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私生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私生子- 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看种建中这边,沙州有两万多百战精兵,同时配备一千燧发枪,联合西州回鹘等部族之后,也有好几万兵力。

在杨逸看来,种建中和姚古两入的能力,应该不会差耶律大石多少,所有杨逸敢对他们寄予厚望。

只是世事难料,战争有很多偶然因素,当初李元昊就是靠一场沙尘暴帮助,击败了耶律宗真二十万大军的。

所以论装备,论战力,种建中都不差的情况下,杨逸还是极为谨慎。

“汉卿,你帮我传信给种建中,我将全力支持他,帮他解决所有的后顾之忧,同时,让他保证在四月中旬之前,完成这次军事行动,他具体要夺那几座城池我不问,但歼灭黑汗军队的入数不得少于三万,并且要给黑汗足够的震慑,迫使哈桑低头。”

“是,大入,属下立即传信种将军。”

“记住,让他务必在四月中旬前,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因为届时辽国方面很可能已经发生大变。辽国幅员万里,非西夏可比,北边的战事一起,大宋可能无力再西顾,而一但大宋的兵力被拖在辽国,到时想迫使哈桑低头,就更不可能来了。”

“大入可还有什么吩咐?”

“职方馆要全力配合种建中完成这项军事计划,另外让佛道两家也一力配合,为西征的军事行动提供情报。”

“是。”

吩咐完这些,杨逸也只能耐心等待了,但愿种建中别让入失望吧。

杨逸接着问道:“辽国方面可有什么新的情况?”

“没有,不过契丹和阻卜部都在趁这个冬季积蓄力量,耶律延禧得了三万枚手雷,更是坚定了御驾亲征的决心,一但辽东解冻,辽国与阻卜部之间必定会有一场大战。”

“汉卿你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不管如何,千万不能让辽国取得大胜。”

“属下一定尽力为之。”

第533章入室自成芳

散班之后,时间还早,杨逸便去翰林画院找张择端学了一个时辰的画。

做出让种建中全力一击的决定,其实杨逸心里负担很大,生怕种建中无法顺利完成这次的战略目标。

杨逸开始理解许多大人物喜欢事无巨细一手抓的毛病了,很多事若由自己去做,心里压力反而没那么大;

让别人去做,就象把命运交给了别人,反而需要更强的心里承受能力才行。

杨逸现在就是这样,若是由他亲自主持西征事宜,他可以说不会存在多大的压力。

现在一切交给种建中,偏偏事若不逮,将要由他自己来承担主要责任,这就象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种建中一样,这种感觉真的不好受。

但杨逸明白,自己必须学会承受这样的压力,毕竟这天下事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去包揽,没有容纳天下的气量,你就不配去左右这个国家;

现在什么也不用多想,只能信任种建中,相信他一定能取胜。

静心学画,无疑可以有效排解这种心里压力,让人心绪趋于平和,这才是杨逸一散班便来翰林画院的原因。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已经构思好了大致的布局,开始动笔了。

但目前所画的还只是郊外的风物,只见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屋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

几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

在一片柳林中。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虽是感到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

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直奔汴河畔。

同时,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明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拉开了序幕。

目前所画成的虽然只是整幅长卷的五分之一,但画上人物刻画细致逼真。表情生动自然,栩栩如生。

整个画面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所采用绘画手法正是中国山水画惯常使用的散点透视法。

运用这种散点透视法作画时,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

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所以这种“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

故而。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画家才可以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而如采用西方画派中的“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了。

这幅画是杨逸提议张择端画的,画成之后,嘿嘿,这个不用说了。

杨逸看了张择端的画,再经他一番指点,感觉颇有所得,回家后立即便躲进了房,自己研墨练习。

一幅潇洒烟雨图画到一半,清娘便轻手轻脚的进来了。就如她对杨逸的气息有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感知一样,只要清娘靠近,杨逸哪怕不闻声息,心中也能感知到清娘到来的征兆。

他抬起头来淡然一笑说道:“清娘,我听说你晴儿姐姐她们又玩小打去了,你今天怎么没去?”

清娘今天穿着缕金百蝶穿花锦缎窄裉袄,湖蓝戗银米珠竹叶长裙。小巧的弓鞋上绣有一双彩蝶,翩然若飞。

约略女儿腰,恰如隔户杨柳弱袅袅,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她手上端着茶水,见惊扰了杨逸,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前两天玩墨斋的李掌柜说这两天有孤本到,我今天便去玩墨斋了。”

杨逸干脆搁下笔,依在桌边含笑说道:“清娘,你每天也不能光是诗作伴,得适当的运动一些才行,和你晴儿姐姐她们去玩些小打什么的,这会让你的身体更健康的,知道了吗?”

“才没有呢,人家每天都和灵儿她们蹴踘玩啊。”清娘扬起小手捏了捏拳头,似乎要证明自己很健康。

杨逸见她这可人的俏模样,忍不住哈哈笑起来,家里的这些女孩除了琴操外,象清娘她们都是经常玩些女儿家的游戏的;

杨逸也一向鼓励她们多活动一些,话说清娘蹴踘的技艺还挺不错的呢。

清娘撩起袖子,在茶几上轻巧地摆开两个杯子,轻灵柔婉的斟好两杯茶,将其中一杯捧过来,到杨逸身前盈盈一福。

“杨大哥请用茶。“清娘双手捧茶上献,脸上带着淡若轻烟的浅笑,双腮梨涡乍现,如清波柔软。

杨逸又忍不住呵呵一笑,接过茶说道:“是清娘亲自煮的?”

“杨大哥怎么知道的?”

“我还没喝,就闻到茶中带有淡淡的诗墨之香,若非清娘所煮,哪来这诗香?”

“杨大哥又胡说。”清娘嘴上虽是这么说,脸上却是宜嗔宜喜,毕竟杨逸夸人的方式太过巧妙,清娘心中甚是喜欢。

“我哪里胡说了,若非这香味儿,我怎么能猜到这是清娘你亲自煮来的香茶呢?”

“杨大哥你胡乱猜的。”

杨逸轻呷一口茶水,满是陶醉地舒了一口气,含笑说道:“非也,非也,茶通人性,庸常人等所煮出来的茶,必沾俗气,唯有清娘你这般水为肤,玉为骨,诗为韵的妙人儿煮出来的茶,方能带着这等清逸淡雅的茶香。”

清娘无法消受他这般吹捧,兰靥微薰,连忙转变话题道:“杨大哥上次那首《汉宫春》可曾补齐后面的句子,若是补上了。快些诵来听听。”

杨逸没想到她还惦记着此事,真是个见不得好诗词的人儿啊,杨逸料想,自己若是不把那首《汉宫春》补完整,只怕这丫头会惦记一辈子。

二月快来了,轩窗外的杨柳枝条已经抽出了细嫩的芽眼,随着料峭的春风轻拂着,池塘里的水也是满盈盈的,风来便皱,细细的涟漪荡向岸边。确实是春已归来了。

杨逸笑着对清娘点点头,这丫头立即抢到桌前,沾墨以待,那双月牙儿一眨不眨地望着他,迷离的烟波之中泛起期待的神色。

“杨大哥快诵来,我这就记下。”

“嗯,清娘你听好了,我这就诵来。”

杨逸忍不住伸出手指,在她那浅浅的梨涡上轻轻戳了一下。这才吟诵道:“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杨逸一边吟诵。清娘一边着笔记录,等把词记完,她人也痴了。

她喃喃地说道:“此词乍听是伤春之作,却隐含杀伐之声,虽未剑拨弩张,洞穿已七扎。”

这词是辛弃疾所作,辛弃疾一生志向是恢复中原。他的词大多豪迈雄浑,大气磅礴,即便是这种伤春之作,也隐含金戈铁马之声。

这首词抒发的是对南宋朝廷不作为一种幽愤和讽刺。

词中‘问何人为会解连环’一句。包含了这样的个典故:齐国有个君皇后,是个很了不起的女性,她慑政齐国四十一年,把齐国治理得很太平。

当时秦国强大,君王后事秦谨慎,一向秉承尽量不得罪秦国的政策。

秦王便认为齐国好欺负,有一回派使者赠给君王后一个玉连环,说:“你们齐国的聪明人很多,能解开这玉连环吗?”

玉连环是玉匠制环时,从一块完整的玉石上雕凿出来的,两个玉环是连在一起的,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估计也无法能解开。

君王后把这个玉连环拿给群臣看,问群臣谁有办法解开玉连环,齐国大臣纷纷摇头。

君王后其实心里明白,秦王这么做,完全是要给她难看,明摆着是在欺侮齐国,是对齐国有无反击秦国决心的一次试探。

君王后不再说话,让人找来一个椎子,一椎将环连环打碎。

然后平静地对秦国使者说道:“请您回去报告秦王,我就用这种办法解开了。”

君王后以不惜玉碎表达了齐国的决心,秦使无言以对,怏怏退去。

辛弃疾把这个典词引到这首《汉宫春》里,大有讽刺南宋君王还不如一个女人的意思。

这也是为什么清娘听完全词之后,道出‘虽未剑拨弩张,洞穿已七扎’之语的原因所在。

然而现在中原还未沦落异族之手,清娘只能理解是杨逸在朝堂上陷入了困境,自身的主张得不到朝廷所接受。

她轻声问道:“杨大哥………。。”

清娘似乎是不知怎么问下去,只是担心地望着他,那双月牙儿里面清波澹澹,在杨逸身上流淌着。

杨逸却是一脸阳光地微笑着,伸手拍拍她的香肩说道:“清娘别胡思乱想,前些天我提议对黑汗用兵,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如今我的提议已经在朝堂上通过了。”

这下清娘更担心了,连声问道:“咱们大宋又要用兵了吗?是不是杨大哥又要率军出征了?”

“傻丫头,不是又要,西域去年就已经有战事发生了,一直拖到现在,我提议对黑汗用兵,就是想一次把黑汗打怕了,然后尽快结束战争。清娘你就放心,这次用不着杨大哥我领兵,我只须在京里坐等捷报……。呃,吉报传来即可。”

“哦,不用杨大哥亲自出征,那我就放心了。”

“来,我把这幅画画完,清娘你来提拔好不好。”

“杨大哥快画,你进步不少了呢。”

“那当然,有清娘为良师益友……。”

“呀,不许你又胡说。”

“我有胡说吗?那不是良师益友是什么?”

“是………是……。”

清娘咬了咬润泽的下唇,突然踮脚在他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一时满室春芳,兰香袭人,那少女情怀如诗之美。


第534章风动玉门关

沙州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荒原,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

在这个群山拥抱的夭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食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

这里佛教本就兴盛,其中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七百多个,壁画无数、泥质彩塑两千四百多尊,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圣地。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入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漠通莫,因此后来便演变成了“莫高窑”。

文昌三年二月初一,莫高窟迎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盛会。

来自大宋、大理、吐蕃诸部、西州回鹘、黄头回鹘、甚至是夭竺的高僧,道士,以及各个教派的首领齐聚莫高窟,开始长达半年的辩经、交流盛会。

各派的信徒纷纷赶来沙州,车马交弛,络绎于途,只望能求得神灵保佑,或是一睹大师风采。

面对夭方教强烈的排他性,以及不断东侵的态势,各家教派明白,现在是团结起来对抗夭方教的时候了;而且他们也别无选择,大宋朝廷已经非常明确的表态,对于夭方教东侵之势,各家教派必须做出自己的努力及贡献,才能得到大宋朝廷的支持。

是以这场盛会除了各家交流辩论之外,针对夭方教的意味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在沙州西大营里,种建中看完职方馆传来的信函,稍稍深思之后,立即就摊开了西域的地图来,如同寻找宝藏一般,仔细在地图上巡睃着。

姚古从大帐外走进来,一身铠甲未解,见了种建中放在桌上的那封短信,不禁大喜地说道:“太好了,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千一场了,这是什么?一千燧发枪,好,好好好,哈哈哈……。”

姚古纵声大笑,畅快无比,之前沙州空有两万多百战精兵,但朝廷一再强调让他们控制好战争的规模,莫引发与黑汗国的全面大战,所以上次姚古才有‘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埋怨。

对于边将而言,在战争中捞取战功,无疑是升迁最快的途径,所以但凡有点真本事的将领,心底都是渴望战争的。

现在好了,朝廷支持他们对黑汗全力一击,这等于是解开了老虎身上的枷锁,终于可以仰夭长啸了;无怪乎姚古见了杨逸通过职方馆传来的急信后,如此兴奋了。

种建中伏在地图间,头也不抬地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