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一种方式战胜同一个敌人你甘心吗?”
李忘川笑了,就算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也是不甘心的,他这次煞费苦心的拟定的作战计划,那可是要玩个大的。
※※※※※※※※※※※※※※※※※※※※※※※※※
书群qq196112459,有兴趣的朋友加下,欢迎讨论。同时,求票票啊~~


九十一节 居庸关保卫战(1)
更新时间2012617 10:25:00  字数:2373

 正面防守居庸关的是李三江的第二军主力,共四个师六万多人,轻重机枪配备齐全,大炮也是优先提供,各型火炮达三千门,这次他不用在保留实力了,足可以跟英国人来一场势均力敌的炮战。
陈驰的第一军第三师依然在敌后游击,并伺机采取大规模攻击,这次赵书礼给了他完全的自主权,可以发动一切他想发动的攻击。
高凤举已经调回,他的第二师也将参战。此前第二师已经经过休整,高凤举还召回了正在军校中学习的许多第二师的军官,赵书礼本来是不想战争影响他们的学业的,但是高凤举说让他们经历一场战斗远胜在学校里学十年,从而说服了赵书礼。不仅是第二师,赵书礼觉得高凤举的话有道理后,随即就给所有军校生下了命令,要求他们全部回到原部队,即使那些从没进过军营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考入军校的学生,也被安排到前线的部队中去观摩学习。
4月21日晨,也就是在英军到南口第二天,战斗打响,大炮轰鸣。
显然英国人很心急,但是对方随即以大炮回击,让英国人意外不少。
他们太自大了,根本就没有用心收集情报,自以为是的以为他们对付的不过是一群拿着长矛,顶多是装备轻武器的军队,他们把中国军队跟非洲黑人勇士等同了。
“嗯,不错嘛,这么快就掌握了大炮的操作,不过听声音他们上次缴获的大炮不少吗,要不是查理那头犟驴自杀去了天国,保住了自己的荣誉,我真想说他是个废物的!”拿着军用望远镜看着居庸关雄伟的城墙的埃德蒙对部下说道,他说的也不全是错的,的确李三江的部队中装备了大量缴获的英军火炮,尤其是那些重炮声音太大,几乎遮住了其他小炮的哀鸣。
“子爵阁下,我觉得对方恐怕不好对付,您看看他们的阵地布置的很讲究,相当专业。”
“哦,我的小阿奇博尔德,你的判断很有道理,我想这也是陆军部派你来这里的原因吧,不镀镀金恐怕很难当一个将军啊。”
阿奇博尔德的全名叫做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出身在一个军人世家,也是桑切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跟埃德蒙算是校友,只不过相差了十数年。一战中阿奇博尔德立功升至上校,距离将军就差一步之遥,可惜这一道坎不是那么好跨越的,有的人一辈子就挡在了这一步。尤其是一战后,似乎长期的和平降临了,阿奇博尔德升职无望,多亏了这次中国人不知所谓的挑衅让他看到了希望,活动了自己的老师,军中的长官,甚至还有父亲帮忙活动,费了好多事才得到了这次机会。
“是的阁下,这次还多亏了阁下帮忙,否则我恐怕也来不了。”
“这没有什么,谁让你父亲当年跟我钻过同一个战壕呢。不过你如果觉得因为这样我就会对你照顾的话,你就想错了,如果你像刚才那样总强调对手的强大的话,你知道我会怎么给你写评语吗。”
“阁下,难道我说错了?”
“你知道一个将军最重要的是什么吗,是信心,战胜一切对手的信心!”
“可是将军,我觉得正视对手也很重要。”
“哦,上校先生,我觉得你的思想很有问题啊。不过也难怪,你只是一个参谋,不用上前线去的。信心、勇气这种真正军人的气质,你没有也很正常。”
阿奇博尔德很气恼,他觉得这个老将军是在太偏执了,难怪他父亲告诉他这个人不好相处,要他小心点。
“将军,我希望您收回您的言论,我觉得您是在侮辱一个大英帝国军官的名誉,我严肃的向您强调,我是一个有勇气,有信心和敌人周旋到底的纯正的大英帝国的军官,先生!”
埃德蒙转过头看着这个年轻的上校,长满皱纹的面孔挡不住那双眼睛的锐利光芒,那双眼睛似乎随时都充满挑衅的光彩。
就在这时候,一颗炮弹落在两人附近,轰然炸响,瞬间石走沙飞。
阿奇博尔德惊的退后了三步,还好总算稳定住了身形没有跌坐在地。但是埃德蒙子爵一副自然的表情,一副同情的眼神看着这个后辈。阿奇博尔德什么也不说了,埃德蒙用他的实际行动给他上了很好的一堂勇气课。
“哈哈,小阿奇博尔德,告诉你一个真理,打死你的那颗炮弹你永远也看不到,也躲不开!”
阿奇博尔德点点头,不敢反驳。
两人回到指挥部后,埃德蒙又故意问阿奇博尔德刚才查看阵地有什么心得。阿奇博尔德这才发现刚才的惊吓竟让他忘记了查看的结果,只见埃德蒙子爵一副嘲笑的神情摊开了军用地图,在一个未命名的高地上画了一个圈,那个高地位于居庸关五里处,四周条件较好,北面险峻南面平坦利于英军攻占,占领这个高地后,英军的大炮将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埃德蒙把这个未命名高地定为0号高地。
这时候阿奇博尔德才想起来刚才他也是注意到了这个小山包一样的高地的,埃德蒙的眼光很准,但是他的表现就让人很不舒服了,尽管阿奇博尔德很佩服他的勇气,但此时那种对此人的厌恶更深了一层,他果然是一个不好相处的人。
······
“报告军长,英军有行动。”
在李三江的司令部里,通讯兵报告道。
“讲!”
“我方侦查兵侦查到地方一队步兵正往我正面阵地左侧迂回,人数两千左右。”
李三江一直想不明白英军会以何种方式攻击居庸关,这道雄关修建在太行余脉军都山的一道峡谷中,地形极为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成吉思汗当年灭金走的就是这条路,但是明朝后,经过徐达等名将重新修筑,几乎没有破绽,如果换成李三江的话,他绝对不会选择正面强攻这里。
但英军就是派出了一队步兵往左侧迂回,这自然不是为了绕过居庸关,开玩笑,两旁都是绵延无尽的山脉,只有居庸关把守的峡谷可以通过,迂回是不可能滴。
仔细看了看地图,李三江把目光放到了左侧如同人劈出的一条腿的那道小山岭,这倒山岭中间还有褶皱,而且是对着居庸关方向的,这要是放在过去冷兵器时代,敌人就算占据了这里,也没办法继续往前攻击,而且作为山脉,像这样的突出是难以避免的。
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英军占领这里将极大的改善他们佯攻的态势,尽管在这里依然要面对居庸关上守军居高临下的优势,但比之在山脚下跟对方对攻已经很好了。
随即李三江做出了一个决定,派出了一团士兵去防守这里。
他是一点优势也不能让敌人获得。
好在居庸关距离这里比之英军更近,李三江派出的部队先英军一步抵达了这里,但是英军是不会放弃的,正面战场之外的一个小战场随即开辟了。


九十二节 居庸关保卫战(2)
更新时间2012617 20:09:34  字数:3053

 英军是训练有素的,他们同时还携带了步兵炮,迫击炮等轻型步兵支援火炮。
而李三江这边则只有迫击炮,但是机枪众多,且提前占有了地利,修筑好了简易工事。
这个高地不高,只有七八十米,距离居庸关四公里不到,而到南口则有六公里多,占有这里英军的重炮将可以覆盖整个居庸关。
因此英军是势在必得,尽管对方已经占优了,但还是强行攻击。
在山脚下摆开了炮兵阵地,开始猛轰一气,在炮火的压制下步兵开始冲锋,这一套还是一战时候的套路。
结果步兵冲锋至五百米附近,对方阵地上的机枪迫击炮一通猛轰,就败退下来,英国人可不是日本人,生命是大大的金贵的。
各种迂回,突击,甚至夜袭,英国人都用上了,但是还是没有攻下阵地,倒是丢下了三百具尸体。并且他们已经再三请援了,甚至用要是没有援军将自行撤退这样的话,来威胁主帅。
英国人的援军源源不断的派出了,但是李三江这边的援军却没办法派,不是因为兵少。而是高地的地形对他这边实在是太不利了,因为后面是一个断崖,虽然不高只有几十米,但是就是通不过,而面对英国人那边则是平坦的下坡,中国的风蚀地形竟然不帮助中国人,这可恶的风。
对防守这里的102团来说,没有援军也不是最困难的,他们占据着有利地势,虽然在对方的炮火中有所损伤,但是东方民族的特性就是,在热烈的感情催化下愿意战死至最后一人。况且英军的损伤比自己这边还要严重,起码死了几百,还有同样数目的受伤情况。但是弹药问题却不能不考虑,他们是徒步过来的,当时为了赶在英国人前面,重武器都不敢带,弹药更是没法多带,现在又后援无望,这让人怎么打?总不能用牙咬吧,东方民族再厉害,那是精神上的,不是牙口好。
因此激烈的战斗到第三天,102团的弹药储备就近乎耗尽了,而英军的援军三千人已经开到,并且带来了大量的物资补给。情况对塞北军不利——
居庸关正面的情况就沉闷多了,双方一个占据绝对的地理优势,就跟对方炮战,另外一方也无法正面突破,只能选择不停的打炮,你打我,我打你。
但是除了正面战场外,还有另外的战场。
不应该忘记陈驰的军队,他的军队成分复杂,但是无一例外都是精兵。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就是经过正规训练,并且文化素质较高极富于战斗热情的学生兵。最重要的是,他这个军事主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校学习,军事知识完全得自德国教官的手把手教授,而他本人并不是一个安安分分的人。
这次赵书礼给他的命令是随即而动,策应主战场,他有完全的临机自决的权力。这个命令可是太对他的心思了,于是他决定采取一个特种战法。
由于上次他担负的任务是后方游击作战,目的是让部队中的新兵们见识下战场,因此军中缺少重武器。本来陈驰倒是跑到兵工厂闹腾过,想提走一批新下线的75mm步兵炮,结果被赵书礼叫到司令部大骂了一顿。(赵书礼极端不喜欢部下癖性十足,要是电视中那种擅长多吃多占的G军军官在他手里,估计早打发到魏冉的土匪军中去了。)结果他就只能带着只装备着步枪和少量迫击炮的军队出发了,不过他却带足了手榴弹。
虽然没有重武器,但是陈驰的第三师在上次的战斗中表现的还算不错,尤其是那次夜袭,如果放到合适的时机,那算是一次经典的战斗,只可惜他打的不是时候,破坏了李忘川的作战计划,又被赵书礼拉回去训了一顿,紧了紧螺丝后才放回军中。
那次战斗同样给陈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登禹那种杂耍般的爬墙技术任谁看了都叹为观止。战后陈驰找到赵登禹让他推广传授这种技术,同时开始跟赵登禹交流起了西北军中的一些特殊战法。
赵登禹是有问必答,把西北军因为一直以来为弹药所困,而被迫养成的那些,近战,夜战,破袭战,渗透战等战术战法讲了一遍。陈驰是颇为感慨了一下,一直久经战火,倍受打击却始终不倒的军队是不能小觑的。
那些所谓的夜战,破袭战,渗透战等战术,军中德国教官曾经讲解过,那些不过是脱胎于一战中的战术。到了二战的时候,这些战术就很少用了,被坦克战闪电战,大纵深作战等理论战术所取代。原因呢不是这种战术落后,而是因为一战中双方都找不到对付机枪、战壕加铁丝网的铁通防御才无奈演化出了这种战术,二战中战壕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后,他自然就没人用了。只有在中国战场,中国和日本这一对技战术和兵器同样落伍的冤家还在继续使用,那时候西北军仗着这套战术没少给日本人吃苦头。
这些都是后话,此时陈驰听完了赵登禹的细致讲解后,又问了许多问题。这种战法既然德国人讲过,他自然是听过的,演练中也使用过,可是没有实战过,此时他决定在英国人身上试试了。
······
南口附近的村镇很多都被英军占领了,他们驱赶走了居民,目的是为了构筑一个合理的防御圈。但是这让居民们恨上了他们,本来他们是很喜欢英国人的,因为上次他们的两万大军送来了大量的补给——陈驰夺占的补给由于不好运走大多数就地分给了当地的百姓。
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房屋,只能到跟前其他村里借住,好在这里的百姓长年生活在这里,有的在满清时代的八旗制中都还是一旗的,因此附近的村民也都好心收留了他们。但是要是能回到自己村子,当然是最好的了,因此人人心中怨恨。
马宽就是其中一个人,他是汉八旗的一员,按照现在的民族划分,他属于满人。这是辛亥后的划分,辛亥前他们的名字叫做旗人,清帝退位后,旗人就都成了满人。这是不科学的,当年八旗兵入关,号称从龙二十万,也就是说他们的军队只有二十万人,其中相当多还是汉八旗,也就是留在辽东的汉人或者被他们抢掠到东北去的汉人编成的旗。辛亥后整府把旗人一棍子都打成了满人成分,这造成了一个现象,满人成了中国除汉人外的第二大民族人数数百万。于是满人从尽管前的十几二十万人口,增长到了数百万人,这增长率还真是惊人。
今天夜里,突然有人找到了马宽,是他同村的杨二,这家伙是做买卖的,胆子很大,英国人上次来他还试图跟英国人做生意,要给英国人介绍几个胡同里的脂粉,但是被英国人打了一顿赶离了军营。跟英国人没做成生意,倒是跟塞北军做成了几笔生意,他帮塞北军搜集情报,对方给钱或者给东西,后来缴获的英军物质中很大一部分作为报酬给了他,让这小子发了一大笔狠财。
“马爷吉祥!”
“有话说有屁放!”马宽很看不上杨二那种低眉顺眼,见谁都像见了自己亲爹的作践样儿。
“有桩买卖不知道马爷感兴趣不?”
“啥买卖,要是好买卖你小子能想到我。”
“哈哈当然是好买卖了,只不过小的我一个人吃不下啊。”
“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