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第5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数人累的气喘吁牛了。
也就结束了,结果是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占到廉价。
寇封知道今天,甚至接下来几天的训练都结束了。即使是破军身体强壮,也不得经常进行这样的厮杀。
“好好为他们保养。”
寇封回过头对着陈大道了一声,随即,又对着太托,青熬等人说道:“走,回城。”
在这过程中,一直负责翻径的陈飞,把寇封的话,翻谛给了太托,青熬等人。众人点了颔首,随着寇封下了点将台。
出了军营,重新坐上马车,返回成都。
返回成都后,寇封叮咛了大鸿臂诸葛磺,接待南方的使臣后。就返回了王宫。
寇封刚刚达到皇宫,就有内侍上来禀报。
“陛下,司徒蒋蜿已经在偏殿守候多时了。”
“喔?”
寇封有点讶异,随即点了颔首,走入了王宫。不久后,达到偏殿。
蒋现正跪坐在偏殿内,神态代较严肃的样子。
“公蛟找孤有什么要事吗?”寇封问了一声,而后走上了御座坐下。
“听闻陛下筹算为那十国的王子,王族子弟们聘请老师,教导他们楚国文化?”蒋蜿沉声问道。
在理论上,汉人已经不存在了。应该称为楚人。就像是历史上明朝的人都是自称明人一样。所以,正式场合,蒋蜿就用了楚国文化。
“有什么不当的吗?”寇封见蒋蜿那画沉重的摸样,就知道蒋蜿要说什么了,但没点破,笑了笑说道。
“陛下可忘了,秦国是何以从蛮夷之国,成长为西方大国,从而一举歼灭六国的吗?”蒋蜿见寇封很不在意的摸样,忍不住再说道。
“开始的时候是周朝的先进制度,文化传入秦国,才因此强大。后来则是商鞋变法。”寇封说道。
“那陛下何以再用楚国的文化,传播给南方十个蛮国?”蒋蜿见寇封明白这个事理,忍不住受惊道。
在蒋蜿的口中,那十个国家仍然是蛮夷。就像是战国的时候,除中原一带的赵,魏,韩,齐,燕都认可对方是华夏以外。
楚国,秦国是不在此列的。都是蛮夷。这其实是有点偏见的,可是寇封认可,他也喜欢自称华夏。其余都是蛮夷。固然,也不会改正蒋蜿这个偏见工
“只要不传给制作工艺,不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只要不传给他们兵法。其余的都无所谓的。”寇封笑了笑,说道。
随即,寇封把自己的想法对蒋蜿和盘托出了。“边荒蛮夷,狸下也筹算占据?”蒋蜿听寇封说要先文化入侵,等语言想通后,可以顺势出兵这种构思,忍不住再次大吃了一惊道。
“正因为华夏富庶,才会引来诸多窥视。更会让那些蛮夷垂涎,所以,有需要统统都要消灭。”
寇封笑着说道。不过,那神态却没有半点笑意,有的只是唯我独尊的气概。
有需要,除华夏,统统都可以消灭
第九百四十章 王太子的教导
寇封的话,让蒋琬许久无语不过,他其实不是想否认寇封。而是因为这么久以来,首次思考这个问题。
富庶,所以被窥视。
所以,楚国要在强大的时候,尽量的消灭周围的弱。这就是陛下的基本战略,蒋琬的心中升起了一股明悟。
“臣明白了。”最终,蒋琬对着寇封行了一礼,道。
“嗯,那就下去聘用一些才能较低,可是礼仪较好的官吏教导他们楚学,记得,儒家。”寇封郑重的道。
寇封筹算传南方十国儒家学,其实不是寇封不重视儒家,而是因为传给法家,纵横家,墨家之类的只会增强敌国。
而儒家是培养心性的学,意义广大,但在治国上,却是比较弱的。
琬应诺道。
随即,二人交谈了几句,蒋琬就起身告辞了。
“真的是任重道远。”蒋琬走后,寇封继续坐了片刻,叹了一口气道。真是越往上走,担子就越来越大了。不但仅是争霸那么简单了。
已经要以整个中原的目光,看待四周蛮夷了。
“来人,摆驾椒房殿。”叹了口气后,寇封很快就收拢了一下心情
椒房殿是王后居住的寝宫。
楚王宫尚属简陋,可是各方面都已经有雏形了。好比王太后甘氏称永宁宫。住在永宁宫内。
而寇封自己所居的则是正德宫。旗下就有王后蔡妲所居住的椒房殿。
因为花椒多子,先汉时才会取这样的名字。寇封则是直接沿袭了先汉时期的宫殿名。
“诺。”
门外有护卫应诺了一声,立刻下去准备辇车了。
片刻后,寇封登上辇车,往椒房殿而去。
寇封到椒房殿是临时起意,想过来看看蔡妲以及寇昌。
不过,寇封达到椒房殿的时候,很意外的看到寇昌在韩非子。
椒房殿,正殿内。
寇封跪坐在上首位,刚才寇昌就坐在这个位置此刻,蔡妲跪坐在寇封的旁边,而寇昌则跪坐在下边。
寇封看了看案上鼻积如山的竹简,随意翻看了一下,都是韩非子。
楚国之中,楚书基本上已经在官吏以及士族寒门阶层普及了。寇封身为楚王,固然有楚书的。
不过,寇封的宫内,仍有很多的竹简藏书。
一部分是寇封以前书的时候留下来的,寇封很珍重。一部分则是名家的注解。寇封看了看,这一卷韩非子正是徐庶昔时给注解的。
这是市面上楚书中所没有的。
寇封看了看案上的这些竹简,有点出神。首。发当初,他在徐庶帐下刻苦用功,以期待扶摇直上。而今,他的儿子都已经开始书了。
感叹了一会儿,寇封很快就把注意力引回到了当前。
看了看乖巧的跪坐在前边的寇昌,寇封的心中忽然有点愧疚,原来这个儿子已经启门g完毕了。
已经开始攻如韩非子这样的鼻籍了。
终年领兵在外,真的是忽略了很多。
“韩非子多久了?”寇封心下愧疚了井刻后,抬起头问寇昌道。
“启禀父王,儿臣韩非子已经三月了。”寇昌回答道。口齿清晰,一点也不胆寒。
寇封闻言回过头给了蔡妲一个赞赏的目光,启门g不错。要知道寇昌如今才六岁多一点,可是已经能韩非子了。
并且还是在三个月前。
“那告诉父王都懂了什么。”赞赏的看了一眼蔡妲后,寇封又回过头和蔼的问寇昌道。
“韩非在书中交代了很多,可是儿臣觉得,为君之道,不过在于赏罚罢了,只要赏罚分明,则能令将效命,士尽力。”
寇昌举拳回答道,言辞简骇,却蕴含着无比的自信。
这个孩子,很伶俐。
寇封再次赞赏的看了寇昌一眼,这本韩非子是集法家理论的最高成绩。所蕴含的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赏罚。
唯有赏罚不成假手于人。
若是赏赐的权利借给了臣下某人,则群臣多附某人。若赏罚的权利借给了某人,则群臣多畏惧某人。
若是赏罚都借给了一个人。那基本上君王就完蛋了。
韩非子整篇理论都在劝谏帝王要怎么巩固权势,权利,用权,术,势巩固地位,治理国家。
只要理会到这两个字,也就是合格的后世之君了。
蔡妲的一双眼眸中闪烁起了欣喜,她作为王后,是很合格的。坐姿雍容优雅,很是有气场
只偶尔随着寇封出席重要的事情,好比祭天地等等。一般都是住在深宫,教育寇昌。
不过,人都是有si心的。
蔡妲固然也有,她的si心就是想要让寇昌能够坐稳皇太子的位置。
前汉之中,太子多被拔除。
起因都是太子不像皇帝。
如汉景帝时候的废太子刘荣。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戾太子刘据。都是生生的儿子性格不像父亲,而被拔除的例子。
寇封终年领兵在外,多考虑国家大事。没有时间理会到这些,可是蔡妲作为母亲,已经开始未雨调缪了。
誓要把儿子寇昌教导成,性格天性都像寇封这个老子。所以,当寇昌启门g后,蔡她即不学简单的,又不学儒家…兵家等等,而只让寇昌学习韩非子。
这边蔡妲欣喜寇昌能够获得寇封的肯定。那边寇封忽然问道:“王儿对儒家怎么看待?”
“儒家儿子没过,可是听母后,儒家乃是行仁恕之道,有时候太过fu人之仁。”寇昌回答道。
果然是这样。寇封的眼中闪过一分叹息,同时又有点庆幸。
从刚才开始,寇封就发现了蔡妲的那点si心了。不过,在寇封看来蔡妲把事情看的太简单了一点。
王后是做的很好,可是看待儿子,也就是跟普通母亲没什么区别。
希望能获得父亲的肯定,继承父亲的一切。
这在普通人家是没错的,可是在他寇氏族,就稍显的惨白了一些了。
学韩非子根本在于治国,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继承家业。做母亲的也应该是教导出一个合格的储君,而不是纯真的儿子。
寇封叹息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儿子稍微走偏了,如果继续下去,恐怕就难办了。庆幸,也是发现的早。
韩非子才三月,也就是没有深入并且这个儿子也很伶俐,若是教之以名师,未来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寇封不奢望这个儿子能比得上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那般的贤明,但也希望他寇氏的国祛,能够延续下去。
先汉的时候,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三代之内全是明君,后来的汉昭帝,汉宣帝虽然不出名,但也都是明君。
尤其是汉宣帝更是中兴之主。
若是寇氏能比得上刘氏这么兴盛,寇封也就心满意足了。
寇封的凝重,让蔡妲很是忐忑。寇昌则不明白的看着寇封,他话后为什么父王不是赞同,而是凝重。
“父王终年在外,没有教导好,是父皇的过失。”许久后,寇封才道。
蔡妲的面色一下子惨白了很多。她做错了?
“还请父王教导。”到是这个儿子颇为冷静,低着头,1大人似的求教。
“法家是好。可是为什么用法的秦国,二世就亡了呢?因为法家过于严苛,并且学法也都是权术之士,他们只是热衷于自己的权势。
所以,集法家之大成的李斯能够与太监赵高联合,陷害始皇帝赢政的太子扶苏。连始皇帝那样的英杰都没能措置好这些问题,更何况我了。”寇封怕细教导道。
“用法例容易出权臣,而亡国?”寇昌的脸色才白了,吓到了。
封很肯定的颔首道。
这是汉代君主集权制的时代,在乱世的时候用重典能平定天下,在盛世的时候用重典,则是找死。
虽然,以寇封的明白,又留有陆逊,邓艾这些人,传到儿子就亡了显然不成能。可是孙子,重孙呢。
若是纯真用法治国一定会短折的。
“那何以才能治国?”寇昌见寇封如此肯定,先是面色更加惨白,但随即,1脸上立刻浮起了明悟,赶紧求教道。
因为寇昌看出来了,父王虽然肯定不得以法治国,可是却很镇定,显然是有了另外策略了。
“外圣冉王。”
寇封的口中吐出了四个字。
“外圣内王?”
寇昌不太明白。
“汉武帝,他为什么会独尊儒家呢?就是因为儒家fu人之仁,虽然治国不怎么样,可是多有气节,能出忠臣。在君上不明的时候,就靠他们维护我们寇氏了。而法家多出权术者,靠他们显然是靠不住的。用法能更有效的治国,用儒则能更有效的保全刘氏。所以,汉武帝就选择了儒家。”
寇封道。
这是寇封活在这个时代总结出来的经验,在以前他是很看不起儒家的,所以先学韩非子。不过,坐上了现在这个位置后,他能以汉武帝的目光来看待这个时代了。
其实,寇封也能够强行推动改革了。什么民主,都是可以强行推动了。可是那样会引起极度的混乱。
别看后世的欧洲很风光,但每个国家都有一段血腥史。有无数国王被推翻,有两个国王被绞死。
除此以外,还陪伴着无比的血腥,死了无数无数的人。
若是寇封强行推动,到时候会有两种可能,华夏从此进入了文明时代。来个君主立宪什么的。另一种可能就是寇氏完蛋了。华夏再次进入封建社会。
这两种可能,后者的几率几乎有八成。所以,寇封禁绝备那么干。他不干,固然也就不得把思想传给儿子。
他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君王,一定要忘失落未来的一切。
所以,寇封要做的就是教导处一个能够适应封建时代的明君,明君就意味着不会被害死。寇封固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好好的活下去。
就像他努力适应乱世一样。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灌输一些思想。
好比独尊华夏,尽量的开拓疆土,传播华夏文字,血统等等。
这都是寇封要灌输给寇昌的思想。
这是寇封觉得作为一个汉人,应该做的事情。其他就对不起了。
寇封真不是那么伟大的人
第九百四十一章 外圣内王(第二更)
第九百四十一章外圣内王
“若是用儒,若是用儒”
寇昌觉得寇封说的没错,可是他总觉得若纯真用儒是不对的。小家伙已经先入为主了,看了三个月的韩非子。
满脑子的都是权术势。法家思想。
最后,真被难住了,喃喃道。
“外圣内王啊。”
寇封见此微微一笑,道。
“法家是好工具啊,只要剔除其中过于严苛的律法。就是一部帝王之学,它教导一个帝王要怎么巩固权势,怎么获得权势,怎么声张权势。学法者,多出权术者。但那只是对臣子来说。对帝王来说,帝王自己就是一个权术者。所以,学习法家没错。但只能你一个人学,不得让臣下去学习权术。所以要免除法家。所谓外圣内王,就是你自己去学习权术,巩固自己的地位。之后以你的力量来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提倡儒家的仁恕。注重孝道,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社会风气改变了,就能多出忠臣。忠臣多了,就能进一步巩固权势。享有国祚。”
“这些都是巩固自己的地位,巩固后继之君的地位,所必须的手段。所谓帝王,就要活学活用。百家学说只是工具罢了。”
寇封的眼中蕴含无比透彻的智慧光芒,所处的位置,让他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做一个帝王。
帝王,首先是要巩固自己的权势。包管自己的地位,包管自己能够长存。
外圣内王。寇封在那个时代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有这种说法。可是他们不知道其中的真意,所谓外圣内王。
其实不是简单的王道,蛮横。
不是概况上是个王者,内里是个霸者那么简单。而是考虑到整体的环境,巩固权势,巩固帝王以及后继之君的权势。
为了使寇氏繁华兴盛,能享有久长不衰的国祚。寇封必须要教导寇昌真正的帝王之学。
这个事理说来很简单,可是理解起来是很是复杂的。
何况,寇昌才六岁罢了,伶俐是伶俐,但年纪摆在那里。因此,当寇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