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私生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私生子- 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审计司根据你的工程计划,详细核算到底需不需要这么多资金,得出评估后将预算申请与评估报告一同交给政事堂;

由政事堂和皇帝一起,根据审计司评估报告、以及户部提交的岁入总额、和来年的经济预测。进行全局把关,最终决定这项工程是否施行,哪项支出应该优先照顾。

户部再按政事堂的决定予以拨款。

第二种预算是由上而下。就是政事堂根据国家的需要,制定出各种长远的战略目标,比如治河工程。或者对外开战、对民生的投入等等,目标制定好后,将具体工作分派给相关部门;

各部门核算出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多少资金,将预算提交审计司审核,经政事堂确认,户部拨款。

以前朝廷的财政支出,都是被动的,包括政事堂的宰相心里也没个底。哪里需要钱了,就往哪里砸,结果砸来砸去,到最后发现钱不够用了;

有些事情本来可以拖一拖,由于当时感觉国库还有些钱,便都砸进去了,到后来有了更急迫的事情需要用钱。却拿不出钱来,事情耽误了,财政也透支了。

有了这项财政预算制度,基本就能化被动为主动,政事堂的宰相在年初就能作一个宏观把控。最大限度地控制财政赤字,把有数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让大宋的财政支出从无序变成有序。

政事堂决定之后,再将这项政策拿到朝会上去讨论,这种讨论已经不是施不施行的问题,而是让各级官员拾遗补漏,使政策更加完善,更符合大宋的实际情况。

甚至将这项政策通报全国,让各地官员以及读书人加以讨论,但凡有意见的,都可以上书朝廷,这是杨逸自己提议的,财政预算是他从后世带来的一种政策,用到大宋这种君主制社会上,到底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他心里同样没底。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财政预算将关系到大宋今后的国策制定,以及各部门的运作方式,官员的绩效评估,甚至有可能在大宋引发方方面面的变革。

如此重大的一项政策,杨逸觉得有必要交给全大宋的有识之士加以讨论完善,这可不是他学画画,来不得闭门造车。

这项政策一经公布出去,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是地方官吏,名士大儒,州中学子,甚至青楼中那些才华横溢的姑娘,都开始热烈讨论这项政策。

很快,苏东坡和范纯仁分别上了一份奏章,洋洋洒洒数千言,从方方面面剖析了这项财政预算政策;

范纯仁提出,财政预算制度的完善,还需要一个绩效审核部门的协同,某一笔钱拨给某个部门后,最后绩效如何就需要这个部门进行核实,不能光看这个部门的年底工作报告,否则绩效预算就是一纸空谈,反而给了各部门官员更多以权谋私的机会。

苏东坡提出,财政预算能否起作用,关键看审计司的职责履行得怎么样。审计司掌握着各门部的预算审核权,权力过大,必须另加以制约;

否则若是审计司官员贪赃枉法,接受某些官员的贿赂后,在审计预算时予以偏袒,则财政预算制度反而会害国害民,国库的钱都花到了不该花的地方,或者说本不该花这么多钱,结果却多支出了好几倍。

可以说苏范俩人都看到了问题的核心,指出了财政预算这项制度的脆弱性,以及应该完善的地方。

政事堂根据他们这些意见修改政策的同时,还给予钱帛嘉奖。

各地的官员、士子,就此项政策也提出了许多改良意见,但凡有见地的,朝廷都给接纳,并予以嘉奖。

真算来,这也是朝廷发现人才的一个机会,而那些读书人为能参与到国家大政中来,也倍感兴奋,对朝廷也更加拥护。

总体而言,财政预算这项政策的推出,支持的声音占八成以上,杨逸一下子又成为大宋的风云人物。

但他还没停歇,财政预算确定下来后,杨逸再接再厉,立即抛出的奢侈品消费税的提案。

如果说之前的财政预算是节流,那么这项奢侈品消费税就是开源。


第372章奢侈品消费税(上)

政事堂里,杨逸照旧将一大沓资料分发给在坐的执宰和尚书。

一切以事实说话,这样才最有说服力,避免扯皮,节省大家的时间。

而政事堂的高官也习惯了他这种务实作风,接过资料就仔细看起来。

杨逸等他们看完,才侃侃而谈道:“各位枢相想必也看到了,你们手上的这些资料,是本官从各部得来的数据,本官粗略统计了一下,去年一年流入大宋的商品价值超过七亿五千万缗,这其中还不能包括朝廷的采购行为;

也就是说大宋去年被外国商人,当然了,也包括大宋商人赚走了七亿五千万缗的财富;

咱们再看看赚走这些财富的商品都是些什么东西,与辽国的贸易,主要是马、牛、羊、驼、镔铁、药材、皮货等等,这很好,能吃能穿能用;

各位再看看西域输入大宋的商品。主要分为几类,第一类是珍珠宝石;第二类是、苏木、龙脑、沉香、青黛、胡椒等;第三类是犀角、象牙、玻璃制品;此外还有火烷布、文甲等;

最后咱们来看东南四个市舶司统计的数据,从海外输入大宋商品也分为几大类,第一类计有金银、象牙、犀角、珍珠、珊瑚、玳瑁、翠羽、玛瑙、猫儿眼睛、琉璃等;

第二类是香料:沉香、、降真香、龙涎香、蔷薇水、檀香、笺香、光香、金颜香等等;

第三类是药材:苏木、阿魏、肉豆蔻、白豆蔻、没药、胡椒、丁香、木香、苏合油等等;

第四类是日常用品:吉贝布(棉布)、番布、高丽布、绸布、松板、衫板、罗板、乌婪木、席、折扇,硫磺等;

各位枢相。在此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些输入的商品中,珍珠、玛瑙、宝石、琉璃、犀角、龙涎香等名贵奢侈品占到了全部输入商品价值的五成以上;

也就是说,光去年,大宋百姓花费在奢侈品上的金钱,至少在两到三亿贯以上。

大宋的金银大量外流,换来的却大都是这些奢侈品。对此各位枢相不知有何感想?”

杨逸以确凿的数据说话,让在坐的宰相、尚书无话可说。

这些数据原来分散在朝廷各个部门,谁也不会在意。杨逸将它一统计出来,得出的结果却让人心惊不已。

去年大宋的岁入才一亿六千多万贯,而外商宋商光在奢侈品上赚走的钱就超过两亿贯。这还是杨逸粗略统计的数据;

谁都知道,即便设置了市舶司和边境榷场,还有大量的商品是通过走私的方式进入大宋的,那么若是将这些走私的商品也计算进出来,这个数据会增加多少呢?

蔡京沉声问道:“按杨学士的意思,可是要边境榷场和市舶司限制这些商品流入?”

杨逸摇摇头答道:“蔡尚书误会了,还是那句话,市场有所须,强行限制作用不大。就像大宋限制铜钱出境一样,只会给少部分人更大的谋利机会。实际效果不会很大。”

章惇还是那么直接,开口就道:“杨学士有什么想法,便请道来吧!”

杨逸苦笑道:“章相公,你不能总是这样,自己的想法总是藏着掖着。却让下官来打头阵。”

“谁让你最年轻,力气最足呢?年轻人不打头阵,难道反而让我们这些老骨头冲锋在前?岂有此理!”

两人的对答引来大家一片轻笑,政事堂中的气氛倒是轻松了不少。

杨逸这才接着说道:“各位枢相,本官提及这些,并不是要朝廷限制这些商品流入。各位也不必过于紧张,流入的商品赚走了大宋几亿贯,但咱们大宋输出的商品赚回来的更多;

总体上咱们大宋对外的贸易处于顺差状态,并不需要作太大的调控,只要继续鼓励工商即可;

我今天拿来这些数据,主要是想说明大宋的富有阶层生活是何等的奢侈;

奢侈品之所以叫奢侈品,是因为它并非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须品。能购买这些奢侈品的,也只有部分富贵之家,包括在坐的各位枢相在内,当然了,也包括我。”

杨逸这话又引来大家一阵轻笑。

“这个问题其实很沉重,我因此才让各位先轻松一下,听了下面的话,大概各位就笑不出来了;

杜工部有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贫富的差距,绝对不仅是让杜工部一个人产生惆怅难述之感,相信全天下贫寒者会有这种感受;

随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种惆怅也必然越来越浓烈,最终演变成一种阶级仇恨,历朝历代,因生活无着揭竿而起的事例不胜枚举;

我大宋立国之时,太祖皇帝鼓励功臣勋贵置地买妾,尽情享乐,太祖为何如此,其中原因想必各位也都清楚;

但这却实际导致了大宋百四十年来,官绅富户之家崇尚奢侈之风,太祖皇帝出于当时的实际需要,鼓励功臣勋贵安于享乐,这没错,但时至今日,大宋国祚已稳,便不应该再鼓励这种奢侈行为。

大宋土地兼并严重,贫富之间的差距,也是历代所未有,富者挥金如土,贫者三餐难继,身无立锥之地,这也是为何我朝虽在灾荒之年大量招募青壮从军,地方还是叛乱不断的原因;

贫富的差距使得大多数下层百姓感受不到陛下的恩德、朝廷的惠泽,而只会看到身边的富户奢侈的浪费,痛心疾首的同时,仇恨也就产生了;

还是那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连不饱、穿不暖,如何让他们对这个国家产生认同感?何况身边还有人在毫无节制的奢侈浪费;他们会怎么想?

从另一个方面说,富户把钱财浪费在奢侈的生活上,对国家也极为不利,各位枢相请想,富户花一万贯买一块宝石,仅能供他们自己观赏;

若是这一万贯用在投资作坊,生产物资上,这能给社会提供多少物资,又能给多少贫寒的百姓从业的机会。这和卖一块宝石相比,给社会带来的效益差别有多大?

各位或许会想,富户有钱,怎么花是他们的自由,这没错。但站在陛下、站在朝廷的角度来看,天下百姓,莫非王臣,他们既然都是你的孩子,难道不应该对他们的行为作些引导吗?

让富者接济一下贫者,让大家都能生存下去,这就是陛下,是朝廷诸公的负责了。

说了这么多,本官的意思就是对宝石、珠玉之类的奢侈品征收五成的消费税,以政策的形式,抑制这种奢侈之风。”

杨逸说完,政事堂中再一次陷入了沉默,就像上次杨逸提出财政预算一样,在坐的诸位大臣都需要时间来消化他的话。

半盏茶功夫之后,苏颂首先开口说道:“按你说来,征收这奢侈品消费税确实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但实际上此项税种却很难操作,你所说的这些奢侈品,价格通常都很高,而且价格变动非常大,它不象米粮布匹,市场上的价格通常都会稳定在一定的幅度内;

比如同一块宝石,它可能卖一千贯,也可能卖一万贯,这全看购买者的喜好和眼光。购买者若是非常喜欢,又缺少眼光,本来价值一千贯的宝石卖出一万贯也不奇怪;

定义不了宝石的价格,征收消费税也就必然混乱;具体的官吏在征税时,范围也容易被随意扩大,征收数额更无法确定;

拿上述的宝石来举例,商家这块宝石大致值一千贯,税吏说值一万贯,征税的数额就带有非常大的随意性,一切皆由税吏说了算,这将会出现什么后果,不言而喻;

再比如,你说宝石是奢侈品,富户不买宝石了,转而到酒楼、青楼去一掷万金,这算不算奢侈?你要不要征税?”

杨逸也不得不佩服起老丈人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多问题,真是人老成精啊!

杨逸不说话,想看看其他人有什么看法。

紧接着说话的是蔡京,蔡大财主管着大宋的钱袋子,要不要征收奢侈品消费税对他影响最大。

他一抖袍袖,对苏颂拱拱手道:“下官先来回答苏相公的最后一个问道,下官以为,到酒楼、青楼去一掷万金,同样应该征税,朝廷可以给商家设定一个数额,比如一千贯,只要有人在酒楼、青楼一次花费超过一千费,就需要交纳消费税;

另外就是苏相公提到了奢侈品价格高,价格弹性大的问题,本官以为,这些都可以慢慢想法加以规范,即便不能做到十分规范,但也不应因噎废食;

如杨学士所言,这是一种对富户消费加以引导的税种,说白了也就是管人怎么花钱,防止富户过度奢侈浪费;

你有钱拿去开作坊,经商,这对整个社会都有利,朝廷可以少收税,甚至不收税;

你若是拿来买玉石珍玩自己观赏,那就必须征收高额的消费税。此项税种对朝廷、对普通百姓、甚至对花钱的富户都是有利的。”

说一千道一万,蔡京还是看到了钱,开征奢侈品消费税,户部又多了一条财源,他出面支持一点也不奇怪。


第373章奢侈品消费税(下)

奢侈品消费税的税率通常都非常高,在后世有些国家的税率甚至是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就算大宋不下手这么狠,只征百分之五十。那么如苏颂所说,一块宝石若是卖一千贯,便征税五百贯;若是卖一万贯,便征税五千贯。

这五百和五千可就差远了。

而奢侈品却又往往是最难定价的,这确实给征税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但这点困难和它所带来的利益相比,又不算什么了!

大宋的官绅富户生活上一向崇尚奢华,比如太宗朝的宰相吕蒙正喜欢吃鸡舌汤,每晚都要来上一碗。

有一回他闲来在自家后院散步,突然发现家中多了一座小山丘,便好奇地问下人:“家里为何多了个山丘?”

下人答道:“老爷,您每天吃剩的鸡骨头,拿土掩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个小山丘了。”

吕蒙正斥道:“胡说,我什么时候吃这么多鸡了?”

下人便解释说:“老爷,你喜欢吃鸡舌汤,这一碗汤要三十个鸡舌头,那一天就得杀三十只鸡,两年下来就是两万多只鸡,您想想两万只鸡骨头,加上掩埋的泥土,堆起来可不就有这么高大吗?”

此事无正史记载,且不去争论它的真假,但这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宋的官绅富户生活是何等的奢侈。可以说,象吕蒙正这样的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