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唐-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胝蚨土啥恰?墒乔袄赐侗嫉奈氖恳廊缓芏啵詈罄瞽Z干脆让他们先入军中授课。
然后根据观察,按他们的学问能力,这次全都分授为各级的教导官。
镇东军每七天一次的军议会,准备的在登州城北军营中举行。城北的军营之中,有李璟的军议大厅,还有客厅和书房。议事结束之后,李璟回到书房,刚坐下,王重就在外面求见。
李璟在铁蛋子的服侍下换了身便服,铁蛋子又为李璟和王重都倒上了一杯果酒,然后便退了下去。王重等屋中只剩下了两个人之后,清了清嗓子,很直接道:“季玉你最近弄的这些玩意不是瞎搞吗?军队是用来打仗的,你现在弄了一群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入营,还一下子就纷纷担任各级的佐贰官。你知不知道,现在下面各营的弟兄们都快炒翻天了。”
“我怎么瞎搞了?”李璟微微笑着,并没有生气,“还有你说现在下面都快吵翻天了,是哪些人在吵,为什么吵,怎么他们不直接来我面前说呢?”
“总之,以文驭武,就这是瞎搞。”
李璟语气加重了几分,与王重对视着,“什么叫以文驭武?我的话难道说的不够清楚?各教导官只是负责协助各级主官,军事指挥权都还在各主官的手中。说白了,各教导只是我派下去的代价。只要各级主将身自便不怕影子歪,只要他们不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而且有了教导官分担一些其它繁琐之事,他们应当感到高兴才对。”李璟清楚王重前来,肯定有很多军官在观望风头。
虽然王重是自己的结义兄弟,又娶了寡嫂,可谓亲上加亲。可越是如此,今天李璟越得把话说重点,彻底打消那些观望之人的念头。
“告诉你,教导制度这件事情没有改变,各级军官同意也得派下去,不同意也得派下去。而且我话还说白一点,这些教导就是我李璟派下去的代表,是我派下去的监军。以后哪个敢有半点乱来,关健之时,监军有权临机处置。”
“打仗向来是将领们的事情,大家冲锋陷阵,都无二话。可现在,却派一群书生骑到头上,大家有些想不通。”王重今天进来说这番话,倒不是他不明白事理,而是他知道许多将领心中都想说这番话,却不敢说出来。他现在跑来说,李璟怎么斥责他都没有问题,也正好向全军表明了军使的态度。“下面的诸多兄弟们只是觉得军使越来越看重那些文人了,地盘是咱们将士们拿血拿命拼来的,现在这些文人寸功没有,就一下子几百人安插入镇东军中,许多弟兄们不服。”
“有什么服不服的?将士以服从为天职,有什么可不服的?你们难道现在连我的一个代表都容不下了,你们想做什么?想占山为王,还是想拥兵自重,我究竟还是不是镇东军使了?”
李璟的这番话说的又重又大声,书房的墙壁也挡不住,远远的传到外面。十几个将领都站在那里,竖着耳朵听着。听到李璟如此严厉的斥责王重,众人都有些面色难看。王重可是一厢之主,手下管着五千兵马,而且现在还代李璟镇守卑沙城,可谓是封疆大将。连他这个军使的义兄都被如此斥责,可见将军设立教导的决心之大了。
而且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哪个再敢反对,那可就真的是要被怀疑是否有自立之心了。
王重坐在那里,被李璟一顿狠狠斥责,等李璟说了半天,他连忙把桌上的递过去。小声道:“差不多就行啊,大家都听的差不多了。”
李璟笑了笑,这么久在一起,两人的默契还是不错的。这就是个双簧,为的就是表明李璟的态度。找其它将领出头,不太合适。正好王重的身份地位都够,而且两的关系更合适。
李璟说了半天,也感觉有些口干了,当下便端起果酒润了润嗓子。
“用一群文人当教导,真的有用吗?”王重有些疑惑的问道。最近他一直镇守在卑沙城,一月的时间也就回登州一两次。虽然他心里也有些怀疑这个文人当教导,但不管如何,对李璟的支持他还是无条件的。
“有没有用,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的出来的。但不管怎么说,镇东军不能和河北三镇等军队一样,咱们得打造成一支真正的新军。”李璟放下酒杯,目光炯炯有神的道。

第345章 趁火打劫

“安排到卑沙城的那些饥民现在情况可好?”又聊了几句,李璟和王重都打住不再谈教导官的事情,李璟转而问起了送去辽东的那些饥民。
两次难民潮,登州陆续送了有送不多二十万人到辽东。其中有小半被安排去开采矿产,另外的十多万则分别安置到青泥和卑沙两城,进行垦荒囤田。
卑沙城这边送去了有六万余口人,王重按李璟的命令,组织这些难民开垦荒地,并提供口粮以及农具耕牛种子等。
“情况还不错,有登州送来的粮食,另外我也学登州这边,组织了捕鱼队日夜捕鱼,并有罐头作坊每日大量生产罐头,捕来的鱼不用担心坏掉。这些天已经开垦了不少的土地,陆续种下了大豆。卑沙城北面最近不断有一些百姓迁移过来,想要留在卑沙城。”
听到有许多辽东百姓向卑沙城迁移,李璟也不由心中一动:“这些百姓原来居然在哪?”
“这些百姓主要还是卑沙城的西北面,这次不但有很多百姓想要迁入我们卑沙城,也有许多想迁入青泥城。我们初步估算了一下,大约有数千户人口。”
李璟听了很是高兴,先前忙着救灾,虽然他接任了安东都护之职,不过也只是派了数路使者往辽东各唐人部送信,让他们重归大唐治下。具体的,并还没有开展什么行动。没有想到,现在竟然有几千户百姓要迁入镇东军控制的青泥城和卑沙城。要知道,辽东可并没有受灾,这些人要迁入镇东军的地盘,无疑肯定是觉得这边更好了。
“收,来多少我们收多少。辽东虽然苦寒一些,但是地大。不但能耕种,还能放牧。人口也是资源,都收下。”李璟没有犹豫。
王重当天返回辽东之后,便与青泥城的林武开始接收那些前来的移民。第一批三千余口移民接纳之后,没多久,又来了一批。刚开始,王重等人还很高兴,以为是朝廷要重建安东都护府的消息在辽东传出后,引来的百姓。但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南迁而来,情况就不太对劲了。
王重派人询问那些南迁的辽民,结果得知他们南迁,乃是因为积利州和建安州打起来了,双方大战,百姓也跟着受战火荼毒,又听说南面海边的卑沙与青泥城都归了大唐,于是都往南边迁来了。
得知这个消息,王重立即派出斥候骑兵往北打探。经过打探,王重将得到的消息送到了登州。
事情并不复杂,在卑沙和青泥、都里镇的北面,经过几个汉人的小势力后,就是大唐曾经在此设立的积立州,再往北,便是建安州。积立州一直为高句丽的贵族所控制,而建安州却是契丹一个大部族所控制。说来这两支势力也并不太强,兵马都不过几千人,但他们也都不是孤独的。积利州的后面是辽东的诸多高句丽部族,虽然唐灭高句丽,可高句丽灭国后,虽然很多百姓被迁走,但高句丽贵族却是一直帮大唐管理着辽东。到了后来大唐撤出辽东,高句丽势力更加的壮大起来。而且整个高句丽贵族势力,他们的背后还有着渤海国的支持。
建安州的契丹部族同样不简单,契丹一直在与河北的卢龙军争夺着辽西营州,争夺了上百年。但也有一些契丹部族,绕过了辽西,直接进入了辽东扩展。这支进入辽东的部族乃是契丹大族迭刺部的一个分支刺部。他们能深入辽东,甚至到达辽中一带,自然是因为后面有大部的契丹支持。
据说两边往年就经常交战,难有平静之时。一旦两边交战,最倒霉的就是那些辽民,不论是汉人还是契丹人或者高句丽人等各族人,都会被两边涉及。有的时候,甚至契丹人抢完,高句丽人又来抢,苦不堪言。
不过今年的情况似乎比往年更恶,两边已经打了好几仗,而且有越打越大的趋势。据侦察,契丹连刺部已经得到了从辽西来的大股援兵,而积利州的高句丽人也联合了乌骨城、大行城、泊钓城等高句丽势力的援助。
几家打的越厉害,那百姓就越倒霉。许多百姓纷纷南逃,一路逃到了辽南海边。
“表面上看来是契丹人与高句丽人的争斗,但其实这是契丹人与渤海人在争夺东北的霸权!”李振看完报告之后,沉思了许久,一针见血的指出来道。
对于这种观战,李璟也是持赞成态度的。早其东北的霸主是高句丽,立国七百余年。但后来被唐朝和新罗一起联手灭掉了。之后,虽然高句丽贵族势力依然不小,但从没有恢复过来。初唐时,契丹国一度崛起,但那时的契丹太过猖狂,主动的挑战大唐。虽然武则天之时,唐军数次兵败契丹之手,但战术上一时的胜利,根本改变不了他们与大唐战略上的差距,最后还是被大唐给打的跪地求饶,从此一厥不振,萎靡了上百年。
这个时候,粟末靺鞨部趁机而起,他们原本只是契丹手下的一个小兄弟,跟着一起反唐。谁料最后契丹被大唐打福,反调转头来,充当了大唐的刀斧手,反过来追杀靺鞨人。不过靺鞨人却大败了契丹人。唐朝出于牵制契丹的考虑,并没有继续对这支靺鞨人出兵,而是反而加封大祚荣为震王。大祚荣于是建立了震国,并归附唐朝,成为大唐的一个羁糜州。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
渤海国全面效法唐朝,发展快速,从一个游牧民族迅速转变成了一个农耕国家。更因为渤海国一直与唐保持着友好关系,且故意在之后唐朝渐失去对辽东的控制时,不但没有趁机夺取辽东,反而不断向东发展,把辽东这块地盘空出来,成为与唐的隔离区。因此,除了刚立国之时,渤海国曾经渡海攻打过登州外,唐朝和渤海国一直都是相安无事。
渤海国也因此成为海东盛国,海东霸主,昔日的主子契丹国也得看渤海国的脸色。
不过两百多年的时间过去,海东的盛国渤海国已经和大唐一样衰弱了,就连曾经停靠唐朝才夺取的三韩半岛的新罗也一样的日暮西山。而这个时候,契丹国却在不断的恢复,到眼下,重新又强盛了起来。
自安史之乱后,河北一直割据,藩镇割据导致了大唐对于契丹的力量失去控制。契丹不但全力和卢龙军争夺辽西营州,而且不断的向辽东扩展。而渤海国却不是在腐朽衰败之中,面对着契丹的崛起,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扶持高句丽人与契丹人对抗。
说到底,眼下的这场战争,就是东北几个民族之间的恩怨史。高句丽是东北的老牌统治者,那个时候契丹族和靺鞨族基本上都是他的臣服小弟。然后高句丽被隋唐两个中原王朝给干趴下了,契丹崛起了一阵时间,最后还是因为与中原的大唐对抗被打趴下了。渤海国因为聪明,主动与大唐保持着距离与友好,所以立国二百余年,撑到了如今。现在契丹人再次崛起,渤海人只得与高句丽人一起对付契丹人。
“这辽东乃是我大唐的疆土,现在却任由几个外族在这片土地上争夺角逐,真是让人愤怒!”李璟重重的一拍地图,语气粗重的说道。
郭承安有些惊讶的看着李璟,难道李璟想要对辽东出兵?
李振和李良兄弟俩也是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眼中的惊讶。
李璟看到众人的表情,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但是坚持道:“辽东现在属于安东都护府的地盘,他们在我的地盘上争夺开战,岂把我大唐放在眼中,可有把我李璟和镇东军的数万兄弟放在眼中?”
“郡公的意思是?我们要插手此事?”李良问。
前来汇报的林武打开随身的本子,翻了翻:“我们的斥候仔细打探清楚了。这次建安州契丹人与积利州高句丽人的打的不小,建安州连刺部有一千帐,按契丹人的传统,一个帐就是一户人家。一般一帐有正兵一人,另外还有余丁一人。算起来,连刺部说有一千战兵和一千余丁,现在从辽西又来了一支援兵,据报有三千多人。契丹人出兵一般都是一个正兵,四个辅兵,算来三千人就是六百战兵和二千四非辅兵,加一起,足有一千六战兵,和三千四百辅兵,这股力量,不算小了。”
“高句丽人呢?”李璟轻捏着下巴上的短须,沉声问道。
林武回道:“高句丽人也差不多是全民皆兵,他们是半游牧半农耕部族。积利州的高句丽人这次动员了五千兵马,其中一千骑兵,四千步兵,另外还有两千辅兵,以及雇佣的兵马一千。除此外,大行城、乌骨城、泊钓城的高句丽势力也都有派兵马相助,五千到一千不等,加起来,援兵有二千骑兵。积利州的高句丽人现在的兵力是一万人,其中骑兵两千,步兵四千,雇佣军一千,外加辅兵两千。”
契丹人五千,高句丽人一万,五千对一万。契丹人看上去数量上处于弱势,但契丹人长于骑射,却要比高句丽人勇猛一些。
李璟笑了笑,眼中精光一闪,对着众人道:“你们说我们这次是要隔岸观火,还是趁火打劫?”
李振看着李璟的笑容,也马上回过神来:“将军难道不单要坐山观虎斗?还打算趁火打劫?”
“如果可以,为什么不呢?”李璟笑道。

第346章 镇东军再出击

对于李璟想要坐山观虎斗,然后坐收渔翁之利的打算,郭承安有些担忧。不论是契丹人还是高句丽人,这些都是凶悍的胡人。自唐朝建国开始,契丹和就一直在跟唐朝打仗。
从唐高宗开始,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与契丹多次发生战争,唐朝败多胜少,始终未能彻底打垮契丹,反而一再大败甚至全军覆没。
特别是武则天时的那几仗,更是损兵折将无数。
被武则天把名字从李尽忠改成李尽灭的契丹首领、松漠都督府都督,还有被武则天把名字从孙万荣改成孙万斩归城州刺史就曾经把唐军几次大败。
万岁通天元年年初,契丹发生饥荒,广大百姓生活无著,穷困潦倒。刚愎自用的营州都督赵文翙不但不予赈给,反而视契丹首领如奴仆,此后还多次侵侮其管辖的契丹部属。赵文翙的行为激起了以李尽忠为首的契丹人的强烈不满,李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