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唐- 第6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郑从谠此人,还没那个胆子敢公然违抗圣命。只要不把他一下子逼的太急,他不敢不从。先让他留在洛阳,然后等李克用接掌了河东后,再寻个由头下道旨意把他免了就是。至于郑畋,这人是个死脑筋,要对付他,臣倒是有一个万全之策,可以给凤翔军行军司马李昌言下一道秘旨,让他暗中联合凤翔诸镇,直接将郑畋赶走。”
“那个李昌言可靠吗?”李儇问。
“陛下放心,李昌言绝对可靠,老臣替陛下观察此人许久,并且初步接触过了,绝对是一个忠于陛下的臣子。比起郑畋这种眼里只有家族的人来说,绝对可信多了。凤翔可是收复长安之后,陛下回京的必经之路,这样重要的地方,怎么能让一个跟李璟打的火热的人掌握呢。击败黄巢之后,我们下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李璟了。不过李璟实力强劲,直接对付他十分不明智,因此,我们必须先将那些暗中与李璟往来密切的诸镇清理,将那些李璟的盟友给一一清除。先剪除其枝叶,最后再伐其身。”
十军十二卫观军容使田令孜静坐在殿中软榻上,看着面前那殿中堆积成一座小山的黄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因很简单,摆在他面前的一封封寻事人所搜集报上来的密报,上面的内容实在让他难以高兴。甚至看着这一封封密报,他甚至有种惊慌的感觉。
李儇做事越来越过份了,已经完全不把他当做阿父,甚至渐不将他放在眼里了。
宫中四大太监,张泰和西门思恭都被幽禁起来了。要是以前,听到这样的消息,他肯定高兴万分,可此时,他却只感觉到一种兔死狐悲般的感觉。小皇帝这是要对他看不顺眼的人下手了啊,哎,都是最近黄巢即将灭亡之事,让小皇帝开始兴奋起来了。
他花了那么多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经营起了一桩极好的买卖,把一个小天子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自己通过这个小天子一度成为大唐最有权势的人物。可这该死的黄巢一闹,结果弄的天下反,诸镇纷纷私心自立,最后又有李璟李克用这些人乘势而起,数年之后,黄巢攻破两京,他手下的十五万神策军不堪一击,他匆忙跑到了成都。虽然凭借着早几年就已经做的退路安排,把三川控制在手。可终究他也是实力大损。
现在,小皇帝开始跟杨复恭兄弟又混到了一起,将他这个阿父扔到了一边。
哎,现在又到了关键的时候了。
这样下去,皇帝和杨氏兄弟明摆着下一个就要对付他了。
他是太监,杨复恭兄弟也是太监,只不过他当初入宫拜的义父太监只是个小太监,而杨氏兄弟拜的义父,却是宫中最大的太监世家。
杨氏兄弟是宫中最权势的四大太监世家之一的杨氏,这个家族在宫中可谓是势力庞大,代代都是大太监。如今,当初他联合了西门思恭才好不容易压下了杨复恭,如今杨氏兄弟得了天子庞信,形势马上就逆转了。杨复恭居于宫内,杨复光在外联络各镇,他们现在已经完全不惧自己了。
听说杨复光已经收了李克用李全忠等八镇节帅为义子,杨复恭也暗中收了李昌言等不少藩镇将领做义子,甚至神策军中也有许多将领投靠了杨复恭。他的生死已经悬于一线了,一个不好,失去皇帝支持的他随时可能翻船。
唐朝的太监们从不怕皇帝,因为皇**是他们立的,生死废立操于太监之手。他们也不怕藩镇,因为藩镇相互节制,远离京师,太监们又掌控着京畿之地的神策大军。
实际上,太监们最怕的就是太监。当太监们做为一个整体的时候,他们是极其厉害的。但厉害的太监们内部斗争也越发激烈,太监与太监们的争斗残酷又无情。正如强大的堡垒总是最先从内部被攻破一样,太监们失势倒台,多数也是被同是没卵子的太监击败一样。
杨复恭现在就已经有了这个能力,他的势力全面渗透进了他的势力,外面还有杨复光与诸镇外援,他的外援只有一个以前卖烧饼的兄弟,哪弄的过杨复光这个如今的天子红人?
一旦他失势倒台,贪赃枉法,索要贿赂,交通诸侯,结党营私,玩忽怠政……许多项罪名将飘在他的头顶上面,只要一失势,他们就马上会把这些罪名扣到他的头上。
他要怎么办?
跟杨复恭拼了?这样做有些太过凶险,而且,他贪钱结党营私有一手,可论到挽起袖子真刀真枪的干,他就不行了。要不然,当初十五万神策军也不会在黄巢的进逼下,未战即溃,他也不用先弃洛阳,再丢长安,一路退到成都了。
打仗,他实在是没信心啊。
或许,先下手为强,让自己兄弟带兵入宫,清君侧?
直接带兵杀入宫中,然后直接将杨氏兄弟一党通通斩尽杀绝,甚至连西门思恭和张泰也不要放过。然后将那个不听话的天子牢牢控制在手中,以后也不用再跟他那么客气了,直接让他老实做个傀儡好了。
不过这样做,他又没有什么底气。真要那样做了,谁能保证杨复光不会也来一个清君侧,带兵杀入西川呢?杨复光这个死太监可是很会带兵的,而且手下有八镇节帅义子,一个个都是老打仗的家伙。
他娘的,不要逼我!
田令孜睁开眼,目露凶光。
也许,他能找一个盟友,为他对付杨复光,这样,他只需要对付杨复恭这个死太监的话,事情就有把握多了。只是,谁能做他这个盟友呢?三川节帅,除了他的兄弟,另外两个也都是他的心腹之人,只是,那两个家伙虽然也是禁军出身,可他们能做上节帅,并非他们的本领,而是因为他们当初早早就投告于他,是他的心腹之人,所以他才不遗余力的提拔了他们,并且最后还是靠击球做上了三川节帅之位。
让他们去对付杨复光和他手下的八镇元帅义子,太不靠谱了一些。
他突然长叹一口气,怎么他娘的投靠老子的就没有半个有用点的人物呢?

第902章 子弟

(感谢bv6579、零零Kkexin两位支持,谢谢!)
辽钢是辽阳钢铁厂的简称,这个大型的钢铁厂建在辽东行省的辽州辽阳城内,因为规模庞大,技术雄厚,因此在秦藩之中很有名气,他修筑在辽阳城的外城南城,在金山路上。
在广明元年的九月,这里上工的依然是一些十八岁以下的学徒工和五十岁以上的上了年纪的人,因为许多年青力壮的男人,大多被征召去了前线,要么是团结兵,要么是乡兵,要么是民兵,甚至有许多人征召去担任运输民夫,还有许多人被调去修路、开矿。工人们从早到晚忙的直不起腰来,十五岁的高铎如今就是这个厂里的学徒工。
他还没来的及加工完手头的一批锻件,六十多岁的独眼退伍兵老班头就已经把另一捆叮当作响的扔到了他的脚边,他要钳起烧成雪青色的带角毛胚,再放进张开大口的台钳里…身边到处都是铁制品,铸铁和钢材,要想对付得了它们,就得加卖力干,别想休息,你不卖劲,就别想拿到工资。
中午时分,车间里闷热的令人窒息,空气中飞扬着稠密的金属粉末,搞的嗓子里直发痒。双手又沉又重,背上和双肩就像是灌满了铅一样。他很想喘口气,可是不行,班头就在身后。想要上厕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班两个时辰,最多只能上两次厕所,每次还得等那块写着解手的木牌无人使用的时候,他们才有机会拿工牌换上牌子去。只有上厕所的那五分钟时间,才能获准暂时放下手中的活。
高铎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两个十四岁和十五岁的小伙子,他们和他一样,都是从中原逃荒到秦藩,然后安排到了辽东来的。因为父亲在军中效力,因此他们才得到一个进入工厂里做学徒工的名额。虽然钢厂的学徒工很累,一天三班,要干上六个时辰。不过对于那些原本也只是普通农夫,家里没背景又没文化的新移民们来说,能入钢厂学会一门手艺,这可是一辈子都有用的好事,以后到哪都不担心没饭吃了。
两个小伙子累的实在不行,手头刚慢了一点,一会,班头就发现了,这个据说曾经做过伙长的退伍老兵气的大喊起来,“你们要是出废品、次品的话!”他一边喊一面在他们眼前来回挥舞着他那双巨大的拳头,“小兔崽子们,我可要教训你们。”
高铎趁这个机会连忙和那些脑子活泛的青年们一样扔下手中的活,一动也不动的呆着,就望着吆喝的班头,借着他大吼的机会,正好休息。等独眼老班头发现之后,气得双拳挥舞的更加厉害了,对所有的人咆哮起来。
“该死的家伙们,你们老子们在前线战斗,还等着后方制造的各式装备,你们在大后方不过是流点汗,你们老子却在前线流血。你们知不知道,每打上一天,得消耗多少的箭支、炮弹?会损耗多少把刀枪?你们在这偷懒,就是让你们老子置于危险之地,难道你不想你们老子回来了吗,该死的小兔崽子,不想的话,就快点干,这个月产量最高,表现最优异的,能获得五十斤的薯粉和十斤的猪油,该死的,就算是班组第一,也能得上二十斤的鲸鱼罐头,想得到这些,就卖力干吧。”
听到这些奖励,原本疲惫的一群年青人,眼中都猛然冒起了一阵精光。这可是一大笔粮油啊,就算只是班组第一,二十斤的鲸鱼肉罐头,也很不错了。自进入广明元年后,秦藩的百姓们就发现,原本总有富足的粮食供给开始不断紧缩了,现在平均一个壮年男子的粮食供额才两升米,没成丁的中男只有一升半,女人老人只有一升。这比以前粮食配额少了许多,而且连带着许多副食品也不断紧缩,缺油少肉的饭菜,却只会让饭量更加增大。尤其是对于高铎他们这些居住在辽阳这样的一线大城市里的工人们来说,连种点菜,采点野菜都没地方,吃喝全靠凭各种票购买。都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高铎家孩子一堆,有工作的却只有他父母,加上他学徒的那一份,每天吃饭都是稀饭,很长时间都看不到一点荤腥。这对他们正长身体的兄弟姐妹来说,是极头痛的事情。
赚到二十斤鲸肉罐头,可是很有诱惑力呢。
这样的生活,不禁让他总是回想起刚到秦藩之时的曰子,来之前,他们老家是在河南的曹州,那里是黄巢的老家,早在他小时候,那边就已经很乱了,曹州北方的黄河对面,是一直不听朝廷的河北三藩,曹州早就是一个盗贼丛生之地,盐贩子的老巢。且黄河经常发水,那时候,不是旱就是涝,隔个几年还有蝗灾,加上兵灾匪患,曰子比现在难过的多了。后来王仙芝黄巢起兵,官兵征巢,几方大战,兵过如匪,他们那里彻底是过不下去了。一家老少跟着流民们一路向东,去了登州,最后安置到了辽东。
刚到辽东时,家里就分了地,那时辽东还没有这么多的人,也没有这么的热闹。他们一家十口人,每丁分了二十亩永业田,还分了八十亩露田,他家有成丁四人,总共分了八十亩地和三百二十亩露田,加上六个没成丁的按半数分,也分了六十亩永,二百四十亩露田。加起来,有一百四十亩永业田,和六百亩露田,这是在河南时不敢想象的。不过家里分的地都是些荒地,还得自己开垦,开垦之后,这些生地肥力不够,也只能轮种,种一年都休一年,且头几年产量不高。
尽管如此,可有官府租种的牛马和农具,他们家还是把地给开垦了,官府还借款帮他们修了一座大院子,还在院门口挖了一个鱼塘。累是累,可生活的有奔头。
后来老爹被拣为团结兵,开始时也只是农闲时去受训,但渐渐的经常接到征召,有时甚至还得去运输辎重去前线,渐渐的,干脆就没有时间回来了。到现在,高铎的父亲已经三年时间没回来了,一直在各地奔波,忙着运送各种物资。就连他的爷爷,两年前已经四十八岁了,也被征召进了乡兵,去年也被征去运输物资去渤海国了。
一家人本来就靠着父亲和祖父们耕种,现在两个壮劳力一走,留下他母亲和他祖母带着他们一群没成年的孩子,要种那么多的地,根本不可能。最后,父亲来信作主,让他们把家里的地都租给了那些新来的移民们去做,这几年来的人很多都要安置到更北方去,有些人不肯去,就留下来。但留下来的,却分不到土地,因此,他们只能进工坊矿山做工,或者给他们这些早来的移民佃田耕种。
家里的地佃给了别人后,他们一家人进了辽阳城,父亲托人给他们找了几份事情。母亲和祖母在城里给一个校尉做帮佣,祖母负责带孩子,母亲替他家做饭,他则进了这家辽钢做学徒工,几个姐妹也都进了一家纺织厂,两个弟弟则在读书。靠着乡下土地的佃租,还有城里做事的薪水,倒也生活下去。只是如今这粮食却是凭票购买,粮食供应紧缩,他们家开始吃不饱肚子了。
许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强大,那么战无不胜的秦军,他们的曰子却越过越差呢?
高铎弄不明白,他的很多工友也弄不明白,他们的天地只限于窄小的、焖热的工厂,他们大多没有多少文化,虽然工厂晚上也会有上识字课。可紧张忙碌了三班六个时辰之后,那么晚了,一坐在那里大家早就打磕睡了,谁又还有精力识字学习?
独眼老班头在军队时也识了不少字,最喜欢去厂部拿那些已经过了期报纸回来看的滋滋有味。一有了什么了好消息,他总是会兴冲冲的第一时间告诉他们,因此,他们常能从老班头的嘴里听到报上的诸多好消息,如前段时间,张自勉将军攻破了沙陀人的老家雁门镇,刘寻将军金城大败胡人,还杀了一个地位很高的契丹人。又如秦王殿下不久前亲征塞外,一举歼灭了南侵的所有胡人。
总之,就是好消息不断,秦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秦王殿下睿智无双,英明果决,他们又新增了雁门、大同这代北的两镇地盘。而且大败了沙陀与契丹人的侵略阴谋。可是在这接连不断的好消息后面,高铎感受到身边的变化却是,车间的生产任务在不断增加,他们休息时间越来越少,赶工越来越多,而他们的薪水虽然没变,但他们的粮油副食这些重要的物资,却越来越紧缩了。黑市上开始出现一些食物,各种各样能吃的东西,但却贵的惊人。
“我们这是怎么了?”忙碌工作了两个时辰之后,午饭时间,工友小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