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马幼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三国马幼常-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减弱,反倒是有所增加。

兵力虽然增多了,但新增的军士与战损的军士,在战斗力上,却是有着颇大差距。更要命的是,现在地盘增加了,需要的兵力也是增多了。有鉴于此,关羽才主动提出,留下一些人马协助镇守江东。

这个事情马谡也想过了,但是稍加思索之后,还是摇头道:“二将军,如此只怕是有些不妥。荆州的兵力本不雄厚,现在面临曹军三面威胁,樊城之地又没有河道可以为之屏障,不宜再外调兵马了。我准备在丹阳募兵,重建丹阳精兵!”

第一百零二章重建丹阳精兵

“重建丹阳精兵?”

马谡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都是大感意外。所谓的丹阳兵,指的就是籍贯为扬州丹阳郡一带的士兵。汉武帝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41年),更秦鄣郡为丹阳郡,郡以境内丹阳县而名。汉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三国初郡治移至今南京市。汉辖境包括现在的江苏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浙江杭州市、湖州市、安徽宣城市、池州市、黄山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有汉一代,丹阳兵可以说是天下精兵之最。李陵北征匈奴时,他的五千死士就是来自丹阳的精兵,在李陵进袭匈奴时,以五千人抗击匈奴八万精骑,在援兵不至的情况下竭力死战,最后只剩四百人撤回关内,主帅李陵被迫投降,副帅韩延年战死。以匈奴骁骑之勇,五千丹阳兵竟然能令单于丧胆,几乎要撤退,最后从叛徒口中探知李陵无援才敢进攻,丹阳兵善战可见一斑。

而东吴后期,也就是诸葛恪掌权时期,之所以敢于肆无忌惮,很大的原因就是诸葛恪身为丹阳太守,手握一支丹阳精兵。孙吴时期,名将诸如黄盖、韩当等都曾担任过丹阳太守。陶谦曾以数千丹阳兵,引得刘备离开田楷前来投靠。但后来也就是这数千人马,趁着刘备远征,打开城门使得刘备败于吕布之手。

现在马谡之所以提出要重建丹阳精兵。很大程度上也是不希望这一支骁勇善战的大汉雄师。就此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上丹阳精兵最后一次出现,就是在东吴末年。当时晋军顺江而下来攻,吴国的丹阳太守岑莹对晋作战里面,仅仅率领500余丹阳兵,头绑青巾,只执刀盾。数次向晋军的阵地冲锋,突破晋军的坚牢防守,丹阳兵之勇令人闻风丧胆。而在此之后,丹阳兵再无耳闻。马谡前世的时候就思考过这个问题,感觉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不外乎有三。

第一就是丹阳兵出自吴地,乃是东吴精锐,西晋在立国之后,为了维护地方的稳定。自然不会容许这样一支敌国的精锐存在。因此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丹阳兵的消失,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第二就是由于丹阳经济政治条件的变化,据史书记载,一开始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尤其是在三国期间,丹阳郡境内还盘踞着相当的山越人。这些好勇斗狠的山越蛮子,简直就是天赐的兵源。也正因为如此,丹阳兵才得以在战场上大放光彩。到了东吴后期,一来江南被南下的避难的士民不断地开发,穷山恶水逐渐变成了鱼米之乡;二来山越人也被几乎尽数剿灭,或是汉化,因此自然无法再有这么优厚的兵源了。

第三就是东吴的将领世袭制度,也对此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良的影响。东吴的大族掌握着东吴大部分的人口和经济命脉,东吴的军队,实际上是由一支支私兵所组成。而在东吴中。拥有私兵的将领多达上百之多,重要的如程普、陈武等人,都拥有多达数千的私兵。最关键的是,这些私兵是可以父死子继的,孙权基本上不能够独自去调动他们。只有通过私兵所属的将领,才能进行调动。

而孙权想要让这些拥兵的将领们动用自家私兵为自己效力。靠的就是跟他们利害一致,比如用抗曹、抗蜀等口号使他们与自己同仇敌忾。而东吴的每一次军事扩张,所得到的疆土的与人口,也基本由那些参与作战的将领所瓜分,比如赤壁之战后,周瑜攻取了长沙北部汉昌郡,此郡便成为了周瑜的食邑,而鲁肃接管了周瑜的军队之后,汉昌郡便又转为鲁肃的食邑,这种情况在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之中,都是不可想象的。

而这样一来问题也就来了,大家的军队你是你的,我是我的,打仗的时候号令不一,操练的时候训练更是不一,这战斗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别说丹阳兵了,就是天兵天将,都被你给折腾成豆腐渣了。

出于这三个问题,丹阳兵在东吴之后,就再不闻名于世了。有鉴于此,马谡这才提出要重建丹阳精兵,为的就是保全这一支精锐之师。

关羽早年在徐州的时候,当然是见识过陶谦麾下的丹阳兵的威力的,对此自然是深表赞同。不过他闻言之后,稍一沉吟却是开口道:“只是丹阳初平,民心未复,若强行征召百姓入军,恐于安定地方不利!”

关羽也不是笨蛋,知道军事的建设需要稳固的政治后盾。这一点马谡也想过了,当下开口道:“这一点我也想过了,因此我打算募兵而非征兵,希望可以通过一些妥善的政策,让百姓自动加入我军!”

“哦,幼常有何良策呢?”关羽闻言饶有兴致地问道。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以利驱之!”马谡胸有成竹地道,“我准备在丹阳颁布法令,凡是每户有青壮两人者,若是出一人入伍,则可免赋税三年;凡是每户有青壮三人者,若能出一人入伍,则免赋税一年,出两人入伍,免赋税三年,以此类推。但每户必得留至少一名青壮在家,若家中只有一青壮,则不得入伍,以免绝嗣。至于豪族大户则是另有他法,凡是出青壮家兵250人参军者,赋税三年之内减半,并可择其族中有为者一人,在军中任军司马,或是在县中任县尉或者县丞;凡出青壮家兵500人参军者,赋税五年减半,并可择其族中有为者一人,任军都尉,或者是郡中椽吏。如此既可招募兵源,又不扰乱百姓!”

这个办法可以说是颇为新颖。关羽听了之后也是眼前一亮。不过一旁的董允却是提到了一个弊端:“军师此举固然颇为巧妙,但是这样一来,丹阳将来几年之内的税赋,必然要大减了!”虽然马谡已经转任军师将军,但是董允等人一直不把他当武将看,还是习惯性地称呼他为军师。这在刘备集团内部,几乎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规定了。倒是外人碰到马谡,往往称呼一声马将军。

关羽听了这话之后,也是点了点头,但是随即开口道:“若无兵员拱卫新得的土地。又谈何赋税?当务之急,是要在江东立稳脚跟。至于钱粮赋税,这些年荆襄积攒甚多,自可支撑一时。幼常。我即刻与你募兵令,你去招兵即刻。若需要钱粮,荆州这里可以给你调拨一些!”

“多谢二将军!”马谡逊谢道。虽然名义上一郡太守就能招募人马,但是募兵这种事情由于事关重大,一般都需要大头子拍板才能进行的。历史上只有在汉中之战时,南中诸郡突然爆发叛乱,当时的犍为太守李严当机立断,因此不等请示刘备,就立即招募兵马平叛。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严才获得了刘备的赏识。后来和诸葛亮一起被任命为辅政大臣。

扯远了,但是现在有了关羽的支持,马谡终于可以抛开顾虑,大举放开手脚干起来了。数日后关羽率领大部分人马撤回荆州,留下赵云率军10000驻守寿春前线,其中包括他麾下的龙骑军;陆逊则是率军5000驻守庐江,并就近在巢湖之中打造水师;马谡则是率军10000驻守丹阳,并且名义上节督江东诸郡的一切军政要务。

这样一来,加上在豫章的一些军马,刘备在整个江东驻扎的军马。差不多达到了将近三万人。相比之下,孙权在夺取余杭之后,占据了大半个吴郡,实力稍稍得到一些恢复,但是总兵力也就三四万左右。而且对孙权而言。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要命的是在夺取吴郡之后。刘备就有意无意地断了对他的粮草支援。

没有了刘备粮草的支援,孙权自然就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大肆扩军了。事实上之前在地广人稀的会稽,要不是有刘备的支持,孙权连两万人马都拿不出来。不过现在看孙权已经缓过劲来,加上自己的势力渗入江东,刘备也就顺理成章地断了支援,免得养虎为患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孙权的实力现在已经是不值一提了。另一方面,张辽虽然屯兵曲阿,但是经历了余杭之败后,他现在的兵力只剩下数千人,实力更是不值一提。换句话说,江东这块地面上,现在是刘备一家独大之势,马谡等人自可以优哉游哉地恢复元气,等把这占据的新得之地转化为自己的战力,就可以集结各州的力量一起挥军北上,和曹操痛痛快快地一决胜负了。

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就在马谡和赵云他们优哉游哉地在这里打理江东这片基业的时候,在他们的北方,在徐州的小沛,有些人就不是那么开心了。在逃出生天之后,许褚自是返回许昌述职,而另一方面,曹彰却并没有和许褚一起立即就回许昌,而是在小沛去向他的大哥曹丕倒苦水。

而在这期间,在司马懿的建议下,曹丕一边对曹彰好言安抚,一边则是有意无意之间误导曹彰,让曹彰认为在他被困寿春期间,曹植对他的生死是彻底地置之不理,甚至有意要借关羽之手将他给除去。在这种思想形成之后,又开始通过各种手段,间接地加深他这一想法。

曹彰虽然不是蠢笨不可救药之人,但是论到人心诈变这方面的本事,比起曹丕和司马懿二人,差了简直不止是一点半点,加上臧霸的帮腔,没多久就被他们给忽悠地一头的包,对自己这个大哥感激不尽的同时,对那个“无情无义”的曹植,更加是恨的咬牙切齿。

这一天曹彰接到老爹的命令,要他回许昌汇报这次战斗的经过。自己老爹发话了,曹彰自然不敢怠慢,即日就准备启程返回许昌。曹丕也知道这是正事不能耽搁,因此头一天晚上,就在自己的县衙之中给他设宴践行。只有他们兄弟二人对饮,却无其他的闲杂人等在场。

第一百零三章秋后算账

“子文啊,你明天还要赶路,就不要再喝了!”看着曹彰一言不发,只是闷头喝酒,曹丕也是开口劝道。欢迎来到阅读

听了曹丕这话,曹彰把一口酒灌下,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有些无奈地道:“大哥,我心里不痛快,你让我多喝一点吧!”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中原交战不比北疆,刘备和孙权都是奸诈之人,关羽又是沙场宿将,你年纪轻轻败了一仗也不算什么。回去许昌之后好好在父相手下历练,日后自有机会击败关羽,以雪今日这一败!”看曹彰欲言又止的样子,曹丕心里多少猜到点什么,当下不着痕迹地劝道。

听了曹丕这话,曹彰顿时没熬住,当下忍不住放下杯子开口道:“兄长,我曹彰并不是那种输不起的小人,实在是淮南这一仗,我输得冤枉啊,那些将士们也死得冤枉啊!你知道吗,子建坐镇许昌,简直就跟没有这个人似的。我几次三番派人去催粮,可他却是一粒粮食都没有。最后迫不得已,程仲德先生才设下险计,这才被关羽有机可趁。否则的话,只要稳扎稳打,何至于如斯地步!”

曹彰找的这个替罪羊并没有找准,曹植也不是故意不给他调拨粮草,关键问题还是在于他们的老爹兵发汉中,许昌大部分的钱粮都被他给消耗了,曹植也确实是抽调不出粮草给他了。可是曹彰自然不会怪罪自己老爹的,潜意识里就把这个大黑锅。给按在了曹植的背上。

听了曹彰这话,曹丕知道曹彰对自己这个弟弟,已经是怨念极深了,当下心里险些没乐开花。但是嘴上还是劝解道:“子文你也休要怪罪子建,想来许昌一时间抽调不出粮草,也属正常。只是可惜了程仲德先生,他自陈留起兵之时就跟随父相,乃是朝廷元老,你我的叔伯辈。这么多年屡建奇功,算无遗策,没想到居然是折损在关羽之手!”

曹丕这是借刀杀人了。表面上为曹植辩解,事实上话语之间,却是暗藏着无数机锋。对于自己这个弟弟的性格,曹丕实在是再了解不过了。该怎么说话引起他的怒火。曹丕对这其中的分寸拿捏,当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果然一听曹丕如此惋惜,曹彰更是怒不可遏,恨恨地道:“无法调拨?他整天在许昌花天酒地,吟诗作赋。却没时间给前线数万大军调拨粮草,简直是岂有此理。我看他不是无法调拨,是巴不得我死在寿春,好遂了他的心意吧!”说到这里曹彰端起酒杯一口喝干。气喘吁吁地喘了几口气,这才开口道:“此番等到了许昌。见到父相,我肯定是要把这其中的事情说个清清楚楚!”

听曹彰这么一说。曹丕心中当真是欣喜若狂,但是随即他却是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连连摆手道:“子文啊,这些话在我面前说说也就是了,等你此番回到许昌,可千万不能在父相面前述说啊,否则大祸就将临头了!”

“兄长,这是为何?”曹彰有些不明就里地问道。听他这一问,曹丕故意装出一副左右为难的架势,长叹了一口气之后,这才开口道:“子文啊,你此番回到许昌之后要切记,千万不要在父相面前说子建的短处。”

“兄长,这究竟是为什么呀?”曹彰顿时更加糊涂了,有嘛不能说的呢?却听得曹丕长叹一声,转过头去摇头道:“此间之事我也不能太过详细言说,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能说就是了,否则的话或许会有性命之忧!”

“兄长,你总要告诉我是为什么呀!”曹彰被这么一激,更加是打破沙锅问到底了。看曹彰已经彻底地被自己调动情绪,曹丕叹了口气,这才装作无奈地开口道:“也罢,若不和你讲清,只怕你也不知道这其中的轻重。子文啊,你可要答应我,此事万不可再对其他人说起,就连父相也不能!”

“那是自然,兄长,你还信不过我吗!”曹彰保证道。看他这样子,曹丕点了点头,这才开口道:“子文啊,你可知道,我为何会被父王贬官至此地,当一个小小的县令吗?”

“不就是因为杀错了几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