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私大明- 第2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利义材正处于与细川氏的拉锯战中,一不小心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正是因为足利氏面临的严峻形势,所以他们根本没有精力考虑周重占据石见国的深意,更何况石见国也根本不在他们的统治之内,而是处于想要坐收渔翁之利的大内义兴手中,若是周重想要石见国,肯定会与大内义兴发生冲突,这正是足利义材想要看到的情况,更何况周重还同意额外资助他们一批武器和粮食,这更让足利义材没有拒绝的理由。
可惜足利义材不知道的是,他做出的决定将会对倭国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其中江户湾那里是倭国最重要的一个港口,承担着沟通亚洲与美洲的重任,而石见银矿则是倭国最重要的一片矿藏,那里的白银产量最高的时期,甚至达到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银产量,而大明却是以银做为货币,这些白银将对大明的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力量。
神周带领的舰队灭掉益田氏,并且开始巩固益田城的城防时,暴怒的大内义兴虽然明知道大明的军队不好惹,但他身为本州岛西部的霸主,自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领土被别人侵占,否则这将对他们大内氏的声望造成严重的打击。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内义兴不得不组织军队,以石见国西部另外一个氏族吉见氏为先锋,带着两万人的军队前去攻打大明占据的益田城。
不过就在大内义兴的军队刚刚离开周防地区,本应该守卫益田城的神周却带着舰队忽然出现在大内义兴后方的下关海峡,然后炮击大内氏的根基大内城,同时沿海的一些重要城市和港口也都被神周的炮火所毁,大内氏手下虽然也有一支不弱水军,但是刚一出战就被神周的舰队打的全军覆没,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消灭了大内氏的水军后,神周带领的舰队也并没有离开,而是彻底的封锁了下关海峡,这里是九州岛与本州岛的交通要道,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大内氏的统治范围横跨本州岛与九州岛,比如九州岛上的丰前与筑前两国,就属于大内氏的领地。
倭人的军队与许可以在陆地上与大明的军队一争长短,但是在海上这种地方,却是大明海军的天下,毕竟无论是战舰还是武器装备上,倭人的水军都无法与周重手下的舰队相比,所以大内义兴在知道大明舰队出现在下关海峡后,就立刻知道大事不好。
下头海峡被神周的舰队切断,这就相当于把大内氏的领土一分为二,短时间内可能还没什么,但若是时间一长,肯定会生出乱子。大内义兴对此也知道的十分清楚,但是大明的舰队实在太强横了,除非是他把整个下关海峡给填平,否则根本不可能在海上战胜对方。
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大明人好像对益田城也丝毫不在意,反正他们可以打下来第一次,就可以打下来第二次,只要大明的舰队还在,他们就可以从倭国的任意地点登陆,大内义兴根本不可能把领土内的海岸上都布置上兵力防守。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内义兴万般无奈只好派出人乘着小船向神周提出议和的要求,毕竟他也看出来了,这支大明舰队并不是真的要灭掉自己,而是想用这种围魏救赵之计,迫使自己将派出去攻打益田城的军队撤回来。
神周也早就等着大内义兴派人来找自己言和,别看他们这段时间在海上耀武扬威,动不动就炮击大内氏的港口城市,但他们船上的补给并不是无限的,前段时间在江户城已经消耗了掉相当一批火药和炮弹,现在船上的补给已经不多了,若是再这么打下去,他们就只能返回济州岛补充一下补给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大内义兴派来的使者要求登船谈判时,神周也很快答应下来,只是大内义兴派来的使者并不能做出太大的决定,所以最后神周与大内义兴在下关海峡中亲自见面谈判。
神周虽然是个不错的将领,但他对于谈判这种事情并没有什么经验,相比之下,那个大内义兴却是倭国的一代枭雄,若是神周与这样的人正常谈判,肯定会吃上大亏。对此神周也十分清醒,所以他在谈判刚开始,就列出自己的要求,然后告诉大内义兴,除非是同意他提出的要求,否则他是不会从下关海峡退兵的。
神周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大内义兴承认大明对石见国的统治,同时大内义兴将自己在石见国的所有军事力量都撤出来,没有大明的允许,禁止大内氏的势力进入石见国。
对于神周提出的这个条件,大内义兴也和足利义材一样,都有些想不明白,毕竟在他看来,大明肯定与足利义材达成了某些协议,所以才会出兵攻打自己,可是现在大明军队却表明自己只对石见国感兴趣,这对于大内义兴来说,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大内义兴想不能其中的原因,他也和足利义材一样,猜出了大明索要石见肯定有着不为人知的目的,这让他很想开口拒绝,但是又想到大明舰队的恐怖实力,他的水师根本就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若是大明得不到石见,然后长时间封锁下关海峡的话,那他们大内氏就无法与对面的九州岛联系,这样一来,大内氏的领土就面临着分裂的危险,这种代价可比失去一个小小的石见国要严重多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二章 石见银矿
以坚船利炮做为依仗,大肆在它国的沿海肆虐,甚至直接派兵入侵它国的内部,这种做法简直就与后世西方各国一模一样,虽然周重心中对西方的欧洲各国十分痛恨,但是他现在却不知不觉的学习西方各国的做法,将这种痛苦提前释放在大明内边的国家头上。
神周带着舰队封锁倭国的下马海峡,直接切断了九州岛与本州岛的联系,然后对大内氏的沿海地区朝廷炮击,以这种方法逼迫大内义兴将石见国割让给大明,这种做法就是后世典型的欧洲强盗做法,而且现在神周做的是理直气壮,与大内义兴谈判之时也是强硬之极,丝毫没有半分的退让,逼着对方同意自己提出的条件。
面对神周这种蛮横的做法,大内义兴就算是老奸巨滑,可却也无计可施,最后衡量了半天的得失,终于还是同意了神周的蛮横要求,承认石见国归大明统治,日后大内氏绝对不会再踏入石见国半步。
有了大内义兴这个承诺,神周也是个爽快人,立刻带着舰队离开了下关海峡,几个月后,得到消息的周重派来正式的官员,一边接管石见国的管理,一边与大内义兴签订了正式的条约,条约中除了之前割让石见国的要求外,另外还提出不少的条件,比如大内义兴放开海禁,允许大明的商船在他的领土内停靠,同时大明也给了大内义兴一个通商权,大明运往大内义兴领地内的货物,大内氏有优先购买权等等。
这份条约的签订地点被周重强硬的要求在下关海峡一条船上签订,然后被他恶趣味的命名为《下关条约》。不过真正说起来,整个下关条约除了让大内义兴割让石见国有些不平等外,其它的条约对大内义兴来说也有一些好处,比如与大明的通商权,那是倭国所有大名都想抓在手中的权力,以前周重只与足利一辉互相通商。现在就多了一个大内义兴,光凭这一个条约,就能让大内义兴短时间积累大量的财富,这对于四处征战的大内义兴而言。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使得他对割让石见国也不再那么排斥了。
签订过下关条约后,石见国终于真正的落入到大明手中,紧接着刚刚在南洋找到两个金矿的徐纳被紧急召回,然后在周重亲自向他解释了一下倭国银矿的估计产量后,徐纳立刻带着一帮学生就跑到了石见国,满山遍野的寻找银矿。
石见银矿做为亚洲地区最大的银矿之一,而且又有周重这个作弊器的指点,结徐纳很快就在大森地区那些零星的银矿区找到一座大矿,这座矿藏是银、铜伴生矿。其中白银储量十分可观,至少整个大明都找不到这么大的银矿,而且也比较容易开采,这个发现让周重是欣喜若狂,当下加紧向石见国派遣军队与官员。组织银矿的开采工作。
银矿的开采说麻烦也麻烦,说简单也简单,周重手中有钱也有懂技术的工匠,唯独缺的就是开采的矿工,不过这也不是问题,石见国的倭人数量也不在少数,周围的一些零星小银矿也有不少的矿工。现在石见地区的银矿都收归大明所有,那些矿工自然也就是大明的,另外也可以从外界招募,毕竟石见地区吃不上饭的倭人也不在少数,只要是矿上管饭,就会有不少的倭人愿意到矿上做工。
不过周重派到石见地区的官员却没有就近在石见国招募矿工。而是让人到朝鲜招募了上万人的朝鲜劳工来倭国探矿。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减少朝鲜那边的本地人数量,另外石见国毕竟是倭人的地盘,若是只有倭人,也不利于统治。所以那些跟着周重已经学坏了的官员就想到这个掺沙子的做法,将大批的朝鲜人迁移到石见做工,本来朝鲜人就恨透了倭人,现在到了倭人的地盘上,两帮人肯定会发生冲突,到时大明坐在仲裁者的位子上,自然也就好管理多了。
周重虽然不想让别人知道石见发现大银矿的消息,但石见国毕竟是在倭国的领土上,周围全都是倭人,想要保密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这个消息很快就传播了出去,结果使得大内义兴是后悔莫及,想要毁约却又不敢,最后只好强自忍下这口恶气,不过他做为一代枭雄,自然不是那么容易就死心了,而是在暗中等待机会,只要大明露出丝毫的破绽,他就会扑上去把石见国重新夺回来。
不过相比大内义兴的忍耐,周围的一些倭国大名却没那么好的耐心,在银矿如此大的利益之下,他们虽然明知道大明的军队不好惹,但依然抱着一丝幻想,特别是大内义兴的老对手尼子经久,这个老谋深算的家伙也在背后煽动一些大名,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倭国大名组建成一支三万人的联军攻打石见国。
说起尼子经久,这个人能够与大内义兴这样的一代枭雄做对,自然也不是简单人物,他占据着出云、伯耆、备后等数个小国,实力并不比大内氏差,之前甚至还受到大内义兴的邀请,一起去京都帮助细川高国,但是战后他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这使得尼子经久对大内义兴怀恨在心,于是策划了对大内氏的战争,可惜他在面对大内义兴时却还有些差距,一战之下大败而回,甚至连儿子也死在了战场了,这使得尼子氏与大内氏就结下了不解之仇。
尼子经久擅长于谋算,做事向来都是谋定而后动,此次对于攻打大明占据的石见国,尼子经久同样也是如此,比如他虽然在背后教唆那些大名联合起来攻打石见,但其实他却没有参与进来,而是准备坐在后面看好戏,若是大名的联军可以打败大明军队,那就说明大明的军队虚有其表,他立刻就会组织军队攻入石见,打败其它的竞争者独占石见银矿,若是大明军队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厉害,那么他就会立刻派人与大明人接触,然后主动与其交好,毕竟他也想从对大明的贸易中分得一些好处。
神周对于九州岛西部的情况几乎是两眼一摸黑,自然不知道这些倭人大名的联军背后有尼子经久在支持,甚至他连尼子经久是谁都不清楚。不过这没关系,反正他也早就料到了,只要银矿的消息传出去后,肯定会引来一些人的觊觎,所以他也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比如之前在从朝鲜招募劳工时,也从朝鲜调集来一批驻守在朝鲜的大明军队。
驻守朝鲜的军队都是从大明边军之中挑选出来的,毕竟朝鲜内附之后,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可能引发一些叛乱,所以必须要有一批强力的军队进行弹压,而且边军距离朝鲜这边也最近,所以正德就从辽东一带调集了一些边军进入朝鲜,这些边军常年与草原人打仗,战斗力比京营还要强悍的多,镇压朝鲜自然不在话下。
周重手中全都是海军,而且海军陆战队也正在组建之中,暂时还不能用,所以每当遇到这种需要陆战的时候,他就只能向正德求助,于是朝鲜的驻守军队就被正德暂时调给了神周,协助他守住石见国,毕竟对于石见的那座银矿,正德也是十分的眼馋,若是日后产量上去了,他就再也不用为缺钱而发愁了。
其实神周的海军也是可以用来进行陆战的,比如船上的海军大都装备着弓箭和火枪等武器,特别是火枪的装备率,比之边军要高的多,再加上船上的火炮也可以暂时卸下来,所以海军在陆上的战斗力其实并不比边军差。
不过周重之所以向正德求助,然后将边军引入到石见国的守卫之中,其实还是之前受到王守仁的点醒,那就是为了减少朝廷,特别是正德对他的猜忌,虽然正德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而且又是周重的哥哥,但是正德毕竟是大明的皇帝,若是周重在海外发展的实力太过强大,而且又不受朝廷的节制,哪怕到时周重没有谋反之心,恐怕也会引来朝廷的猜忌,所以从王守仁点醒过他之后,周重就会处处小心,哪怕是占据了倭国的石见国,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引入朝廷的力量,这样就不用担心朝廷的猜忌了。
边军的战斗力自然不是吹的,更何况那些被尼子经久鼓动的大名也都不是什么太过强大的势力,所以他们组建的联军虽然达到了三万,但却是一群东拼西凑的乌合之众,甚至联合之后战斗力非但没有上升,反而还有所下降,毕竟光是几个大名之间为了军队控制权的争斗,就足以把整个联军的战斗力降到了最低。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倭国联军在益田城下与大明的军队发生了攻防战,本来边军的将领是想与倭人野战的,但是神周却觉得没有必要,只需要借助益田城的城墙消耗倭人的兵力就行了,大明士兵的宝贵生命,不能消耗在这种无谓的战争中。



第四百三十三章 骑射比赛(上)
豹房之内,正德拿着一份奏折正在大笑不已,这份奏折是朝鲜那边送上来的,一共说了两件事,而且全都是让人高兴的事。第一件就是随着朝鲜人外迁的进行,朝鲜终于安定了下来,一般的普通汉人移民也敢走出汉人的聚居点了,这也标志着朝鲜已经彻底的纳入大明的治下,只要日后大明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