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唐- 第5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在这个时侯,最后与成德军、沙陀军在易定大战,对秦军来说,也并非好的计划。
盖寓当先道:“趁他病,就要他命。眼下的沙陀军,李克用失踪,刘氏被俘,沙陀军被一分为二,正是士气最弱之时。我赞同秦王先前之议,此时确实不适合攻打雁门镇,李嗣源这个家伙虽然年青,但却有一股子李克用的彪悍,甚至还带着点秦王的睿智。他现在基本掌控了沙陀军心,凭着代、忻、云、朔四州之险,我们若是打他,很有可能会是场持久战,没有一两年,难以拿下。”
他顿了顿道:“若是能得到河东军以及振武军等支持,我们还有可能短时间内攻破雁门镇。但现在郑相公一心计划着南下攻打洛阳,李嗣源这小子很会摆姿态,他已经不断向郑相公表示愿意出兵与河东联军南下。因此,郑相公现在绝不会配合我们攻打雁门。不过,李嗣源不好打,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小视他,我们绝不能给他机会重新恢复过来。既然如此,我觉得不用出兵河东雁门,可以直接出兵易州,歼灭掉易州这支沙陀步兵,一样能给予李嗣源重创,而且,我们还能收复易州,进一步扩张河北的地盘。”
李璟也点了点头,“易州沙陀步军,确实是沙陀的一块软肋,而且若是我们能斩杀李嗣昭、李存璋等易州诸将,那对沙陀将无大将可用。最终,李嗣源也是独木难支。只是易州沙陀军有三万步兵,他们后面还有成德军的十八万兵马。虽说成德军十八万兵马,其中不少新兵,但我们现在主力在北方做战,另有一支大军正在江淮,河北虽有十万重兵。但这却已经是我们的全部了,这支兵马既要维持河北局势,又是压制河北军的唯一力量。我们把他拿来与成德镇、易州沙陀孤注一掷,是否太过冒险?而且,若是我们孤注一掷,魏博军会不会北上加入战局?这些都是变数,我们需要仔细考虑。”
牵一发而动全身!
秦军想吃掉易州沙陀军,可李嗣源不会坐视,王景崇不会坐视,甚至韩简也有可能不会坐视。
兵部尚书王普皱眉,“不如跟他们耗,现在易州三万沙陀人被堵在河北,军需供应全靠易州这块被几家打成白地的弹丸之地,必不能持久。就算王景崇愿意支援他们粮草,可也不是常事吧?况且,沙陀兵被堵在河北,久之,必然军心思归,人心厌战。我们跟他耗个半年一年,他们不战自乱。”
李璟望了一眼中央的沙盘,易州和代州中间就隔着蔚州,一条蒲阴陉加一条飞狐陉连接两地,紫荆关、飞狐城、灵丘城、泰戏关,这条通道虽然险要,但也不是就万无一失。时间长了,也许就会夜长梦多。
李嗣昭除了走这条路回雁门,他还有一条路,那就是从成德镇的镇州经井陉越太行山,入太原,然后返回代州。
井陉两边,东面是成德镇,西面是太原河东军。
若是李嗣昭想走这条路回去,成德镇这边肯定会借路的。但是河东军那边,却是有些难说了。河东军表面上看来不可能让沙陀人借道太原,因为河东军与沙陀军是打过数次的老对手了。但这事也不一定,郑从谠现在一心就是要去勤王,若是李嗣源投其所好,做出什么承诺,郑从谠未必就会一直拒不放行。毕竟,郑从谠此人不是军阀,而是文人宰相,一心以朝廷利益为重。历史上,李璟记得好像郑从谠最后就是因为朝廷一道圣旨,就拱手将河东镇让给了李克用。
李璟很想吃掉易州这支沙陀兵,但却又担心着强行出兵,最后引发河北大战。而现在,李璟并无多少信心打一场大规模的河北之战。
感觉现在就像一只老虎是面临着一只刺猬,想吃,却又无从下口。
若是强行开战,万一这场河北大战失利,这对李璟来说,可能就是灾难姓的后果。为此,他不得慎重再慎重。
“敬公如何想的?”李璟转头问参谋院使敬翔,他负责参谋院,战与不战,很大程度上李璟需要听他的分析。
敬翔做为参谋院使,是李璟的第一军事顾问。秦军的诸多战略计划,多是出自他领导的参谋院。这几年来,根据他主导的以辽东为后方基地,以登州辽南为经济支柱,先辽东后河北,辅以兵出山东,经略黄淮的战略,秦军步步推进,可谓是稳打稳扎,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这其中,敬翔功不可没。
也正因此,如今敬翔稳坐李璟手下第一谋士之位,主掌着秦军的调兵权。
听到李璟点名,敬翔思虑了一会,反问道:“有时候,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眼下易州之事,某亦以为,易州之地,或者易州沙陀军,二者可得其一,不可兼得。现在就看秦王意思,究竟是想夺取易州之地,还是想要歼灭易州沙陀军?”
“某以为,秦王刚才说的很有道理,眼下我们三路大军方出,北拒契丹联军。剩下兵马,分别集中于江淮与河北两地,江淮兵马相距河北数千里,因此,若此时与诸镇展开河北大战,我们胜算最多五五开。在某看来,五五开,实际上就等于在冒极大的风险,于我们一向的战略是相背的。某反对此时用兵,不仅因为我们兵力不足,而且眼下我们内政民事也并不顺利,后勤军需也无法同时供应四路兵马作战。”
王普一愣,反问道:“如果不用兵,那又如何夺取易州,或者歼灭易州沙陀军?”
“若要灭沙陀军,可心立即去山海关传令,调回郭崇韬所部五万骑兵,再以河间莫州以及燕京调集五万之兵,以迅雷之势,犁庭扫穴,采用闪电战打法,直攻易州,迅速攻击,然后迅速离开。在成德魏博援兵上来之前,便退出易州。按这个计划,有七成胜算消灭掉易州的三万沙陀军,但我们可能要想短时间内打完此仗,可能得负出额外伤亡,并且,调回郭崇韬军团,会影响到对契丹的整个战略布局,某以为,并不太适合,只能算是下策。”
“中策呢?”李璟没有直接问上策,既然有下策,那肯定有中上策,做为上位者,须兼听。
“中策就是按兵不动,等候时机。”
这个答案明显不能让李璟满意,这种坐等的方式向来不是他的风格。他更喜欢主动出击,把握局势。
王普在一边道:“还是说说你的上策吧。”
“上策就是夺取易州,但不与沙陀交战,而且,我们还要放他们离开。”敬翔道。
“如何做到?秦王先前也提过,但李嗣源并不信任我们。”
敬翔笑道,“李嗣源确实不信任我们,但他信任王景崇,也会信任郑从谠。”
他站起身来,在沙盘前指着成德镇与河东镇之间的井陉,“如果秦王能与李嗣源、王景崇、郑从谠四方达成一个协议,就按之前让李全忠离开河北一样的方式,秦王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假黄钺的命令,下令调易州李嗣昭率易州沙陀军南下勤王,让他经成德军镇州过井陉,入太原归入河东镇郑从谠的河东联军麾下,一起南下勤王,我想,李嗣源李嗣昭肯定愿意,就是郑从谠也会愿意。”
“王景崇会答应吗?沙陀军这一走,虽丢了个鸡肋易州,但却保全了兵马,也许他们愿意。郑从谠得到几万沙陀兵马随他勤王,他也许也会同意,可王景崇为什么同意?现在易州沙陀军是他们的屏障,若他们走了,定州可就要首当其冲了。”王普问。
李璟轻笑着道:“若本王真有此提议,王景崇不管愿不愿意,只能答应借道。”
事情很明显,如果王景崇不肯让道,那沙陀人肯定为此不满,他们的联盟也必然破裂,如此一来,成德镇后果只怕更遭。答应让道,也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雁门和成德虽是盟友,但再好的盟友,面临着各自切身利益的时候,也不会总是一致的。三万步军,和数员沙陀大将,这对于李嗣源,对于整个雁门镇沙陀军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重要到他们愿意与郑从谠、李璟暂时同盟,重要到,如果成德军敢不借道,他们之间有可能兵戈相向。
现在最关键的不是成德、雁门、河东三镇的态度,而是李璟的态度。
真的要放过易州的三万沙陀军,让他们离开?
李璟皱眉沉思,轻轻敲打着面前的桌案,久久无法下定决心,做出决断。
“秦王,易州对我们很重要,控制了易州,我们对于蔚州也就真正牢牢掌控了。”李振在下面出声提醒。
李璟点了点头,先前让李全忠退出河北,是稳妥做法。现在秦军既然没有更好的办法歼灭这支兵团,那么让他们离开,至少也还能以最小代价拿下易州。
而易州,对秦军很重要。
“好,此事就这样决定。不过具体细节,就交于参谋院负责,另外由监察厅派人去与成德、雁门、河东三镇联络谈判,就算是我们让李嗣昭离开,也不能离他们轻松离开,主动权得掌握在我们手中,绝不能让他们轻轻松松的就离开了,要走,也得扒下一层皮来。反正,李嗣源、李嗣昭他们,肯定比我们更着急!”
李璟虽然感觉心有不甘,觉得错失一个再次重创沙陀人的机会。但若只是无把握的机会,该放弃的时候,他还是会很果断的放弃!
有的时候,不贪,退一步,其实更好!

第804章 杯弓蛇影

李璟将李全忠赶出河北的时候,李嗣昭因为兵力不足只能袖手旁观,至于成德镇的王景崇更是没有采取丝毫行动。眼看着秦军从容不迫的从李全忠手上轻松接掌了涿州。
正当李嗣昭和王景崇等忧心忡忡,提心吊胆的担忧李璟赶走李全忠后,下一步将剑指他们的时候,意外的收到了李璟的书信。
李璟派使者向他们送去了亲笔书信,提出如今国难,两京沦陷,天子西狩,李璟愿意以国事为重,与沙陀和成德镇化干戈为玉帛,清除误会,共赴国难。李璟以大义之名,提议三家休兵罢战。并且,李璟提出,对于易州的沙陀孤军,李璟将以大元帅之令,任命李嗣昭为大同军节度使,其麾下易州兵马编为大同军。并且,授命李嗣昭为勤王军河东兵马先锋使,让他率易州兵经成德镇州过井陉入太原,到太原河东联军元帅郑从谠帐下听令,一起南下勤王。
李嗣昭孤军陷在易州,曰子一天比一天难过,粮草几乎全靠成德军接济。军心思归,每曰都有兵卒逃离。本以为李璟将要出兵攻击易州,没想到峰回路转,李嗣昭真有些喜出望外了。
本来李璟先前出提出过只要李嗣昭将易州交给秦军,便让他们经由蒲阴、飞狐穿越太行山回雁门。只不过这个提议明险着是包藏祸心,若是他们把易州交给李璟,然后经李璟控制的那条险要通道返回,不用说,李璟肯定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机会,一定会在半路伏击他们。
因此,李嗣昭和李嗣源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李璟的那个提议。而现在,李璟提议让他们从井陉回家,并且已经主动替他们与河东镇达成了协议,这让他们终于心动了。郑从谠这个人,君子坦荡荡,他既然愿意让道,那就绝不会有问题。
李璟的书信送达之后,很快河东军的郑从谠了送来了书信,表示只要李嗣昭等真的愿意南下勤王,他很欢迎他们经井陉入太原汇合。
李嗣昭看过书信之后,立即召集易州军中的李存璋,李嗣恩,李嗣本诸将。
“是否有诈?”李存璋资格比起李嗣昭要老,是最早随李克用起兵的云州七将之一,不过资格虽老,但论本事,却反在李嗣昭之下,因此,李克用离开前,也是委任李嗣昭为易州步兵主将。李存璋倒也对此并无太大抵触,但在李璟手下吃了这么多亏,一听到李璟的计划,还是有些下意识的警惕。
虽然能够离开这个鬼地方,确实让他高兴。但是他心里又怀疑这是李璟的圈套阴谋,毕竟郑从谠和李璟的关系,可比和他们沙陀的关系要好的多。李璟和郑从谠在代北之战时,是并肩一起的,而他们的敌人恰恰就是沙陀。上次二次反唐,郑从谠原本已经率兵到了河中,眼看就到洛阳了,结果李克用一反,逼的郑从谠的勤王大军就此崩散。难说,郑从谠心里对他们不恨。
“说实话,这确实有可能是李璟的一个阴谋。”身高不过五尺余,在诸将中显得份外矮小的李嗣昭眼中闪着精明的目光,“但是,如今我们的处境大家也看到了,想要凭我们打回雁门去是不可能了。而继续在这里,也绝无法呆的长久。孤军奋斗,我们连粮草都无法解决,更何况军心思归,士气衰弱。”
李嗣昭仔细权衡,“据我所知,如今契丹联军二十万攻渤海国,渤海危在旦夕。渤海既是李璟的盟友,也是李璟东北的屏障,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很清楚。因此,李璟才会派大军北上迎战契丹联军。正是因此,李璟才会让李全忠带着五万人马体面离开。现在李璟提出这个计划,很明显,是李璟有些投鼠忌器。他既想夺下易州,可又不想我们鱼死网破。因此,我们才有这个离开的机会。虽然,这里也许还是个陷阱,但起码有五成机会可以离开,这是冒险,可眼下,我们必须得冒这个险,不然,坐困愁城,撑不到明年夏天,我们就自己完蛋了。”
“那李璟为何要任命益光为大同军节度使?”李存璋紧皱着眉头,依然不解。
李嗣昭脸色平静,对诸将道:“很简单,这不过是挑拔伎俩罢了。如今晋王失踪,生死不知,雁门的诸将推举嗣源为大统领,暂掌雁门镇。李璟先前就给嗣源请封雁门郡王,雁门节度使。这样做,一来是想让我等以为嗣源真的背弃晋王投奔了李璟。二来万一将来晋王回归,想在晋王与嗣源之间造成猜忌。现在李璟又给某加大同节度使,目的还是一样,想要让我们沙陀内部不和。而实际上,李璟却是什么都没付出,不论是雁门节度使,还是大同节度使,这两个藩镇,都是我们沙陀军自己打下来的,与他何干?”
话虽然如此说,可实际上李嗣昭却得承认,李璟这简单的伎俩,确实给他们造成了很大影响。李克用失踪后,李嗣源却大败大同军,连夺云朔二州,并且关押了都虞侯李存信,出任了大统领。
李嗣昭等在易州诸将,心里不由的有些怀疑,这一切是权宜之策,还是说李嗣源见晋王失踪,夫人被俘,而他如今又挟新破大同军的威望,想要取代晋王呢。正因此,李嗣昭等久久没有公开表态支持李嗣源上任大统领。
若是晋王真的战死了,也许还好一些。可现在晋王生死不知,李嗣昭不得不多几个心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