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怎么?有话直说好了。”
“我是说,大人答应我开采的事···”
“啊,是这个,你去开采吧!”
“好,我保证一年内给大人交十万大洋税收。”
“甚好,甚好!”
高星桥去采煤了,赵书礼也闲不下来。
他该认真处理军队的事情了。
宋远已经拿着条子欢天喜地的去上学了,脱欢也拿着条子,不情不愿的去了,军队的事情就只能他负责了。
蒙古人这段时间闹腾的更厉害了,已经罢训半个多月了。
赵书礼赶到军营,仔细跟蒙古兵沟通,尤其是跟那些带头的交心相谈。
他了解了蒙古人的心思,主要有几点,第一伙食太差,他们都是吃肉长大的,可是到了这里却只能吃面,这也是没办法,前一段时间赵书礼太穷了,能吃饱就已经很好了;第二个原因是,很多蒙古人想家了,蒙古人也是跌爹生父母养的,他们也想父母。
第一个问题好解决,赵书礼现在有钱了,可第二个吗,现在能放他们回去吗?当然不能!
左思右想,赵书礼做了这样一个决定。
赵书礼给军队中请了一些教师,是一些懂蒙汉语的人,这种人不难找,东胜这里是蒙汉杂居之地,很多人都懂双语。赵书礼要让他们教蒙古人汉语,这是必须的,这些蒙古人无一例外没有一个识字的,这样的人当不了军官,赵书礼将来可是要正规化军队的,所以这些人必须学会汉语。
请来教师后,赵书礼又开始从附近牧民那里采购羊肉,每天都杀上几十头羊,就地在军营中煮熟。然后他亲自跟蒙古人一起接受训练,并且每天选出训练最好的两千人,这些人才能吃肉。如此一来,有赵书礼陪着进行艰苦的训练,又有食物的引诱和比赛的刺激,蒙古人突然从抵制训练变成热情高涨起来。晚上又让老师教大家汉语,并对所有人说,只要学会了汉语,立刻送他回家去,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同时为了在精神上安抚减轻他们的思乡之情,赵书礼开始在军中实行休假制度,轮流让蒙古人休息,并派人带他们去包头的美岱召(灵觉寺)或者五当召——都是喇嘛寺院,听喇嘛讲经。不得不说蒙古人对藏传佛教的信仰还是很虔诚的,在赵书礼的打点下,喇嘛答应帮忙,蒙古人很快就都安抚了下来。
眼前的问题解决了,可是事情是不会安分的,很快事情就又找上门来,包头出事了。


十六节 图谋包头
更新时间2012516 10:25:37  字数:3045

 1921年5月,蔡成勋陆军总长,此前他一直驻防绥远,绥远也一直被蔡成勋当做自己的领地,只有包头的沈广聚不服指挥,包头似乎就是个独立王国,这让蔡成勋怎么能忍,这次借着自己陆军总长的威势,他决定拔出包头这颗钉子。于是七月时候委派心腹冯绍闵为绥西巡防司令让他驻包头,此举自然引起沈广聚的不服,当即宣布包头独立。并且在包头挖战壕,筑城垣,积极备战起来。
眼看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赵书礼当即行动起来,带兵驻守跟包头隔黄河相望的达拉特旗,随时等待机会进兵包头。他此举没有引起沈广聚的戒心,因为他事先跟沈广聚沟通过,说是担心蔡成勋也派人到他的地盘。沈广聚大敌当前也顾不得赵书礼的军事行动了,接受他的说辞,并且还派人来联络,希望互相支援。
对此赵书礼模棱两可,既不拒绝也不答应。
局势紧张,冯绍闵的军队已经离开归绥,驻扎到了包头和归绥之间的萨拉齐县,随时都有可能攻击包头。
沈广聚等着,蔡成勋等着,赵书礼也等着。
大家都忽视了一个人,或者说一群人——包头的商人。
这是一群最不想打仗的人,打仗将影响他们的生意,甚至混乱中他们的产业还会被乱兵抢掠。而现在已经是民国了,商人地位比之满清时候高了很多,而且由于一个政府倒台,而另一个政府还没有完善。商人的活动空间也大了很多,他们自己组建商会,代替政府监管的缺失,自己管理自己,帮助政府收税等。他们的行为受到政府的欢迎和鼓励,可是此举也让商人们学会了在乱世中积极行动维护自己的利益的道理。
因此这次军事危机,他们也行动了,他们选择尽力平息事端。
最终包头商会选择了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刘澍,本身是满清时期的举人,还在山西当过一年的县令,可惜辛亥就爆发了,民国政府建立后,他还当了当地议员,可是袁世凯称帝后,取消了议会,他这次彻底失业了。于是跟所有失业山西人的选择一样,他举家走西口,到了包头。
中国人重文化,刘澍因为中过举人,受到包头商人的推崇,被包头镇商务会聘为文牍。帮助商会管辖着“九行”“十六社”,权力很大。而他能力也很强,又做过官,因此这次危机中,大家公推他出来解决此事。
刘澍的办法是,到北京去,面见总统徐世昌,告知实情,希望政府干涉。
这个想法看起来相当疯狂,兵荒马乱的,万一被双方军队抓住,可能都不会放过他。但是他去了,而且真的到了北京,并且见到了徐世昌。包头商人对于曾经在包头剿匪成绩斐然的沈广聚显然更有好感,因此这次刘澍在徐世昌面前积极恳述沈广聚在包头的功绩,希望能把沈广聚留在包头。
但是徐世昌是什么人,一个不愿意得罪任何势力的人,说的好听点就是懂权衡纵横之道,能玩转七个球,说不好听点就是多方讨好谁都不得罪,是个搅屎棍子。因此徐世昌既不敢答应刘澍的要求,撤掉冯绍闵得罪蔡成勋,也没有撤掉沈广聚。而是任命了宁夏护军使马福祥到绥远接替了蔡成勋的绥远都统一职,又令冯绍闵接替代沈广聚旅长之职,令沈广聚为绥远警备司令。
这看起来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蔡成勋得到了包头的失利,而沈广聚似乎也升官了。可是沈广聚也看重地盘,他可不想放弃军队去干什么警备司令,放着好好的军队不指挥,去做个警察。但他不能拒绝,虽然上次蔡成勋派人驻防包头他敢抗争,即使发生战争那也是军队冲突,但是这次不同了,徐世昌是总统,他的命令代表中央,抗命意味着造反。
但是沈广聚实在是不想当那个什么鬼东西警备司令,于是一气之下干脆辞职回家了。
趁机会,冯绍闵立马进军包头。
是机会,赵书礼怎么能错过,他同时也进军包头,他的军队距离包头更近,因此他先一步到了包头。
等冯绍闵赶到包头的时候,赵书礼已经带领商会商人在城外迎接了。
赵书礼不想动武,冯绍闵带来的一千来人不足为虑,可是他身后站着的蔡成勋现在可是北洋政府的陆军总长,名义上领导全国军队呢,不能得罪。
冯绍闵怎么也没想到他最后遇到的是这个结果,本来他打点了一圈,才得到蔡成勋的绥西巡防司令任命,从一个团长升官到掌管半个绥远的地位,然后进军包头。可没想到先有沈广聚的武力抗拒,好容易沈广聚自己走了,他马不停蹄的赶到包头,迎来的却是另一波军队,实力更强而且听说还兵不血刃的兼并了沈广聚留下的一旅人马。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莫非也想武力抗命,想造反吗。”
冯绍闵舍不得包头,但是打也不敢打,看到对方迎接,他就坡下驴,也想通过和平的方式搞定包头。因此只带了两个亲卫就赶到了包头,为了防止误会他的人都停在了一里外。但是一见面就气势汹汹的用造反压赵书礼道。
赵书礼露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无辜表情道:“冯司令误会了!在下不过是应包头商民之请,来这里调停的,没想到沈大人深明大义,为免商民遭受兵祸,自己辞职归田了。所以啊,在下就带包头众商民在此迎接大人了。”
冯绍闵冷笑道:“是吗?如此就好,那么沈广聚的那旅人马你也不会吞并了。”
赵书礼一副大惊之色:“冯司令怎么如此说,这种事我怎么做的出来啊。”
冯绍闵看到赵书礼的态度,非常满意,得意道:“你比沈广聚识相,如此就好,放心,我以后不会亏待你的。”
然后冯绍闵命令亲卫去传令,让大军开进包头,当即自己也要进城。
可是随即被一声冷哼打断,这是在迎接队伍里的一个军官,沈广聚的军官。
“我看谁敢进包头,沈旅长走了,可是包头城里每一个士兵都是一个沈广聚,谁敢打包头的主意,小心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活不到明天天亮!”
冯绍闵打了一个冷战,看向军官,说了三个字:“你,你,你!”
军官冷哼。
冯绍闵又道:“你这是抗命!”
军官不以为然:“抗命又怎地。”
“我毙了你!”冯绍闵当即掏出手枪。
“谁毙了谁还不一定呢。”
军官也掏出了手枪。
眼见闹得不可开交,赵书礼又赶紧做和事老,紧紧拉住了冯绍闵,又对军官大喝:“难道你真要把事情闹大,擅杀上级你还想不想活了。”
军官冷哼一声收起了枪,冯绍闵在赵书礼劝说下也就坡下驴,收起了枪,可是气氛一时间僵了起来。
“哈哈,我看这样好了,冯司令的军队就先不要入城了,不如司令跟我一起进城先休息一下。想个妥善的方式,来处理此事可好。”
冯绍闵答应了。
又是黄河楼,不过人只有两个,赵书礼和冯绍闵,两人在雅间密谈。
“这,这包头的兵也太野了!我一定请示蔡大帅,把他们都枪毙了事!”
冯绍闵气氛不已,在赵书礼面前口出直言,他现在已经相信了,赵书礼不但没能兼并沈广聚留下的兵马,而且跟这些蛮兵也合不来。
赵书礼顺着他的话道:“可不是吗,我当初奉命来包头,就被沈广聚好一顿呛,最后不得已到东胜县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去了。”
赵书礼当初奉命驻防包头的事情冯绍闵知道,他当时还很羡慕,可没想到赵书礼没能进包头,而是跑到了东胜,还给蔡成勋又送礼让他允许改驻东胜。当时冯绍闵还幸灾乐祸,因为他也觊觎包头这个商业中心。此时此刻同样的事情又发生到了他的身上,不免同病相怜起来。
冯绍闵于是道:“那赵旅长你看怎么办,不然请旅长跟我一起出兵,剿灭这帮兵痞可好。”
赵书礼摇头道:“这可不好,妄动兵戈,上面知道了怪罪下来,谁也担待不起啊。再说了,沈广聚这些兵,癖性虽然大了些,可是也是很能打的,出兵不一定能胜啊。”
冯绍闵郁闷道:“那怎么办?”
赵书礼神秘一笑:“我认为,应该立刻进京,禀明大帅,请大帅定夺。到时候自有大帅派兵剿灭,何劳你我啊。”
冯绍闵点头说道有理,赵书礼还表示自己愿意一起上京,说明这里的情况,可信度更高,冯绍闵听了直感慨赵书礼够兄弟,当即几乎就要拜把子,被赵书礼推脱了。
第二天两人相约上京。
······
时间倒退到冯绍闵来的前一天,同样在黄河楼,同样的位置,也是有两个人,赵书礼和魏冉。魏冉就是那个城门口差点跟冯绍闵火并的军官,显然这一切都是赵书礼导演的剧目而已,目的自然就是图谋包头。


十七节 登上舞台
更新时间2012516 17:40:31  字数:2335

 北京,陆军总长官邸,蔡成勋,赵书礼,冯绍闵三人围坐一起。
蔡成勋听完了赵书礼和冯绍闵分别的陈述后,眉头皱成了麻布一般。
他纵横北洋军界十数载,什么没有见过,他已经从冯绍闵的话语中听出一丝阴谋的味道。心里狠狠骂着这个人不成器,但是却不好明说什么,最后只说他会处理,就打发了两人。
夜晚,突然有人求见,请进来一看,是一个军官。
这军官说是代表赵书礼来的,送来了十万大洋,只说是孝敬蔡成勋的,什么要求也没有提。
军官走后,蔡成勋深思了很久,冯绍闵太不成器了,看来即使留在包头恐怕也呆不久,弄不好再把命给丢了,那地方可不是平常地方,蒙汉杂居土匪横行,不是沈广聚那样的猛人还真的镇不住。
那么赵书礼呢,此人自从被自己名义上收编后,大礼小礼就没断过,显然在表示亲近投靠之意。而且看他这次的动作,绝不是池中之物,现在这天下实力决定一切,此人值得培养。
一晚过后,蔡成勋心里已经做出了决定。
第二日一早,冯绍闵已经着急匆匆的赶到了蔡成勋府上,等候蔡成勋的处理结果。可他等来的只是蔡成勋一个有机会安排他更好位置的承诺。
而赵书礼呢,他又去了总统府。
······
一早上,徐世昌刚刚上班,手下送来了一个名帖,一个自称外蒙古绥靖公使的官员求见。
徐世昌纳闷他没有听过这个官职啊,可一看名字,竟然是赵书礼。
他没有忙着见,让秘书查了一下,政府中有没有这么一个官职的编制。秘书回报还真有,是徐树铮当初在外蒙古任命的。政府任命官员可不是简单的口上说说,徐树铮当时任命赵书礼后,任命书是会送到北京政府备案的,当时段祺瑞当政,这些事情对徐树铮这个段氏心腹来说只是区区小事。而当时徐世昌也是总统,不过他明白自己的地位,完全是段祺瑞捧出来的泥人,因此只要是段祺瑞送来的文件,他看都不看就签字,这个外蒙古绥靖公使还真是他签过字任命的呢。
了解了曲折后,徐世昌让人把赵书礼请了进来,这时候他心里对赵书礼的印象已经变了三分。甚至觉得有些看不透了,上次只是把他当做一个送礼取巧的武人而已。
“见过总统大人!”啪,又是双脚相并,一个军礼。
“免礼吧!”
“是!”
赵书礼依然给徐世昌一个标准的军人形象。
“你这次来找我什么事,还以外蒙绥靖公使的身份。”
“自然是为了外蒙的事情了,我想恳请总统下令,派在下出征外蒙,荡平意图分裂我国土的仇寇。”
赵书礼果断说道,外蒙古在他离开后,发生了许多事情。先是外蒙王公勾结白匪罗曼·冯·恩琴攻击驻扎在库伦的高三升,高三升吃了几次败仗,干脆放弃了库伦,带兵跑到了黑龙江,可是由于当时段祺瑞政府正在跟直奉军阀打仗,管不到他也没钱给他军饷,高三升于是干脆扔下军队去天津做富家翁了。这家伙,倒是一个不恋权,只图财的人。
白匪占据了外蒙后,勾结王公活佛成立自治政府,但还好没有宣布独立,因此忙着内战的北京政府也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