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庆余年- 第4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范思辙怕什么?所有南边的低价货都在他的手上,内库的出品源源不断由夏明记交到他的手中,卫家的人想发财,就得依赖他。

他笑眯眯望着面色有些变化的长安候家小公子,眨了眨眼,意思很清楚,老子那对玉狮儿呢?第一百章 愈沉默愈快乐

宴会进行的相当顺利,至少从表面上讲是这个样子,尤其是当范思辙皮笑肉不笑地从长安侯上接过那对玉狮儿后。

只是身为主人的范思辙总习惯性地把眼光往抱月楼大厅外瞄。今天抱月楼被他包了下来,没有其余的客人,坐在他身旁的卫华微微皱眉,心想还有谁要来呢?为什么事先自己都没有收到风声?

看范思辙的表情,可想而知马上要到来的宾客身份不低,不然他不会有压抑不住的期盼和紧张,可如果来客身份不低,为什么不等客到,便已开席了?

卫华下意识里摇摇头,唇角浮起一丝自嘲与苦涩的笑容,他心里明白,对于范家的这两兄弟,都不能以常理判断。他如今是北齐锦衣卫镇抚司指挥使,接替的是当年沈重的职务,北齐大部分的特务机构都在他的掌控下,北齐小皇帝对他的信任不可谓不厚,他的权力不可谓不大,可是一旦对上南边来的范氏兄弟,卫华依然有些隐隐的紧张。

范闲管的是监察院,和卫华乃是明正言顺的“同行”,只是卫华清楚,自己不如范闲在这一行里钻研的久,北朝的锦衣卫也没有南朝的监察院那般大的权力,所以真要两个人隔着国境线拼将起来,自己根本不够对方捏的。

至于范思辙,卫华看着身旁招待客人们的微胖少年,微微皱眉,对于这个人物。他承认自己两年前确实有些看走眼,本以为只是范闲借助手中权柄,送自己弟弟到北齐来逃难。不曾想一年多的时间过去。范思辙隐在幕后。竟是把老崔家地线路把持的牢牢实实,暗底里的事业做地也是风生水起。

完全不是一个少年郎所应该拥有地商业敏感度和能力。

卫华拍了拍额头。微笑与范思辙对饮一杯,说了几句笑话。范思辙今天请客地目的很清楚。南边地私货到北路来总要有人接手,总不可能让一个南庆人在北齐明着卖。往年都是由卫氏家族特别是长宁侯接手,如今范思辙的胆子越来越大,自然有些觉得长宁侯一家吐货速度太慢。这才把长安侯也绑了进来。

卫华并不反感这个安排。不是因为长安侯是自己地亲叔叔。而是他清楚,卫家只是皇帝陛下摆在台前的傀儡,大头地利润通过这门生意源源不断地充入了陛下的内库房与国库。

而且范思辙再能折腾。他毕竟是在北齐的国土上,卫华有足够地能力监控他。一旦事有不谐。锦衣卫可以轻松地将范思辙底下地商行打捞干净。

只是事情不到最后一步。卫华是断断然不敢做这种事情地。连请旨都不敢。因为北齐需要范闲从南庆内库里吐出来的货。卫华害怕范闲的阴狠手段,卫华害怕范闲地不讲道理。

抱月楼门帘微动。两名姑娘联袂而入。卫华端着酒杯的手一抖,险些洒了出来。

那两位姑娘他都认识,这也正是卫华一直对范闲深深害怕地原因之一。

海棠与范若若。

卫华站起身来迎接,回身佯怪了范思辙数句。请二位身份尊贵地天一道嫡传弟子坐到了上席。

场面一时间有些尴尬。

因为北齐人人皆知,皇太后地意思是让海棠嫁给卫华,但是海棠却和范闲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地关系。

卫华苦笑一声。对海棠说道:“范二少请客,你就这般来了。倒也是真不给我面子。”

海棠笑了笑。接过范思辙递过来地玉狮儿把玩着。说道:“你这人就是喜欢说嘴。”

卫华哈哈一笑。不再说什么。从很久以前,他就清楚。这个女人不是自己能碰的。当初太后有那个意思后,他第一时间就进宫婉拒,只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太后对于自家后辈地疼爱总是那般地不讲道理。

太后不讲道理,范闲不讲道理,卫华可没有那个胆量——这事儿太得罪范闲了,再说娶个九品上的绝世高手回家,夫纲何以振?再说这海棠姑娘虽然兰质慧心,可长的实在很一般……

然而去年卫华的妹妹随狼桃远赴江南,路过梧州时,与范闲起了争执,卫华知道范闲那种小气性子,一定在记仇,迫不得已修书说了多少好话,才让范闲消了气。

思绪飘荡在这几年地岁月里,卫华忍不住失态的长吁短叹了起来,范闲啊范闲,你小子也太不给我面子了,什么事儿都把自己压了一头,本是同行者,相煎何太急?自己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怎么就没有监察院提司过的顺心呢?

……

……

自从海棠与范若若进入抱月楼以来,厅内地宴席便变得安静了许多。卫氏家族那些老辣的长辈摆足了长辈地模样,与二位姑娘家各自攀谈着,心里却在想,本是想在此次地谈判中,替陛下多吃些好处,这二位一到……尤其是海棠姑娘,她地胳膊肘子究竟是往哪边生地呢?于是对于范思辙的进攻便缓了下来。

范思辙面容平静,微笑说着话,于闲谈中,便将来年地利润分成和交接细则说了个清清楚楚,今日让海棠与姐姐来此,便是为了给自己加个筹码,至少要乱一乱北齐人地心。

名义上是他与卫家的谈判,实际上范闲与北齐皇帝的勾当,席间众人虽不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主导卫家地长宁侯父子却是清楚的。

酒过三巡,议事毕,双方尽欢而散,只是卫华的脸色并不怎么欢愉,很明显,在这新一轮的分赃协议中,依然被范思辙夺了大头。

夜色渐深,海棠拿着那块温润的玉狮儿,用一种似笑非笑的眼神望了范思辙两眼。便自离去,将这抱月楼留给了他们姐弟二人。

……

……

“我不喜欢海棠。”在抱月楼上京分号地一间房间内,范思辙皱着眉头说道。

“你现在变得越来越老气沉沉了。”范若若习惯性地用手拍拍弟弟的脑袋。微笑说道:“师姐有什么不好?你不是还记恨拿你当驴使地事情吧?”

范思辙摇摇头,说道:“那是哥哥地意思,是让我吃苦,我明白。”

范若若有些惊讶地看着弟弟,偏着脑袋,说道:“真的越来越老气了。真不像个孩子”

范思辙自嘲一笑。说道:“在这么个地方,一个信得过的人都没有,想不小心些也没办法……对了姐,你说老气……”他的精神忽然振奋了起来。问道:“是不是说。我越来越像哥?”

范思辙兴奋地问着,因为在他的心目中。长兄范闲乃是人生偶像,如果能和兄长的形象靠地越近。他自然越是得意。

范若若掩唇而笑。说道:“是越来越像父亲才是,父亲当年那么打你,看来果然有些效用。”

她顿了顿又说道:“你先前说不喜欢海棠师姐,到底为什么?”

范思辙静静看着姐姐地眼睛,半晌没有说话。

范若若也平静地看着他。

“姐姐。你应该明白的。”范思辙认真说道:“我们已经有嫂子了。”

范若若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叹息道:“是啊。”

范思辙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轻声说道:“其实哥哥都不知道,这一年多里。嫂子给我写过不少信。”

范若若微微一惊。问道:“嫂子在信里说什么?”

“能说什么?还不是家里如何,父亲如何。母亲如何。”范思辙叹息道:“我这个小叔子一个人在异国。嫂子肯定不放心,说实话吧,我这一年里但凡有些什么摸不清头脑的事情。都不愿意去信麻烦哥哥,都是嫂子帮我出了主意。”

范若若渐渐消化掉心头的震惊,她也是第一次得知此事,品咂半晌,品出了许多种味道。黯然道:“嫂嫂……是个很可怜地人,你也知道,长公主现下被陛下幽禁在别院里,哥哥又在江南。”

“哥哥只知道把我踹到北边来。”范思辙语带不满,“虽然知道他是在锤练我,可是他有没有想过,我才多大点儿?这么大个摊子,我怎么弄地过来?只知丢手。哪里像嫂嫂想的那般周全。”

范若若皱眉斥道:“哥哥在南边何其不容易,如果不是他站地稳,你在北边又如何能够站的稳?他又哪里是丢手了?庆余堂地掌柜们都在暗中帮衬你,监察院在北齐地网络也都在为你服务,为了栽培你,他可是下了大心血……至于说到锤练,你又不是不清楚哥哥是个怎样的人,他自幼一人在澹州长大,不知怎样艰辛才有了今日的地位,他信奉的就是这个道理,他就是这样对待自己,我们是他地弟弟妹妹,他当然也会选择这种方式。”

……

……

一连串地训斥出口,范思辙仿佛又回到了几年前的京都,其时天不怕地不怕的他,就怕姐姐手中的铁尺,一下子就软了下去,语塞半晌后喃喃说道:“反正……我不喜欢海棠。”

范若若叹息道:“海棠姑娘暗中帮了哥哥多少忙,你又不是不知道。”

“只是利益地交换罢了,北齐人除了死掉地庄墨韩,又有几个是真正外物不系于心的圣人?”范思辙冷笑道:“如今别看你拜入苦荷门下,我是首屈一指地大老板,可如果哥哥对北齐再无用处,我们只怕马上就会被人踩到脚下,到那时,我可不指望海棠会替我们出头。”

范若若认真说道:“我地看法与你相反。”

范思辙摇了摇头,半晌后幽幽说道:“什么事情……总有个先来后到吧?”

范若若沉思良久,缓缓地点点头,她的心里对那位可敬可亲习惯沉默与伤害的嫂嫂也是无比怜惜,承认了弟弟地这个看法。只是忽然间,她的心中涌起一丝荒谬的念头,如果说先来后到……自己才应该是最早到哥哥身边的那个人吧?只是命运捉弄……她地唇角浮起一丝苦涩,旋即将这股不应有的情绪压了下去,与弟弟一道为嫂子林婉儿的命运担忧。

“哥哥肯定不是那种薄情寡幸之人,只是如今嫂子处在长公主与哥哥中间,真是不知如何自处。”

“别想那么多了。”范思辙耸耸肩,“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哥哥在南边的状况。”

“我看你今晚大宴宾客,以为你已经得意忘了形。”

“长公主垮台,我自然要利用这个机会多挣些钱。”范思辙说道:“只是朝中如今只是大哥这一派独大,总觉得会有些问题。”

“想的或许太远了些,独大倒是称不是,不过站在风口上了。”范若若微笑说道:“不论是家事还是国事,似乎都不是我们这些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人能够操心的。”

范思辙一怔,心想以姐姐往常地态度,应该十分焦虑范闲安危才是,怎么却表现的如此淡然,但他不敢批评家姐,下意识问道:“谁的诗?”

“哥哥。”

“他不是做诗了?”

“是在外人面前不做了。”

“嗯……我们真不管?”

“我们能操什么心呢?”范若若的面色平静之中带着一份对兄长的信心,“他辛苦万分将我们送到北齐来,就是不想让我们参合到这些事情当中,如果我们真地想为他好,那就一定要在这里好好的生活,不要让他操心。”

“如何是好好地生活?”

“做老板快乐吗?”

“还成,虽然有时候比较麻烦。”

“我明天就要去医馆了,我也觉得这种生活很快乐……哥哥说过,人活在世上,就是要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做。”

“我们既然已经寻找到了,就要好好的继续下去。我们活的越安全,越快乐。”范若若下了定语,“哥哥就会越心定,我们对家族也就越有贡献。”第一百零一章 清茶、烈酒、草纸、大势

由江南路通往江北路,有三个方便的途径,但不论怎么走,总是要越过那条浩浩荡荡的大江,如今的天下,没有范闲熟知的那些水泥桥梁,便只有靠两岸间源源不断的渡船来支撑水畔繁忙的交通。

内库三大坊在闽北,转运司衙门在苏州,而小范大人却在杭州,看似内库的控制处于一种松散之中,但只有有机会接触到这一部分的官员商人,才清楚,监察院与内库衙门联起手后,对于遍布江南的货仓、专门通路控制的是何其严格。

尤其是往北的那条线路,刻意往西边绕了个弯。从沙州那处渡江往北,再越过江北路荒山。沧州路的草甸,再绕经北海。源源不断送入北齐国境之内,再为庆国带回丰厚银两,以采购旁的所需。

行北路货物。大部分在夏明记的控制之下。夏栖飞在范闲的帮助下标了几个大标,又暗中整合了江南一带小商行和帮派。已经渐渐成势。

而他之所以选择在沙州渡江。从官员们眼中看来。自然是因为江南水师驻在沙州。但只有范闲和他清楚,选择沙州是因为江南水寨最雄厚的实力在此,这些内库货物虽然可以让朝廷派员督送。可是……里面夹那些东西。却不放心全部让朝廷看着。

夏栖飞坐在沙州城门外茶铺里。一面喝着茶。一面看着平缓大江上来往运输货物船只。微微眯眼。北边的二少爷忽然加大了要货的胃口。但还不至于让他接不下来。毕竟现在内库门。对于他们这些范闲亲信来说是完全敞开。只是要在这么短时间内。把所有货运到那边。同时还不能让朝廷起疑。这就需要很细致安排了。

好在朝廷惯例。监察内库运作,由监察院一手负责。时至今日。当年朝堂之上大臣们担忧终于成为了事实,范闲自己监察自己,这怎么能不出问题?

夏栖飞将茶杯放下,缓缓品味着嘴中苦涩滋味。心里却没有丝毫苦涩。回顾这一年半时间,他有时候觉得自己似乎是在做梦。自从攀上钦差大人大腿后。像毒蛇一样咬噬着内心十余年家仇一朝得雪。明家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中,自己身份也从见不得光的江南水寨大头目。变成了监察院官员。名震江南的富商。

这人世间的事儿,确实有些奇妙。

只是他也清楚。如今的明家早已不是当年明家,虽然朝廷没有直接插手其间。可如果小范大人真发了话,自己也只有全盘照做。

想到此处。他把自己满足目光从江上舟中那些货箱处收了回来,微微皱眉,想不明白有些事情——向北齐东夷走私内库货物,毫无疑问是当世最赚钱的买卖。可是以小范大人身份,他何至于要如此贪婪?小范大人当年解释过,长公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