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翻云覆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0翻云覆雨-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马似乎听懂了他的话,两个前腿一弯,跪在了地上,圆圆的眼睛里流下了泪水。
战马这一跪,士兵实在压抑不住了,豆大的眼泪“扑簌簌”的落下,连忙用袖子擦,脸上尘土混合着泪水、血水,模糊成一片,看不出原本长什么模样了。他搂住没主的战马脖子,泣不成声。
远处传来闷雷般的声音,大地都开始微微的颤抖,尘头卷起,看起来象是一堵无形的墙。
回回营的士兵都是马背上长大的,立刻就明白了,急忙大叫道:“有骑兵,大队的骑兵!赶紧回城!”
城头的马荀、吕啸天异口同声道:“快回城,关城门!”
肩膀上缠了厚厚纱布的马福祥恨恨的道:“杀不完的蒙古狗,还敢来?”
张子安这些新兵倒是兴奋异常,笑道:“这下好了,刚才还没过瘾呢!”
马福祥看看这些人亢奋的脸色涨红,暗暗叹道:“年轻就是好啊!什么都不怕!”
外面的人丢下手里的东西,拼命的往城里跑,几个镖师守在门口,焦急的叫道:“都快点,快点啊,蒙古人进了城就不得了啦!”
城门终于“吱吱呀呀”的又关上了。
远处蒙古人的影子已经渐渐看的清楚了,马福祥这些人刚刚松了些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城里的守卫力量实在是太弱了。


第二百三十二章要命的新政

库伦光显寺,这是蒙古两大活佛之一的哲布尊丹巴驻锡之地,当年准噶尔蒙古大汗噶尔丹率兵反叛,在这里曾经打过一仗。
哲布尊丹巴,蒙古格鲁派之首,蒙古语也称为温都而格根,意思是圣光明者。
光显寺的禅堂里,八世哲布尊丹巴一直似笑非笑的表情。
今天这里来了个特殊的客人,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俄国驻库伦总领事施什玛勒福。
咸丰十年十月初二日签订的《北京条约》规定:“俄国有权在库伦设领事官一人,可随带数人,并可自费盖房一所。为此所需地皮及住所面积,以及喂养牲畜所需之地,应与库伦主管官员商定”
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在库伦、科布多、乌里雅苏台设了三个领事馆,施什玛勒福是总领事,他已经来中国当领事三十多年了,算得上是地道的中国通。
他不仅仅是中国通,他还通晓蒙古语和藏语,对藏传佛教也比较了解,在庚子年的时候,他上蹿下跳联络中外,俄国能在东北站住脚,他是出力不少。
这样一个货色,居然丰升阿还代表朝廷授予给他二等一级宝星勋章,以表彰他在庚子年的功绩,据说他有保境安民的功劳,也不晓得满清是按照什么标准。
施什玛勒福看着八世泽布尊丹巴一直光喝茶不说话。也有些急了。放下手里地酥油茶道:“大喇嘛,我们俄国地态度是很明确的,我们支持蒙古人民独立的愿望,俄国将全力保证蒙古独立以后,不受到清国的威胁。”
八世哲布尊丹巴还是那种似笑非笑的表情,手里捻着念珠,眼睛半睁半闭。
施什玛勒福看着他那副神棍样子,真想掏出手枪崩了他。但是如果真敢这样,蒙古人肯定把他撕成一片片的喂狗,他也只好强压着怒气道:“大喇嘛,勒王已经起兵了,我们俄国的两千士兵也已经进入了库伦,现在您必须表明态度。”
哲布尊丹巴终于睁开了眼睛,手指了一下俄国领事面前的酥油茶,示意他继续喝茶。
施什玛勒福盘腿在蒲团上坐了半天,脚都麻了。他一下子蹦了起来,结果脚麻地站不住,用手揉着抽筋的大腿道:“大喇嘛。勒王的大军马上就要打到库伦了,作为蒙疆的领袖,您的意见至关重要!不说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哲布尊丹巴叹了口气道:“总领事大人,如果我发动蒙疆的百姓响应勒王,而他不能获得胜利,那么我们光显寺在蒙古还有立足之地吗?大清的驻库伦办事大臣和阿尔泰大臣那里都是有大军的,”
施什玛勒福站地笔直,摇着头道:“我们不可能不成功的。清国在库伦依靠的是土谢图汗和车臣汗地军队,而这些人对清国早就很不满了。现在清国试行所谓的新政,大批的汉人到了蒙古,他们倾吞了蒙古人世代居住的土地,再这样下去,你们蒙古人还有活路吗?只有和俄国合作,你们才能保留你们的土地。大喇嘛。现在是你为了你们的人民而出力的时候了!”
庚子年,义和团闹了一下子。慈禧也不傻,从北京逃到西安这一路,大体也弄清楚了义和团是怎么回事。到了清末,土地兼并一天甚似一天,大批没地种的农民总要有个生路啊,这些人有地就投靠了义和团,有的投靠教会,南方的有些人听说入了一些秘密的会党,准备要推翻朝廷。
慈禧这趟罪没白遭,也看出来了,要是无地的流民再继续增加,那不需要洋人,就是这些人就把大清的江山给推翻了。
于是,这次实行新政,就废除了从顺治就开始实行的不许汉人进入满蒙地“柳条边”制度,改为大力推行“放垦蒙地”。
放垦蒙地说起来不算什么坏事,但是在清末,即使是好经也能被那些歪嘴和尚给念歪了,何况这个政策是太后老佛爷拍脑袋决策地结果。
开荒地在明朝朱元璋的时候就推行过,应该说是善政,但是明朝地时候开的是无主荒地,而且明确谁开垦的就是谁的,并且减免钱粮赋税。
大清的朝廷可倒好,想开荒吗?可以,先交钱,这个钱叫做“押荒银”,这样一来,那些真正缺地种的人根本就拿不出银子,而能交的起钱的都是地主和当官的,朝廷的官一见这个东西来钱快,那还不卖疯了?
大量的牧场被卖给了内地来的有钱人,大笔的雪花银子就落进了朝廷官员的私囊。蒙古人不干了,没了牧场,牛羊不能吃沙子啊?而且这些朝廷的官越卖越胆大,竟然连那些蒙古台吉的收租地都给卖了,这下不光是牧民不愿意了,连蒙古八旗的老爷都要闹事了。
蒙古现在对朝廷是怨声载道,再加上新政废了八旗的铁杆庄稼,吃了几百年铁杆庄稼的蒙古四十九旗的旗人,也都是叫苦不迭。
现在,伊克昭盟等地被侵占了牧场的蒙古人,都已经磨刀霍霍了,就等着有人挑头就直接造反了,反正朝廷也不给活路,直隶、京畿等地,到处都是流浪乞讨的蒙古人,北京城的老百姓给起了个绰号叫“蒙花子”。
施什玛勒福看见哲布尊丹巴多少动了些心思,就继续鼓动唇舌,没有活佛的支持,俄国人想在蒙古站住脚,恐怕很难。英美必然要干涉,但是蒙古如果自己闹着要独立,俄国间接插手就容易了许多。
“活佛,您不能再犹豫了,在蒙古您是神,如果蒙古都没有了,天下之大,您何处容身呢?我听过你们的一句谚语:活佛只有在自己的庙里才灵验!等到蒙古都被汉人全部占领了,您还能在光显寺里当神吗?”
这句话,无疑说动了哲布尊丹巴,他的眼角不自觉的抽搐了一下。
八世哲布尊丹巴叹了口气道:“领事大人,您的话我听明白了,但是我光显寺世代受大清朝廷的恩典,让我反叛朝廷,恕难从命。”
俄国领事看出来这个大喇嘛心思已经活动了,听他口不应心的话,暗自冷笑了一下,然后又装出无比诚恳的样子道:“活佛,您是蒙古的神,蒙古人都是你的子民,你不能看着他们都被夺取了牧场,没有地方放牧牛羊,活活饿死吧?您到外面看一下,多少蒙古人在库伦的街头乞讨?您是大慈大悲的圣光明佛啊!”
哲布尊丹巴想了半天,手捻着念珠不再说话。
施什玛勒福兀自在絮叨道:“大喇嘛,不能再犹豫了,勒王的大军已经在路上了,估计已经进了包头,两、三天就会到库伦。我们俄罗斯的大军也会接应您的义举,您要为全蒙古的百姓着想啊。”
哲布尊丹巴站了起来道:“这么大的事情,我不能自己决定,我需要打卦,看佛祖的意旨。”
俄国领事急的脸都白了,张嘴正要说什么,哲布尊丹巴一摆手制止了他,然后恭恭敬敬的对着佛祖的像以手加额顶礼膜拜。
施什玛勒福无奈了,自己的使命成功与否,居然要靠异教的神灵来决定!
哲布尊丹巴并没有摇签筒,而是回过头来,笑容可掬的问道:“总领事大人,如果蒙古的僧俗百姓和俄国合作,那么今后谁会是蒙古的大汗?”
俄国领事楞了片刻,突然明白了,眼睛里放出血色的光芒道:“自然是您,我国公使维特伯爵希望您能成为全蒙古的额真汗蒙古的政治、军事、宗教一切都由您来决定。”
哲布尊丹巴嘴角挑出一丝玩味的笑容,双手捧着签筒,摇出一根竹签,看了看,笑道:“真是根好签啊!大吉大利!”
施什玛勒福擦擦额头的汗水道:“这么说,我可以向维特伯爵回话了?”
哲布尊丹巴笑道:“那勒王来了,怎么办?”
俄国领事笑了笑:“俄国政府只认您这个额真汗是蒙古的大汗,勒王,我国不认为他有能力统治这么大的蒙古汗国。”
两人相视一眼,都是会心的一笑。
作者话:今天三更了,一万多字,我码字速度慢,而且历史类的书要查大量的资料,一万字基本是我的极限了!大家给点更新票吧!更新票太难看,码字没动力啊!
蒙古之所以在清末、民初分离势力能够做大,慈禧这个拍脑袋的“放垦蒙地”是祸根,这个政策的本意,是给内地无地的农民提供土地,使他们有地种,不至于造反,但是朝廷的贪婪和官员的腐败,给蒙古百姓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且内地的穷苦农民也没落到任何的实惠。
拍脑袋决策,要不得啊!


第二百三十三章  ~战和两难~

“啪啪”,太和殿前面,太监甩着长长的鞭子,今天是朝会的日子,太后叫了大起儿了。
慈禧今天的脸色不好,而且是很不好,旁边坐着的光绪也是脸色乌青。
“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都成了什么了?我大清恩恤蒙古几百年了,居然有这么没天良的东西!”慈禧抖着一份电报译稿,气的直哆嗦。
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尤其是几个蒙古八旗的旗主王爷,更是急忙跪下请罪。
满朝看着这份电报,也都没了主张,蒙古不比新疆,满蒙是大清的根本,丢了蒙古,那慈禧和光绪也只有到太庙请罪的份了,而且庄虎臣的电报里说的明白,蒙古要是丢了,俄国可以随时兵分两路,从东北走山海关,再从蒙古下陕甘,两路同时威胁京师,那问题就大了。
可是发兵蒙古平叛?那就有和俄国全面开战的危险,老佛爷和皇帝才回北京没几天,屁股还没在龙椅上坐热,再被俄国兵撵出去一回,跑都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跑。西安肯定是不敢去了,只有往南方逃了,可是南方的督抚是不是欢迎两“南巡”,那就不好说了,
慈禧也难办了,李鸿章已经死了,荣禄现在也病的上了不朝了,其他人还有谁能依靠?
慈禧看看庆王道:“老七啊,你看这个事情怎么办?庆王一听见俄国人,头就疼,现在他也有些恨李鸿章,你死就死了,临死前还跟俄国老毛子勾搭,现在好了。人家越逼越紧,你死了算是一了百了,这个屁股我哪里有本事替你擦干净!
“这个,要不发给各地的督抚,让大家都议议,参详着办,奴才觉得这样才保险些。”
慈禧不屑道:“等发给张之洞、刘坤一他们议完了,怕是洋兵的子弹又打进銮仪殿了!”
庆王吓的一哆嗦。跪地叩首道:“奴才无能啊。奴才该死!”
“你们大家都说说,别跟锯了嘴的葫芦似得,皇帝,你也说说。”慈禧看看光绪。
光绪还是那副没有表情的僵尸相:“这个军国大事。还是亲爸爸拿主意,儿子但听慈训罢了。”
慈禧一拍龙椅。怒道:“平日里。说嘴地都是你们,上折子弹劾这个,弹劾那个,李鸿章好好的一个人,硬生生被你们给逼死!现在国家危难了,连个吱声的都没有,就眼睁睁的准备看我们孤儿寡母的笑话?你们的良心都被狗吃了!”
慈禧一发火,满朝照例是跪地请罪。
慈禧对他们这一套也是看腻味了。知道没什么办法。也只好一摆手,叹了口气。
“老佛爷。奴才有个小见识,不晓得该说不该说。”
慈禧一看,居然插话的是新任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载振,载振在接受天津地时候,用警察来代替官兵,钻了条约地空子,让老佛爷很是高兴了几天。
“你说说。”慈禧点头道。
载振站的笔直道:“奴才以为,蒙古紧邻甘肃,庄虎臣又是通晓洋务的,这个事情还是由他办交涉,最是合宜。”
满朝文武心里暗笑,闹了半天,振贝勒的高见就是把皮球又踢还给了庄虎臣。
“臣以为振贝勒地意见可行,庄虎臣是知兵的,娘子关一战,蛮夷丧胆,又通晓洋务,交涉办地有板有眼,比起故去地李中堂也不差什么,臣附议!”军机王文韶忙道。
朝廷的大佬见这个出名的琉璃球都说话了,也都纷纷表态。
“臣也赞成振贝勒的意见。”
“奴才附议!”
“臣附议。”
慈禧一见满朝异口同声,笑了笑道:“好了,这不就对了,大家有事情商量着来,什么事情就都能办了。”
满朝文武都擦了擦汗水,一天的云雾似乎都飘散了。
大家把皮球又扔还给了庄虎臣,头疼由他自己头疼去,将来要是洋兵再打到北京,也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了。
大清的官员谁不会这个把头插进沙子里的“鸵鸟神功”啊!
这份电报是庄虎臣发的,勒王这些人在包头城下,被孙明祖带地几百新兵给全部俘虏了,五、六千人被五百多人给全部活捉,也够丢人地。仅剩的几十个哥萨克骑兵负隅顽抗,被这些新兵一阵排子枪都给灭了,他们才不会傻地和俄国老毛子去拼马刀呢!
马福祥的回回营几乎是全军覆没,五百人就剩下二十多个人了,要不是孙明祖拼命拽住了他,这几千俘虏早就被他全部给宰了。
审问的程序异常简单,勒王是从小在王府里长大的人,虽然比不得皇子们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也是皮娇肉贵,包头城里也有衙门,新军的士兵把刑具摆上。
刚开始勒王还吆喝着:“刑不上大夫!”可是显然这些新军的丘八们是没读过圣贤书的,不理他这一套,如狼似虎的就把八十斤重的大枷给脖子上套。
勒王这下是真怕了,竹筒倒豆子,什么都招了。
庄虎臣早上给北京发的电报,下午就接到了回电。
电文的内容验证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