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私生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私生子-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价钱自然会便宜一点。

想到这一点,杨逸倒来了兴趣,现在他正急着筹集钱粮,若能和梁格方商议好,走私青盐不失为一条来钱的捷径。

“大伯,你们买这青盐要几文钱一斤?”杨逸决定先探探行情。

何老汉坦然地答道:“客人说笑了,便是从私盐贩子手上买,这青盐也要比官营粗盐要贵,老朽家徒四壁,哪能买得起。”

“哦?”这下杨逸奇怪了。

“客人有所不知,横山南北并非只有盐州产盐,这阿甘山南麓就有一处盐井,老朽食用的青盐,就是到哪里去自采的。据老朽所知,除此之外,环州还有几处盐井,以前也曾开采过,产量虽然不能与盐州相比,但也不少,只不过党项人每次犯境,都会故意破坏这些盐井,久而久之便荒废了。”

“果真有此事?”

“不假!”

杨逸高兴之下正要起身,清娘却伸过青葱玉指,悄悄扯了扯他的衣袖,杨逸洒然一笑,嗯嗯,先把这黄梁用完再说!莫辜负了主人一片盛情。


第153章酝酿(四)

由何老汉带路,当天下午杨逸便来到倍于阿甘山南麓的盐井,这里山峰半抱,下面呈干枯的河床状;道路难行;

这里说是盐井,其实从未正式开采过,只不过是附近的百姓偶尔来挖回一些,供自家食用而已。

杨逸看了一下,表层无色透明或白色的石盐并不多,比例不足十分之一,反而是灰色、黄色、红色、褐色甚至黑色的石盐居多;

这是杂质过多造成的结果,相对而言,这些彩色的石盐虽然好看,但价格不高,百姓宁愿食用海边的粗盐,也不愿食用这些有色石盐。

若是下层也是如此的话,这样的盐井是不值得花大力气开采的。

为了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杨逸让随行的护卫试着往下挖,二十个护卫轮流阵,花了一个时辰,打出了一个六尽深左右的盐井。

结果可见,越往下,无色透明的石盐含量越高,到六尺深度时,白色石盐的含量已经增加了一倍以。

这个结果还是无法让杨逸满意,这年头一切靠人力,若是盐井过深,开采难度就会成倍增加,加这里山路崎岖,转运困难,开采成本太大,就赚不到钱了。

青娘一直蹲在旁边看着,见杨逸蹙起眉头,她一双明亮的眸子扑闪了几下,拿起一块白色的石盐,放到小白鼻尖让它闻了一下,鼓励地说道:“小白,快找,快找一处白盐多的地方,乖哦!找到了给你好吃的!”

小白唬唬的低吼几声惊动了杨逸,他不禁哑然失笑,清娘还真把小白当狼神了,找人参让它去,找盐也指望这专到风口撒尿的家伙。

“杨大哥,你要相信小白,它一定能找到的,小白快去,快找给杨大哥看!去呀……”

在清娘连哄带骗之下,恐怕连小白也受不了她的祈求,一溜烟跑了出去,在山谷中乱嗅了一通,最后趴在一个斜坡边嚎了几声,还不停地往下刨。

“杨大哥快去!往哪里挖,一定在能找到更多的白盐。”

“你还真把这家伙当神啦?”

杨逸没好气地在小姑娘鼻尖轻弹了一下,小姑娘敛着裙裾跑开,揉了揉自己可爱的小鼻子说道:“杨大哥,你要相信小白嘛!小白很聪明的,再说了,这片地方这么大,杨大哥只打一个井,怎么能断定没有白盐呢?”

“呃?有道理,太有道理了!”

经清娘这么一提醒,杨逸也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主观性错误,他向那二十个大汗淋漓护卫望去,可怜样儿,别装了,继续!没听到清娘说得有道理吗?

被杨逸的目光扫过,一众护卫仿佛被针刺屁股一般,刷的全跳了起来,扛着工具就往小白乱刨的地方冲去,把小白吓得尾巴都竖起来了,一溜烟又跑出十几丈远,才站在一块石头耀武扬威的狂嚎,乐得清娘咯咯直笑。i

护卫们在小白刨过的地方卖力的往下挖,在护卫不停的努力下,清娘的双眸也越来越弯,灿若星辰,而杨逸望着还在远处嗅个不停,不时在地刨两下的小白,不知说什么好。

事实证明,神奇的小白,确实有它的神奇之处,护卫按它刨过的地方往下挖到五尺深时,洁白的石盐占的比重已经超过六成,杨逸不知道这家伙是不是根据气味判断的,但毫无疑问,小白这家伙真没辜负清娘对它的信任。

“嘻嘻,杨大哥,这回你该相信小白了!我跟你说哦,小白可是无所不能的哩……”

“真的吗?让它念首诗来听听!”

“这……杨大哥耍赖,哼!小白又不象小翠一样会说话,你这是故意为难人家!”

“啊哈!听清娘你说它无所不能,我一时高兴,乐极忘形,清娘乖,别生气了……”

“嘻嘻……”

杨逸花了八天时间,几乎走遍了环州的山山水水,共找到了四处有开采价值的盐井,除此之外,还发现安疆寨附近出产冬虫夏草;惠丁堡出产一种特别的小猪,这种小猪最大的也不到二十斤,但是肉质鲜美,包装一下,想必定能在东京风靡一时。

有了这些收获,杨逸已经很满足了!

清娘也很满足,有杨逸陪伴着,她可以做只无忧无虑的小黄鹂。

无论是杨花宛若漠漠飞雪般的小道;

还是鸡鸣于篱笆墙的人家庭院;

抑或一把暮春丝雨中的油纸伞;

还是农人冒雨在田间耕作的朦胧身影;

因为有杨逸在陪伴在身边,这些平常的景致,在清娘看来都是那么的温馨。

有一种温情,叫做陪伴。

而清娘最需要的,或许正是这种陪伴。父母的突然离世,让她比其他人更害怕孤单。

那天杨逸在石假寐,她用草叶来撩拨了一下,杨逸硬是忍住了,没眼开眼睛,清娘小嘴儿噘得老高,过了一会儿她便带着小白跑到溪边,杨逸悄悄把眼睛张开一线,发现她正在溪边的草地跳舞给小白看;

少女的舞姿没有严谨的套路,温柔而自在地摆动着,轻盈的身影倒照在清溪里,就象一只在水面起舞的丹顶鹤;

四周开着烂漫的山花,衬着她那迎风绽放的笑靥,那超凡脱欲的美感,纯净空灵的意境,让杨逸几乎怀疑是仙子谪凡尘。

看到少女为快乐而舞,杨逸深刻地感觉到了陪伴的重要性,你或许不必给她太多,只需要最简单的陪伴,就是最好关怀了。

回环州时,杨逸一行中多了一只小猪,小白这家伙可狂了,老是低吼着作出扑击状,它现在身体已经长得挺高大,样子很威武,吓得小猪腿都软了,若不是清娘一再安抚,那头小猪铁定走不到环州了。

车厢里,清娘最终还是忍不住好奇心,挽着杨逸的手臂娇憨地问道:“杨大哥,这种小香猪真有你说的那么神奇吗?”

“当然了!杨大哥我什么时候骗过人?这种小香猪啊,平时百姓放养在山,都是以冬虫夏草、红花、茯苓、黄精、山参之类的药材为食,因此啊!这种小猪肉吃了对人能起到滋阴补阳,活血化於,延年益寿等功效,总之女人吃了咱们的香猪肉,就能永保青春,红颜常在;男人吃了咱们这香猪肉,就能龙精虎壮,夜御……。咳咳……。夜……不遇鬼……”

“杨大哥又骗人,人家可没听到百姓说过,小香猪吃什么冬虫夏草之类的药材。”清娘仿佛没听出杨逸的口误,还在娇憨地反驳着,不过腮边却悄悄浮了一缕轻霞。

“嗯?小丫头片子,你没听到不等于没有,何况,我是知州,难道我说的还不如百姓说的可信吗?我说小香猪每天以名贵药材为食,它就是每天以名贵药材为食;我说它能滋阴补阳,延年益寿,它就能滋阴补阳,延年益寿!谁敢说不能!就是挡我的财路,谁敢挡我的财路,我就把他给灭了……”

杨逸还没说完,清娘早已软得趴在他的膝,银铃般的笑声,引得车外的小白跟着瞎叫个不停。

回到环州城,杨逸立即让人把小香猪给宰了,然后他亲自下厨,做了一大锅香喷喷的东坡肉,然后把苏轼请来,两人在新落城的凉亭中开了一坛美酒……

第一杯酒一下肚,看着苏轼夹起一块香气扑鼻的东坡肉,津津有味地嚼食着。杨逸突然产生一个疑问:苏轼来吃东坡肉,跟猪八戒吃猪蹄,是不是一个概念呢?

为了弄清这个深奥的问题,杨逸差点把请苏轼来吃东坡肉的初衷给忘了,还好,苏轼微醉后,两颊与环州的财政赤字一样红,看在杨逸眼里,也终于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初衷。

杨知州于是费尽心机,使尽手段,终于从苏东坡口中弄到了一首小诗:

环州边荒地,

百食粗无味,

唯羡香猪肉,

神仙醉不归。

送走醉熏熏的苏东坡,杨逸想想自己在大宋也勉强算是名人了,为了加强名人效应,为环州赚回更多的钱,他自己也打算做一首诗来夸耀环州香猪肉:

肉中之肉味无穷,

人之人方配用。

游碧落穷八荒,

环州香猪最……

这诗写到这里,杨大知州便写不下去了,倒不是他才思枯竭了,而是突然发觉,这诗跟前世公厕中常见的某首无良诗歌有些相似,不得以,赶紧把这首“偶有雷同”的诗作糊去,连念了几声阿米陀佛!这才重新提笔写下:

红花茯苓人参,

灵芝仙露兰根,

四季穿肠过,

留得精华一身。

……

写到这,杨知州再次写不下去了,因为十三娘带着一缕若有若无的香风,翩然走了进来,也不管他正在写什么,抢过他的笔搁在笔架,挽着他的手臂,展开最甜美的笑靥说道:“官人,我听说你想开采环州的盐井,可真有此事?”

杨逸纳闷地答道:“嗯,是有这么回事,不过娘子啊,这似乎与你没什么关系?你用得着这么兴奋吗?”

“谁说与我没有关系,官人要开采盐井,想必需要大量的器械,妾身想过了,环州本就缺少人力,官人想要开采盐井,只能使用更多的器械来代替人力……”

十三娘俏脸红扑扑的,双眼贼亮贼亮的……呃,虽然风情万种,盈盈如秋光,但用贼亮来形容十三娘现在的双眸,似乎也很贴切。

杨逸好笑,一把抱过她的柳腰儿,捉狭地说道:“娘子啊!可我怎么听来听去,感觉这事与你还是扯不关系呢?”

“哼!官人你若是不……”

“嗯?敢威胁我?我若不是同意你怎么样,你就打算怎么样啊?”

“噗……”

十三娘回过味来,明白个郎在故意捉弄自己,不禁展颜笑了起来。

杨逸在她香腮轻啄了一口,笑着问道:“这后衙里都摆弄完了?”

“嗯,后衙没什么可改的了,官人!”

十三娘最后唤出一声官人,充满了撒娇的味道,配她那天仙谪凡般的美态,让杨逸感觉一阵荡气回肠……

唉!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第163章横山烽烟(七)

第163章横山烽烟(七)

夏军的报复心里很强,杨逸派兵越过横山,在韦州东面狠狠地干了一票,按以往的习性判断,夏军必定不会放过杨逸这个出头鸟,这次入侵,多数会朝着环州而去。

因此无论是折可适还是种建中,都认为妹勒的四万大军会走葫芦河,进攻泾原路的镇戎军。

镇戎军位于环州的左则,准确地说是位于西南面,环州的位置比镇戎军更为靠北,妹勒若走葫芦河攻镇戎军不成,完全可以折道向东,攻入环州心腹。

但折可适和种建中一个现在的名将,一个未来的名将,这次都判断错了,妹勒不愧是妹勒,西夏日前数一数二的将领,他率四万大军最先确实是沿葫芦河南下;

到了没烟峡北面,当人人都以为他会攻击泾原路,或者折道向东去找杨逸报仇时,妹勒的主力却突然折道向西,沿着六盘山西麓杀入秦凤路好水川一带的顺德军。打了宋军一个措手不及,连破得胜、隆德、中安三座寨保。

秦凤路、泾原路、环庆路,三路对西夏一面的边界呈阶梯状,环庆路的环州最靠北,泾原路的镇戎军比环州缩了一个阶梯,而秦凤路的顺德军又比镇戎军缩了一个阶梯。如此一来,妹勒攻打秦凤的顺德军,向东一转的话,就能抄镇戎军的后路。

章楶也不得不从北面抽调兵马,回护西南面的侧翼,好在秦凤路也不全是软蛋,同样有狠人。

王道,很霸气的名字,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很厉害,很严厉,他的用兵风格和名字基本一致,很霸气。

妹勒连破三寨之后,王道带着四千秦凤军赶到好水川,一言不发,立即开战,四千对四万,王道背水而战,硬是扛住了妹勒整整一天的猛攻,直到天黑,王道才下令涉水渡河,退过好水川。

而这一战双方的伤亡竟是一比一,同样撂下了一千尸体。而且还给泾原路赢得了回援侧翼的时间。

夏军连破三寨的磅礴气势一时象海浪拍在了礁石上,对深入秦凤路几乎失去了信心,好在妹勒也没打算在秦凤路过年,他当夜扎下大营后,只留一千人马,冒充四万大军,自己带着大军连夜撤退,利用骑兵机动力强的优势,再次绕过六盘山回击镇戎军。

王道虽然霸气,但第一天大战,算上伤者,折损近半,第二天也不可能过河再战,隔河张望之下,只见夏军大营森森,旌旗飘扬,人马进进出出,直到入夜,派细作接近查探之后,才得知妹勒大军已经离去。

得知受骗上当后,王道大怒,一边派人飞报泾原路,一边挥军过河,连夜猛攻夏军营寨,夏将乞勒不敢逆其锋,虚晃一枪便快速撤走。王道率两百骑兵硬是追杀出三十里,杀得乞勒叫苦不迭。

再说妹勒玩了一招暗渡陈仓,转回葫芦河后直扑镇戎军,泾原路兵力回调侧翼后,折可适只剩下一万多人马防备北线,折可适是狠人没错,但还成不了神,他虽然曾以一万胜十万,但那打的是伏击战,夜里趁乱收割人命。

现在兵力一比四,正面硬碰折可适也不敢大意,他坚守各寨不出,等待后面增援,夏军远师而来,时间拖得越久对宋军越有利,折可适不急!

妹勒却不能不急,他挥军猛攻镇戎军的熙宁寨、定川寨、三川寨,希望在泾原路再来个连破三城,结果在熙宁寨又遇到了一个狠人;

种建中,别以为这名字你不熟就可以随便欺负,虽然他可能永远也不会改名叫种师道了,但对他的军事才能有什么损害呢。

种家,美丽的种家,凶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