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私生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私生子- 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隔世的感觉,让他不由得发出一声悠悠的长叹。冼灵蛛听到了声息,回过头来好奇地看着他。哪怕是军中缺粮,每天以稀粥度日的时候,冼灵蛛也听到他叹息过;

如今粮草已运到,前方战况也极为顺利,昆仑关以南的敌人得知宾州大败后,一阵风似的退回了交趾本土,宋军各将现在毫无阻碍的推进,收复各处失陷的城池。

这种情况下,杨逸应该开心才是,怎么反而叹息起来了?

“大人,您怎么了?”冼灵蛛最近知礼多了。

“咳……没什么,刚才门外有只大雁飞过,唉!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又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点点总是离人泪……”

“大人胡说八道,这才七月,哪有大雁这么早南飞的?”不管怎么样,看来冼灵蛛总还保持着一些苗女本色。

“是吗?那就是我看错了,成天看这战报多了,眼睛花,大概刚才看到的是天鹅。”杨逸说着又悄悄向她那双瞄了一眼,心里不禁在问:冼孟,你到底想干嘛?

“有嘛?哪有天鹅?”冼灵蛛当真了,踮着脚向门外张望着。

杨逸呵呵一笑道:“肯定有。”

“我怎么没瞧见?”继续踮脚。

“我渴了!”杨逸笑笑。没有多看,开始答非所问。

“哦,给你茶。”

“你应该这么说,大人,请用茶。”

“爱喝不喝!”

“你这是什么态度!有你这么做侍女的吗?”

“谁是你侍女了?本姑娘……”

“明白,灵蛛姑娘是八洞的骄傲,可你来这干嘛呢?”

“谁爱来了?若不是我阿公让我……”

“呵呵……”杨逸笑着看她那张明丽的俏颜。看她猛咽着口水憋红了脸。

胸无城府的丫头哟!呃……错了,以杨大学士多年积累的经验目测所得,这丫头城府还是很深的。和其它二围绝对能形成黄金比例。

“你笑什么笑?有什么了不起!就是我阿公让我来的又怎么样?反应本姑娘不乐意侍候你这种人。”憋坏了的小姑娘终于发飙了,小脚儿一跺,将茶壶重重地顿在小几上。滚烫的茶水溅满了桌面,热气直冒,就象小姑娘的火气……

杨逸一手玩着笔杆,一手撑着下巴,不温不火地微笑着,就象在看戏台上的苏三开口唱: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人言洛阳花似锦,偏奴行来不是春……。

冼灵蛛本来火气冲天,结果就象一拳打在了棉花团上,俏脸儿不由得一垮。败给他了!

她赌着气就要往外走,杨逸这才随声问道:“你阿公什么时候到?”

“不知道!”

“本官明天就会离开宾州,继续南征。”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你爱征哪儿征哪儿。”

见这丫头火气难消,杨逸懒得再理她。摆摆手让她退下,冼灵蛛仿佛早巴不得了,一又晃动几下,消失在门外。

杨逸自个开始处理桌上的公文,根据前方战报,刘武已经顺利收复钦州。杨逸明天就要起程赶往钦州。

钦州市位于广西南部沿海,地处北部湾顶端,北距邕州两百里,秦始皇征服岭南时钦州就开始设治。

杨逸看中钦州是因为钦州有一个天然的良港。

随着大宋海运的逐步兴起,造船技术不断的提高,大海将成为一片坦途,广西可以通过海路与江南、京畿开始密切的往来。

这次开发岭南的布局中,钦州就象是龙头,是重中之重。战争还没结束,杨逸便要开始着手经营了,明日他就会带着几万越军俘虏前往钦州开建海港。

这时黄庭坚告进,他手上拿着一份文,进门又是一揖,杨逸含笑开口道:“黄通判不必多礼,谈得如何?”

“这个……”黄庭坚有些为难地说道:“杨总管,交趾使者希望能面见您再谈……”

“呵呵!”

杨逸笑了,黄庭坚文才没得说,但做起事来中规中矩,他以前不是献身大宋的教育事业,就是埋头修史,实际上对政务并不算熟悉,当然了,关键是他没有杨逸这种强悍的作风。

“黄通判饱读诗,学富五车,本官想问问黄通判,你明白什么叫胜利者吗?”

黄庭坚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若是以前,他一定又会在心里暗暗鄙视杨逸了,但现在,自己有资格去鄙视他吗?

“呵呵,黄通判你最好能明白这一点,现在,那怕是大宋的一条狗,也比他这狗屁使者来得高贵。因为,我们是胜利者!刀柄握在我们手上,交趾不过是案板上的一块肉,什么时候轮到他想找谁谈就和谁谈了?”

“杨总管,这仗还没打完呢!”

“那交趾为什么不等仗打完了再派使者来呢?”

“这……。”

“没什么这啊那的,交趾犯我大宋在先,我大宋兴兵讨伐,出师有名,并非恃强凌弱,现在交趾主力大军尽丧,黄通判你大可理直气壮的把这狗屁使者踏在脚底,再来回蹂躏几下。然后大声是告诉他,咱们是胜利者!李乾德那匹夫若是不想死,就立即到东京去负荆请罪,否则我一定会拿他的狗头来祭拜广南死难的百姓。好了,你去,本官现在没时间溜狗,这事就交给你来做!”

黄庭坚下巴差点没掉地上,见过蛮横的,没见过这么蛮横的;

好,这里是岭南蛮荒之地。天朝上国、礼仪之邦那套可以暂时收一收,再说了,阮志顺大军入侵。确实杀害了许多大宋百姓,确实应该谴责一下……

黄庭坚努力地在给自己找理由,可真让他去“溜狗”。估计他还是做不出那样的事来。

杨逸看着他神情复杂的离开,想想自己又忍不住大笑起来。

笑完他从桌下拿出一块槟榔子,丢到嘴里乱嚼。

说实在的,杨逸不喜欢槟榔的味道,但也没自大到认为自己能百毒不侵,现在的岭南不象后世,瘴气是确实存在的,就算了为清娘,不喜欢也得吃。

现在军中嚼槟榔已经成了一种时尚,甚至作战时也嚼。很有些后世美国大兵一边拿机枪扫shè,一边嚼口香糖的味道。

槟榔有止渴生津的作用,特别是在炎炎烈日下行军时,嚼槟榔是很有好处的。

刘征进来时,杨逸一看又笑了。因为这家伙嘴巴也在来回嚼着槟榔。

“情况怎么样?”杨逸含笑问道。

刘征躬身一抱拳答道:“回杨总管,从这几天传回的情报看来,事情比前些日子有了很大进展,有些人原本态度强硬,拒不合作,现在都开始动摇了。”

“好!”

杨逸满意地点了点头。挑拨离间,内部分裂,杨逸计策无非是这些,但历史证明,这种内部瓦解的计策是屡试不爽,广南这些少数部族环境比较闭塞,对外比较排斥。

要想改土归流,强行征服既费时费力,效果还不会很好,而且失去了大义,就算强行征服,这些少数部族今后也会叛乱不休,那么如何找一个说得过借口,再软硬兼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刘征他们要做的就是在各个少数部族之中,拉拢一些地位弱于头人,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许以高官厚禄,加威胁利诱,让他们站出来反对头人的世袭地位,带头申请朝廷派流官治理。

只要哪个部族有人主动提出让朝廷流官来治理,那朝廷可以打出“顺应民心”的大义之旗,派官、兵去接手治理,至于提出申请的是不是大多数人,这个不重要,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嘛!

朝廷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仅此而已。

刘征接着说道:“我军一举歼灭交趾十万大军,两万手雷一齐爆炸,可把这些部族吓坏了,只要稍稍有点脑子的,现在就不会拒绝与咱们合作,大人放心就是,不过,小人想请示大人,当初按大人的限期来到宾州的只有二十六个头人,其余三十四人不知大人打算如何处置?”

杨逸笑了笑道:“你们布置妥当就好,先不要妄动,至于那三十四人,更不要急着动他们,现在咱们不急,急的应该是他们,若是我所料不差,半个月内还不来找我的不会超过五个,此事先由我这边敲打一下,看看谁的态度强硬咱们再拿谁来开刀。”

“是大人!大人……”

“还有事吗?”

刘征又抱了抱拳答道:“大人,属下刚刚收到消息,朝廷派往占城、真腊的使者在海上遇到风浪,船毁人亡,只有两个船夫幸免于难,大人联合占城、真腊合围交趾的计划恐怕要耽搁了。”

杨逸沉思了一下说道:“你尽快将此事上报朝廷即可,阮志顺十万大军被歼,联合占城、真腊之事现在倒不急于一时了,对了,大理方面有什么反应。”

“回大人,大理国主段正淳除了派出两千人马,沿江而下配合我军外,还派出王子段和誉为使,准备来广南拜见大人。”

“段誉?会凌波微步那家伙?”

“大人,什么凌波微叔?”

“好了,没你的事了,先退下!”

“喏!”


第422章又见谅山

杨逸骑着乌云盖雪,身披轻甲,腰挂新月宝刀,眺望着南边的谅山,这是一片层峦起伏,丛林密布的山地。

谅山北面也就是杨逸脚踏的土地叫广源州,广源州名义上是大宋的羁縻州,辖于邕州之下。但大宋一直以来无力南顾,对岭南的各个羁縻州缺少控制力,象广源这样的羁縻州很多其实服役于交趾。

交趾李朝对这些部族压迫极为凶狠,如宝元二年夏,广源州一次就被迫“献”给交趾一块重达一百一十二两的生金,交趾赋敛无厌,广源州之人被压迫得极苦。

庆历元年,广源州壮族首领侬智高在傥犹州建“大历国”,反抗交趾李朝的压迫。

同时,侬智高向宋朝请求内附,以求获得一职统摄诸部,抗击交趾掠夺。当时宋仁宗却顾虑重重,拒绝了侬智高内附。

侬智高遂在家乡安德州建立“南天国”,称仁惠皇帝,年号景瑞。并多次击退交趾入侵,但交趾毕竟强大得多,侬智高苦苦支撑,再三请求归附宋朝未果。皇佑四年四月,侬智高一怒之下举兵反宋,五月,破邕州,改国号为大南国,年号启历,数败朝廷征剿之兵。次年正月,侬智高败于狄青,后流亡大理,不知所终。

可以说,大宋当初也是无奈,西北李元昊正频繁入侵,辽国大军压境敲诈勒索。把大宋搞得焦头烂额,此时若是接受侬智高内附,无异于向交趾宣战,宋仁宗没有那个魄力,更没有那个能力两面开战。

站在广源州的地面上,杨逸心中颇为感慨,岭南在许多京官看来。无足轻重,不过是贬官的流放地。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才不得不认真面对。

包括杨逸自己,若不是阮志顺十万大军入侵,他同样是只顾盯着北面的辽国时局。是这重北轻南的观念是应该改变的时候了。

为了减轻后勤补给压力,杨逸这次只发两万大军,随在他身边的还有两个人,一个自然是阮志顺,他是越南猴子的“军魂”,把这样一个重量级俘虏带在身边,好处多多。

另外还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他缠着白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下穿蓝色长裤,身量适中,眉清目秀,腰间配着一把宝刀,给他增添了几分英气。

他就是大理王子段和誉。也就是后世金庸笔下的段誉的原形人物。

白族以白色衣服为尊贵,段和誉身上就是典型有白族男子打扮,杨逸突然回过头来问他道:“王子殿下,我听说当初侬智高兵败后是逃到了大理国,不知侬志高现在可还有后人留在大理?”

“这……”段和誉没想到杨逸会突然问起此事,差点被他绕进去。侬智高是大宋的钦犯,若是承认大理曾包庇过侬智高那还得了?

段和誉连忙答道:“杨大学士明鉴,侬智高逃亡大理之说实乃子虚乌有,小王从未听说过此事。当初侬智高反宋之后,与交趾往来甚密,交止王还出兵帮助过侬智高,侬智高之乱平定之后,他逃亡交趾的可能性最大。”

杨逸摇摇头说道:“无风不起浪,广南百姓都说侬智高是逃到了大理,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此事还请王子殿下帮忙查实一下。”

“杨大学士这是何意?”段和誉毕竟还年轻,有些沉不住气,面上刹时变色。

“王子殿下,我的意思难道说得还不够清楚吗?就是希望大理能彻查一下,看看是否有侬智高后人流落大理。”

杨逸下意识地看了看他,可别又是凌波微步,又是六脉神剑的好,呃,似乎还有北冥神功呢。老子跟青云老道练了好几年,还没见到什么明显的效果呢。

段和誉努力地让自己平静下来,他这次来,负有极为重大的使命。

二十年前,杨义贞弑大理皇帝段廉义,自立为帝,杨义贞掌握了滇西所有军权。时为鄯阐侯的高升泰受其父高智廉之命,率滇东乌蛮三十七部兵马攻灭杨义贞,拥立段寿辉为大理皇帝。

一年后,高智升与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接著便拥立段正明继位。高升泰被封为清平官,开始专政。

哲宗绍圣元年,一直以来都在专权的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帝。

两年后高升泰病逝。高升泰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但其后大理国柄掌一直握在高氏手中,世称高国主。

波斯、昆仑等国来贡,皆先谒相国高泰明,现在大理段氏名义上还是大理皇帝,实际上不过是高氏手里的傀儡而已。

如今宋越大战忽起,杨逸一举歼灭阮志顺十万大军,若不出意外,平定交趾只是时间问题,而大宋在西南的影响力势必会因此百倍增加。段和誉这次受他父亲段正淳所派来见杨逸,就是希望能能交好大宋,交好杨逸,取得大宋的支持,从而夺回大理军政大权。

段和誉心念百转,最后说道:“杨大学士既然这么说,小王回去后一定彻查此事,若侬智高真有后人在我大理国,大理一定给大宋一个交待。”

杨逸回望身后正在休息的一万大军,火夫们架起了近两百个大铁锅,生柴燃烧后释放出浓浓的炊烟,弥漫在营地四周,他也不看段和誉,只淡淡地说道:“王子殿下若真能做到这一点,那是最好。”

“杨大学士放心,小王一定尽力而为。”正所谓人在此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大理段氏被高氏架空,所有的军政大权全部掌控在高氏手上,段氏想要夺回大权,只能借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