾出手了,这些翻山越岭当搬运工的活就让他们干去,我们去打猎。如何?”
张荣大笑:“殿下这一点最对俺大郎的脾气。前两日你打了一头狼,却没俺的份,今次俺决不会错过。”
狄烈猛挥鞭:“那么,梁山兄弟们,走喽!”
当狄烈一行刚刚从封龙山绕出,准备折向北行时,却见南面远远行来一支长长的队伍。
狄烈、阿术、张荣、贾虎、孟威等十五名梁山兄弟一齐勒马立定,以目前的情况看,从这个方向过来的大批量的人马,最有可能的是他们那支迁徙大军。待队伍走近,果不其然。
这时,一人策马而来,正是侯方镜。他将二十匹备用马,两匹驮满炸药的马匹及一个小匣子交给狄烈,道:“这是鲁老二呈交给殿下的东西。”
狄烈示意贾虎牵过马匹,伸手接过匣子,启开盒盖,但见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排金灿灿的弹头,数了数,居然有十七粒之多。狄烈欣然笑道:“不错嘛,看来这些工匠们这段时间技艺看长,甚至在迁徙过程中也没把工作落下。”
侯方镜很自然地道:“这些匠人多得殿下之恩,才有如此境遇。而殿下对他们的要求,仅仅是做些爆炸之物及这金属弹丸,又何敢不尽心尽力焉?”
狄烈收好弹头,又对侯方镜嘱咐一番,正想拨转马头。忽然瞥见长长的队伍中有一排簇新华丽的轺车缓缓而行,为首一辆轺车突然停下,一个纤细的倩影提着裙裾从车上翩然而下,踩着小碎步飞快跑过来。
叶蝶儿!
狄烈脸上绽开了温柔的笑意。见此情景,侯方镜忙不迭告退,张荣等一众梁山兄弟也是有多远闪多远。
叶蝶儿跑到跟前,姣好的脸蛋红扑扑的,丰满地胸脯波浪般起伏。
狄烈只是眯着眼细细欣赏,也不说话。叶蝶儿咬着红唇,嗫嚅一会,才细声道:“殿下,又要走了么?”
狄烈轻叹道:“是啊,又要走了。自打我来到了这里,就没过几天好日子……”
“可是蝶儿却曾有过难忘的好日子。”叶蝶儿勇敢地注视着狄烈的眼睛,一字一句道,“那些日子虽然惊险,蝶儿却铭心刻骨……”
纵使狄烈是百炼钢,此刻也化为了绕指柔,忍不住伸出食指勾起叶蝶儿柔润的下颔,柔声道:“你放心,我向你保证,以后你会有更多铭心刻骨的日子,但却不会再有惊险……”
狄烈说到这里,感觉到远处那辆轺车的纱帘之后,透出一缕异样的目光。狄烈抬头朝目光射来的方向微微一笑,低头对叶蝶儿道:“好好跟那位公主相处,我走了。”
叶蝶儿依依不舍:“这一次,又要去哪里?”
狄烈抬眼北望,出神一会,洒然一笑:“我跟宗望,还有一个约会。”


第六十八章 易水潇潇
金东路北返大军,数十万人马,在真定府休整了三天之后,于四月二十九重新启程上路。
五月初三,入中山,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行。
五月初七,至保州,大军停驻保州城两日。本待于初九启程,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使金军耽搁了整整三天。直到五月十一,天气放晴,地面也晒硬了,数十万大军这才得以跚跚起程。
正是这一场大雨,使这数十万大军及金军众多高级将领的命运发生了重大逆转。
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一个月以前的那场大雨,平添了无数宋国妇女的冤魂,洹水河畔,萦绕着一曲人间悲歌。而一个月后的又一场大雨,将会给这些悲剧的始作蛹者带来什么呢?
从保州北行,经广信军,过安肃军,然后出长城口,这段路程不长,不过七、八十里而已。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十里路,却分布着众多河流,其中比较大的就有好几支,如徐河、漕河、鲍河等等。由于连日大雨,这些河流上原有的木桥,多被暴涨的河水冲垮。
正常情况下,金军大军出行前,会派出一支前锋探路,然后再派一支阿里喜辅兵,用骡马或牛车装载着架桥铺路的各种工具,先期为大军架设浮桥或整理道路,这样就不会耽误整支大军的行程了。
不过此时略有不同,金军因为被耽搁太久,急于上路。所以刚派出前锋哨骑及辅兵不久,大军随后就熙熙攘攘地出发了。当大军行至徐河时,因为河水暴涨的原因,浮桥架设难度增大,居然还没弄好。结果这几十万大军不得不就地扎营休整。等了大半天,浮桥终于架好了,大军继续出发。就这么走走停停,七、八十里路居然走了三天。
五月十四,辰时一刻(大约早晨八点),出了长城口的金东路大军北行十余里,来到了易水之畔。
说起易水河,但凡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那句“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已回声嘹亮了上千年。
但从地理位置上看,易水也只不过是条普通河流。其河分三段,北面在易州以南这一条叫北易水,向东流到拒马河这一段又叫中易水,而折向南流入雄州这一段,则称为南易水。历史上的荆轲刺秦,走的就是北易水。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易水,指的就是这一段。
不过,当历史晃晃悠悠地辗转到北宋王朝时,这条在地理位置上普普通通的河流,却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北宋王朝从宋太祖开国时始,就为了争夺幽云十六州而与辽国打生打死。而引发北宋亡国的导火索,也是因为幽云十六州。而易州,就是幽云十六州其中之一。易州以南不过五里的易水,就是宋、辽两国的北方地界分界线之一。
简单的说,在易水南边,就是宋国的传统地界;而一过易水,到达北岸,就是辽国故地——当然,现在已经被金国全盘接收了。
一水分两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金军到达易水南岸时,波浪滚滚的河面上,已经架设好了一座可容四马并行的宽敞浮桥。而架设这座浮桥的金国属官知易州王简大人,也亲自带了大量酒食,迎接金国的王师大军。
宗望高居马上,眺望着易水北岸峰峦叠嶂的莽莽群山,感慨地长吐一口气:“总算是回家了……”
跟随在这位金东路军主帅身后的,尽是一干金军重将:完颜希尹、兀术、赛里、设也马、斜保、完颜药师、阿替纪……及一大批猛安、谋克。
完颜希尹也忍不出发出感叹:“是啊,我大军自去岁九月发兵,经历无数征战,终于将偌大一个宋国打下来了。右副元帅立下如此盖世功勋,当可慰太祖在天之灵了。”
宗望回头看着身后连绵不绝的大军,轻轻摇头:“相比我的功勋而言,我更欣慰的是,在灭掉一个王朝之后,还能把这么多的女真男儿安然无恙地带回来。”
兀术忍不住插口道:“二皇兄说得是,咱们女真人口可是不多,可经不起大的损伤。不似南人那般,区区一路人丁,就抵得上我女真全族人口了。”这个时候的兀术,还不到三十岁,面容刚毅,性格沉勇,是宗望极为满意的副手。
赛里轻蔑地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道:“猪下的崽再多也还是猪!南人羸弱,一百个人也打不过一个女真人。他们人多?那正好给我们当奴隶,嘿嘿,咱大金国的奴隶是越多越好。”
完颜希尹看着宗望与兀术,笑道:“二位皇子不愧为亲兄弟,更不愧为我女真人的英雄,就像是那些南人说的‘英雄所见略同’。哈哈哈……”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史料及后世文学、影视作品中,常常把完颜宗望(翰离不)及完颜宗弼(兀术)称之为“二太子”与“四太子”,这显然是个不伦不类的称呼,都是那些蒙古鞑子弄出来的莫明其妙的东西(《宋史》与《金史》都是元朝人修的)。如果是在中原王朝这么叫,那人早就被杀满门了。太子就是皇位的继承人,而且肯定确定及一定只有一个,在这个太子没死之前,不可能冒出第二个太子。
而在金国这个异民族王朝,同样也不可能有什么太子之说。虽然这两兄弟的确是完颜阿骨打的儿子,但从来就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在金国建国早期,女真人的皇位继承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兄终弟及制”。比如在阿骨打死后,继位的就是他的兄弟吴乞买,也就是如今的金太宗。而此时的皇储,则是阿骨打的另一个弟弟:完颜斜也。
完颜斜也,时任金国的谙班勃极烈,而这个“谙班勃极烈”仅次于金国皇帝本身的都勃极烈。算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而且这个“谙班勃极烈”很特殊,就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太子之位,只有皇储才能当,否则宁可空置也不会随便让没资格的人乱上位。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金国的下一任皇位继承者,都必须要就任这个谙班勃极烈。就如同于英国的皇储,必须要有一个“威尔士亲王”的头衔一样。
事实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一共十六个儿子中,没有一个儿子最终能成为金国的皇帝,这不能不说是一桩异事。
当看到波光粼粼的易水之时,不光是金军的高级将领发出感叹,就连普通的金军士卒也止不住一阵阵地欢呼。
这,就是远征的将士回到家的感觉。
别看金军打宋国打得那么凶狠,东西两路出击,连下宋国的河北东、西路、河东、京畿、京西、京北、永兴军等诸路,拿下了整个中原地区,并且搂草打兔子,顺手把一个王朝给灭了。但金国高层居然对宋国的领土没什么兴趣,或者说,可能有点兴趣,但缺乏足够的人手来占领统治。
所以金军上下都没有将他们沿途打下的地方当做自己的国土,依然视易水北岸为自己的家,而南岸则为敌国的领土。
家园在望,而且又有一条康庄坦途,时间又是如此充足。当下宗望一声令下,全军开始渡河。
渡河对中古时期的军队来说,向来是件费时费力的事,尤其是一支辎重大军更是如此。虽然有一条宽阔平稳地浮桥,桥的两侧还有结实的牛皮索拦住,但如此庞大的车马人流,不可避免出现场面的混乱与人群的拥挤,因此不时有人马牛畜失足落水。在这样的滚滚急流中,一旦掉下去,是不可能施救的——当然,金人也没那个兴致去救,这次抢掠的收获实在太多了,这点损失微不足道。
一直持续到申时二刻(下午五点),数十万人马辎重已渡过大半。过了桥继续北行,前方二十里便是易州了。
当是时,日影西斜,暮云四合,又一个黄昏来临了……


第六十九章 兄弟快跑
在距离易水南岸三里之外的一个高坡上,一座宽敞的白色大帐前,一干金国重臣大将,分左右两排席地而坐。上首正中铺着一张黑熊皮,其上踞坐着主帅宗望。
身为三军主帅的宗望本该是第一批过河的,但他却选择在最后一批过河,只让完颜希尹、兀术及斜保统率渡河大军,以完颜药师与王简为先导,先行入易州。而宗望之所以要这么做,只是因为他的心里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或许,自己这一生将再不能踏足这片成就他无上勇勋的宋土。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再多看看吧。
此时与宗望一起留下来的,尚有赛里、设也马、阿替纪等一干重将,及十余名猛安谋克。
每一个金将的面前,都摆放着醇酒美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