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人离开了贵宾室后,经理立马给总行打电话求助,岂料这个电话引来了他们大股东的注意,因为这个股东不只是一家银行的股东,他这两天里已经收到了十几个有人在他的银行里大量兑换黄金的消息,如果是个个案他不会在意,但是大量的出现,尤其是在他也在囤积黄金的时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注意了。以他的金融经验,他知道有人在做市,或者说是在搭车,因为他也在做市,他的名字叫做J。P。摩根!然后通过自己控制的股票交易人员查了下交易记录,摩根对这群中国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即使是他也无法把握具体哪天市场会崩盘,他只能利用雄厚的资本实力局部的做市而已。就像24那日他就没有抓住,而后才敢肯定美国股市崩溃的时候到了,于是他才聚集资金在29哪天联合许多大银行家进行了一次狙杀,可没想到哪天这群中国人也抓住了机会。
······
第二天那个中国人如约而来,但是他却没有见到昨天见到的那个经理,而是换了一个精神的中年人,他衣装笔挺,西服领带还夹着一个公文包。
“您好,我是约翰律师,很高兴见到您!”
“律师?我不知道我有什么必要跟一个律师交谈,你们经理呢,我要见你们经理。”
“您恐怕是见不到我们经理了,他被调职了,现在我在这里负责。”
“我不管谁负责,我要我的黄金,你们快点给我兑换。”
“我们的美元跟黄金可是挂钩的,如果我猜的没错,您是要把黄金运走对吧。”
“少废话了,我可是VIP,你们银行就是这么为一个VIP服务的吗?”
律师笑道:“请您稍安勿躁,您要的黄金我已经给您准备好了,不过我们老板对你们组织很感兴趣,不知道能不能跟你们的头儿见个面!”
“什么组织,什么头儿,我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莫名其妙。”
中国人虽然这么说,可是不由得紧张起来,他这次觉得自己玩大了,仅仅他一个人就搂到了超过千万美元,更别说其他比他更胆大更成功的人了。而且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尽量把户头分散操作,并在上百家银行进行兑换,兑换的时候时间也要错开。他实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暴露的。
“哈哈,您不用否认,在华尔街论消息灵通,连美国政府都比不上摩根和洛克菲勒的,五十个中国人,如同军事行动一般,半年来通过股市狂赚十五亿美元,而且目前正在大量兑换黄金,显然你们现在不看好美元了!”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把我的黄金给我,我还有急事!”
“当然,您的黄金当然是您的,随时都可以给您。十五亿美元,这可是足可买下一个国家的财富啊,还尽可能的都兑换成黄金,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你们打算把黄金带回中国是吗。不过我想请您传个话给您的主人,如果没有摩根先生的允许,你们连一盎司的黄金也不能运出美国,更别说你们已经兑换到的近五百吨了。还有就是,这事瞒不了多久,最多一个月,政府就会知晓并干预的,希望您的主人考虑考虑跟我们的见面的事情。”
中国人冷哼一声,带着秘书送进来的黄金,走出了银行,然后立即上了一辆出租车,这车是他半个月前租的,方便他到各个银行活动。


六十八节 狙击苏联代表团
更新时间201269 20:00:42  字数:3451

 赵书礼收到手下人报告摩根邀请的时候,正在跟严裕棠商量着对付苏联人的计划。
苏联人也来美国了,似乎也是闻到了美国经济危机的气味,但实际情况是苏联正在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他们需要大量的设备。
1927年12月苏联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由古比雪夫领导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1929年4月召开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一五”计划方案。于是苏联人也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来到了美国,目的在于购买美国的机器设备,不得不说他们赶的很巧,他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好跟美国的经济危机碰到了一起,而且美国经济危机也是五年。可以YY一下,史太林也是一个穿越者,完全对的上号。
赵书礼是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的,此时还有三天苏联人就要在朴茨茅斯登陆了。
“就按我说的,一定弄清楚苏联人去参观过哪些工厂,先一步把他们需要的设备买下来,你听明白没有。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让苏联人从美国得不到一颗螺钉!而且记住还要保密。”
“放心吧!”严裕棠回答道。
······
送走了严裕棠,赵书礼听了赵氏银行负责股票买卖的钱江的报告。
“什么,摩根跟洛克菲勒知道了,这可是两头鳄鱼啊。他们怎么会知道的?”
“他们说,在华尔街他们比美国政府的消息都要灵通,还说过不了多久,政府就会知道,而且会干预的。”
听完手下不无担忧的回答后,赵书礼笑道:“看来他们确实是想见我啊,不过也不用担心美国政府,既然摩根跟洛克菲勒能比美国政府先一步发现,那么他们就能够让美国政府永远不知道。”
“哦,那您见他们吗?”
“我有的选择吗,他们说在那里见面?”
“中央公园对面的咖啡馆!”
“怎么选那里?为什么不去他们的据点或者找个酒店呢,去咖啡馆里人多嘴杂的,不过或许更容易避人耳目也说不定。”
······
“您好,见到您很高兴,真没想到中国政府的商务部副部长竟然是一个金融高手!”
一见面西装笔挺的约翰律师奉承赵书礼道。赵书礼本来还以为会跟摩根这样的风云人物会面呢,没想到却仅仅是个律师,不过既然这个律师可以同时代表摩根跟洛克菲勒,那么证明他自身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要知道律师在美国可是很有社会地位的人,他们绝不是某类人的附庸,就像当年洛克菲勒建立石油托拉斯的时候,就是他的律师给他设计的制度,可以说是这个律师发明了托拉斯这样一种垄断制度。
赵书礼不知道眼前这个律师是不是那个律师,但是从年龄上判断应该不是,但或许是他儿子,赵书礼恶意的猜测。
口里却颇有意味的道:“你们真没想到?”
约翰律师打哈哈笑道:“其实已经想到了,我们也已经猜到了您的身份!”
“这就好吗,开诚布公一点,你们想要干什么?”
“我们希望跟您合作,现在美国的情况想必您也看到了,以您的眼光不难看出我们银行业在美国要很长一段时间会没有生意做了。所以摩根先生和洛克菲勒先生希望跟您合作。”
“你能代表摩根和洛克菲勒两人?据我所知两人好像关系不太融洽吗。”
“在利益面前,上帝和撒旦都能成为朋友的。”
“哈哈,那好吧。说说,你们想跟我怎么合作。”
“我直说了吧,我们知道你在报纸上做的那些手脚,也知道中国远没有报纸上写的那么好。不过我们同意一点,中国将是比较不错的投资地,所以我们希望未来中国的借款由我们承担!”
“你们认为我做的了这个主吗?”
“也许原来不能,不过在美元支持之下我想世界上没有办不成的事。而且我们通过您的表现认为,您是适合的人选,您有能力帮助我们拓展中国的市场。”
“了解了,你们是想让我当代理人啊!没问题,乐意效劳,那么请问我能得到什么呢?”
“国际惯例,我们的每一笔贷款您会获得佣金,另外还有您的那些黄金,会由我们负责运送到中国,不知道这个条件您满意不满意!”
“你既然这么专业,我还能说什么呢?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哎,算了···”
赵书礼本想让他们帮忙切断苏联从美国购买设备的渠道,但是一想还是放弃了,因为他可不想让苏联人知道这件事,尽管严裕棠的手段也不可能瞒一辈子,但是只要有个三五七年就够了,所以现在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
······
跟摩根和洛克菲勒的代表达成协议后,赵书礼回到安身的旅馆,立即给远在德国的高星桥拍了封电报,同样要求他在德国阻击苏联人的采购计划,因为赵书礼知道,苏联人工业化时期的设备来源,主要就是美国和德国。
终于苏联人上岸了,美国政府自然派人迎接他们,而且规格比迎接赵书礼时候高多了。俄国人虽然制度不同,但是国际地位仍然比中国人高多了,起码在这个时代是如此。
赵书礼不见怪,他巴不得美国人再热情一点呢,让苏联人在酒会上喝个十天八天,好给严裕棠更多的时间布局。但这些苏联人显然不是贪图享乐之辈,他们是怀着为祖国实现工业化的崇高目标而来的,因此非常积极,第二天就要去参观工厂。苏联人参观的第一个工厂是当地的一家造船厂,这家船厂刚遇到经济危机,资金链一时有些紧张。但是此时还没有严重到揭不开锅的地步,因为经济危机才刚刚开始,美国人心里还没有什么思想准备,大多数人以为会像以前遇到的数次危机一样,过段时间自然就好了。
但是有生意总是好的,这个船厂的主人可不是什么思想斗士,他哪管来自哪里的订单呢。但是当苏联人上门的时候,他却格外冷淡,不但没有亲自接见,而且指示工厂的工程师刻意刁难苏联人,他们想看什么就是不让看,想谈生意也不谈,还扬言苏联人的订单就是丢到路上他都不回去捡。
原因吗,是此前一天,一个日本人突然带着翻译上门,下了大订单,让老板非常高兴,以为就此度过稍微有些紧张的行情了,连工人都没有辞退一个。但是日本人说,他们不喜欢苏联人,如果船厂跟苏联人做生意的话,那么就没法跟日本人做生意了。老板为了眼前的日本人的钱,爽快的答应了拒绝苏联人的合作要求,所以才出现了,老板怠慢苏联代表的一幕。不过船厂老板显然想不到那个日本人其实是中国人,正是严裕棠,但是他的翻译倒真的是一个日本人,一个日本留学生。
苏联人碰了一个钉子,不以为意,继续走访,可是接二连三的遇到同样的事情。他们决定离开朴茨茅斯,第二站他们去的是纽约,纽约可不仅仅是只有金融业,造船业同样发达。这让赵书礼十分头疼,苏联人怎么这么在意造船呢,赵书礼的地盘都在内陆,他可不想总给船厂下订单啊。
咬咬牙撑过了苏联人的几波热情后,苏联代表团前往费城,他们继续受到冷遇,已经有三十多家工厂是这样的情况了。苏联人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团长给史太林做了汇报,史太林说了句经典的: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啊!
匹兹堡,克利夫兰,底特律,芝加哥甚至旧金山,苏联人几乎没有得到好脸色。
但是另一波人对他十分热情,毫无疑问正是赵书礼。
也是巧合,这次苏方的代表团团长,正是曾经在买卖城采购过设备,跟赵书礼谈判过的那个苏联工人领导。
赵书礼正好以此为借口,几乎是天天邀请他参与各种酒会,苏联人勉强答应了几次,被赵书礼套到了不少话,其中很多都是他们的行程,这给严裕棠的布局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赵书礼还从苏联人身上发现,他们对美国企业界反苏的意识非常愤怒,可是却无可奈何。但是无一例外都表示为了国家,个人受点委屈不算什么,真是一群好孩子啊。
苏联代表团一路往西走,赵书礼一路陪同,直到旧金山,终于分别。
此时赵书礼诚恳的邀请他们到绥远去考察,说那里他或许会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
苏联团长说一定去。
······
跟美国赵书礼和严裕棠明暗两条线对付苏联人不同,在德国的高星桥就直接多了。
他单刀直入,跟德国企业界表明了,他十分不喜欢苏联人。宣扬一战中正是因为苏联人的策动,德国才发生了水兵起义,不然德国是不会失败的。并表示德国只能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选一个,要么跟苏联贸易,要么跟中国。同时悄悄的对那些跟苏联人接触的工厂企业承诺,苏联人采购的设备,可以转给中国,就是一定不能卖给苏联。
他单刀直入的效果并没有严裕棠的阴招好使,只有不到半数对苏联有歧见的大工业家采取了抵制,而中小工业家们巴不得苏联人跟他们合作呢。
严裕棠这家伙就阴险多了,在赵书礼要求保密的情况下,他故意在美国请了个蹩脚的日本留学生做翻译,诈称日本人,凡是苏联人要去的地方,他都提前打好关系,下大笔订单,或者承诺采购设备,并且当即支付一笔不菲的定金。要求就是不能跟苏联代表团做生意,他的借口冠冕堂皇,有时候是说不喜欢苏联人,有时候说苏联人采购的设备将对日本造成威胁,有时候又说苏联人不怀好意只是来偷学技术的。
严裕棠做的滴水不漏,但是却有一个不好,就是花费了赵书礼三亿美元的资金。这家伙,好在除了前几天订购的十艘货船外,基本上不算浪费,而且价格还很合理。毕竟苏联要工业化,赵书礼也要工业化,苏联人采购的设备赵书礼同样需要。
总之他成功了!


六十九节 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更新时间2012610 11:32:33  字数:2688

 现在正是秋日,但依然烈日炎炎,对匹兹堡的钢厂工人来说恐怕是难熬的日子,但是对于像摩根这样的人来说,这却是极好的休假的日子。摩根喜欢游船他自己就有好几艘,此时他就身在一艘游轮上,正在墨西哥湾享受阳光。
虽然是在邮轮上,但是对于摩根这样的银行家来说,是没有休息日的,他桌头依然放着报告、计划书和贷款协议等文件。
其中最上面的一份是他刚刚看完的,那是关于跟中国签订的贷款和发行债券的协议。
“摩根先生,您真的认为中国有生意可做吗?据我所知他们五十年前的借款现在都还没有还清呢,现在关税等大头都抵押出去了,我不知道他们还有什么可以抵押的,除非您对他们的辫子感兴趣。”
摩根的私人秘书跟摩根开玩笑道。
摩根耸耸肩道:“你还是没有进步啊,可惜你父亲当年是那么出色的一个人。你真的以为我对向中国贷款有兴趣吗?”
“您的意思是——债券!”
“没错。”
“可是,债券中国人同样没有偿付能力啊。”
“中国人偿付不偿付跟我们赚钱有什么关系。”
“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