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初他在德国的时候,接触了装甲部队的理论,装甲军的理论来自于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富勒,富勒认为坦克装甲车应该集中起来使用,配合能跟的上坦克速度的其他军种,直入敌军纵深直接攻击敌军指挥中心。这种理论显然是一种大纵深作战理论,德国人对此有更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认为应该大范围迂回包围歼敌,因此也需要有快速反应兵种跟坦克配合,以达到突然性、集中性和奇袭的效果。根据这种理论,一开始陈驰想到的是用骑兵来配合坦克装甲车,塞北军其实在东北的时候,也实验过这种配合,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骑兵的战马不好配合,而且战马需要的粮草对于运输来讲压力太大,不太适合突袭式的长驱直入。
建军的时候,陈驰也经常性的跟隆美尔通信,最后决定了使用摩托。为此他找赵书礼要求采购西方的摩托车,结果赵书礼给他建了一条摩托车生产线,专门生产大功率军用摩托。事实证明,摩托车配合坦克简直是绝配,不管是速度上,还是越野性上都满足要求。于是塞北装甲军终于成军,陈驰任军长,只不过装甲军的威力还没有显现出来,光靠威风是没有办法服众的,又因为人数太少,不是不想增加而是培养起来不容易,所以陈驰的地位才比军长低一级,又因为这只军队是他一手拉起来,平时所费军费又抵得上一个军,所以他又比师长要高。
装甲集群过后,众代表还没有回过神呢,天上隆隆的生意就已经传来了。
三百架飞机编成编队,一架接一架的飞过,这阵势着实惊人。
这些飞机有战斗机有轰炸机还有侦察机。
战斗机是小鸟公司设计制造的燕式ⅱ型飞机,简称燕ⅱ式战斗机。是单人单座,采用星型发动机,流线型单翼设计,灵活性和格斗性相当好,在李湛说来就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完败日本的双翼飞机。轰炸机则是国营飞机厂设计制造,采用双发水冷直列式发动机,直列式发动机还是目前的主流,成熟可靠马力也够。其实用直列式也是因为小鸟公司使用了星型发动机,而国营工厂跟他们竞争的结果。国营厂当时很不服气一个初出茅庐的后起之秀,竟然在格斗试验中打败了他们的飞机,于是才决定新试制几款飞机,可结果是小鸟公司也在设计,最终还是燕ⅱ式飞机打败了他们的战斗机,但是小鸟的历史和积累毕竟太短,他们仗着的是先进的设计思想,于是在轰炸机的竞争中败给了有强大技术储备的国营工厂。
阅兵还在继续,但是主持阅兵的李忘川却已经开始了对塞北军的自夸。
当他介绍,塞北军现在有一千辆坦克,一千架飞机,其中两百多架轰炸机,骄傲的表示,整个中国没有塞北军去不得的地方的时候,所有的参观者脸色都变了。确实,有这么多飞机,确实是没有地方去不了,塞北军这是红果果的威慑。这让他们想到了上海的黄金荣,顿时感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了他们的头顶。心中暗暗决定,以后一定不能挑衅塞北军,哪怕自己跟他相隔千里。
阅兵确实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但是事后媒体的报道却不怎么正面,他们严重鄙视了赵书礼秀肌肉露牙齿的表演,同时颇有讽刺的说,塞北军现在已经独霸北方,不管是张学良还是杨虎城都不敢反抗他的意志,从黄河以北到北方边境,都是塞北军一家独大,塞北军的领导赵书礼已经是实质上的北地之王了。
这次会议让赵书礼博得了一个北地之王的恶名,但这恶名在塞北却被传为美名,塞北人很认可这个名号。但是却有一个人十分的不满,这就是这次会议的设计者,厚黑教主李宗吾。



二百三十六节 情报
教主走了。
和以往一样,教主跟沈瑞麟的关系依然很好,他的走只有沈瑞麟知道。
其实教主是一个和善的人,只是没有人知道罢了,他外表表现出来的孤傲,只是因为他很孤独。用孤傲来掩饰内心的孤独,来慰藉自己不被人理解,寂寞的心。
教主李宗吾走了,他临走还有一个使命,去说服四川军阀同意修筑通往蜀中的铁路,让千古蜀道变通途造福川中百姓。
沈瑞麟看着手上教主临走时给的留的纸条,上面画着一只活跃的金鱼,他苦笑了,他明白这老朋友的意思,鳌鱼脱却金钩去,摇头摆尾不再来,教主不会再回塞北了。
说教主对塞北失望吧,是的,教主给赵书礼出了个主意,说借这次所谓的经济提携会议立威,威逼中央进行公开选举,各省派出代表票数相同。这样的话,塞北有四省,而中央只有五省,塞北只要在拉拢几方势力很容易就能在政治层面上打败蒋价石,从而再次把赵书礼送到顶峰。在李宗吾看来,这件事操作起来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蒋价石树敌太多,他一直在南方发展,但是南方却遍地是他的敌人,南方的两广是他的死敌,云贵跟他貌合神离,川中军阀对他戒备重重,在李宗吾看来蒋价石实在是一个失败者。而赵书礼虽然在北方发展,也打过不少军阀,包括阎锡山和张学良,但是塞北军的威势已经达到了让这些人不敢反抗的程度,加上赵书礼向来比蒋价石更有信用,因此通过投票来选举的话,几乎是稳操胜券。所以李宗吾才出谋划策举办了这次大会,但是赵书礼满口答应的好,可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拉稀了。大会上,他根本没提选举的事情。
事后李宗吾质问赵书礼,赵书礼回答他,现在内有忧患外有强敌,实在不是一个争权斗利的好时机,现在发动内部争斗实在是没有意思,真的很不好玩。得到这样的回答的李宗吾,虽然在沈瑞麟面前大骂赵书礼是个笨蛋,孺子不可教庶子不足谋,然后拉着沈瑞麟宿醉一场。沈瑞麟了解他这个朋友,他知道这个朋友只有在高兴的时候才会喝酒。但是既然他高兴,可为什么要走呢,这就是民国啊,这里的文人性格太鲜明和难以捉摸了。
反正不管用什么方法,李宗吾回到四川后,很快说服了各个土军阀,同意了塞北修建通往四川的铁路。但是就像沈瑞麟猜测的那样,他真的没有回来,不久媒体界也发现这个情况,去采访他的时候,他告诉媒体,赵书礼没前途,不能成大事,所以他才离开的,可惜了他的升官发财的机会了。
————————————————
“哦,情况已经这么严重了吗,虽然我曾经想到这是必然的,可是没想到这么快的堕落啊!果然是不加节制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啊。”
赵书礼可没空理会李宗吾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去留,他此时正在处理一桩奇案,他的案头摆着几份秘密文件。这些是他的情报组织提供的,没错他终于有了情报组织了,很强大的情报组织。
成员只有不多的几个人知道,除了他之外,军方和政界只有不超过十个人了解真相。
这些人是在他遇刺期间显威的,他不在的时候,这些人没有了制约的力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特长。政界军界都渗透了进去,而且是如鱼得水,这回到塞北的赵书礼第一次感到了黑暗中的力量,在很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也生出了一点恐怖。否则他根本不需要让太多人知道,他一个人知道就更好了。
这些人不但自己是特务,而且有些人还受命培养新的间谍人才,在军校中划分出来一个十分神秘的分院,对外名称为纵横学院,名义上是培养外交人才的,实际上主要功能是为了培养间谍。在学校中,这个学院的学生就开始了隐藏自己身份的课程。
除了在学校中培养外,还从社会上招募,当然是隐秘的招募了。几年过去了,从东北到四川,从新疆到广东,中国各个重要地方都有这些人的存在,布下了大大的一张网络。
但更多的则是在塞北境内,因为发展比较方便。
赵书礼倒不是有意要监控,因此也没有过多的重视,只是这份文件太过敏感了。
这是贪污腐化!
塞北地区的民生虽然不至于像地狱般,比起中国其他地区,这里的生活还是要好很多的,但是跟所有发展中的地区一样,高速发展中的塞北生活压力其实相当大。首先就是通胀一直居高不下,十年前塞北币刚发行的时候,票面价值可以等同于银元,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要求增多后,白银的攻击不能满足,只能发行越来越多的纸币,甚至最后干脆禁止了白银的流通。而纸币的发行又大量超发,流入市场的货币量增加后,自然引起了通胀。
跟全国对比,粮食、肉食、牲口这些物产由于产地差异大,尤其是塞北这些基础物质并不缺乏,对比起来有失公允,拿跟国际市场紧密相连的汽油做一个对比,十年前一吨进口汽油只有八十元,而现在已经涨到了八百,涨幅为十倍。其他产品也大概在这个幅度上浮动,粮食涨幅七倍算是最低的,因为这几年塞北耕地面积持续扩大,肉类增加了八倍也是同样的道理,布匹增加了九倍,铁矿石需要进口,因此增幅更大达到了十二倍。
物价增加的幅度太大,但是工资的涨幅只有十五倍,尽管增幅是大于物价涨幅的,但是民怨却越来越大,原因很简单,随着经济尤其是工业化的进展,塞北市场上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当是农业社会的时候,大家只需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可是到了工业社会,提供的产品多样化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所有人都能够消费的起,因此才感到了自己的贫穷。这是一种对比之下的落差,只有社会转型到了以消费为主的时候,大部分人才能消费的起大部分的消费品,而现在塞北却是一个建设型的社会,大量的资源不是用于消费而是用于投资再建设,要转型需要时间。
但是民怨却不能等,而且相当重的民怨集中在**上,大家都认为有些公务人员的素质和作风太让人不能接受了,老百姓生活困苦,而当官的奢侈无度,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这里积聚了太大的民怨。
这份秘密文件正是关于官员**的一份详细情报,情报来源于在整府任职的亓一年,他的代号是猫。



二百三十七节 德意志狂人
这份情报上显示,**现象相当普遍,各个部门只要是有点实质性权力的,就存在**现象。而最严重的是工业部门,原因很简单,这些年都是大规模工业建设,这个部门掌握的资源最多。
而主掌工业建设的工业化委员会委员长姜奎就是一个大贪,这些年投入的数百亿中,他个人就捞了三千多万,而像他这样的蛀虫加起来,总数已经无法计算预计在十亿左右。这实在是触目惊心,由不得赵书礼不怒,在他看来,这些钱如果都用在建设上,可以多建多少工厂啊。顿时他心中就生出了,谁敢动他的钱,他就要谁的命的想法。
但是这想法实现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第一因为这些证据并不是正规渠道得到的,也就是程序不合法,是不能用作法律依据的,塞北的法官一定不会接受这样的证据;第二,要真正搜集他们贪腐的铁证其实也不太容易,因为这些人在这行业做了这么久,做些假账什么的可算是行家了;最后呢,赵书礼心中也冷静下来了,这些年这些人还是做了些事情的,起码他不在的时候,塞北的各项建设他们都没有松懈。这些人起码也算是有功之人,当然功过不能相抵,但是真要动用死刑来制裁他们赵书礼也有些不忍心。
最终他约见了大贪姜奎,把那一沓证据甩到了他面前。
姜奎看的冷汗直冒,最终受不住沉默的气氛压抑,跪倒在地上求饶起来。
“起来吧,你走吧,回去吧。”
赵书礼说了三句短语,他实在是不想说太多话。其实他心里也是很自责的,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好坏跟制度的好坏有莫大的关系,古人有云,世治则小人守正利不能诱也,世乱则君子为盗邢不能禁也。他们之所以贪腐,乃是因为制度没有保护好他们,没错制度是连坏人也保护的。
“我回去哪里?”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回去塞北法律不能制裁你的地方!”
姜奎明白了,他被驱逐了,他是天津人,德国留学生,天津现在是张学良的地盘,准确说是宋哲元控制着,哪里是塞北的法律管辖不到的地方。
十年,他在塞北工作了十年,揽了三千万,每年三百万,赵书礼没有亏待他。姜奎是明智的,他当夜就走了,他走后,塞北整府对外宣称他因病辞职。之后开始轰轰烈烈的反贪行动,能举证的毫不犹豫的举证,将贪官进行收押,无法举证的,只要能从其他渠道得到确定的信息,部门领导也进行约见,然后迫使那些贪官自己辞职。赵书礼的整府不需要蛀虫,而且他还要铲除以后蛀虫滋生的土壤,新建立了一个监督部门,这个部门不对任何人包括赵书礼自己负责,完全由有声望的正直之人组成,这个部门有整府的秘密部门配合,可以不掌握证据就对官员进行质疑,然后约见审查。这种制度,配合上整府独立的司法,加上举证有奖行贿无罪制度,赵书礼实在想不出还有人能贪腐。
经过整治,赵书礼对情报系统算是满意,但仅限于塞北内的,而外部的吗,就有些差强人意了。尤其是他最需要的关于日本的情报,一直很不给力,诚然这跟塞北地区情报网络建立晚,而在日本发展又困难重重有关,现在搜集日本情报主要还集中在东北地区,在日本仅发展了少数留学生,可这些留学生并不容易得到高层的情报,充其量是搜集搜集日本报纸上的简报。这种情报太过肤浅,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日本到底什么时候针对中国发动战争,我需要一个确定的信息。”
面对东北负责人向南风赵书礼质问道。
向南方很谨慎的道:“短期内。最近日本人在东北的行动很诡异,关东州驻军经常进行军事演习,在朝鲜军队全部驻扎在了边境地区。而他们跟英法意三国也是勾勾搭搭,似乎有对东北苏军发动行动的迹象。”
赵书礼很不满意向南风的回答,当时把这些人派往各地的时候,他可是寄予厚望的,还亲自给他们起代号,像亓一年的猫是因为他是在内部抓硕鼠的,而向南风到了东北,赵书礼送给他东皇的外号。可这家伙一点也不皇,钱没少花,赵书礼没看到效果。
“我要的是确定情报。”
赵书礼没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