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隋大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建隋大业-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兴和赵彦深进入大殿,顿时吸引了两人的目光。那将军的目光甚为凌厉摄人,而那儒生模样的人的目光却要温和许多,但看向高兴的眼神却多了些审视的意味。
赵彦深和高兴缓步来到大殿中央,恭敬地行礼。宇文贇说了声“免礼”示意二人起来,咳嗽了一声,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过去。
高兴静静地看着宇文贇,眸子中带着淡淡的恭敬与期盼,与心中的鄙视和无奈完全不相符,名副其实的表里不一。
宇文贇轻扯嘴角,露出一丝几不可见的笑容道:“二位使节,前日本宫已经将你们的来意禀报了父皇,昨日父皇决定,同意了你们的请求!”
赵彦深心中刚送了口气,却听宇文贇说道:“但是——”高兴心中一紧,眉头轻皱,暗道:不会又出什么幺蛾子吧!
这边厢高兴和赵彦深正担忧,那边宇文贇便开口说道:“但是父皇也提出了两个条件,希望你们齐国能够认真考虑。”
“太子殿下请讲,赵隐洗耳恭听,只要不违背我国的利益,我等一定认真考虑!”赵雁摄拱手说道,目不转睛地看着宇文贇,竭力让自己心平气和。
“坊间传闻,今年七月,盱眙城中天将祥瑞,据说有灵龟驮金佛而献宝。据说那宝物乃是一侧珍贵的典籍,身具帝运之人若是修习,必定可以褪去凡胎**得道成仙,从此与天地同寿,不死不灭,是也不是?”宇文贇欠了欠身子,双眼紧紧的锁定赵彦深,声音十分低沉而郑重。
赵彦深一愣,心中一沉,与高兴对视一眼,不由深深地皱起了眉头,有些为难起来。
“赵使节,既然贵国希望与我大周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抗击突厥,那就请你拿出诚意,千万不要敷衍本宫!”宇文贇站起身来,来到台前,背负着双手,居高临下地看着赵彦深,双目中满是警告。
赵彦深思索半晌,脸色犹疑不定,终于他轻轻叹了口气,开口说道:“太子殿下说的是,我国陛下曾今确实得到这样一件宝物,至于是否能够长生不死赵隐却是丝毫不知。”知道无法搪塞宇文贇,赵彦深不得已实话实说。
“天下间果有此奇物啊!”宇文贇眼中猛然爆发出一团神采来,从那灼热的目光中高兴清楚地捕捉到一种名为“贪婪占有”的意味。
“父皇向来喜好收集天下间的稀罕物事,是故嘱咐本宫向赵使节一番,不知贵国陛下可否割爱,将那宝物借来一观。当然,父皇不是蛮横之人,贵国可以保留原本,将拓本借予父皇便是!”见赵彦深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愈发难看,宇文贇的口气却是出奇地温和了许多。
赵彦深垂目不语,一脸沉重,愁眉紧锁。
宇文贇有些不悦地说道:“怎么,难道贵国皇帝陛下如此吝啬,连一个副本都不愿意借吗?如此诚意,你叫我大周如何相信你们不是与突厥联合来抗击我国呢?”宇文贇说到后来声调不由提高了几分,可谓是声色俱厉。
“太子殿下请息怒!”赵彦深躬身劝说了一声,宇文贇冷哼一声,抿着嘴冷冷地看着赵彦深,眼中流露出“若是说不出所以然来联姻就此作罢吧”的意思。
“唉——”赵彦深先是长叹一声,脸上浮现出疲惫与愤怒共存的神色,他咬着牙道:“太子殿下有所不知,月前,不知何方妖孽胆大妄为,竟于夜半潜入了皇宫,先是纵火烧毁了我国皇后娘娘的寝宫,然后趁乱盗走了我国陛下存放于御书房内的宝物。我国陛下大发雷霆,整个邺城都为之震颤,人心惶惶,然而贼人却是突然消失了一般,找不到丝毫线索。”
“先且不说赵隐只是一介臣子,怎敢替皇帝做主,再者如今宝物遗失,我国又如何能够满足殿下您的要求呢?还请太子殿下海涵,为了两国苍生而三思啊!”赵彦深一脸恳切诚挚地看着宇文贇。
“果真如此?”宇文贇皱着眉头,一脸不确信。
“千真万确!”赵彦深坦然地看着宇文贇,眼神没有丝毫的躲闪。
“贵国皇帝陛下也许留了副本吧!”宇文贇猜测道。
赵彦深摇头道:“此乃皇帝陛下私事,赵隐并不知晓!不过依赵隐之见,贵国可以派遣使节前去邺城,当面向我国皇帝陛下问询商讨此事!”
宇文贇沉吟了半晌,不甘地叹了口气说道:“这件事本宫会如实禀报父皇的。”顿了顿,宇文贇接着道:“既然第一个条件赵使节无法做主,那第二个条件还希望你能够答应,否则你我两国联合之事便就此作罢!”
赵彦深静静地看着宇文贇,心中舒了口气。在如今这个生命贫贱如同草芥的苦难时代,谁人不希望生活得更好,生命能够更长久呢?
赵彦深最为北齐权贵,虽然对《长生诀》有所了解,但知道的也只是一星半点。无论谁得到《长生诀》都会将它视为珍宝,怎会轻易交给他人。不用请示,赵彦深也知道高纬断不会同意出借。好在宇文贇并未就此过多纠缠,让他悬起的心落下了些。
宇文贇坐回座位,然后轻抬手掌指着那将军道:“赵使节,这位乃是我大周齐国公,大冢宰,柱国大将军宇文宪,这一位乃是赵国公,大司马,柱国大将军宇文招。”
“赵隐见过齐国公,赵国公,久闻二位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赵彦深忙向宇文宪和宇文招行礼,脸上尽是亲和的笑容。
“宜阳王客气了!”宇文宪一抱拳,冲赵彦深点头示意,眼中带着淡淡的敌意。
宇文招的态度则温和了许多,一边客气地还了一礼,一边温和地说道:“宜阳王客气,宇文招这厢有礼了!”
高兴一边随着赵彦深行礼,眼睛则偷偷地打量着宇文宪与宇文招二人,心底划过一丝赞赏,更多的却是惋惜。
宇文宪,字毗贺突,乃是北周太子宇文泰的第五子,与宇文邕是亲兄弟,从小一起长大。他从小聪明好学,性情豁达而善于谋算,知人善用,在抚慰和统御下属方面颇有一套功夫。兼之作战勇猛,时常身先士卒,深受会下士卒的爱戴。在北周与北齐的战争中,他的功勋非常卓越。
对于封建王朝的臣子来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才智高绝,战功煊赫,尤其是遇到一个昏聩的君主时,那悲剧便会成为惨剧。
宇文宪只是封建时代的殉道者,他一生忠君爱国,为北周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在宇文邕死后,他便遭到了宇文贇的残酷斩杀,包括几个儿子在内,宇文宪一家几乎没有活口留下。
杨坚之所以能够有机会篡夺了北周的政权,除去宇文贇短命昏聩之余,威望甚高,兵权紧握的宇文宪的横死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宇文招,字豆虞突。此人一如他的打扮,乃是一个饱学之士,与当时的文人庾信关系很密切,写得一手好文章,很有儒雅的气质。
宇文招的命运同样悲剧,杨坚窜周前曾担任辅国大臣,当时他的权力还不稳固,对一干宇文氏的亲王非常之好。然而当他大权在握,无人撼动之时,宇文招便迎来了他的毒手,同样子孙不得保全。
高兴清楚地记得,宇文招有个女儿名叫宇文千金,其悲惨的经历与命运时常让人扼腕叹息,同情却又万分无奈。
宇文贇介绍这两人是什么意思呢?
高兴心中正如是想着,宇文贇便再次开口道:“赵使节,赵国公膝下有一女名唤千金,芳龄十一,如今已被父皇册封为安平公主,嫁于贵国高兴公子,你意下如何?”
赵彦深思索片刻,答道:“一切谨遵贵国皇帝陛下意愿,希望贵我两国日后能团结一致,共抗外侮!”
宇文贇轻嗯了一声接着道:“但父皇认为安平年岁尚幼,不便远行,是故想请高兴公子能够在长安住些日子,多了解一些我国文化,以便加深两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与安平完婚!”
“这……”赵彦深迟疑不觉,眉头紧皱。显然,北周依旧不信任北齐,说好听是让高兴住些日子联络感情,实际上就是留下来充当人质。一旦北周与北齐撕破脸皮,那高兴必然会成为北周祭奠战旗的东西。
高兴此时却是顾不上宇文贇的要求,满脑子都是关于宇文千金的事迹。



第三卷 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一百六十二章 唐国公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这首诗乃是宇文千金慨叹自己悲惨的命运,对故国家人的思念而作。
宇文贇是典型的昏君,对军国大事不懂,却偏好权力,更好享受玩乐。历史上突厥他钵可汗甫一求亲,宇文贇便急不可耐地答应了他的请求,而宇文千金很不幸地成为了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然而他钵可汗命不好,还未来得及享受宇文千金那娇嫩的身躯便一命呜呼,撒手人寰。可惜宇文千金还来不及庆幸,他钵可汗的儿子沙钵略可汗便再次向北周提亲,可怜的宇文千金便不得不挥泪告别父母远嫁突厥。
宇文千金的噩运远不止于此,她方嫁入突厥不久,北周便被隋朝所取代,宇文招更是因为谋反罪名被诛灭九族,而宇文氏皇族几乎被斩杀殆尽。原本风光无限的北周宇文氏,几乎一夜之间便崩溃瓦解。
国破家亡,宇文千金对杨坚的仇恨可想而知。然而宇文千金用尽了办法,甚至忍辱偷生,认贼作父,被杨坚册封成为隋朝的大义公主,但她最终的结局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不但公主的身份被杨坚消除,宇文千金更是死在了第二任丈夫都蓝可汗的手中(突厥风俗,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妃子,都蓝乃是沙钵略之子)。
原本嫁去宇文千金远嫁突厥,如今换成了赵晶,而她却即将成为我的妻子,历史已经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了吗?我将如何对待这个苦难的女人啊?高兴心中一阵唏嘘。
“高刺史,高刺史?”对于宇文贇提出的条件,赵彦深深感为难。此事对高兴来说可谓性命攸关,赵彦深不敢独自决断,便将问询的目光投向高兴,然而后者却是不知为何呆愣愣地盯着地面,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啊,大王,何事唤我?”高兴醒过神来,歉然地笑笑低声问赵彦深。
“高兴公子,不知为了贵我两国的关系,你愿意留下来吗?”赵彦深正想说话,宇文贇却是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高兴先是一怔,接着便皱起了眉头,疑惑地看向赵彦深,后者也愁眉紧锁,犹疑不定地看着他,低声将宇文贇的要求说了一遍。
“我愿意!”高兴思考的时间很短,当他果断而坚决地说出这三个字时,众人都有些愕然,尤其是赵彦深,欲言又止,一脸担忧。
“好,好,好!”宇文贇一连说了三个“好”字,也不知是因为促成齐周两国关系而欣喜,还是因为高兴留在长安而满意。
宇文贇满脸含着亲切笑容地看着高兴,这还是高兴第一次看见他如此亲和的笑容。事有反常即有妖,高兴心中没来由地一突,一丝不详地预感浮现在心头。
宇文贇接着说道:“赵使节,三日后,我大周将派遣使节前往贵国邺城问聘,与贵国皇帝签订协议,同时仔细商议一同讨伐突厥的事宜。”
“太子殿下圣明,此乃天下百姓之福啊!”赵彦深赞道,脸上的笑容都深入到了皮肤上褶皱内。宇文贇微笑不语,脸上满是得色,眼睛时不时地扫向高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地幸灾乐祸。
赵彦深向宇文贇告辞后便与高兴联袂走出东宫,直到进入邺城馆中,一路上赵彦深一语不发,脸上愁容愈发浓重。
“高刺史,你怎么那般轻率地就同意留下来呢?难道你不知道长安城如同龙潭虎穴,稍有不慎你就会身首异处吗?”赵彦深将房门关紧,背负着双手看着面前的高兴,一脸担忧而沉重地低声说道。
“多谢大王关心,高兴非是愚钝之人,如何会不知道其中的厉害?”高兴感激地看了赵彦深一眼,然后脸上浮现出深深无奈道:“但除了选择留下,高兴别无选择!”
赵彦深浑身一震,接着默然。良久,他叹息了一声,轻声说道:“高刺史,辛苦你了,从今往后你一定要万分小心,你放心,回到邺城后,本王一定会为你斡旋到底,不叫天下百姓心寒!”说到后来,赵彦深双目陡然爆发出一团精芒,浑身散发出一股强大的气势,字字铿锵,显露出他内心的坚决。
“多谢大王!”高兴躬身行礼,一脸真诚地看着赵彦深。
赵彦深轻轻地点点头,深深地看了高兴一眼,然后疲惫地摆摆手。高兴微微一笑,知趣地告辞离去,耳边传来一声赵彦深那充满了落寞与疲惫地叹息声。
回到屋中的高兴一脸平静,没有丝毫的担忧与愤怒。在他看来,留在长安也许比留在邺城更好。
如果说高兴是高纬制衡高长恭的最大筹码,那高长恭和郑氏同样是高兴步步退让,委屈自己地主要因素。宇文贇的条件,高兴无法拒绝。在这个封建等级森严的专治时代,皇帝哪怕放个屁,有时候都比千军万马好用。
虽然高长恭以退出皇室族谱为条件,以退为进。远离了高纬的视线,更是在高兴的设计下用《长生诀》保全了性命。但高纬对高长恭的猜忌却从未消失,甚至随着陈国北伐的败退而增长起来。
高纬不是高欢,他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他畏惧战争,一心所想便是及时行乐。若是高欢那般枭雄的人物,联姻不过只是个幌子,安抚敌人所用,可以随意撕毁,所以高兴即便失败回归问题也不严重。
然而在高纬当政的时代,只要高兴拒绝,造成此次出使无功而返,在有心人的挑唆下,始终被高纬惦记的高长恭便是在劫难逃。
如今,高兴虽然孤身呆在长安,但远离了高纬,同样减少了高长恭的压力。历史上,高长恭心甘情愿地喝下毒酒赴死,除去因为内心对高氏先祖,大齐江山的忠贞,应该还有为了名声,为了子孙而为。
高纬虽然昏庸,但他却掌握着数十万高欢留下的雄兵拱卫邺城,只要有他们在,无论是谁想要谋反作乱都不容易。虽然在对待敌人时高纬总是疲软,但在面对自己人时,他却十分坚挺持久,残酷无情。
如今高长恭身在淮州,拥有了稳固的基地,进可攻,退可守,以他颇高的威望,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大的。此时没有了高兴的制约,高纬绝不敢再肆无忌惮地压迫高长恭,这一点高兴十分乐见。
三天时间不过弹指一挥间,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