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蔡妲的屋子内,蔡妲,黄月英,小乔,环儿都在。
刘封的后院,论人数,可能还不如一般的权贵人家。但是论和谐是首屈一指的。
这个府上,蔡妲,蔡玉,黄月英三个人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两个正夫人,一个宠妾,威慑力很强悍。
小乔性格温柔,没有争宠的心思。环儿则是奴婢出身,很是安分守己。
在蔡妲的统帅下,众女的关系也比较好。
这放在别的权贵人家,那是不敢想象的。
或是宠妾灭妻,或是妻杀庶子。处处都是刀光剑影。
这会儿众女都在真心为蔡玉担心。尤其是蔡玉的呻吟声渐渐弱了下来,坐在这个屋子内,已经听不到了。
众人的心紧绷了起来。
当刘封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三张紧绷的脸,黄月英蒙着面纱,看不出什么表情,但是眉头深锁。
还是能体会出一二的。
刘封一进来,就吸引了众女的目光。
“怎么样了。”黄月英更是迅捷的站起了身子,紧张的问刘封道。
“母子平安。”刘封笑着吐出了四个字。
“上天庇佑,上天庇佑。”黄月英紧绷的身体柔软了下来,呼出了一口气,玉手不断的拍打着自己高耸的胸脯儿,不住道。
其余三女也都是松了一口气,只是蔡妲更激烈一些。娇躯一晃,居然坐不稳了。
刘封吓了一跳,赶紧一个箭步,扶住了蔡妲。看着她疲累的脸颊,刘封立刻把她扶起。
道:“进去休息。”
“嗯。”蔡妲点了点头,顺从道
随即,刘封亲自把蔡妲扶进了内屋,安置好。
当刘封出了内屋的时候,外屋三女已经开始叽叽喳喳了起来。
其实只是黄月英一个人在兴奋,她道:“好想去看看刚出世的孩子是什么摸样的。”
刘封心中翻了翻白眼,面上则立刻沉了下来,呵斥道:“不许去打扰她们。”
刘封的话犹如一盆冷水,让黄月英心头的兴奋散去了大半。垂下了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摸样。
刘封不管她,呵斥了一句,这丫头肯定不敢去了。
转头对着小乔,环儿道:“紧张了半个时辰,你们也累了去睡吧。”
“嗯。”二女齐齐的应了一声。
刘封点了点头,走了出去。
紧张了半个时辰,刘封自己也累了。这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精神上的。幸好是母子平安啊。
若是。若是。刘封都不敢想象自己会做出什么事情。
直到这时,刘封才察觉出了身上冒出了一身汗。先是起脚去环儿院子内,洗了个澡。
精神了一下,刘封又扑到了书房中。
蔡玉产子,对于江夏来说不算什么大事。因为不是嫡子。虽然刘封不介意嫡子不嫡子,但是作为庶子,确实不好大肆庆贺。
回到书房之后,刘封闭起了眼睛,缓解了一下心头的疲累。当重新睁开眼睛的时候,刘封从一个丈夫,老子。
再次成为了一个威震一方的诸侯。
刘封抬起了手,从案上众多的竹简中,抽出了一卷竹简。
蔡玉的生产很突然,一个时辰以前,刘封还坐在这里处理公务呢。
展开竹简,刘封细细看着,眉头渐渐的深锁了起来。
大旱,比刘封的想象要严重了一些。现在是六月初,江夏的各大水系,大部分都渐渐干枯。
而这这卷竹简上边,记载的是江夏第一条彻底干枯的河。
年年雨水充足的江夏,终于开始了一次数百年难遇的大干旱。
第三百四十一章刘封的威望(第二更)
第三百四十一章刘封的威望(第二更)
虽然刘封是指望着这个发财,但是伤人伤己。
这一个道理,刘封是知道的。孙权这些人损失多少,刘封管不着。但是刘封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手底下的百姓,不能出现一个因为饮水困难而死的。
所以,刘封下令挖掘深井。
按照各地的情报看,深井的作用已经渐渐的显现了。
江夏的情况虽然也很严重,但是比江东,荆州大部分情况都要好。
百姓们饮水比较充裕。
当然,数月没有下雨,河道干枯,对于水产业,农业都有着强烈的冲击。
按照刘封的估计,今年江夏的收成可能不会超过三成。
这三成还算上了,干旱之后的洪涝。
而江东,荆州大部分地区,可能会颗粒无收,百姓只能靠着余量度日。
想着,刘封的心情有一些沉重。不过,这点情沉重很快被刘封强行抹去了。
乱世征伐,对敌人怎讲仁义?
看完这卷竹简之后,刘封也没有心情处理别的公务了。坐了片刻,起身道:“备车。”
不久后,在寇水所率领的亲兵护卫下,刘封出了城池。
长江的支流有很多,樊江就是其中之一。只是相比于长江较大的支流,樊江实在是不值一提。
樊江位于西陵城向东一百二十里左右的地方,由南向北。
也就是江夏众多水系中,第一条干枯的河流。
大约十丈宽的河流,如今只剩下了泥土。河的边缘已经完全成了泥沙,中心则是快快干裂的泥土,呈现网状。
河道上,散布着大量死去的鱼虾。空中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臭味。
蒋琬率领着西陵的大小官员,站在这条干枯的河道上。
一众人全部都是眉头深锁,眼中含着深深的担忧。
蒋琬是个大才,他看人很准,也不容许收下有贪官存在,所以现在江夏的一众官员都是比较廉洁,有些能力的人。
这些人,干事很有冲劲。责任心也很强。
现在江夏这副样子,忧虑的人当然众多。
这边上,站着的不仅是官员们。还有几个农夫,这些农夫的眉头也深锁。他们都是附近村子的人,被小吏找来为蒋琬他们带路的。
农夫中,其中一个精干的男人叫做杨前。
杨前是一个农民,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干了一辈子弄明的杨前,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每年江夏都是风调雨顺,就算是灾难也是因为洪涝,而导致江水暴涨,祸及地方。
从来没有发生过干旱。
现在村子里的庄稼已经枯死了一大半,还有一大半靠着村中的几口深井眼维持。现在村子内,除了几口深井眼,其他的浅井都只能出产一点点水了。
干旱,大干旱。
要不是那几座深井眼,杨前真不知道该怎么过。
而且可能会有人因此而渴死。渴死,这在杨前上半辈子的经历中,几乎是不敢想象的。
但是这一月的时间内,杨前深深的体会到了那种恐惧。
所以,杨前很感激刘封。要不是刘封,他们村子危险了。
以前,杨前对于刘封强令各地挖井,占有了他们的时间,有些小小的不满的。但是现在,这些不满都化作了愧疚。
对刘封的愧疚。
“这大旱要是再过一个月,江夏今年的收成可能只剩下了四五成。难熬了。”蒋琬身边的一个小官吏叹了一口气道。
“是啊,江夏的底子太薄了。”有一个官员符合道。
蒋琬心中也跟着叹气,江夏的底子确实薄,向江东,荆楚百姓都过的比较富足,有余量能熬过灾年的不少。
但是江夏却没有,往年的时候,黄祖剥削的太严重了。
不过,蒋琬心中振奋了一下,经过江陵一战,宛城一战。再经过费观,张道,许正无数日夜的收购,如今江夏的粮仓内,拥有的粮食有六百万石。
这是什么概念呢?省着点吃,足够一百万人熬过三年了。
而现在江夏,九江,长沙三郡的人口也不过八十万。只要留下三百万石粮食,足以熬过今年。挺到明年秋收了。
还有很大一部分剩余。
想着,蒋琬庆幸他跟着的是刘封啊,要不是刘封的先见之明,现在的江夏,跟江东,荆州一样一筹莫展。
可能比这些地方过的还要惨淡。
“走,去下一条河看看。”这条河他们也走了一段时间了,该了解的都了解了。蒋琬决定去其他地方看看,全面的了解旱情。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响起,接着,一对士卒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是刘封的马车。
“主公。”由蒋琬带头,齐齐的对马车拜见道。
“免礼。”在寇水等人的护送下,来到这边的刘封点头道了一声,下了马车。
下了车后,刘封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眼前这条河道上。
从竹简上看到消息,与亲眼目睹旱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刘封据有江夏是从水上开始的,洞庭湖一战消灭了黄射,随后杀入夏口,攻占西陵。
刘封看到的江夏,是水量充足的江夏。而现在摆在他眼前的是则是一条干枯的河流。
这是一种震撼。
天威难测啊。这种利器,杀人也伤己。
站立了片刻,刘封抬起头,看到了附近还站着几个农民,挑了一个比较精干的人问道:“你们村子的情况怎么样?”
刘封问的人正是杨前。杨前不认识刘封,但是从蒋琬等人的反应中,他却能看出刘封是谁。
就是江夏之主,打败了周瑜。曹仁。又让他们活命的刘封啊。
“启禀将军。靠着几口深井眼,人人都有一口水喝,甚至还能腾出一些水来浇灌田地。”怀着激动的心情,杨前微微弯着腰,回答道。
刘封皱起了眉头,他知道这旱灾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到时候能活下来的****只有三四成而已。
洪涝一过,庄稼的收成只剩下了二三成。
现在杨前居然拿百姓用水去灌溉田地,实在是有些愚蠢了。
“以我的经验,这干旱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你回去告诉你们村长,只要养活二三成的庄稼就行了,其他的迟早要旱死的。”虽然农夫有些愚蠢,但是刘封心中却并没有责怪。
只是提醒道。
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杨前心里不住的发苦,这干旱已经这么久了,田地上的收成只剩下了四五成,若是持续一段时间。
杨前不敢想象下去了。
但是杨前又很相信刘封的判断,将军挖掘深井的时候,不就没有一点预兆吗?
而这一次,将军说干旱持续一段时间,就肯定要持续一段时间。
这样一来,也只能用少量的水,养活少量的庄稼了。
“诺。”杨前很感激刘封的提醒,大声应诺道。
见杨前毫不迟疑的应诺一声,刘封心中微微一跳,他只是下意识的提醒罢了。但是见杨前的态度,似乎是很支持他的判断。
回想起,自己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深井眼。
再看看杨前眼中的信任,刘封心里渐渐有了一些明悟。
“回去后,公琰去起草一份公文。贴在每村村口。直接告诉百姓们,干旱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强制命令各地百姓只能保持三成的庄稼,其余的全部舍弃。”对于自己的威望有了意识的刘封,对着蒋琬下令道。
要是没察觉出自己的威望这么高,刘封是不会这么干的。
庄稼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让他们简产,等于说要了他们的命。会引起很大的民愤。
还不若不管不过,等待旱灾持续,庄稼慢慢减产。
但是察觉到自己的威望这么高,刘封心里就有底了。
现在让百姓们先减产,剩余的劳动力,也好腾出来干别的事情。
“诺。”民间百姓对于刘封的拥护,更加贴近百姓的蒋琬的感受比刘封还要深。
只深井一项,刘封的威望就远远的超过了孙权在江东的威望。
百姓是拥护能让他们活命的人。
刘封点了点头,起脚超越了蒋琬,站在了河道的边缘。
看着干枯的河道,刘封心中已经知道自己的计划,是该实现的时候了。
“现在正好是整治河道的时候,没有水的河道,容易挖深。而且因为庄稼的减产,劳动力会剩下许多。”刘封转过头,看着蒋琬道。
“属下明白。”蒋琬明白刘封的意思。
“开出工钱,每天管三顿饭。能吃饱喝足。”刘封朝着蒋琬微微一笑道。
现在这三顿饭,对于百姓们的诱惑力无限的上增了。
因为庄稼减产,百姓们各个都知道今年收成会少,明年会很难熬。现在能吃到官饭,剩下的口粮。
可能是救命的粮食。
“诺。”蒋琬再次点头,君臣两个早已经有默契,现在不过是做最后的工作罢了。
挖掘深井眼,加固河道,加深河道。
尤其是河道。长江以南的众多地区,都有着洪涝的威胁。现在加固河道,加宽河道。
可以说是百年大事。
明年,后年。甚至是一百年之后,江夏,九江,长沙的一带的水系,对于洪涝的抵抗力会上升许多。
在别的地方大的洪涝,在江夏只是小洪涝。
别的地方小洪涝,江夏根本就没有洪涝。
这就是差距。
百年大事啊。刘封心中默默道。
第三百四十二章灾情(第三更)
第三百四十二章灾情(第三更)
杨武将军府后院,蔡妲的屋子内。
刘封坐在床上,怀抱着他第二个儿子,刘昌。床上躺着蔡妲。边上则坐着抱着刘威的蔡玉。
距离蔡玉生产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蔡妲也在前些日产下了儿子。刘封取名为刘昌。
皱巴巴的,与刚出生的刘威一样难看。但也与刘威一样很有精神,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不断好奇的打量着四周。
相比于蔡玉难产,蔡妲的生产要顺利一些,但也够呛。
生产后不过几日,蔡妲还很虚弱,这会儿正靠在穿上,满脸幸福的看着刘封怀抱中的刘昌。
旁边的蔡玉一脸的笑容,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蔡玉勉强能下床了。因为担心蔡妲的情况,所以才来看看。
她手上的刘威已经渐渐长开,身上的皮肤变成了正常婴儿一样滑嫩。
细胳膊细腿,用力的撑着,蹬着。很强壮的小子。
刘封抱着怀中的,看着眼前的,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就是为人父的感觉啊。
而且现在的刘封地位可不一般。
要是放在现代,一般人家有了孩子伤脑筋的多了。但刘封统统不管,家里有妻子,有侍女。
他只要享受欢乐时光就可以了。换尿布,饿了,哭了,都不用他操行。
只是抱着儿子,悠闲的时光毕竟是有限的。
“将军。”门外,响起了护卫的声音。
虽然不舍,但刘封还是把怀中的刘昌还给了蔡妲。“都好好休息,尤其是你。”刘封看了眼二女,随即把目光投向了蔡玉,警告道:“别随便下床,该修养的就要修养。”
这女人,疯起来也没边。才刚刚一个月,就闲的发疯了,居然想去骑马。简直不可理喻。
“嗯。”蔡玉脸色一跨,有些不甘,但在刘封的目光下,还是得乖乖的点头。
见蔡玉乖乖点头,刘封满意的笑了笑。这才走了出去。
出了大门以后,刘封见到了一个护卫。刘封很熟,常年驻扎在书房门外的护卫。
“何事?”刘封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衫,问道。
“许田,张道二位大人回来了。”护卫回答道。
刘封心中叹了一口气,又一个粮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