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私大明- 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来旧港就是南洋伊斯兰教的传教中心,这里的汉人几乎都是穆斯林,以前不信教的人要么被强迫同化,要么就是被赶了出去,结果就造成了一个单一的宗教城市,城中到处都是尖顶的穆斯林寺庙,而且也正是这种宗教信仰,使得旧港在南洋各国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最终才能生存到现在。
当初旧港向大明归降之时,整个城中的汉人穆斯林就已经达到了十万,可以说是南洋汉人最大的聚居地,不过后来随着周重将这里划为旧港府,管辖区域包括金洲东部的广大区域,面积甚至比台湾府还要大一些。
为了统治这片广阔的区域,周重开始将移民的重心向这里倾斜,给出更多的移民优惠政策,结果就导致旧港府的汉人移民越来越多,比如祝枝山那边的港南县,从开始汉人数量不足百人,一直到现发展到近两万汉人,至于旧港这边,汉人的数量更是呈爆炸式增长,到现了现在已经超过了三十万,当然这三十万人不仅仅包括旧港市区的市民,更多的还包括外围耕种的农业移民。
不过随着外地移民的迁入,旧港就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穆斯林城市了,一些本来在他们看来本就该遵守的习俗,也受到外来移民的冲击,别人不说,光是一个饮食习惯就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穆斯林不食猪肉,也不饮酒,但是那些移民可不管这些,他们在城中杀猪吃肉,同时还开设了不少酒馆酒楼,虽然给旧港增加了不少生气,但却也引起不少穆斯林的不满,当这种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冲突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
其实对于旧港的这种宗教冲突,冲突的双方都十分的无辜,比如某位请人吃饭的新移民,看到普通的饭店已经坐满了,于是就来到穆斯林开的饭店,光顾着和朋友聊天了,竟然忘了这里不卖酒和猪肉,结果点菜的时候竟然要猪头肉和好酒,结果开店的穆斯林以为对方是来侮辱他的,一时气急就骂了几句,没想到对方也是个爆脾气,骂来骂去就打了起来,而且还越闹越大,双方积累的矛盾也借着这件小事一下子爆发出来,最后终于引发了移民与穆斯林之间的一场群殴。
对于这样的群殴,王守仁在来到旧港后不久,就亲身经历了一次,引发冲突的依然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最后在大街上,几十上百名汉人与穆斯林打了起来,最后还是官府的衙役赶来,制止了双方的斗殴,然后全都带到了府衙,最后府衙各大了五十大板算是了事,毕竟这种事已经没办法判断对错了,而且只要不死人,就算不了什么大事。
不过王守仁却已经看出了这种宗教冲突背后所酝酿的危险,当初他被发配到龙场为官时,就亲眼目睹过苗民与汉民之间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已经绵延了成百上千年,民族之间的矛盾已经积累的极深,想要化解根本不是那么容易事。
现在旧港穆斯林与新移民之间的冲突虽然还没到无法化解的地步,但却已经有了一些不好的苗头,若是放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恐怕最后光是宗教矛盾,就会让总督府为之头痛不已,所以必须想办法解决!



第四百零七章 王守仁发威
其实不光是王守仁看到了旧港的宗教矛盾,周重也早就注意到了旧港的那些穆斯林,毕竟大明西北的回民与汉民之间的争斗也是不断,甚至是经过几百年的融合,但后世之时依然不时听到回民与汉民冲突的事,更何况旧港刚开始就是一个穆斯林城市,现在忽然出现那么多的汉民,若是不出现矛盾那才叫有鬼呢。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周重在接到王守仁对旧港宗教矛盾的禀报后,立刻召集焦芳和张彩商议事情,其中张彩更是甘肃人,他老家那边就有不少回民,所以对于处理这种宗教矛盾的问题,他很快就想到了应对之法。
张彩的建议首先就是划分居住区域,也就是把旧港一分为二,其中老城区依然让那些穆斯林居住,而在老城区之外再建造一座新城,以容纳新移民的到来。
当然仅仅是分开居住还是不够的,张彩的第二条建议就是以官府为主要力量,教导新移民要懂得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穆斯林的一些禁忌,也要大力宣传,使得新移民不至于在不知不觉中触犯了对方的禁忌。与此同时,官府也要教导那些穆斯林要学会宽容,他们可以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但却不能强迫别人也遵守他们的风俗,哪怕是看到别人在自己面前触犯了穆斯林的禁忌,他们也不能上前指责,毕竟除了官府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强迫他人按照自己的行为准则做事是。
张彩处理宗教矛盾的办法算不上高明,但却中规中矩,而且这也是现阶段周重能做到的最好办法。所以他很快给旧港知府李义去了道公文。要求他结合旧港的实际情况。按照张彩提出的几点办法酌情处置,同时周重也给王守仁也下了道公文,让他们按察使司留下人监督旧港的宗教矛盾。
帮着李义处理了一下旧港的宗教矛盾后,王守仁对四海总督府治下的州府考察也终于完成了,于是他在旧港直接乘船回到双屿港,并将自己这一路上的见闻,以及对四海总督府未来的发展方向写成文书交给周重,然后开始真正的着手整治总督府的吏治。
王守仁一出手。就把矛头指向了私德有亏的张彩,说起来张彩年轻时好色,甚至还开口向属下讨要小妾,可以说人品很有问题,现在年纪大了,没有精力再去好色了,但却开始变得贪财起来,本来大明官员的俸禄很少,全都靠各种灰色收入支撑,甚至这已经成为官场上的潜规则。所有人都知道但却没有人敢说破。
周重对官场上这种灰色收入十分反感,一来官员收下这些灰色收入。容易滋生贪婪之心,二来这种灰色收入并不透明,身为总督的他也很难监控,所以周重在总督府刚刚成立时,就严禁总督府的下级官员私自收受财物,也就是将所有灰色收入一下子掐断,不过周重也知道官员只靠俸禄是养不活全家的,所以他将那些灰色收入掐断后,干脆由暗转明,将各种名目的灰色收入变成总督府的补贴发下去,这样一来官员的收入也能更加透明,也便于周重对下级官员的监管。
周重对总督府的财政做了改革,大部分官员也都对这种改革表示欢迎,毕竟他们不必像以前那样担心吊胆的收钱了,而且收入也并没有减少,自己也不必承担风险,所以大部分官员都是严格遵守周重立下的规矩,没敢再收受任何名目的灰色收入。
但是张彩这个人却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他与焦芳在总督府站稳脚根,并且取得周重的信任后,贪婪的心思再一次升起,开始收受一些别人的贿赂,不过他虽然收钱,但是却也不会做的太过分,比如周重吩咐的一些事情,哪怕他是别人出再多的钱,他也不敢打丝毫折扣,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这位年轻的上司可不是好糊弄的,万一因为一些钱财而导致周重对自己不信任的话,那他日后的前途可全都毁了。
张彩收受贿赂虽然十分小心,但可惜他遇到了王守仁,历史上的王守仁在用兵方面就是奸诈出名,现在他把自己用兵时智慧用在官场上,同样也是无往而不利,比如王守仁就让人假扮商人向张彩行贿,结果张彩一时不察就收下了,这下让王守仁抓了个人赃并获,这应该就是后世钓鱼执法的前身了。
对于张彩收受贿赂的事,周重其实也有所察觉,毕竟双屿港本来就是他的地盘,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线,只不过张彩虽然受贿,但做事却极有分寸,有些不该拿的钱,他是打死都不会拿,再加上周重又十分看重张彩的才能,所以对张彩受贿的事视而不见。
不过周重之前可以装做不知道,但是现在张彩受贿的事却被王守仁抓了个现形,这下周重就不能再装傻了,幸好张彩受贿的数额不是很大,王守仁也没想真的要把张彩制于死地,他只是想通过这件事向北方官员立威罢了,所以并没有向朝廷禀报,而是私下里交给周重处置,最后周重只好将张彩收受的贿赂充公,然后又处置了张彩家中直接收下贿赂的家人,虽然这样的处罚并不重,但王守仁也并没有追究。
借着处置张彩这件事,王守仁迅速在总督府树立起自己的威望,老谋深算的焦芳在打听了一下王守仁的过往,以及他在台湾三地的考察经过后,十分明智的选择了退让,之前受到压制的南方人也终于可以出头了,不过王守仁也不敢过分逼迫,毕竟焦芳和张彩哪个都不是易与之辈,而在南方官员中,也只有自己可以勉强与两人相抗衡,与他同级的杨统根本就不是两人的对手,所以王守仁也见好就收,总督府的南北官员势力也慢慢的恢复了平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达伽马为首的葡萄牙使团在北京居住了近半年后,终于带着正德签署的通商文书离开了北京,这份文书的内容其实就是之前周重与达伽马已经达成的协议,现在只不过由正德再次签字确认,同时也更加保证了这份条约的合法性。
达伽马在离开北京之后,还特意来到双屿港向周重告别,而且这次见到周重后,态度却变得更加的恭敬,多次强调自己在回去之后,就会立刻支付剩下的百万两赔偿,同时也希望周重遵守双方之前签署的合约,大力推动发展大明与葡萄牙之间的贸易。
对于达伽马表现出来的恭敬,周重并不怎么高兴,因为他知道达伽马之所以变得之前恭敬,是因为他在大明呆的这半年里,肯定已经看清了大明的虚实,知道整个大明只是一个虚弱的巨人,根本不像他们之前想像的那么强大,而且大明上下都对海洋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哪怕是现在大明已经从海洋赚到无数的财富,但是大明对海洋依然不怎么重视,这个发现对于达伽马来说,简直就是天赐之喜。
不过大明上下虽然对海洋不怎么重视,但是其中却有一个例外,这个例外就是周重,达伽马之前在双屿港呆过一段时间,知道周重的四海总督府在海上拥有极强的力量,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仅仅一个四海总督府,就已经拥有打败他们葡萄牙王国的力量,而且更加糟糕的是,那个年轻的总督似乎还十分受到大明皇帝的信任,大明朝廷也对总督府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总督府在海上的实力几乎是一日千里。
可以说达伽马的这一次北京之行,不但让他搞清楚了大明的虚实,同样也搞清楚了周重这个年轻总督对大明的意义,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周重就是大明的海上皇帝,所有与大明有关的海上活动,都离不开周重的支持,他们葡萄牙人日后想要与大明交易,同样也需要与周重打理好关系,甚至若有可能的话,达伽马还希望可以找到周重的弱点,只要能够击败周重,那么整个大明的沿海都将对他们葡萄牙王国开放。
也正是因为上面这些原因,所以达伽马再次见到周重时,态度变得十分的恭敬,甚至可以说是谦卑,毕竟现在他们葡萄牙人在亚洲这边的实力大损,短时间内根本无力与大明争锋,更何况现在周重的四海总督府实力发展飞快,天知道对方哪一天会杀进印度洋,所以现在对周重保持必要的恭敬,日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对于达伽马的恭敬,周重却是十分的清醒,特别是他知道眼前这个葡萄牙人已经看清了大明的虚实,日后葡萄牙人若是再次积累起能够打败自己的实力,那他们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动手,只要自己一败,整个大明的沿海就完了,所以他现在只能拼命的发展总督府的海上力量,甚至主动与葡萄牙展开竞争,最好能够将葡萄牙人的势力从印度洋那里赶出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八章 扩张海军
送走了葡萄牙使团后,周重就立刻督促总督府治下的造船厂加快速度建造军舰,特别是那种新型的瓦伦战舰,这种战舰已经通过了水师的测试,并且得到了水师上下的一致好评,甚至连那些被俘的葡萄牙人,也对这种战舰赞不绝口,因此周重已经开始对手下水师进行搬装,日后瓦伦战舰将成为大明水师的标准战舰。
除了战舰之外,四海总督府在得到正德皇帝的同意后,立刻开始对水师进行扩编,毕竟现在总督府治下的海域越来越大,光靠原来的那点水师根本不够,所以周重经过仔细的考察之后,决定将水师扩张为三支舰队。
其中第一支舰队名叫东海舰队,主要游弋在双屿港以北的大明海域,这片海域相对比较平静,特别是在朝鲜内附,倭国内乱的前提下,更是没有多少事情可做,顶多也就是救助一下海上遇难的商船,顺便协助沿海的州府维持治安,并不是用来对外作战的舰队。
第二支舰队名叫南海舰队,这支舰队的作用与东海舰队一样,只不过管理海域变成了双屿港之南,海南岛与吕宋岛之北的广大海域,这两只舰队都是大明的内海舰队,并不需要装备太过精良的战舰和武器,使用的都是以前四海水师退下来的老战船。
除了上面的两支内海舰队外,剩下的这支舰队才是周重真正的杀手锏,这支舰队就是他花费了大量心血,同时也集中了所有水师精锐的南洋舰队。
现在周重虽然占据了马六甲和旧港,堵死了葡萄牙人进入南洋的通道,但是南洋的大部分地区都还处于当地土人的统治之中。各个小国彼此争斗不休,而且这些小国的土人几乎都像旧港的那些土人一样,一个个又懒又蠢,若不是南洋这里物产丰富的话,恐怕他们早就因为自己的懒惰饿死了。
大明国内天灾不断。每年光是大大小小的天灾加在一起,就足够朝堂上的众臣头痛的,毕竟只要是遇到天灾,就需要进行调集各种物资救灾,这些物资不但包括粮食,有时还包括衣物、农具、种子等等。这些开销加在一起,早已经让大明的财政不堪重负了。
但是现在却大不一样了,自从之前河南洛阳一带的水灾使用了移民之法,并且那些移民还在台湾、马六甲等地生活的很好,这使得大明官员在处理各种天灾之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迁移灾民。毕竟只要灾民少了,需要的救灾的物资自然也就少了,更不用担心灾民因为饥饿而造反,可谓是一举数得,而且灾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