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这项技术就被引入了塞北,沙漠地带只有有了水,一些条件甚至还要比河滩要好很多。加上河套地区纬度较北,这里的原产的西瓜要在九月才上市,而南方的山陕河北河南等省份这时候恰好西瓜退市,一时填补了这个空缺,所以塞北沙漠中的西瓜种植非常成功。但在成功也不可能一直用几千万亩土地种西瓜啊,谁吃的完,滞销是难免的,那几年甚至农民们用西瓜喂猪。种植上一两年西瓜后,任由瓜秧烂在地里,就慢慢形成了一层腐殖层,这时候可以种菜,在经过一两年这里的土地就跟别的地方没有两样了,小麦土豆玉米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塞北军地区相当数量的更低就是这样出来的,河套地区除了平白增多了五千多亩可耕地外,另外草原面积也随之扩大了,基本上可以说成片的消灭了盘踞此地千余年的沙漠。
塞北的经验现在已经在新疆推广了,那里的移民们也使用起了,西瓜——蔬菜树木——粮食的改良方法。新疆主席盛世才信誓旦旦表示,要把新疆苦寒变粮仓,塞外变江南。但是新疆又有新疆的特殊问题,他遇到的麻烦多着呢。
赵家在库不齐的马场规模很大,有十几万亩大小,同时这里也有十几万匹的好马,平时放出去让附近的牧民帮忙放牧,剩下崽子跟牧民平分。牧民也乐得空手得利,而且这里的马确实是好马,都是从苏联或者其他国家进口的好马,经过杂交选育出的新马,最开始的选育工作由德国人帮助,后来才由塞北地区有经验的牧民和畜牧业专家接手,现在他们把这种比蒙古马高大,比顿河马爆发力强,比阿拉伯马耐力好的马种叫做河套马。当然也不光只有优点,拉出每个单项却又比不上他的母系了,应该算是一种综合素质较好的马种。但是有一个优点却盖过他们的母系,那就是繁殖能力,比起阿拉伯马或者金贵的欧洲马种繁育力十分强,母马可以一年到头都怀孕,这应该算是杂交的优化吧。
只可惜数量还太少,现在也就是第一军中的骑兵有资格装备这种马,至于骑兵最多的部队,外蒙的骑兵军现在还只能使用传统的蒙古马。但是赵书礼这些人骑乘还是足够的,他们一行人到了马场后,相当多年轻人都已经迫不及待的去马厩挑选自己心仪的坐骑了。只有梅琳芝和几个女同学却还赖在赵书礼身边,文文静静的似乎是等候主人的安排。
把她们带到这里后,傅青荷就不热心了,也懒得在招待她们,也呆在赵书礼身边不动。
这时候赵书礼总算是看出其中有不妥了,但是他问心无愧,几个女学生他还没什么想法,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他倒是大大方方的安排了起来。
“好了,跟我去挑马吧!”
带他们到一个最好的马厩边后,赵书礼让她们随便挑选,这个马厩是赵书礼私人的,里面都是自家的马,有二十几匹,全是耐力速度兼顾且温顺的马儿。
几个女孩子不在压抑自己的激情了,纷纷挑选了自己喜欢的马儿。梅琳芝挑了一匹白马,这匹马赵书礼也最常骑,算她有眼光。可是很快就出问题了,当马倌把马牵出来后,让女孩子们骑上去的时候,却每一个人敢先上。
见到此情况,傅青荷再次主动了,她来到梅琳芝身边,热心的跟她讲解骑马的要领,然后是半主动班强迫的把梅琳芝送上了马鞍。
赵书礼也找了一匹马,跟她们一起。
起初这些女孩叽叽喳喳还挺兴奋,可随着傅青荷使坏,在梅琳芝的马屁股上拍了一下,那马儿撒欢奔跑后,结果就变了。几个女孩子的马也跟着跑了出去,她们以前可没有骑过马,根本不懂怎么控制马匹。现在只敢死命抓着马鞍子,连缰绳都不管不顾了,大喊大叫着任凭马儿自己奔跑。
赵书礼一看这阵势盯了妻子一眼,不有笑了,然后自己催马向前赶去,开玩笑倒没什么出了事可就不好了。
岂料追上这些女孩子的时候,他们的脸都吓的煞白,尤其是梅琳芝,已经哭了。
   
 

一百九十一节 嘎嘎梅林
“哈哈,别怕,我这马都很温顺,不会把你摔下去的!”
赵书礼赶上梅琳芝后,看她哭了,顺势搂起了她的马缰绳,让马停了下来。
可是这女孩子就是止不住的哭声,此时连下马她也不敢了,还是在赵书礼的扶持下才下了马来。等到了平地上,双脚一软歪坐在地上,哭的更厉害了。
青荷也追了上来,她看梅琳芝坐在地上,赵书礼坐在她旁边一个劲的安慰她,便也下了马走了过来。
“到底是个女孩儿啊,就是爱哭!”
傅青荷感慨道,岂料她这一说,梅琳芝顿时不哭了。
傅青荷继续道:“我们塞北啊地方太大,这女孩子也得会骑马才行。”
“青荷,去看看其他人怎么样了,别逗她了,她是南方来的,那里骑过马啊。”
赵书礼看势头有些不对,女人在一起不是唱戏就是斗嘴,把妻子支走了。
等青荷走了后,赵书礼才对梅琳芝道:“看来带你们来骑马是个失败的决定,现在咋办走回去?”
岂料梅琳芝倔强的道:“不,我还要骑。”
事实证明她的倔强是嘴上的,等她刚一上马,突然又哭了。
最后只能是赵书礼跟她共乘一匹马回了马场。
其他人也都差不多,那几个女孩子也吓坏了,男生倒是强了很多,都嚷着说刺激。
众人都回来后,马场的厨师已经做好了饭菜,杀了头羊,还打了两头黄羊。可这几个南方人却吃不惯羊肉,说味道太膻气了。草原上的羊比之中原百姓家里养的,其实膻味已经很淡了,可他们平时基本不吃羊肉,那味道就显出来了。
这是一次失败的郊游,目的本来是笼络这些赵书礼定出来的学生代表,相信时候媒体会大力报道,塞北政权是多么重视人才的。但现在却黄了,恐怕媒体会更多关心这些女学生被吓哭的事情,恶意猜测猜测赵书礼是不是有意的,是不是有什么龌龊的情调。不过赵书礼猜错了,媒体的恶意曲张超乎了他的想象,媒体把他跟梅琳芝这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女学生扯到了一起,编造了许多谣言。
那都是后话了,先说赵书礼郊游回来,收到了一个消息。
塞北军整府逮捕了一个已经逃难了一年多的蒙古逃犯。
塞北地区民族成分复杂,本来就是多事之地,每年各种民事的刑事的案件多不胜数,可为何这个逃犯能够引起赵书礼的注意呢。因为这个逃犯可是个名人,人称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热何人,本名那达木德,他有个汉名叫做孟青山,嘎达是他的外号,意思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梅林是他的官职,意思是王爷府中带兵人也就是总兵的意思。
话说这个嘎达梅林为什么会犯事呢,这却是一场误会。
塞北地区,自从清末满清整府实行了实边政策之后,蒙古人和汉人矛盾就开始加剧了,根源自然是土地了。塞北地广人稀,清政府希望把内地拥挤的百姓移居到这里,一方面缓解内地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住国土,防备沙俄侵犯。可是因为生活习惯的原因,汉人来到草原后,自然要开垦土地,他们可不会放羊。这就侵犯了蒙古人的草场了,蒙古人没有土地私有观念,很多地方保持游牧状况。可是法理上,蒙古草原都是各个王爷贵族的,所以汉人来了以后,开垦土地是向王爷租的,给王爷交租字,却跟牧民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到了现代,蒙古王爷也开了眼界了,再也不甘于窝在草原上,天天闻着马粪味儿了。以嘎达梅林所在的盟旗王爷,根本就不在草原上住,当热河属于奉系军阀的时候,他就住在沈阳,后来热河归属塞北地区后,他又搬到了归绥。整日间享乐不停,但是落后的游牧显然无法满足他的需求,当初他曾个张作霖合作吸引汉人去开垦草场,到了归绥后,他继续跟整府合作。
但是这合作持续的时间很短,因为塞北派出去的考察团回复,那里根本不适合开垦成农田,否则会有严重的生态后果,已经有部分早先开垦出来的农田出现沙化的迹象了。赵书礼也想到了后世有名的科尔沁沙地就在热河,而几十年到一百年前这里还是丰美的科尔沁草原呢。于是就制止了继续往这里盲目移民的计划,这在河流流经的水文条件较好的地段设置移民点,同时优先开发这里的矿产。
但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却还没来得及处理,而嘎达梅林这个人却恰恰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他曾经因为蒙古人草场问题,他希望收回被王爷租给汉人的土地,于是在1929年联合了不少蒙古要人来塞北请愿。结果因为表述的问题,加上当时中国政局持续紧张,而赵书礼又远在美国,他便被担心引发变故的整府暂时关押了起来。那时候赵书礼还不在塞北,否则肯定能及时处理此事。由于当局的关注不够,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没人处理这些蒙古人问题。而嘎达梅林心急的妻子,牡丹琪琪格带人把他从牢里劫了出来,从此开始了逃亡。
要说烈女救夫,这也算一段佳话,况且嘎达梅林还应该算是被冤屈收押的。所以情理上他们是值得被原谅的,但是法理上则不妥。塞北的法制一直相对独立,赵书礼从来不干涉,因此他立刻被定案,开始通缉。
而嘎达梅林在草原上声望很高,曾经因为土地问题跟王爷都发生过冲突,辞职不干。本身又是一个生在草原长在草原的地道蒙古人,因此想在草原上抓住他,实在是非常难的。而这次他之所以归案,乃是其自首的。他提了一个条件,可以判他的刑,但是要放过他的妻子。
真是夫妻恩爱啊,但当着卷宗交到赵书礼手里的时候,赵书礼只给了几个字的批复:依法办事。结果是嘎达梅林被赶出了警察局,而他的妻子继续在通缉榜上停留,并劝嘎达梅林让他妻子来投案自首。原因吗很简单,当初嘎达梅林被抓是误抓,而他妻子劫狱就是实实在在触犯了刑罚,所以嘎达梅林无罪,但是他妻子又罪。
案件如此审理,引起了塞北各界的剧烈反响,一时间大有压到东北谈判的阵势。
而很快因为这个问题,有一个犀利人物找上了赵书礼。
此人大名鼎鼎,来到塞北后,跟赵书礼却见面甚少,仅有的几次见面也是不欢而散,两人理念放不到一块去。
这人会是谁呢?
   
 

一百九十二节 拉风的教主
这些年塞北军引进的人才太多了,因为就近北京的关系,那里的许多风流人物,在北京失去了首都资格变成北平后,有的就选择了到塞北发展。其中有政界老油条,有大学教授,著名律师,黑老大等等。
可是这个人却是一个奇葩,他宣扬人要成功,必须厚其脸皮黑其心肝。
说到这里,这人是谁已经呼之欲出了,他就是厚黑教主李宗吾。
他本名是李宗儒,但是当他后来看透了官场黑暗,人情世故后,静下心来著书立说,竟被他悟通了一些道理,从此不再宗法儒家,而是把自己跟孔子比之,只能宗法自己了。
他当初是被沈瑞麟一时兴起绑架到塞北的,起初沈瑞麟大是乐了一阵,他急切的想看看凡事都表现的老神在在的教主,在被释放的时候突然发现绑架的人是自己后,是什么表情。可没想到教主当时很淡定,沈瑞麟很失望,用力的一拳打在了空气中,任谁也不好受。
他问教主是不是猜到是自己干的,所以不担心。教主回答没有猜到,不过想过肯定是有人要用他了,为什么担心呢。沈瑞麟又问,凭什么说是有人想用他,而不是绑架他谋害他。教主回答,他身无分文,图财不会找他,他长的也不怎么样,图色更不会找他,才倒是有那么一点,那么找他必然是为了用他的才了。
沈瑞麟服气了。
教主就这样到了塞北,赵书礼奔着名气倒是很早就拜会了他一次。
赵书礼本来想请教主在塞北大学里教授儒家学说,赵书礼不是一个儒家崇拜者,但是他认为儒家的许多教义是值得宣扬的,比如气节,尽管不必像明朝时候那样狂热到吃人一个馒头就要剁手的海瑞境界,但是起码不能当汉奸啊,学学文天祥不好吗。
其实发扬于中国的土生土长的儒家,并不像后来人憎恨的那样一无是处,道之所在,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儒家大勇还是值得学习的。另外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难道也是腐朽的,难道真的要把中国人都变成西方人的行为模式那就是文明了?
后世中国人之所以会误会儒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士大夫不讲原则,给儒家抹黑了。但是后人却很难分清这些,所以赵书礼想请李宗吾这个对儒家看的很透彻,很有研究的人来讲这门课,以免误人子弟。
但是李宗吾拒绝了,后来透过沈瑞麟了解到,他想讲授自己的厚黑学,提出厚黑救国的主张。这让赵书礼哭笑不得,要说厚黑学有用没?有用!但是把它拔高到救国的地位,就过了。
李宗吾虽然没有在塞北大学任教,但是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做了沈瑞麟外务部的顾问,领一份不菲的工资。本来沈瑞麟是出于内疚,因为他把人家绑架了过来,才给安排了个现职。可没想到,教主就是教主,很快就展现出他拉风的实力。
教主李宗吾刚到塞北的时候,正巧赶上塞北整府跟各国因为天津的小桃红事件纠结着呢,当时情况非常棘手,其实列强国跟塞北当时都有心化解矛盾,比如美国因为取得了相当的利益所以也不想在追究,可是碍于民意却又不能不处理。美国要求塞北整府交出陈驰,塞北整府却不可能交人,因此僵持到一块,导致双方的经济合作一直不能展开。
这时候还是李教主有主意,按照他办外交的理论,列强以黑来之,咱则以厚对之。
根据这套原理,李教主给沈瑞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先是以媒体来打头阵,不仅在中国的报纸上,还花钱在西方国家的报纸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先是强调了小桃红事件的浪漫性来缓解西方人的情绪,他在报纸上把小桃红事件,描述成了两只血性军队因为美女而发生了冲突,这是符合西方人骑士决斗精神的,同时把小姐小桃红的背景设定成了满清遗族的公主。事实是,如果西方人跟中国的军队冲突吃亏后,不管他们占不占理都会不依不饶。可是经过李宗吾的渲染,这可不是一般的冲突,而是为了贵族公主的冲突,是很具有骑士精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