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私生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私生子- 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豪华宽敞的舱室内,舱顶垂下的吊兰独自芬芳着,阿黛拉和秦国大长公主坐在柔软的波斯地毯上,斜靠在檀木几边下双陆,两幅华丽的罗裙散开在地毯上,让她们俩看上去象两只美丽的孔雀,柳儿婉儿静静地在旁边添香侍茶。

嗯,没人注意到这边,但清娘还是有些微羞,腰间被他那双手轻抚着,那酥酥麻麻的感觉让她脸色有些嫣红。

“白天太热。我们大都在看书下棋,早晨和黄昏凉快的时候。我们三人就到海滩上去捡贝壳,杨大哥要看吗?我捡了好多漂亮的贝壳呢。将来回去了串起来,依依和壑儿他们一定喜欢。”

“哦,捡了很多吗?那我可得去欣赏一下清娘的成果才行。”杨逸说着一把将她抱起,向后面的房间走去。

清娘想叫他放下自己,又怕惊动了阿黛拉和秦国大长公主,只得将螓首深深地埋进他怀里,象只将头埋进翅膀下的小鸽子,这掩耳盗铃的做法让杨逸几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卧室内摆设得很精雅,左经右史。笔墨弥香,轻纱缦榻,盆中的常青藤攀到了窗扉上,舱角放着一个小竹筐,筐中装满了各色各样的贝壳,非常漂亮。

“杨大哥你看,漂亮吗?”

“嗯,很漂亮,只是没有清娘漂亮。”

“杨大哥又胡说。快放人家下来,我翻给你看。”

杨逸很听话的将她放了下来,却不是放在地毯上,而是放在床上。然后他自己也躺到了清娘身边,轻吻着她的耳垂。

从半启的窗子望出去,可见白云飞扬。大海碧波无边无际,鸥鸟在水上翱翔、鸣叫。还在庞大的船队那一片片白色的风帆。

清娘还待挣扎。香唇很快就被他封住,不知不觉这丫头已经满十九岁了。出落得仙姿绰约,身材凹凸有致,小蛮腰纤纤一握,一对椒乳饱满丰盈,如同两个剥了皮的水蜜梨,鲜嫩如雪,握在手中温润如玉,柔软而富有弹性,每次总让他忍不住一品再品。

在长长的热吻中,不知不觉中清娘已是罗衣半解,无限风情半遮半露,更让人。水密梨顶端那两粒小小的樱桃被他撩动时,清娘全身忍不住轻轻颤粟起来,因怕惊动外间的阿黛拉和秦国大长公主,只得强忍着逸到嘴边的娇吟。

只是那喘息气越发粗重了,带着呢喃的鼻音,动人的娇躯也不自觉地轻轻扭动起来,让她看上去柔若无骨。

“杨大哥,别。。。。。。。。。。。。不要。。。。。。。。。。门还没关呢。”

“没事,在衡山驿时,咱们还一起同床共枕过呢,这到了海上,更要同舟共济才行。”

“呀,你不许说,不许说,杨大哥你坏死了。”

“我坏吗,哪里坏了?”

“你。。。。。。。。。。。嗯。。。。。。。。。。。。。。”

俩人好一番缱绻缠绵,然后相扔着美美地睡了一觉。

到了日落时分,才起身梳洗,到甲板上去用晚餐。

大海上碧波万里,湛蓝明澈,晚霞倒映在海面上,无比绚丽多彩,几人就在向晚的凉风中用过晚餐,然后泡上清茶,坐在甲板上欣赏黄昏的美景。

风中海面上吹来,驱散了白天的酷热,拂着美人的衣裙和发丝,教人心旷神怡。

四周的舰船上白帆鼓满了风,船头劈开的涛声在大海上合奏着,如同一支水蓝水蓝的歌谣。

“清娘,取琴来,抚一曲海之韵如何?”杨逸含笑望向清娘。

清娘的俏脸莫名的红了,象天边的晚霞,她微微噘起嘴说道:“要人家抚琴也行,杨大哥也要做一首诗来才行。”

杨逸向她眨眨眼笑道:“你且取琴来,琴声和曲唱,且看今日我漫狂。”

阿黛拉听了欣然说道:“我去拿,我去拿。”说完她轻快地跑回舱室中,将琴取了出来。

清娘没法推辞,只得坐到琴前,玉指轻拂琴弦,未成曲调先有情。

杨逸随即拂袖而起,在甲板上迎风漫步,徐徐吟道:

夕阳里。

欸乃一声烟波起。烟波起。

那边风雪,这边潮汐。

伊人从此难寻觅。

四时独望苍山碧。苍山碧。

高天远水,海呜鸥唳。

诗书声和着优美的琴声,飘到下层的甲板上,水兵们靠在桅杆边静静地倾听着,脸上流露出恬然的微笑,海上漂泊的生活其实比较枯燥乏味,清娘的琴声早以成为水兵们最美的期待,也必将成为他们这一生心底最美的回忆。

杨逸只当是坐豪华游艇出海旅行,有时到下层甲板去与士卒们聊聊天。向他们讲些航海相关的知识。

士卒很喜欢听他讲解,有时也会问起他以前率军作战的经历。杨逸也都和他们细细聊来。在这种接触中,杨逸慢慢加强着自己在士卒心中的存在感。

有半数时间他则是在最上的舱室和甲板上。和清娘她们舞文弄墨,抚琴下棋,上层除了他们几个外,别人不能上来,可谓是无拘无束。

秦国大长公主和阿黛拉难得有机会如此长时间的与杨逸亲密接触,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一路上不但不会觉得寂寞,同样的,这也必将成为她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舰队到达马六甲海峡时。战舰没有进港,都另找避风港停泊,只有杨逸的旗舰和十艘两千料的商船进蒲罗中港补给。

清娘几人上得岸来,不由得太为惊讶,因为这里的繁华程度远远超出她们的想象,不但港口中停满了各国的船只,马头上更是商栈仓库林立,行人熙熙攘攘,来自南洋周边各国、以及印度、波斯的商人皆有。

这里赫然成了大宋与南洋、印度等地商品的中转站。很多商船无须再去大宋,在这里就能交易到想要的商品,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基本上已经被大宋的商人垄断了。

在这里设铺交易的大宋海商很多。并不只是西印度洋贸易商社一家而已,凡是大宋的商人,只需要象在国内一样。交纳一些商税,就可以这里设铺与各国商人自由贸易了。

这只是一个终转站。杨逸的目标自然不止这里,他的目标是。将来至少让大宋的商人垄断大宋到波斯这一段的海上贸易,利用价格优势,尽量压缩各国商船往来的数量,让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商路尽数控制在大宋的资本家手上。

杨逸上岸后,觉得蒲罗中叫着不顺口,干脆将此地命名为‘星加坡’。

星加坡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变如如此繁华,四周的小国自然是垂涎欲滴;

特别是最强的的三佛齐,以前东西商船多是到渤林邦去靠港补给或交易,现在蒲罗中港一建成,过往商船全部涌到了这里,很少再去渤林邦了,这不可避免的给三佛齐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所以三佛齐甚至曾派兵过来,说占罗部首领麻昌曾向三佛齐称臣,占罗部是三佛齐的一部,蒲罗中自然也是三佛齐的领土。

只是西印度洋贸易商社不鸟他,反而警告三佛齐国王占卑,只要三佛齐敢抢夺蒲罗中,必将受到大宋猛烈的反击。

三佛齐这两年与爪哇岛上马打兰,塔鲁纳、谏义里三国的战争越打越剧烈,占卑被弄得焦头烂额,加上年事已高,听说已经病倒几回了;

在这种情况下,三佛齐也怕真个得罪大宋,这才暂时忍住没动手。不过也不时派船在马六甲海峡内游弋,阻拦各国商船进入星加坡港交易。

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多次派人前往三佛齐国都渤林邦抗议,三佛齐仍我行我素,好了,现在杨逸来了,他带来如此庞大的舰队,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三佛齐。

历史上,中国各朝对南洋各国都是以仁义相待,恩德有加,唐宋明各朝莫不如此,郑和下西洋时,从非洲好望角回航至旧港,三佛齐久受横行南洋一带的海盗陈祖义袭扰之苦,派一个叫施进卿的人向郑和求助,郑和欣然应允,陈兵海上,大破陈祖义,将其擒回京问斩。

中国对南洋诸国施的恩德多了,帮也帮过了,但南洋各国是怎么回报中国的,这一点无须多说。

杨逸觉得,对这些小国,光有仁德不行,所以他这次来,一手挥舞着精美的丝绸,一手拿着燧发枪。

杨逸就喜欢邓爷爷说的那句话:小孩子不听话,是要打屁股的。


第773章突袭摩夕河口

杨逸的舰队还没补给好,对面的三佛齐就传来一个重大消息,国王占卑病死了。

占卑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蒲陀,次子蒲罗,三子蒲英。

三佛齐国王有一顶百宝金冠,非常重,每到大朝会才戴,这顶百宝金冠也是三佛齐权力的象征,传禅之时,则集诸王子于一处,由百官见证,以百宝金冠授诸王子,能承受得起百宝金冠重量的王子,则将王位传之。

这次也不例外,占卑在大限将至时,将蒲陀、蒲罗、蒲英三子一齐招至病床前,先让长子蒲陀试戴百宝金冠,结果蒲陀承受不了那百宝金冠的重量。

接着轮到次子蒲罗,同样承受不起。

最终正值壮年的三子蒲英撑住了,就这样,三佛齐王位传给了三子蒲英。

蒲英年纪最小,得传王位,难免担心两个哥哥心中不服,跟据渤林邦传来的消息,蒲英登位后,立即命国人削发成服,举办国丧,同时把两个哥哥留在渤林邦服丧;

同时派人向大宋报丧,并请求大宋册封。

还有就是命人以金铸像,因为三佛齐还有一个惯例,每有国王立,便先铸金像以代其躯,供奉于金银山上。

蒲英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三佛齐疆域面积很大,包括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以及加里曼丹岛一部分,计有十五州。

蒲英的大哥蒲陀的封地在马来半岛,二哥蒲罗的封地在加里曼丹岛,若是两位哥哥闹独立。他根本没办法制止。

因为这两年来,爪哇岛上的马打兰。塔鲁纳、谏义里三国联合起来向三佛齐开战,三国的武器越来越精良。节节取胜,原来三佛齐还占有爪哇岛西端的一州之地,现在已经丢了;

马打兰三国联军已经反击上苏门答腊岛,双方海战更是不断,这个时候,若是马来半岛以及加里曼丹岛上的两个哥哥,因不满王位落到他这个小弟头上而闹分家的话,他如何去阻止?

所以他只能强留两个哥哥在渤林邦,大有软禁之意。

西印度洋贸易商社星加坡分部里。杨逸、乐涛、史然、蒙云山等营级以上军宫一并在坐。

乐涛和史然是正副旅长,除杨逸外,他俩算是这次出征的三千人马的最高指挥官。

乐涛先开口说道:“船长,三佛齐局势不稳,正好是咱们介入的最好时机,请船长下令吧。”

杨逸摇头说道:“未必,三佛齐局势动荡,其实对咱们来说是弊大于利,一个政治稳定。令行通达的三佛齐,咱们只要控制渤林邦,控制蒲英,就能控制整个三佛齐;

可若是三佛齐四分五裂。令出数门,咱们兵力不多,不大可能一处处去攻打。反而麻烦。而一个烽烟遍地、民不聊生的三佛齐,也不利于咱们倾销商品。更没有多少好处可榨取,因此。咱们现在不但不能给三佛齐添乱,相反,要尽量确保三佛齐不生大乱。”

史然接口道:“那咱们要坐等蒲英控制住三佛齐的局势再动手吗?”

“恰恰相反,我怀疑蒲英根本没能力控制局势,所以咱们要尽快去帮他控制,现在不能等,咱们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入主渤林邦,将蒲英、蒲陀、蒲罗一齐控制住,这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时地方上谁敢作乱,咱们就以蒲英的名义发兵征讨,这样就好办多了。”

“船长言之有理。”

“传令下去,让大伙加快补给,咱们这就兵发渤林邦。”

“喏。”各级军官齐齐起身敬礼,匆匆离去。

这次南来,共有三千杨家军,八百仆从军。另有有六艘炮舰,共装备火炮三十门,燧发枪五百支,这是日前杨逸凑得出的全部家当了,这些武器都是他根据大宋军品监的图纸数据,让人在鹿儿岛造船厂铸造的,那边的规模没法与大宋军器监相比,而且为了保质量,产量有限,只能慢慢装备。

目前这些武器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在南洋用的,以免消息传回大宋。象那些炮舰,一直就不靠岸,包括同行的秦国大长公主等人,都不知道舰队中有炮舰。

这次兵发渤林邦,杨逸自然也要将秦国大长公主和清娘、阿黛拉留在星加坡,他费了一番口水,才总算说服三女暂时留下。

那艘海上巨无霸也暂时停在星加坡港,那艘旗舰还是纯粹的商船,并不适合用于作战。

目前真正用于作战的都是那些千料舰船,这些千料舰船在建造之初,各项数据多是按战舰设计的,在速度上有苛刻要求,后来又前往鹿儿岛改造过。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战舰。

杨逸以一艘两千料大船为旗舰,共计率领五艘两千料、二十九艘千料舰船从星加坡启航,沿苏门答腊岛北边的航线一路往东杀去。

从杨逸掌握的情报来看,三佛齐百姓多习水陆战,国王有所征伐,随时调发,立酋长率领,自备兵器粮草,颇有些象唐朝的府兵制,由于这些年三佛齐战争频繁,虽然国势渐弱,但士卒敢战,胜于周边各国。

其国不铸缗钱,主要是以金银、绸帛交易,大宋的铜钱在三佛齐也可通用。国中自有蕃文,不过三佛齐官员也多习中国文字,向中原国朝上表时则用中国文字。

而且杨逸还探到一点,在邦加海峡的摩夕河口有铁索封锁河口,平时主要是用来防备海盗及敌国战舰,两岸有兵把守,商船来则松下铁索让其进入,若是商船过而不入,则出船合战,或是擒杀,或是没收货物。

三佛齐都城就处在摩夕河中游岸边,现在河口被铁索封锁,对杨逸一方颇为不利。他这次是打算从摩夕河逆流而上,迅速控制其都城渤林邦。若是被阻在摩夕河入海口,事情只怕会变得复杂起来。

舰队过林加群岛之后。开始转舵向南,直扑邦加海峡。

杨逸再次招集营级以上官员商讨对策,乐涛首先提议道:“船长,从目前咱们掌握有情况来看,邦加海峡内有不少岛屿、岩礁和浅滩,舰队晚上进入过于危险;守卫拦江铁索两头的三佛齐军队不过百来人,末将认为,可以派小队采取夜袭的方式,先夺取摩夕江口的铁索控制权。等到天色微明,舰队再进入摩夕河以确保安全。”

史然想了想,也赞成乐涛的策略,杨逸也觉得可行,便对蒙云山说道:“蒙营长,到时就由你带一百人乘坐小船发动夜袭吧,咱们舰队庞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