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私大明- 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还请焦老大人指点!”王琼心平气和的笑道。虽然他本人的私德有污,喜欢向上钻营。但却不像张彩那样是个十足的小人,反而在其它方面都表现的十分有风度,这也是他能够成为大明三重臣之一的原因。
“指点不敢,只是老夫觉得其中有些问题。”只见焦芳也是微笑着道,“对于把清吏治放在变法之前,老夫也觉得理应如此,只是王大人想过没有,若是王爷主持清理吏治,以大明的现状,绝对会得罪大部分的官员。虽然这些官员可能不敢明着表现出来,但若是日后变法之时,这些官员出工不出力,甚至是暗中搞鬼,岂不是会重蹈当年王安石变法之事?”
大明现在的官场现状就是无官不贪。哪怕是那些刚刚进入官场,怀着满腔抱负要做一个为国为民好官的年轻人,可是他们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呆过几年后就会发现,在官场上若是不收那些俸禄之外的常例,那么就会被所有官吏排斥,别说为国为民了,恐怕最后连官位都保不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同流合污,比如周重面前的王琼和焦芳等人,他们都是从那一步走过来,甚至现在他们每年也会收到一些冰炭孝敬之类的常例,这些已经成为官场上的规则。任何人都要遵守。
对于焦芳提到的这个问题,周重之前也有过一个想法,只见他这时忽然开口道:“焦阁老,对于大明官场上的现状,本王也知之甚清。不过本王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贪钱,之所以造成现在无人不贪的现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大明官员的俸禄太低,若是一个官员只靠俸禄生活,恐怕全家都得跟着挨饿,所以本王觉得是不是可以提高官员的俸禄,然后杜绝那些常例的收入,到时官员的合法收入并不会比以前少多少,就像之前本王在总督府施行的那样,这样就可以杜绝一大批官员贪墨。”
之前在建立总督府时,周重对手下的官员就十分优待,除了朝廷的俸禄外,总督府还有优厚的补贴,这些也算是官员的正当收入,而且俸禄与补贴统一发放,杜绝了官员的其它灰色收入。而且拿了补贴之后,就绝对不能再贪,否则就别怪周重不客气了。这个办法倒是起到不错的作用,毕竟周重给的补贴并不比他们以前收的常例银子少,有了这些合法收入,大部分官员也不会冒着危险去收那些灰色收入。
不过周重的这种办法有两个缺点,第一个就是费钱,之前四海总督府收入丰厚,所以倒是可以支撑,现在若是在整个大明都推行的话,会给国库带来不小的压力,不过现在大明富足,倒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第二个也谈不上什么缺点,周重虽然杜绝官员暗中贪墨,但也不是没有漏洞,比如张彩这个家伙,他就指点自己的亲人经营海贸,利用自己的职务掌握了不少信息,结果赚了不少的钱,这种事情在后世都没办法杜绝,周重对此也暂时没办法。
听到周重提起之前在总督府施行的办法,焦芳与王守仁都陷入到沉思之中,过了好一会儿,这才见王守仁开口道:“王爷,提高官员的俸禄倒也是个办法,但是总督府的官员比较少,可以统一发放俸禄,也便于监管,但是若在整个大明施行的话,别的不说,光是俸禄的统一发放就是个大问题,若由国库里出,那么运输就很不方便,若是由地方上出,就必须让地方截流一部分税收,如此一来,就十分方便当地官员对这些税收的贪墨,所以不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想要提高俸禄就只能成为空谈!”
“这……”周重听到这里也不禁一阵头痛,大明不是后世,没有后世那么方便的交通,再加上现在的货币又是铜钱和银子,光是运输就是个大问题,想要统一发放官员的俸禄都十分困难,若是不能统一发放,那么监管起来就十分困难,这就会给官员的贪污带来很大的方便,哪怕是强制推行,最后恐怕起到的效果也十分有限。
后世是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周重在心中暗自询问,来到大明这么多年,他对后世的记忆虽然还十分清晰,但却越来越少的去回想了,甚至有时候他根本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个穿越的者的身份,而是把自己当做一个真正的大明人。
“银行!”周重忽然开口道,经过在后世忘记里的寻找,他终于想到了解决官员俸禄统一发放的办法,那就是开办银行,确切的说是成立一座大明的中央银行,然后利用中央银行整合大明现有的钱庄,日后大明为各地官员发放俸禄,只需要把钱打到相应的钱庄里,然后这些钱庄自然会利用自己的渠道,发放到各地官员的手中。
想到这里,周重也十分的兴奋,大明的钱庄业务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比如北京、南京、杭州、广州等各大城市中都有各个商家开办的钱庄,不过北方普遍称其为银号,而南方则称其为钱庄,实质上并没有任何差别,经营的业务主要有存、放、汇、发行庄票和兑换,可以说已经形成后世银行的雏形,唯一的差别就是没有一个政府机构对其朝廷监管,导致钱庄之间的票务流通困难重重,各个钱庄彼此之间也缺少沟通,除了少数个别互相信任的钱庄可以相互兑换票务外,其它每个钱庄发行的票务就只能在同一钱庄内兑换。
另外银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随着大明工商业的发展,货币流通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前大明缺少铜,导致大明的铜钱不足,不过随着周重占据了南洋等地后,很快就发现了几个大铜矿,其中光是吕宋那边的铜矿,就足够大明铸钱之用了,再加上倭国石见银矿的开采,使得大明做为货币的银与铜都不再缺少,只是这两种金属都很重,流通起来十分不方便,比如商人要去另外一地采购货物,就需要带上大量的银子或铜钱,这样做不但不方便,而且还十分不安全,但是有了银行就不用再担心这个问题了。
当然上面仅仅只是普通银行的功能,若是周重能够成立大明的中央银行,那么就可以监管普通银行的业务,使大明的钱庄或银号都向正规的银行转变,另外大明也可以通过银行动用一些金融手段,从而对国家的经济进行宏观的调控,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绝对是一件意义非凡的重大事件。
想到这里,周重立刻把自己对于中央银行的构想讲了出来,结果王琼与焦芳等人听完之后,一个个也都是目瞪口呆,虽然他们都觉得周重的想法有些匪夷所思,但若是认真想一想,却发现也许这个办法的确可行,虽然他们不太理解这个中央银行是如何调控大明的经济的,但是至少在给官员统一发放俸禄上,却完全可以做到。



第四百七十五章 十四家钱庄主
周重提出开办大明中央银行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意,这倒不是所有人都认为银行真的会像周重说的那样调控全国经济,而是他们觉得建立中央银行再整合全国的钱庄,这样一来即可以实现之前给官员统一发放俸禄的想法,而且投入的成本也不高,对大明朝廷也是有利无害。
另外建立银行的最初目的虽然是整治吏治,但是这个动作却十分隐蔽,除了他们几个知情人外,其它人根本不可能想到,建立银行竟然会是整治吏治的开始,而等到中央银行整合了全国的钱庄后,就会形成一个遍布全国的银行网络,到时大明一部分的财政就会交给银行动作,到了那时,官员想要从银行中贪钱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几天之后,建立大明中央银行的事宜就被提到了朝堂上,而且还是周重亲口提出来的,这使得内阁也十分重视,其中王琼和焦芳自然都是十分赞同,至于杨廷和与梁储、刘忠三人,他们在研究过后也觉得应该规范一下大明的钱庄,这件事也算是利国利民,所以最后也都一致同意,并且还从户部等部门调集了一批人手,专门负责组建中央银行的事宜。
因为这件事是周重提出来的,而且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中央银行所具有的职责,所以建立中央银行这件事就由周重亲自主持,至于军校的事,周重则再次交给老国公徐俌负责。当然了。周重也不可能一直管理着银行。等到中央银行走上正轨后。他就会从下属的官员中挑选出一个合适的人担任银行的行长。
中央银行的办公地点也定了下来,就位于紫禁城正北方向的钟鼓楼附近,那里本来就是北京城的繁华地带,将中央银行建造在那里,也显示了朝廷对它的重视,再加上又有周重这个监国亲自坐镇,这使得短短几天之内,关于中央银行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京城。
对于建立中央银行最为关心的。自然要数那些各大钱庄的东主,北京城是大明的政治经济中心,所以全国各地的钱庄都在京城建有分号,当这些分号得知中央银行的消息后,立刻就向上报告给自己身后的东主,结果短短几天之内,全国有名气的钱庄东主们就从各地奔赴到京城,想尽一切办法打听关于中央银行的消息。
周重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甚至中央银行的消息还是他故意散播出去的,为的就是让全国各地的钱庄东主云集到京城。他在暗中也一直关注着这件事,等到全国十四家大钱庄的东主们都赶到京城后。周重立刻让人将这些钱庄东主都召集起来,他要亲自给这些人开会。
中央银行的总部还在建设之中,所以周重就在钟鼓楼附近暂时找到一所宅院,做为中央银行的办公地点,今天他把十四家钱庄东主召集到这里开会,结果十四个人全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赶来,毕竟无论是周重的身份还是关于中央银行的事,都让他们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客厅之内,周重坐在首位上,十四家钱庄东主分坐两侧,这十四家东主有老有少,不过每个人的眼睛中都闪着精明的目光,毕竟在钱庄这一行,若是不够精明的话,恐怕早就被人生吞活剥了。
看到人到齐了,周重却没有急着说话,而是开始打量了一下这些大明的金融业霸主们,现在这些人都是一脸的焦急,看样子都想早点知道中央银行到底是干什么的,对他们又有什么影响?只不过因为周重的身份太高,他们又都是一些低贱的商人,所以没有人敢开口询问。
“好了,想必各位也听说了一些关于中央银行的事,这次将大家召集过来,就是先给各位透个气,好让你们做好准备!”周重说着一挥手,旁边一名年轻的官员端着托盘上来,上面放着十四份册子,每人都分到一份。
“你们手里拿的就是中央银行建立的目的与职责,以及对你们的要求,只要你们能够遵守上面的规章制度,那么日后就能有更大的发展,一切就看你们能不能抓住机会了!”周重笑呵呵的开口道,他的身体太高,不可能真的与这些商人们商讨与银行有关的事情,所以干脆就把中央银行的职责全都写在纸上,让他们自己看,若是有什么异议的话,也可以当面提出来。
十四个商人听到周重的话后,立刻急不可耐的打开册子认真的观看起来,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表现很是惊恐,因为开头就是中央银行的职责,其中一条就是监管大明境内的所有钱庄、银号,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像是一道枷锁。不过当他们看到后面的内容时,一个个脸上却又露出兴奋的神色,因为只要他们通过朝廷的认证,日后就可以发行统一的票据,也就是说,他们的银票可以在所有通过朝廷认证的钱庄兑换,这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若是操作的好,那就可以迅速的发展,将分号遍布全国,若是操作失误,那可能日后规模越来越小,甚至被朝廷取消资格。
“王爷,关于中央银行的章程小人看完了,只是有一事不明,不知当讲不当讲?”其中一个圆胖脸的中年人第一个站起来道。
“讲!”周重看了他一眼,然后淡淡的开口道,他记得这些中年人名叫夏秋,乃是南方广东一带的钱庄东主,他们家的钱庄几乎开房了广东,在北方也有不少分号,因为他距离京城最远,所以这次就数他来的最晚。
“是!”夏秋还是第一次与大明的亲王谈话,精神上的压力不可谓不重,只见他偷偷的抹了把汗道,“王爷,这份章程上说,日后各个钱庄都需要交税,只是不知道这个税该如何交,又要交给哪里?”
听到这个问题,其它人也都是点了点头,他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按照以前大明的律法,商人一般只需要把货物价值的二十分之一交税,但是他们经营的钱庄并没有商品,所以从法理上来说,是不需要交税的,只不过有时需要打通一些关节,所以他们在各地往都会承担着不轻的税金,而这些上交的税金大都进入到地方官的腰包。
只见周重听到这个问题却是笑了笑道:“这个税收的问题章程上没有详细说,本王在这里先给你们透个底,日后所有经过认证的钱庄,每年春秋两季都迎来中央银行的财务审查,等到查清楚你们半年来的收入后,你们就需要把净收入的四分之一拿出来交税。”
周重刚说到这里,夏秋这些商人都是又惊怒,别看他们搞钱庄的好像很掏钱,但是因为地方上官员的为难,也要承担相当重的税金,若是再把收入的四分之一拿来交税,这对于他们来说,还不如一刀杀了他们。只不过他们虽然愤怒,但却不敢在周重面前放肆,毕竟眼前这位可是大明的监国王爷,除了皇帝就数他最大,若是惹怒了周重,人家只需要动一动小手指,就能让他们倾家荡产。
周重当然知道这些钱庄主的难处,只见他接着又是慢条斯理的道:“四分之一的收入虽然不少,但是钱庄却是个暴利行业,这点你们恐怕比任何人都清楚,另外本王也向你们保证,除了每年春秋两季的税收外,你们将不用再向任何衙门交税,也就是说,日后你们这些钱庄除了向中央银行负责外,不受任何地方政府的节制!”
“哗~”周重的话一出口,特别是最后那句不用再缴纳其它税收,这让在坐的所有人都是又惊又喜,他们的钱庄想要扩张,就必须给当地官员足够的好处,而那些官员却都是吸血鬼,一个个恨不得把钱庄的血都给吸干净,所以为了喂饱那些官员,钱庄每年付出的代价远比净收入的四分之一要多一倍以上。
“王爷,您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