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5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行来还有另一个目标,与宋朝谈生意。
郑朗在契丹就说过,你们契丹想掣肘宋朝,没事,能理解,但俺们不要你们契丹良马,给一些劣马没关系,只要能耕地就可以了,此外各个大牲畜,对战争用途不是很大,也可以松一松。郑朗说归说,契丹听归听,当真没有关系?宋朝得到更多的大牲畜,粮食产量提高,国力就会强大。有了各个牲畜,战争到来,运输能力就会加强。此事一直拖着,可是西夏那边却抢先下手了。又迫于国家经济的压力,于是四位使者前来带带着一项使命,售十万头牲畜给宋朝,不是马,包括马牛羊驴骡驼,总共加起来是十万匹,以及一些皮毛毡毯。
用它们来换回宋朝的绢布、棉花,棉花契丹也听说了,也有一部分棉花棉布流通到契丹,价格郑朗嫌贵,但肯定不及皮毛的价钱,谁让宋朝不出产这个东西。
除了绢棉外,还有一些供于货币流动的铜钱与银子、瓷器。
对此庞籍以及两府大佬,包括其他大臣皆不反对,宋朝对粮食依然有危机,人口太多了,开拓南方是一策,内部挖潜力也是一策。经过郑朗反复洗脑,皆知道牲畜的重要性,马上南方就需要大批牲畜。也出台一些措施让各州主持育种事宜,改善种籽的质量。但是契丹人要价太贵了,简直将宋朝当凯子在宰,十万头牲畜,加上一些皮毛毡之类的物资,想得到的是近一百万缗钱物资与现钱。庞籍在外交上算是保守派,也不敢答应。
根本不值,宋朝一头好的黄牛价格仅在四五贯钱,差的只有两三贯钱,一头更贵的好水牛五缗钱多一点,驴子更便宜,至于马,不用说也不会给良马,这些劣马当作耕地牲畜能值多少钱?还有更践的羊呢。
不要说十万头,二十万头也不划算。
萧良德便说了一件事,一度宋朝用高价购买西夏人的牲畜,若按照这个价格,契丹要价也颇为合理。庞籍差一点翻眼睛,这件事他最清楚不过,那是变向的支援西夏人,你们放心大胆与契丹开战,俺们宋朝在后面会大力支持你们经济。是特例,非是常例。实际此时,私盐通道都相互关闭了,牲畜还在大量采购,价格却回归合理价位。
于是答道:“贵使,那时三白渠耕种,缺少牲畜,无奈之。随后三白渠牲畜不紧张了,立即杜绝这种高价。”
用此搪塞。
契丹人也知道,宋朝没有安多少好心。很正常,比宋夏开战,契丹直接勒索要好得多。于是双方僵持下来。
看到这个古怪的天气,四个使者便大拍马屁,想赵祯有一个好心情,答应此项大单。若双方能搭成协议,将会是宋辽两国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当然,契丹除了本钱外,也会赚取大量的差价,经济压力会缓上一缓。他们将赵祯想得太弱智了,赵祯早就知道这件事,还曾吩咐过,可以给稍高的价位进行安抚,但不能太过份。
无论契丹使者马屁拍得有多响,赵祯无动于衷。
但赵祯忽然想到一件事,以前契丹使者的态度,他们一直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现在变得如此低三下气,是为何?想到这里,他举起酒杯,向南方遥遥一敬,心中说道:“郑卿,你何止是朕的诸葛王猛?”
所有人都看到赵祯这个动作,一起看着南方,殿外天空蔚蓝一片,南方天空中有一朵箭云,白洁无瑕,象一座山,一把刀,屹立在蔚蓝色的天空里。
……
但这把刀,这把剑不是郑朗,郑朗此行主要还是一个字,治。
刀与剑是另一个人,狄青。
狄青来到宾州,让余靖气得无语,大哥,俺不惹你,你也别惹俺,对余靖不相信了,只与孙沔协商。
皇上要速战速决,郑朗也要速战速决,李德政在南边喊,俺支援你五万大军吧,天知道他是来支援的,还是来捣乱的?必须要速战速决。
孙沔说道:“贼若收其保聚,带着所掳掠的粮草钱帛武器盔等物资退回巢穴,倚靠广源与七源复杂的地形拒之,是谓上计,我军必须徐而图之,不能焦急。若是贼倚靠邕州以拒我师,是谓中计,毕竟贼对百姓残暴不仁,邕州百姓多痛恨之,能配合我军作战,可以将大军率于城下作战。若贼认为我军还象陈曙那样可以轻易获胜,轻视我军,持胜而出,此为下计,可以一战而擒获也。我前几日接到郑行知之令,让海路一万兵士押后至达钦州,并不参与这一战。我写信询问原委,郑行知说有狄将军你与五千蕃骑,再加上宾州各军足矣。我想郑行知也多半有此意,让贼对我军继续产生轻视。”
倒是猜对了。
毕竟孙沔在西北呆过一段时间,比余靖对军事更精通一点。
狄青眼中一亮。
孙沔一番话让他很惊喜,文人当中他只敬佩两人,一个是郑朗,一个是范仲淹,德操好,有本事,还有……暖人心。
其他文人看不惯他,他也看不惯其他文人。没有办法,动嘴皮子,耍笔杆子不如人家,只好受人家掣肘。喊孙沔前来商议,仅是表示一下尊重,没有想到孙沔居然献出一条好计策。
狄青问道:“有何具体的办法?”
孙沔说:“狄将军,郑行知既然将指挥权全权交给你,何需问我?”
俺能想出这一条,就算不错啦。狄青凝眉苦思,这一推真的将全盘计划推给自己,不得不小心。这一夜,中军大帐油灯亮了一整夜,狄青与孙沔反复推敲,主要是狄青想主意,孙沔补充。
余靖也未睡着,出来好几次,看着那盏油灯,心中五味杂陈。
天色方明,孙沔揉了揉眼睛,一夜熬下来,狄青精神抖擞,自己吃不消了,说道:“狄将军,你来指挥吧。”
狄青也不推辞,将诸将一起召集,做第一件事,杀人!


 六百五十二章 昆仑关(中)

狄青从北面来,南方诸将多不认识,但不妨碍他行事。这一行什么都不满意,唯独让他满意的便是情报工作。人还未到,各种情报,包括附近地形,险恶所在,瘴气发作情况,百姓风俗,前方诸将的表现,源源不断地送到他手中。
一是官员的奏报,二便是特务营斥候带来的暗中消息。
开始点名字:“陈曙、袁用……”
一共是三十二人,点到的将领全部耷拉着脑袋站了出来。处罚肯定是避免不了的,昆仑关前一战,打得太丑陋了,八千兵士未做反抗便全军覆没,全军覆没的事在宋军历史上多次发生过,但领头的将领多死战到底,那怕就象刘平,被俘也是战到最后才被俘的,不象此战,八千兵士死了七千多人,几十个主要将领除少数几个人浴血奋战,其他人全部不顾手下安危,率先逃了回来。
他们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一是余靖指挥他们出战的,狄青虽是统帅,能不给余靖面子?二是自宋朝立国以来,只有赵匡胤为正军纪杀过人,自宋太宗兵败高梁河后,对兵败的武将顶多是贬职,再也没有杀过一个将领。
袁直等人是班直,陈曙是广西钤辖,相当于后世的广西军区分区司令,尽管武职在宋朝不值钱,朝廷因为分其三批派兵过来,出现多个主帅,包括钤辖也有好几个,杨文广同样也担任着这一职位。但终是两广数得过来的武将,狄青能奈何?大不了打几十大板子,几十个将领相互挤了一个眼色,就差脱裤子,准备挨打了。
狄青冷冷地看着他们,说道:“令之不齐,兵所以败。”
给了余靖面子,不说违抗军令,那样连余靖也必然牵连进去,只说军法松驰,侬智高大军到了眼前,兵士还在掷骰子赌钱,凭借这条理由足矣。
三十二人依然耷拉着脑袋,怎么办呢,输得太丑了。
狄青忽然一拍桌子,喝道:“八千好男儿,就因你们而误,被贼斩杀,八千户人家因此妻离子散,可知错否?来人,推出军门斩之。”
一队蕃人冲过来就将三十二人往外推。
孙沔与余靖相顾愕然,就当在听神话故事,宋朝多少年未斩过钤辖以上的官员?
孙沔大半天没有回过神,余靖不得不站出来,因为是他迫使陈曙出战的,拱手拜道:“曙失律,亦是靖节制之罪。”
让余靖做到向一武夫拱手遥拜,多不易啦,不然怎么办,马上三十二个人头就要落地了。
狄青看着余靖说道:“舍人乃是文臣,军旅之责,非你的所任。斩!”
你是文臣,祖宗家法不杀士大夫,否则俺连你也要杀。
大帐诸将全部色变,双股颤抖。
狄青随后派人整顿军纪,杀人立威,迫不得己。南方数败,士气涣散,士气没有办法整顿了,但军纪却可以整顿,稍稍提高一下战斗力。否则自己仅五千蕃骑,而侬智高手中有数万骁勇的蛮兵,多半还会不敌。
三十二个人头往辕门外旗杆上一挂,数万宋军一个个鸦雀无声,连大声喧哗的人都没有。
狄青却看着南方,哪里有一山,叫昆仑山,非是西域的昆仑山,而是位于宾州与邕州交际处的昆仑山。
郑朗去了西北,感到关卡作用下降,也有道理,人类活动脚步扩大,例如东南重关昭关,在南北朝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自宋朝大开江东圩后,诸多圩田兴起,南方不再是一片湖荡子,昭关作用便消失了。再比如荥阳虎牛关,三英战吕布,李世民大战窦建德,但随着宋朝的开发,虎牢关作用也在下降。不过有的雄关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会在很长时间发挥着作用。例如平型关,或者昆仑关。
大明山山势高大,林深藤茂,大军很难穿过,相比于大明山,余脉昆仑山情况要稍好一点,最高处仅三百余米。然而因为树林稠密,行人仍然还难通过。仅在中间有一处小小的隘道,地势十分险恶。
据传自汉朝时就在此设立戍所,宋朝军事不行,但最善长的便是守城之道,南方诸官员立即看到此处的重要性,在此设置昆仑关、长山驿、大央岭驿、金城驿、归仁驿等驿站关隘。这也是昆仑关名词正式出现在人间。
狄青就将视线放在昆仑关上。
侬智高自邕州杀进杀出,居然对此处一点也没有经营,让狄青感到很奇怪,是幸事,也是耻辱。连昆仑关重要性都没有看出来,可想侬智高的军事修养,但就是此人,居然将两广闹得天翻地覆。一对比,南方宋朝官员与将领的素质低到什么地步?
狄青大军南下,侬智高这才亡羊补牢,抢先派兵修昆仑关,那有那么快就修好的,似乎派的兵力还不多。狄青派了两个斥候关去侦查。来自特务营的,狄青对南方诸多土兵不相信,郑朗也不相信,天知道这些土兵会不会被敌人收买,将军队带到绝路上,两广的绝路不要太多。于是让戚林等八名熟悉这里地形的斥候一一浮出水面,担任着向导之职。
狄青用的便是其中两人。
两军未会合之前,两名斥候就南下昆仑山察看情报去了,在等他们的回话。到了晚上,两个斥候才悄悄回来。狄青将他们带到自己行军大帐,至于说了什么,无人知晓。狄青从大帐出来时,下了一条命令,按兵不动,仅调可供军队食用的十天粮食前来。打来打去,侬智高稍稍有些成长,包括此次略略修葺昆仑关,以及对斥候的利用。听闻此事后十分不解,难道这个狄青十天就想将自己解决掉?让宋朝官员自己儿想去,会不会相信?
余靖就不相信,又写了一封信给郑朗,你得快点来南方,否则狄青这个武夫最后还不知折腾出什么妖娥子?
郑朗接到信后,回了一封信,兵者,诡道也,君不知军务,莫要指手划脚,妨碍狄青指挥。但还是不大放心,时间也到了,自己即便提高速度出发,到了邕州,昆仑关战役早就结束了。而此行,昆仑关一役,仅是一个小小的起点。因此,丢下两千兵马,将他们托给了种谔,自己带着一百名精骑冲向了五岭。
……
元宵节还没有过去,南方战局一触即发,朝廷下诏,西川去朝廷远,州县官如有贪滥苛刻,庸懦疾病,以害民妨务者,其令转运、提点刑狱司体量以闻。
官员五个不好的地方,将贪滥放在第一位,一贪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危害也最大,其次是苛刻,苛刻未必是为了贪滥,有的也想为了政绩,有的与政绩贪滥没有关系,而是根本不将百姓放在心中,故列第二位,第三是平庸,第四就是懦弱,自张海起义后,直到侬智高,尽管朝廷陆续处执一些贪生怕死的官员,但诸多文官表现依然让人失望,所以列于第四,第五便是疾病,有病在身,妨碍处理公务能力,不过这一条妨碍最轻,例如范仲淹即便有病在身,有几个官员治理地方能及范仲淹?
看似一道简单的诏书,但幕后却有着故事,这是庞籍的意见。
不敢将范仲淹庆历新政那一套搬来,不过能融纳吸收一部分,特别是边境,往往因为官员不重视,产生诸多矛盾,郑朗写了策子,庞籍同样也察觉到这个问题。
先从四川着手,至于岭南,庞籍没有管,甚至问都没有问。
这是庞籍过高地估计了郑朗,就连赵祯也产生类似的感觉,郑朗调用去过海外的兵士去南方,郑朗于西北布局,暂时使宋朝解决西方与北方危机,似乎都是为了安心经营南方做准备的。
郑朗想不到侬智高的事,但谋划南方却已久了,并且郑朗在中书曾经做过一件莫明其妙的事。
他曾托广州带一捆甘蔗到京师,然后吃它甜不甜,广州的官员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于是让驿使带了一捆最好的甘蔗到达中书。吃了,郑朗什么也没有说。
但在郑朗托于他南下计划中却郑重说了这件事,中原百姓对南方产生误解了,包括甘蔗。宋朝评价甘蔗,说四川遂宁蔗最佳,其次到两浙四明蔗,番禺蔗却是十分次的,所产糖霜甚碎甚微,色浅味薄。原来郑朗在江东,只想开发江东圩,顺便开发一些副业,这才推出甘蔗与棉花以及纺织业。对岭南也漠视了,认为番禺蔗大约因为品种没有进化好,所以很差。
直到此次准备南下时,郑朗从瘴气才想到一件事,后人对有没有瘴气曾产生怀疑,郑朗也产生怀疑,但一些情报反馈上来,似乎又确有其事,然其中大部分肯定是以讹传讹,妖魔化了。那么番禺蔗会不会同样出现这种情况呢?毕竟离得远,也不会有人不计成本将广东蔗运到中原来贩卖,这时代得多少成本哪?
所以让广州官员选了最好的甘蔗带到中书品尝,无他,后世是吴中蔗甜还是两广蔗甜?至少产量上两广蔗要大得多。带来了,看也看到,不象后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