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强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第一强兵- 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城已经见了雏形,一片片方方正正的区域结合在一起,成了一个巨大的扇面,在每个区域当中,一簇簇房舍也是同样方正。
在城头登高临望,扇面向西,向北无限延伸,直到与那天地交接处的一片青绿色紧紧相依,如水交融。
“恭喜主公,都会平地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起如此繁华大城,不说后无来者,但前无古人是确定无疑了。当年秦皇嬴政一统六合,重修咸阳城,单是民夫就动用了五十万,耗时、耗费的材料更是难以计数,今日主公建的高唐城,胜其何止一筹?”
王羽摆摆手,打断了贾诩滔滔不绝的恭维:“好了,好了,文和,你就别虚情假意的恭维我了,不少人不是说,这么简陋的城市,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吗?”
“那是他们没眼光。”贾诩不以为然的晃晃脑袋,晒道:“让他们去田元皓、国子尼跟前说说看?不被喷死才怪呢!主公在高唐兴建新城,不重外表的奢华,只重内在,尽收人口大量聚集带来的各种利益,却不多费一钱,即便古之圣贤,又焉能比肩?还有……”
“打住,打住!”王羽终于将眺瞰新城的视线收回来了,无奈的看向贾诩,道:“文和,你有事就直说不行吗?非得让我盯着你说话,你才有成就感?”
“主公言重了,诩安敢如此孟浪?”贾诩敛身肃容,但发自内心的那股子惫懒劲,却怎么也遮掩不住:“河东有消息了。”
“这么快?”王羽有些意外。
“事态紧急,元直冒险动用了信鸽。”贾诩点点头。
“这个元直,胆子是越来越大了……”王羽摇摇头,信鸽传递信息极快,但也容易发生意外,用以传递军情是很危险的,徐庶的行为确实冒险了些。
“除了河东局势之外,机密消息,他用的都是暗语。”王羽剽窃后人搞出来的军事密码,不仅征服了张颌,贾诩对之也是赞叹不已。
王羽不觉得有什么可得意的,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的,只是后人认识不充分,当时人的心思也没放在这上面罢了。他叹口气道:“上得山多毕竟容易遇虎,还是小心点为妙。不过,既然元直不惜冒险,看来河东的局势真的是很糟糕?”
“主公英明。”说到正经事,贾诩就没那么多废话了,他表情严肃的将河东局势,以及徐庶拟定的对策说了一遍,继而叹道:“元直的计划确有可行性,缺陷就是计划环环相扣,扣的实在太紧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的恶果……”
贾诩对徐庶计划的分析很精辟,韩暹一直觉得徐庶的计划有问题,但又说不出反驳的话,其实他担心的就是贾诩所说的这些。
徐庶的计划不但环环相扣,而且将人力也使用到了极致。他带到河东的人手还勉强够用,但在河内的人手却少得可怜。在河内主持大局的是周毅——与李十一一样,他也是从最初就跟随王羽,后来得到重用的河内郡兵之一。
河东的局势未明,贾诩还不好判断,但徐庶计划中的河内,绝对是个薄弱环节,偏偏河内的作用又很大。
夺城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太早的话,白波军来不及赶到预定地点,停驻在清水河口的船队很危险,后面的孟津更是要面对张扬的全力反扑。太晚的话,白波军会被困死在河岸边上,恐慌之下,发生什么事都有可能。
而两处战场相隔极为遥远,就算用信鸽传信,也很难统一协同作战,另外,周毅执行计划的能力还不错,但他的指挥手段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武艺更是寻常。孟津是河内的重要港口,几百条战船对张扬来说更是很宝贵的一笔财富,他很可能会派遣重兵驻守。
就算有内应配合,周毅也不是一定能拿下孟津。
当然,除了河内之外,徐庶在河东的计划也有很多让人担忧的地方,他要同时算计郭太和李傕,只要任何一方做出他预计之外的动作,那就危险了。
贾诩忧心忡忡,王羽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他走神了。
王羽想起当年在河东的往事,稳重的韩暹,官迷杨奉,豪爽仗义的李乐,胡才的音容甚至有些模糊不清了。但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好人。
王羽清楚的记得这些人历史上的下场,历史上的白波,卷入了长安的那场大乱,花费了极为沉重的代价,从李傕、郭汜手中夺回了天子,然后被曹操轻易的攫取了战果,最后几个首领人物都是死无葬身之地。
这些人不该死,至少不应该那么死。所以当年王羽离开河东的时候,很是向几人叮嘱了一番,努力让他们避过那场大乱,不要自不量力的试图和乱世的野心家们斗智谋。
可历史的惯性是巨大的,他们最终还是被卷了进去,并且陷入了极端危险的境地。即便以徐庶之能,也只能制订一个险象环生的计划尝试营救。
计划很险,贾诩随意指点,就指出了几个相当致命的破绽。此刻的徐庶,应该是比不上贾诩的,但两人的差距却也不会这么大,这么一想,徐庶冒险传信回来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他是在求援。
徐庶传信时,想必身处白波军中,要表现得很有信心,因此不能明着求援,只能用暗示的方式,他相信自己和贾诩一定能看出问题。
事实上,以贾诩洞彻人心的本领,八成也看出徐庶的目的了。他之所以喋喋不休的说了这么多,无疑是要暗示自己,与其勉强相救,不如干脆放弃白波。
白波军最重要的作用,只是破坏曹操的战略部署而已,让他无法快速攻略关中,算不上多重要。即便没有白波的牵制,曹操西进,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平定三辅。
反过来,为了救白波,青州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到了最后得到的,最多也不过是对曹操的些许牵制,和几万兵源以及人口罢了。
现在的青州可不是刚起兵那会儿了,青州旧辖如今就已经有了近两百万人口,再加上冀州以及琅琊,如今王羽辖下的人口接近四百万!以户论都接近百万。贾诩对救白波的那点好处,确实有点看不上眼。
见王羽面色如常,似乎没领会到自己的意思,贾诩干脆放开了些,直白道:“左右郭太和董卓都是一丘之貉,如果主公仍然担心曹操,大可手书一封,令韩暹等人向李傕投降,如此一来,岂不两全其美?”
王羽心中暗叹,贾诩毕竟是贾诩,纯粹从现实出发,绝对不被感情蒙蔽双眼。放弃鞭长莫及的河东战场,以自己的威望为筹码,令白波做出对己方有利的选择,无疑是最理智的选择。
只是,就算身为诸侯,毕竟也是人,有些事终究还是不应该纯粹从理智出发。
“文和,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时隔两年,白波众将依旧视我为主,只是一声‘小天师’,竟使得全城欢声雷动,你让我如何忍心弃之?”
投靠郭太,白波会走上历史的老路,最终覆灭;投靠董卓也好不了多少,以西凉军的残暴,就算董卓不死,等待白波的也只有凌虐屠杀和横征暴敛。
贾诩沉默了片刻,终究还是没忍住,劝道:“主公,您毕竟要考虑大局啊。如今河北初定,虽然通过会盟震慑住了各方势力,但其畏惧的毕竟是我军的军势,一旦大军离开高唐,甚至卷入缠战,局势恐有失控之嫌。”
见王羽依然不为所动,贾诩向四周看看,见左右无人,这才低声道:“北方有报,公孙将军北上之后,命单经为渤海太守;令法式将军回返幽州,镇守渔阳;邹丹率部进驻安平,自己则统军在文安以西,巨马水东岸筑易京城,对蓟县虎视眈眈,显然有打落水狗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王羽微一皱眉。
公孙瓒的意图很明确,田楷的步卒跟着自己打完了河北大战的全程,原来的乌合之众,已经变成精锐部队了。田楷在渔阳,公孙瓒自己在河间郡最北面,对蓟县的刘虞形成了包夹之势,看起来,他很有算算后账的意思。
不过,公孙瓒可能是无意,但他把与冀南五郡交界的渤海郡留给了单经,而后者对青州的态度,一直是抵触情绪最大的。
如此一来,一旦幽州有事,自己想加以干涉,就变得很麻烦了。
公孙瓒若顺利攻破刘虞,他的势力会得到大幅增强,万一有人居中挑拨,两家的关系就会面临严峻考验。如果公孙瓒输了,事情更糟,自己即便有心救援,也不敢放心将单经留在身后。
实际上,高唐会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限制公孙瓒和刘虞开战,那边赢了,对青州都不是利好消息。只有河北保持和平,对青州才是最有利的。
就像徐州正在进行的战事一样,陶谦和袁术谁赢了,对青州都算不上有利,最好就是两家握手言和,止息兵戈。
就像后世很多理想主义者期盼的那样,敌人的实力最好永远不要增长,而是像NPC那样,就保持等级在那里呆着,等着自己这个主角去打杀。
其实,若有可能,王羽也希望如此,但现实永远不可能出现那种情况。
“我军主力若一直留在平原,对南、北两方都有震慑作用,一旦有事,也好迅速反应,可若是我军骤然西进,恐怕……”贾诩语重心长的说道:“主公,须防一发动全身呐!”
“嗯。”王羽很清楚,军队没动之前,震慑力是最强的,所以兵圣才说:上兵伐谋。用强势震慑敌军,然后通过谋略和外交谈判巩固优势,慢慢削弱,乃至蚕食敌人,这才是最高明的境界。之前的高唐会盟,就是遵循这个套路的。
可还是那句话,人脑不是中央电脑,永远都不可能完全抛弃感情因素,完全根据利弊得失采取行动。
“文和,你的意思,吾尽知之,然而,人生在世,终究有所为,亦有所不为!不需多说,某不会抛弃任何一名麾下的将士,也不会抛弃任何一名治下的百姓!”
王羽旋风般转过身,舌绽春雷,大喝道:“传我将令,令子龙、文则、子义、元福四将来见!”
“诺!”
(未完待续)


四九八章 武装大游行
正月十五,王羽在高唐召开会盟,旨在消弭兵灾,但实际上的作用并不大,即便是青州军自身,这段时间也没消停过。
早在会盟之前,张颌的五千兵马就已经攻入了琅琊,打得臧霸步步后退,只能缩在开阳一带的山区里苟延残喘。
会盟后的第二天,徐晃与王羽新任命的兖州刺史徐和一道,挥军南渡,在历城稍事休整后,长驱直入,攻入济北。在三日内强行近两百里,一举攻克了被青州黄巾残部占据已久的治所卢县,全歼了盘踞在此的司马俱旧部一万余众,威震兖州。
携此大胜之威,徐和顺势展开了招抚,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内,零零星星的已经收降了三千余众。
这些人都是拿刀拿得太久,不愿意重新拿起锄头的那种人,但有了这一年多的经历,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这些杂牌军与青州军的差距,再没有最初的桀骜不驯了。
按照计划,这些人会被编练成军,作为山军的补充,在训练合格之后,正式编入山军。后面收降的青州黄巾余党,也会照此办理。
将军府预估出的结论就是,待济北、鲁郡全面恢复秩序之后,徐晃的泰山军的规模很可能会超过扩编后的御林军,达到一万五千人以上,跃居骠骑各军之首!
当然,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奉高之战是击溃战,歼敌数量有限,从泰山逃离的黄巾军,总共约有五万余人。经历大逃亡后,最后逃到鲁郡和济北的差不多有三万人,其余不是死在路上或自相残杀之中,就是逃得不知去向,还有一部分人被周边的诸侯收编了。
若非最具威望的一票首领都死于非命,余党各自为政,变成了一盘散沙,否则这股势力倒也颇具威胁。但失去了统一指挥之后,这些人也只能成为诸侯们嘴里的肥肉了。
刘备的那支白眊亲卫,就是利用那次收编组建起来的,要不是被王羽阴了一把,他这支亲兵有可能比历史上更早的强大起来,进而名闻天下。
曹操也没闲着,对济北、鲁郡黄巾的笼络,他一直就没放松过。只是后者没有统一的建制,笼络起来非常耗时耗力,所以,以他的手腕,也没能迅速解决问题,将历史上的那支青州军组建起来。
当然,他的努力也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几千悍卒的加入,对初平二年的曹军来说,也算是不错的助力。
王羽一直没对这些人动什么脑筋,因为他知道,没那个必要,驻守巨平的徐和一直就没闲着。他也曾经是青州黄巾的大头领之一,背靠青州这颗大树,在巨平的日子过得也很滋润,受他接济,走投无路来投奔他的人络绎不绝。
在原山之战中,他一口气拿出的八千大军中,至少有六成是后招募的。他自己的老弟兄很多都重新拿起锄头,或是当起政务官了。
徐晃对济北、鲁郡的清理活动,定然会攫取最大的战果,不过难免也会被其他人捡些便宜,这就是无可奈何的了。
不过,徐晃的军事行动,最大的作用还是对兖州、徐州、豫州,以及淮南的威慑作用。
徐晃出泰山,曹操是最难过的。
济北、鲁郡的地理位置很是微妙,这里是连通兖、徐的出口,由此而动,除了任城、东平境内的几座大水泊之外,几乎无险可言。而包括济北、鲁郡在内的兖州东部郡县,原本都是刘岱的辖地。
刘岱死后,曹操尚未来得及全面将接收,河北大战就分出了胜负,其后他自保还来不及,当然没心思与王羽争夺这些地盘了。
一听到徐晃西进的消息,他便果断下令,将东平、山阳、任城三个郡国的人口大量西迁硬是,在两大势力之间,开辟出了一个可用于缓冲的不毛之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领兵出泰山的主将是以用兵神速闻名的徐晃,如果不放弃无险可守的东部几个郡国,曹操就只能在出兵逆袭,和凭借漫长且破绽处处的防线防御之间做选择了。
而鲁郡南面与豫州的沛国接壤,东南就是彭城和东海,同样没什么天险阻挡,以徐晃进兵的迅猛姿态,只要他在鲁郡,徐州的东海、彭城、下邳,豫州的沛国、梁国,乃至谯郡就都在他的兵锋威胁之下。
这个范围内的诸侯,在用兵之前,就不得不将徐晃的存在纳入考虑的范围了。
徐晃出兵的消息传开后,鲁肃不失时机的将淮南、徐州两方面召集到一起,展开了新一轮的三方谈判。一直保持强硬态度的袁术也不得不低下头,开始让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