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南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狙击南宋-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难以接受一个小小的参谋在大堂上指手划脚,阐述作战计划——这本来应该是一军主将的台词啊,怎么能让一个小将佐给说了呢?
但是看到身为城主的狄烈,也是正襟危坐,凝神旁听,便谁也不敢造次了。众将听着听着,还别说,这个凌远,还真有几分将才,把一场战事的敌情状况、敌我力量对比、行军路线、攻击方案,后勤补给等等说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晰。更难得的是,他还拟定了三四套备用方案,环环相扣,让人光是听到这计划,就觉得打这平定军城,是十个指头捏螺,十拿九稳的了。
凌远说完之后,议事厅一片安静。
狄烈环顾一圈,看到众将脸上惊讶不已的表情,笑道:“怎么样,我的这个参谋部还行吧?”
“何止还行?简直太行了!”杨折冲嚷嚷道,“俺们骑兵营也得弄几个参谋才行。”
“对,对,我们步兵营也要。”何元庆一迭声附合。
“放心,参谋会有的,我的参谋部,已扩大到十二人,以后还会逐步增加并完善。等到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机制后,你们各营也将会有行军参谋。”狄烈压压手,议事厅的声音顿时小了,“现在,诸君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张立起立道:“只有一个问题——谁领军出战?”
张立的话顿时引发了一场出兵权的争夺,四大步兵营指挥使(由于张荣等人离去,第一步兵营指挥使由何无庆接任,第三步兵营指挥使继任者为释智和)都纷纷请战,甚至连杨折冲也来插一脚,而谁都知道,从天枢城到平定军这一段山路,根本不适合骑兵出击……
等下面吵得差不多时,狄烈一句话便将他们打翻:“不用无谓争执,出击人选已定。”
“是谁?”
议事厅上军靴嗵嗵,三名年轻矫健的军人现身于大门前,嘭嘭三记沉实有力的叩胸礼:“赵能、张锐、周定远奉命报到!”


第一百四十三章 奇袭榆关(上)
九月十八,清晨薄雾如纱,秋露凝霜,隐有几分深秋的寒意。
平定城二里外的纵横斜沟里,潜伏了整整一夜,董先觉得浑身发僵,鼻子也有点塞,说出话来都嗡声嗡气的。他很想活动一下蜷缩在草丛中的身体,但还是强忍住了,因为在训练中,这是被视为犯规的行为——虽然之前的训练,从来没有这么久过,整整一夜啊!
透过草叶间隙,董先看到了这次行动的直属上官,副都头兼乙队队正,那个缺指破相的张锐。虽然董先一向不怎么鸟这个即便是破了相,也比自己俊的上官,但此时见对方纹丝不动,像石雕一样静卧于前方,心底还是隐隐有几分佩服——这年纪比自己小、身体素质不如自个的上官,倒恁是能忍。
等了好一会,秋日的阳光已洒出淡淡的余热,将身上的潮湿蒸得半干,虫蚁飞蚊什么的直往脖子里乱钻,痒得不行。但是,行动还没开始。
董先那一什的士兵,已经有好几个悄悄爬过来问话,无非就是为什么还不开始进攻。董先开始还低声训斥,说道上官自有安排,到后来自己也忍不住了,用训练中标准的姿势匍匐前进,挪移到张锐身边,低声道:“张副都头,这天都大亮了,金狗子也没发现俺们,城门也打开了,怎么还没进攻?”
张锐头也不回,冷冷道:“什么时候进攻,自有安排。你只需好好养精蓄锐。一旦发出攻击指令,拿出你的好身手来,只管往前冲,最好第一个冲上城头。”
“没说的,这里边没人能跑得过俺。”董先将钵大的拳头捏得嘣喀响。这时他才注意到,张锐一直用一个铜壳小圆筒凑在眼前,向前方细细观察着……原来他在看“千里镜”。难怪一动不动,换成俺也行啊……
这千里镜是个新装备,昨日行动前才临时发到他们这个“突击都”手里。身为什长。董先也得以过了一下瘾,真是神物啊,那么老远的物什。都能拉近到眼前……
“副都头,给俺看,呃,给俺观察一下。”
张锐头发丝都没动一下:“退下!”
“副都头……”
“我说退下!”这次张锐回头了,剑眉倒竖,脸颊上的伤疤隐隐泛红。
“得令。”董先腮帮子鼓了鼓,老老实实倒退回去。
这时,突击都的指挥、都头赵能,也从另一头悄无声息潜过来,紧了紧身上的“网兜装”。低声笑道:“士兵们,有些不耐烦了吧?”
张锐淡淡道:“主要是董蛮子不耐烦。”
赵能无声一笑,接过张锐递来的千里镜,爱不释手地抚弄了一下精美的铜壳,然后慢慢凑上眼前。
没错。这叫千里镜的新装备,就是天枢地军工部门新研发出来的军事利器。
在饮马滩之战中,曾经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与敌骑距离过远,指挥官无法观察到敌人使用了破甲重箭,未能及时示警预防,结果令部队遭到不应有的损失。
从那时起。狄烈就意识到,应该给中、高级军官配发望远镜。至不济,也要弄出如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的那种单筒望远镜。
制造望远镜,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首先要有玻璃,然后用足够厚度的玻璃磨成两片凹凸透镜,镶嵌入一根伸缩铜管就行。可是玻璃……这个时代只有琉璃,透明度差不说,还死贵。
狄烈手下倒是有几名懂制琉璃的匠人,但想要他们短时间内弄出玻璃来,显然是不现实的。而狄烈对于玻璃的了解,也只限于知道其主要原料是石英砂,至于具体制作工艺,那是一无所知,在这一点上,完全帮不上忙。毕竟他只是一名特种兵,而不是玻璃匠。
正当狄烈发愁中,一次与圆珠亲热时,无意间看到她的皓腕上戴着一枚晶莹剔透的镯子,楞楞地瞪了半天眼睛,不言不动。差点把圆珠吓坏了,以为他中了“马上风”。
狄烈随后啊哈一声大叫:“水晶!我怎么忘了这玩意!”随后浑身一哆嗦,喷了圆珠一脸……
水晶,由其是无色水晶,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不亚于琉璃的稀罕之物。别说是平常人家,就算是富贵人家,有金有银却不一定有水晶。但是,平常人家没有、富贵人家没有、官宦人家没有,而皇家……有!而且是应有尽有。
狄烈当即叫来财税都监侯方镜,让他拿来府库珍宝的名册,仔细查一查,有多少无色透明的水晶。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竟有一百三十三块之多!这还是无色水晶,如果加上其它的各色水晶,足有上千块之多。而且这些水晶还是大块原矿,一块就足以磨出好几具望远镜了。
后来狄烈问了一下圆珠,才知道这些水晶多是朝鲜国进贡的。想想也是,朝鲜那地方,可不就盛产优质水晶吗?
于是,这些贵重的皇家之物,就被狄烈当成实验品,让几名琉璃匠所复试磨。本来磨制凹凸透镜,也是个技术活,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短期内也很难磨制出来。不过,有了狄烈的瞄准镜作实物参照,使得这个进程大大加快。在磨坏、磨废了十几块水晶之后,终于,合格的透镜出品了……
望远镜一制成,这几名琉璃匠顿时被圈进了重点看护名单,与之前的火枪、火药制作匠人一样,被严密看管起来。
眼下赵能手里的这具单筒望远镜,堪称价格昂贵,光是抠出那两块纯色水晶,就可以当金子使。而这样的望远镜,目前天枢城军工部只赶制出了两具,一具留做样品。另一具,就交给了这支突击都使用。
有了这具望远镜,二里之外的平定城,便如自家院子般,看得巨细无遗。
现在,在赵能的镜头里,平定城的格局枥枥在目。
平定城最初称广阳。北宋开宝元年(968),宋太祖伐北汉,克广阳城。遂改广阳为平定县,属平定军。
平定县设立后,县城也从数十里外的广阳城迁徙到榆关城。榆关城在高丘之上。形势险要,汉代韩信击赵下井陉口曾驻兵于此,据说韩信筑城并以榆塞门,故名榆关。
榆关城原本不算大,城周二里三百四十八步,城墙高三丈有奇,南有迎薰门,东有榆关门。平定县治迁此地后,又在榆关城侧拓建城池,周六里三十八步。城墙较旧城略高半丈,东有拱岱门,西有瞻华门。就此形成了平定县城上下两城相倚的城市格局。
眼下赵能这一支由一百五十名从各营抽调的精锐所组成的加强都,经过一日急行军,自昨夜起。就潜伏在榆关门二里外的沟壑里,随时等待出击命令。
而出击的命令,并不掌握在张锐手中,也不在赵能手中,而是在一名普通小兵——郭大石的手中。
此次奔袭平定,是天诛军自成军以来。首次主动攻城作战,意义重大,许胜不许败。因此,临时组建了一支“突击都”,成员全部来自于各营精锐,其中大半经过教导营特训。然后,由近来战功卓著,崭露头角的赵能与张锐等人率领。精兵强将,装备精良,计划周详,攻敌不备。力求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伤亡,拿下此城,取得一个开门红。
而在这一支“突击都”中,却夹杂着一个另类、生手、新丁——郭大石。
郭大石,作为饮马滩之战后新补充入营的新兵,入伍不过一月,刚完成新兵第一阶段基本训练,其中因为在杀俘训练时,差点因为不合格而被踢出军队。这样一个经验值为零的粉嫩新人,本不适宜参加这开局之战,但因为其特殊的来历,决定了他不但要参与其中,而且,还将是关键人物。
郭大石,平定军走马村人氏,原为当地一名普通樵夫,闲时也常到县城里充当脚夫,替人赶驴载货。靖康元年九、十月间的金军攻平定之战中,被守城宋军征招为壮勇,干一些诸如运送砖石、烧沸水、浇金(粪)汁之类的辅助工作。在城破之后,为金军所俘,若非看到他身体壮硕,是个好奴隶胚子,早就被分尸了。
正因为郭大石是本地人,而且还参加过一年前的那场血战,对平定城的城防相当熟悉,所以,被特地挑选出来,执行这一次突袭任务。
现在,是卯时初刻,天色微亮。郭大石一身老本行打扮,头戴破草笠,身穿褐布直掇短褂,扎着绑腿,脚蹬多耳葛麻鞋。肩膀上横着粗大毛竹做成的扁担,扁担两头横穿着两捆柴薪,看着扁担被压弯的沉甸模样,显然重量不轻。
就这么着,郭大石施施然地出现在榆关门前。
又见榆关门!又是榆关门!
郭大石的脚步越来越慢,双目隐隐发红,一年前的那场惨烈战事,仿佛枥枥在目。
那一年,也是这秋风乍起的时候,以金太祖女婿蒲察石家奴率领四猛安三千多兵力,从太原出发,奔袭平定。狂攻逾月不下,反折损数百兵马。之后会合了自井陉东来的兀术所率的八猛安援兵,合计过万人马,动用了石炮、火球和弓箭,甚至还使用了云梯、鹅车等攻城器具,发动猛攻,前后数日,伤亡近千之后,方破平定。
平定军守将,武德大夫、祁州团练使、河东路路分都监季霆以下千余人战死。而金军因损失惨重,遂屠城泄愤。刀光血海之中,那一张张狰狞面孔,仿佛昨日。城中最后剩下不到一千男女老少,而郭大石与其娘子,亦在其中……眼前榆关城的高大城墙,除了新添一些凹坑与刀兵斫痕,景致如昔。自己又重新站在这榆关城门下,可是,娘子……
就在郭大石触景伤情,几乎要放声大哭之际,一名商人与一名伙计从他身边经过,一个低沉的声音入耳:“发什么愣?做事!”
郭大石悚然一惊,回过神来,赶紧擦了擦眼角,快步赶上……


第一百四十四章 奇袭榆关(下)
城门已经打开,吊桥也已放下,城门的守卒,是几名汉签军士卒。
天色尚早,进城的人不多,而且由于平定城一年前遭到一场灭城浩劫,人烟一时为之断绝。继任的平定伪县令费了好大的劲,从周边村镇充实部分人口,时隔一年,才略微恢复了些许生气。纵是如此,一天进城的人也不会多,所以见到有人入城,守卒自然不会放过揩油的机会。
“你,对,就是你,伐薪的,过来。”一名守卒对郭大石勾勾手指头。
郭大石老老实实走过去:“军爷,何事相召?”
“你这厮很面生啊!哪里人?”
“回军爷的话,小的是走马村人氏,本是樵夫。去岁为躲避兵灾,跑到盂县的亲友处寄住了大半载,两月前才回来。也无甚谋生之计,只得操持老本行。这不,伐了些柴薪,指望着换上几文米粮……”事到临头,郭大石反倒沉静下来,将背了一整夜的台词流利说出来。
“嗯,倒是有几分走马村的口音。好罢,乡里乡亲的也不为难你,交两文入城税,你就可以走了。”
郭大石面有难色:“军爷体谅则个,小的柴薪还没卖出价呢,这、这哪来的税钱……”
“混帐,你这穷措大……”
那守卒正要发飚,另一名守卒却道:“钱三,这天气也是一日冷甚一日。要不,咱们征了这柴薪当税钱。岂不两便?”
“好主意。”那叫钱三的守卒大加赞赏,就欲过来夺郭大石手中的扁担。
郭大石却死死不让,一迭声道:“军爷,好歹赏两文,可不兴饿死小民啊!”
钱三拳打脚踢,郭大石口鼻出血,却死不松手。正僵持的当口。另外两名盘问那商人与伙计的守卒,却不断向这边打眼色,表示这边油水足。那穷措大就别理会了。
钱三只得住手,气咻咻道:“你这死犟骡子……也罢,看你吃了爷一顿打的份上。饶你一回。把柴薪担到城门下的营房,给你两个馍,这总成了吧?”
郭大石兀自一脸不信:“军爷你可别诈俺……”
“爷诈你?你这穷措大浑身上下有哪点值得爷诈你?咹!”钱三狠得差点又要搧郭大石耳括子。
钱三好说歹说,连喝带吓,总算收拾了这个又犟又憨的樵夫,让他挑着柴薪跟着自个来到内城门的屯兵所。此时已近辰时,正好是值夜的士卒与值日的士卒交接换岗的时间。
屯兵所门前乱哄哄的,值日的士卒刚刚睡醒,一个个哈欠连天,帽歪甲斜的;而站了一夜岗的士卒则在城墙边上不断催促着对方赶紧接班换岗。
这些日夜站岗守城的士卒。多数是征招来的签军,战斗力是没有几分,但值守的辛苦差事,却多半是落到他们头上。平定城落入金人之手以来,整整一年。平安无事。附近虽有不少贼寇,其中还有一个实力不小的浮山寨,却始终不敢进犯。天长日久,防卫之心自然也就松泄下来,若非那些女真人与辽狗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