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居一品- 第6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当大家准备接受这个人选时,下首突然有人出声了:“诸位大人,卑职有异议”众人循声一看,却不是参加廷推的部堂大员,而是一个身穿七品官服的小官。却没人敢小觑他,因为此人乃是一名给事中。

廷推乃国之大事,虽然由部堂高官来推举,但六科给事中同样有权出席,一方面是监督整个过程合不合法、有没有徇私,同时也可以就人选提出意见。因为其独特的监察地位,所以人微言不轻,说的话很受重视。

今日廷推大学士,事关重大,给事中们当然要列席,但因为好些个科长科员的还在牢里关着,所以出现在紫光阁的给事中,两只手就能数过来。

徐阶一看那人,乃是户科给事中孙韫,便道:“有何异议?”

“回禀元辅,户部左侍郎张居正,目前正在接受调查,”孙韫出列拱手道:“按《大明律》,官员须身家清白,方得议升迁之事。所以卑职窃以为,在问题没查清前,他应该回避推举才是。”

一直面沉似水的张居正,表情变得有些难堪。

“果有此事?”徐阶皱眉道:“为何不见报至内阁?”

“因为干系重大,”孙韫道:“本科科长当时决定待调查清楚再上报,但后来他下了诏狱,朝廷又一直未派新的都事,是以调查一度陷入停滞,直到前几日才完成,卑职已经写好条陈,正打算出席廷推后报到内阁。”说着果真从袖中掏出个奏本来。

徐阶看看那奏本,又看看张居正,一时有些沉吟。

张居正的表情变了变,便从难堪恢复如常,出列拱手道:“阁老明鉴,按律,下官确实应当回避。”说着对那值日的司直郎道:“请将在下的名字撤下吧。”

徐阶又沉吟片刻,方有些沉重的点点头,又对那孙韫道:“下朝后,把奏本送到内阁。”

“是……”

~~~~~~~~~~~~~~~~~~~~~~~~~~~~~~~~~~~~~~~~~

一段插曲之后,张居正的名字被拿下,廷推又照常开始。

一番不记名的投票之后,结果很快出来,不出所料,杨博的名字高居榜首,高拱其次、郭朴第三,最后是李春芳。

这次要推举三名大学士入阁,所以前三个人是主推,而李春芳是陪推,他的名字也会写入呈送皇帝的奏本中,算是给皇帝一个选择权,这叫‘一切恩威出自主上’。但除非皇帝对主推三人中的哪一个极为厌恶,否则不可能把李春芳给选上,不然廷推还有什么意义?

而且就算选上了,那个被选的官员也会坚辞不受……虽然当官的大都腹黑皮厚,但那是暗地里,明面上还是体面大于一切,谁都丢不起那人啊。

所以几乎可以肯定,杨博、高拱、郭朴三人,即将成为内阁成员了。

不管心里怎么想的,大家纷纷上前向三人道喜,徐阶也不例外,但首辅大人要矜持,所以点到即止,便道:“圣上龙体违和,就不要庆祝了,以免惹来物议。”

三人赶紧恭声应下。

“先下朝去吧。”徐阶微微颔首,欣慰笑道:“老夫这就去回禀皇上。”

三人告退出殿,便几个杨博的好友过来道喜,要给他们摆酒庆贺。杨博多年夙愿、一朝得偿,早就把徐阶的话抛到脑后,自是欣然愿往,还不忘问问高郭两人道:“二位同去?”

高拱没吭声,还是郭朴挤出一丝笑意,婉拒了一行人。

待他们簇拥着杨博走远,高拱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道:“老匹夫竟敢耍我们”

郭朴知道他说的不是杨博,而是徐阶,两人本以为只要答应入阁,徐阶就有办法挡住杨博呢,谁知还是让他毫无悬念的高票入选了。不仅没有驱狼成功,日后反倒要与狼共舞,这真是能想到的最坏情况了。他有些无助的望着高拱,希望老乡能拿个主意出来。

“老子要告病”谁知高拱憋了这么一句,道:“反正已经还了人情,明天就去找老匹夫告假,看他好意思不答应”

“啊……”郭朴想不到,这老哥无计可施,竟耍起赖来。哭笑不得道:“我不能也请假吧?哪有那么凑巧?”

“你就留这儿给他端茶倒水吧”高拱就这脾气,急了眼谁的面子都不给,直接拂袖而去。

望着他服气离去的背影,郭大人只能摇头苦笑,对高拱的反应,他心中不以为然,毕竟入阁拜相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甭管是不是去当丫鬟,但好歹算是入阁,也算是人生一大成就了,所以郭朴还是很开心的。心说,咱也不张扬,回家让老婆子炒个小菜,喝个小酒去。

这就是人生目标上的差距,往往也会是人生格局的差距……

~~~~~~~~~~~~~~~~~~~~~~~~~~~~~~~~~~~~~~~~~~~~~

翌日一早,高拱果然来到了无逸殿,却扑了个空,一问,原来徐阁老到圣寿宫奏对去了,他本可把请假的条陈给内阁的属员转交首辅,却又想当面质问徐阶一番,就算改变不了结果,也出出心中的恶气。

便没拿出条陈,在首辅值房外坐等,那些司直郎都知道他已经入阁,纷纷过来奉承。高拱没心情应酬他们,反应极为冷淡。有机敏的察言观色,便道:“高阁老累了,咱们还是不要聒噪,散了吧。”这本是为他解围的话,就等着高拱下台阶了。

谁知高拱却黑着脸道:“什么阁老?皇上批了吗?”

“阁老……呃不,您老教训的是,”那人顿时灰头土脸,赶紧认错道:“是卑职唐突了。”见同事都散了,便也灰溜溜地告退。

高拱根本不在意这些‘杂鱼’,坐在那里闭目养神,等了一个时辰才见到徐阶的身影。

徐阶也看到他了,出声道:“肃卿,你有何事?”

高拱早就等得火气缭绕,霍得起身道:“我要告假”

“哦……”徐阶有些意外,伸手推开门道:“里面说话”

高拱要跟他理论,自然不能在走廊里,便跟着进去。

“坐。”侍者上茶,徐阁老摘下官帽,端正的搁在小几上,在太师椅上坐定道。

高拱也不客气,打横坐在徐阶对面,气呼呼道:“下官身体不好,要休养一段时间。”

“看你的身板好得很嘛。”徐阶望着他,笑道:“老夫看着都羡慕。”

“里面的病,外面看不出来。”高拱闷声道。

“坚持一下吧……”徐阶用商量的口吻道:“内阁的担子太重,需要你这样的大才,帮老夫分担。”

“有杨惟约足矣。”高拱准备开火了。

谁知却见徐阁老幽幽一叹,一脸惋惜道:“可惜,他这次不能入阁。”

“什么?”高拱以为自己听错了。

“廷推的结果,被皇上否决了。”徐阶缓缓道:“杨博下,李春芳上。”说着从袖中拿出呈给皇帝的奏本。

高拱接过来展开一看,果然见所列的四个名字中,只有杨博二字上没有红圈,反倒是李春芳的名字被圈中了。

“怎么可能?”高拱还是难以置信。

徐阶一脸苦恼道:“老夫也不知道,正不知该怎么告诉杨惟约呢。”说着看看高拱道:“肃卿受累去一趟,帮老夫一次吧。”

从首辅值房中出来,高拱仍有些晕头转向,将这几日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他隐约觉得,一切都在徐阶的算计中。那岂不连皇帝都玩弄于股掌了?高拱不敢往下想。径直去杨博府上,办他的苦差事去了。

~~~~~~~~~~~~~~~~~~~~~~~~~~~~~~~~~~~~~~~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还得从数日前说起……

那时众人的注意力,还都集中在即将举行的三公槐辩论上。徐阶却把张居正找到家里,与他商榷关涉入阁拜相的大事。

张居正在老师面前,依然镇静深沉,道:“高新郑那里,学生已经去过,他不愿此时入阁,不知师相有何画策?”

徐阶毫不意外,道:“高拱那里,老夫亲自去说。”顿一顿道:“倒是杨博那里,我有些担心……听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花了大价钱……山西人的手段,你是知道的。”

虽然徐阶说得含糊,但张居正心里明白,山西人深谙拉拢结交之道,对于那些关乎廷推的大臣,平日里就做足了功课,最近又下了大本钱,加之杨博的威望摆在那,不是徐阶能左右得了。

所以徐阁老有些担忧,怕阻止不了杨博。

“师相,学生有一计,”张居正突然道:“但有些非英雄所为,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徐阶心说,你老师我什么时候当过英雄?

“师相,廷推时,把学生的名字也加进去吧。”张居正道。

“你的?”徐阶道:“你是户部侍郎,当然有权推举了,莫非太岳糊涂了?”

“不是,学生的意思,”张居正沉声道:“把我列为候选人……”

“哦……”徐阶沉吟片刻,温声对张居正道:“以老夫私愿,自然是属意于太岳。然则以你的资望,目下的地位,尚未水到渠成,切不可操之过急。”似乎担心他会误会,徐阶又温言道:“太岳放心,这一天不会远的。”

“师相误会了,”张居正哑然失笑道:“学生岂是那种自不量力之人?我要候选,不是为了选中。”

“那是为什么?”徐阶饶有兴趣的问道。

“师相有所不知。”张居正便讲出一事道:“学生前些阵子,遇到点麻烦。。”

“什么麻烦?”徐阶慈爱的责怪道:“连我都瞒着?”

“不是什么大事。”张居正轻声道:“况且也解决了,所以就没说。”

“说说吧。”徐阶恢复沉静道:“到底何事如此神秘?”

“十几年前开马市时,都是由户部直接派员和蒙古人贸易,后来,马市关闭,许多物资便堆积在宣府的仓库里,因为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时间一久,竟没人记得了。前年杨博出任宣大总督,清点物资时,才发现这些东西。”张居正轻言慢语道:“便写信给户部,要求征用这批物资。部堂大人便把这件事交给了我。”

“他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徐阶皱眉道,那些粗陋的东西,国人是看不上的,只有蒙古人需要,但放了十几年的布和茶砖,谁还会稀罕?

“我也写信问他缘由。”张居正道:“他只说是军事用途,没有说具体干什么,但我联系到边关的局势,也能猜测个大概,便乐得糊涂,同意了他的请求。”说着轻叹一声道:“结果去岁年末,户科例行查账,也不知咋就那么寸,竟把这笔老账翻出来了,一路追查下去,结果发现是我给拨走了。”

“于是他们询问我,为何既没有内阁的批文,又没有户部的签章。”他仿佛在说别人的事情,冷静到令人不适:“我告诉他们,是宣大总督征用的,手续应该是齐全的,可能没有归档而已。”

“我请他们宽限些日子,回去仔细一找,便找到了。”张居正道:“但赶上过年衙门封印,只好等过了年再交给他们……谁知元旦发生了那么多事,他们科长下了大狱,我估计后面会有变化,所以他们不催,我也没交。”

“到现在还没交?”徐阶何许人也,听了这么久,已经明白了。

“嗯,就在这儿。”张居正从袖中取出个信封道:“老师请过目。”

徐阶接过来,抽出里面的公文纸一看,果然是杨博的字迹,请户部同意总督府征用马市库存云云,后面有杨博、高耀、张居正的签章,但缺内阁的印章。就算要怪,也只能怪到高耀这个尚书头上,怪不得张居正能安之若素呢。

还有些话张居正没说,但徐阶已经猜到了,高耀八成是觉着,以张居正和他这个首辅的关系,内阁这道手续,根本不用担心,所以大大咧咧的先用印了。而张居正偏偏没有请示内阁,就把东西拨付了。

“你也太妄为了”徐阶有些不悦道:“为什么不先跟我讲”

“因为跟师相讲了,只会给您惹麻烦,便由弟子担其责吧。”张居正轻声道:“您还没猜到,这批物资是什么用途吗?”

徐阶闻言沉默了,过了许久,才轻声道:“是用来……议和的吗?”

“对。”张居正点头道:“去年朵颜部伙同黄台吉他们,从辽东犯我京畿。为什么俺答没有趁机出兵,就是因为杨博……贿赂了他们。”

“原来如此……”徐阶旋即了然了利害,一脸欣慰的看着张居正道:“太岳,不枉老师如此待你。”当时的情势时,朝廷抽调重兵回援京师,宣府那边肯定不能再开战端,所以徐阶也不得不答应,只是这样一来,‘议和首相’的恶名,便落到他头上了,肯定很难受。

“一直受老师庇护,从没为您做点事。”张居正轻声道:“这次就让弟子为您分忧吧。”

“只是这样,要委屈太岳了。”徐阶欣然接受。

第七六五章 大限(中)

许是前宋一忍再忍、养虎遗患的教训太过深刻,所以本朝绝不主动议和。

但硬气是要有本钱的,没有本钱还瞎硬气,那是打肿脸充胖子了。

土木堡之变以来,本朝的边防日渐废弛,官军战力下降明显,结果蒙古骑兵时常以少胜多,建立起了巨大的心理优势,继而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想打就打、来去自如,官军左支右绌、苦不堪言。悲哀的是,北京的老爷们,偏爱充这种胖子,可边关的将领们充不起来呀,因为不只被打肿脸那么简单,还要出人命的……

有时候实在是打不过了,不得不主动求和。但北京的大老爷死活不答应,迫不得已,边将们只能背地里和蒙古人交涉,从军费中挤出钱来、再搜刮老百姓些,给蒙古大大们上贡,以求罢战宁人。

撇开那些无谓的‘民族荣誉感’来说,这不是个坏办法,因为蒙古人早没有侵略中原的野心和实力了,他们对明朝的战争,还不如说是劫掠准确……草原的日子太苦了,物资严重匮乏,除了牛马牲口,他们什么都缺,也比较容易满足,所以用钱解决问题,也没什么坏处,破财消灾嘛……

这在边将和朝廷中,已是人尽皆知的秘密,当然有位先生一定要被蒙在鼓里,那就是皇帝陛下,不然大家还怎么谎报战功,升官发财?

说起来大明的皇帝也挺可怜的,那么多人合伙耍他一个,也怪不得会拉太监帮忙了。

言归正传,杨博在九边加起来有二十年了,自然是此道高手。何况他还有个优势,乃山西人的官场擎天柱,而晋商又垄断着九边所有的对外贸易,几乎所有蒙古贵族,都是他们的大客户……所以别人砸锅卖铁都谈不成的事儿,他总能轻易办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