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争之世-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楚人有劲弩,楚弩乃是楚人引以为傲地犀利武器。说到这弩,虽是由弓而来。但是起源很早,此时早已有弩了。只是弩最初只用于狩猎。作战用弩,最先起于楚国琴氏,琴氏对弩进行了改造,使它的杀伤力和操作更适于战场应用,一经发明,便迅速成为装备楚军地重要兵器。
庆忌率军在楚国作战时,他的军队就曾吃过这种楚弩的苦头。楚弩有“臂张”、“蹶张”、“腰张”几种开弦方法,其中以脚踏力蹶张的劲弩最是厉害。箭矢射出。纷如骤雨,百步之内可破重甲。这已是极为可怕的杀伤力了。两千多年后三八大盖地有效射程才只四百米,庆忌做为过来人,已经预见到大量使有弩在战场上的可怕效果。
他青睐楚弩地最重要原因是,弩不但射程远,杀伤力大,命中率高,而且不需要太多的训练,只需要很少的技巧即可操作,即便是新兵也能在短暂的训练之后迅速成为用弩高手。一个刚刚放下锄头拿起劲弩的农夫,很可能一弩便射死一个苦练了一辈子武艺的重甲武士,以他号称万人敌的骁勇善战,如果当面被一枝劲弩射来,下场大概也只有一命呜呼,这就是个人武勇遇到机械时的尴尬。
因此庆忌派了人携重金赶赴楚国,希望能够从楚国产弩世家琴氏手中买到一批弩箭。这几名亲信已得了死命令,如果楚国出于保密不肯出售,那么便去联系掩余、烛庸两位公子,通过其他途径得到楚弩,如果还是不行,那么就算暗杀一位楚国地弩士弄支弩回来。或者劫持一个会制弩地工匠回来。
既要用弩,有效射程和射击密集度才是重挫敌军、形成压制性火力的重要条件。为此,庆忌不惜血本,在飞狐谷中储备了大量制弩地专用木料、竹子、油漆、青铜、牛角、牛筋等物,誓要做到全军人手一弩。那硬木、竹子都需精心挑选,阴干一年以上的。牛角都要长度均匀,约半米长的水牛角。牛筋是取自牛背上紧靠牛脊梁骨的那根筋,也需事先风干,然后用粗湿布裹上用碾子碾或者木锤砸,最后再撕成一丝丝的泡在水里备用。
此外就是鳔,这是用鱼泡熬练出来的一种胶,东海几位盐场主的产业之中就有专门熬炼鳔胶的作坊,一个消息传过去,几天功夫一船鳔胶便运了来。那鳔胶都是阴干后切成一条条的储藏在木箱中的,用时用水调和即可。
事先储备好了这些东西,一旦拿到样本,就能及时制造出合格的弩机来。这些材料都是通过成碧夫人采购来的,成碧倒是神通广大,足以制造五千副弩机的材料,居然也能这么快搞得齐全。不过购买这些东西的钱,当然都算在庆忌的头上,他要用经营卫晋两国食盐生意的收入来还的。
成碧夫人不管私下与他有多么亲热,一但谈起生意,丁是丁,卯是卯,绝不因私情让他半分。庆忌感觉得出来,成碧夫人这种执着,并非不舍钱财,在如今这个豪门之富可以敌国的年代,这点钱财还不放在成碧夫人眼中。
她执意地这么做,似乎正因为她与庆忌的私密关系。她不愿意给这层关系拴上一层利益纽带,尤其是那晚被季孙小蛮一番嘲讽斥责之后,她潜意识里更加不想利用季孙家的财富给庆忌不该有的支持。庆忌明白她这种执着与坚持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而且成碧夫人要他以今后年份贩盐的收入来抵销这笔支出,事实上已经是掩耳盗铃地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美人恩重,他也从不提出过份的要求。
成碧夫人自那晚季孙小蛮离开以后,更加依赖他了,两个人的情感如胶似漆,成碧夫人似乎知道他早晚会离开自己,而且也不相信他复国以后,会把自己一个年华渐去的妇人带回吴国纳为夫人,她如饥似渴地索取,只想把握住与庆忌相处的每一天,用这短短数月的时光,享尽她一生梦想追求的爱情。
飞狐谷的事进行的很顺利,这是在成碧夫人全力支持下办到的,然而也正因为成碧夫人如此的支持,这里的事才能进行的这样顺利,庆忌才能放心抽身离开赶赴卫国,成碧冰雪聪明,每每思及其中因果,想必那颗心也是备受煎熬。
分别的这一天,还是很快到了。
秋风起,庆忌眼见飞狐城招兵之事进行的有条不紊,而对卫国艾城,他却只有庆忌原身的记忆,这么久的日子不曾回去,对那座城池越来越是牵挂,他终于向成碧夫人提出了辞归卫国的要求。
今天,是他走前最后一日巡视飞狐城。庆忌在点将召上站定,身后跟着他救回来的齐国武士“陈长卿”。孙武的伤已经养得差不多了,现在虽然还拄着一支手杖,行动已无大碍。这些日子,庆忌在季氏老宅时常与他走动,因为知道他曾在齐国做过带兵的武士将领,两人言谈之间常常谈及兵法之道,孙武虽言语不多,总是尽量保持沉默,但是对于行军打仗,偶发一语,必有独到见解,令庆忌招揽之心更盛。
这孙武当时已经开始着手想要写出一本兵书,只是许多理论还没有理清,心中的想法还没有形成精炼的语言。而且《孙子兵法》是他后来行诸于笔端的文字,古人行诸于文时的语法不但精炼,而且措辞与日常口语区别极大,因此庆忌虽听到他于兵法上许多独到精辟的见解,却不曾听到一句《孙子兵法》上的原话,便也不曾想到眼前这人居然就是兵圣。
右侧山间小道上,刚有一群腿系沙袋的士卒跑下来,东倒西歪地瘫了一地。右边平地上,则是两百名习练弩箭的士卒,此时弩箭还未装备,他们正在练习发弩的队例,在卒长号令下,士卒成三组排列,第一组发弩,则第二组进弩,第三组张弦。第一组射完则退为第三组,第二组进为第一组,第三组进为第二组,如此循环,始终连续。
这队习弩的士卒刚刚招募来不久,招募时看他们舞剑弄棒个个虎虎生威,这时让他们手里只持了一根暂代为弩的轻巧木棒,循序反复走走队列,却是手忙脚乱,不是你撞了我的肩,就是我踩了你的脚,乱糟糟的几乎没了阵形,好在那位卒长也是这样受训出来的,知道一开始都是这个模样,倒也不烦不躁,继续大声向他们讲解着整个流程。
庆忌笑看了那边一眼,回首对跟在身后的陈长卿道:“长卿兄,你看我练兵的法子如何?”
第155章 喜纳兵圣
孙武微施一礼,毫不客气地道:“请恕长卿直言,足下练兵,颇多新奇之处,不过以长卿看来,却全无章法。而且这半日看下来,足下练兵过于重术,却轻于法,孰不知法为术之根本,无法不成军,纵然这些士卒练得再如何凶悍,临战仍是一盘散沙,全凭一股意气,一遇锉败,立时溃散。”
庆忌大笑:“长卿兄说话总是这么直接。那么长卿以为当如何治军呢?”
“长卿以为,治军首重法,次重术,主要应加强四个方面。一是治军之宗旨,以治为胜、教戒为先。凡兵,必先定制,方能号令明,法制审;二是以法治军,纪律森严,赏罚分明。没有森严的军纪,任是人多势众,必败无疑。不能赏罚分明,士卒焉肯用命?这些,都是要让每一名士卒心中有数的。
这第三,就是将帅之培养选拔,兵之强弱,系于将帅。运筹帷幄,调度遣军,胜负成败,将帅之选至关重要;第四,才是军卒训练。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练兵也要得其法,一是训练从严,二是练以致用……”
或许是受到这练武场的气氛感染,今天孙武滔滔不绝,把他的看法一口气全都说了出来。待他说完自己的见解,微一犹豫道:“见笑了,仓促之间,未必说的完备,而且……这只是长卿一人之见。仅供足下参考。”
庆忌叹道:“仓促间这一番见解,已然令我心悦诚服了。难怪齐国为东方第一大国,兵强马壮,实力强大。若是齐国武士皆有长卿兄这般本领,齐国便永为天下霸主了。”
孙武轻轻笑道:“国力是否强盛、民心向背与否、君臣是否贤明,这才是长胜地根本。具体下来。将领选择、士卒训练、地理形势、天文气候……。涉及胜负成败的条件不计其数,非一良将便可逆天。”
庆忌说道:“别的且不谈,在下现在缺的就是良将。长卿兄,你可愿留下助我一臂之力。”
孙武目光微微闪烁。欲言又止。
庆忌不悦道:“我与长卿兄一向袒诚相见,你若有话,尽管直言。若是不愿留下,我也不会勉强,何故做难以启齿状?”
孙武抱拳施礼道:“既如此,那在下便也直言。长卿这条命,是足下所救。君子当知恩图报,何况在下孑然一身。本无去处,能留在飞狐城。也是个安身立命的所在。然而,足下若真愿招纳长卿,长卿有一言相询,得足下答复,才能决定行止。”
“你讲。”“长卿若留下,是何身份?”
庆忌一怔。孙武目光炯炯,又道:“足下若是阳管事,恕长卿不能为你客卿;你若不是阳管事。长卿总该知道为谁效命。为何而战!”
庆忌目光一厉,沉声道:“长卿。你看出了什么?”
孙武目光定定地看他良久,脸上的线条渐渐柔和下来,还带起一丝微微地笑意,语气也轻松下来:“我看出,足下虽然声色俱厉,然而对我并无杀机。”
庆忌又是一怔,孙武微笑道:“成碧夫人所训护盐壮丁,纵要以军法操练,也只需训练行军行伍、安营扎寨、阵地防御之法,然而足下所练地兵,皆是攻城掠地、陷营拔寨之术,这……绝非一位富可敌国的大盐商需要的盐丁。”
庆忌神色有点古怪地道:“长卿,你……不会以为我要造反吧?”
孙武目光微闪,又道:“若要造反,足下在此得成碧夫人之助,便是得季氏之助,季氏自有军队,若怀贰心,不必如此遮掩,如为人侦知,反而不美。他就在自己军中训练士卒,又有谁会疑心他有反意,何必筑盐城遮掩,多此一举?”
庆忌嘿然一笑,反问道:“那么……你以为……我是谁?”
孙武默然片刻,徐徐说道:“本来应该猜不出的。但是见了足下在谷中如此练兵之法,看你年纪,听你口音,再想起数月前吴使入鲁,驱逐庆忌地事来……,不知在下猜得对是不对?”
庆忌面色微变,迟疑半晌才双眼一抬,凛然说道:“不错,我就是吴国庆忌,长卿兄可愿留下,助我复国?”
孙武面露微笑道:“在下既已说破,还有第二条路可走吗?”
他退后三步,放下手杖,一撩袍襟,屈膝跪地,左手轻轻按上右手,拱手于地,以额缓缓触及手掌。庆忌见了不禁为之动容,礼有跪礼、揖礼、拱礼。跪礼中也有平辈之间、平等地位之间的跪礼,但是这跪拜九礼之中的顿首礼,却只有子拜父、臣拜臣、人拜神时才能行得。
孙武以手触额,沉声说道:“既是公子庆忌当面,孙武愿为殿下先驱!”
庆忌这一惊非同小可,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失声叫道:“你说甚么?!”
庆忌坐在车上心花怒放,好心有好报啊,怎知从河里随便捡了个人回来,就是兵家之圣孙武子?如今他还年轻,或许没有那般了得,但是稍经战事锤练,未来的成就便不可限量啊。这一遭春秋之行,文圣、武圣都见到了,实不虚此行。
那位文圣还要几百年后才能在汉武帝的帮助下修成至圣先师的正果,比较起来,庆忌却更加佩服孙武子,不是因为孙武子的兵法战策对他地帮助更大,而是因为孙武子的本事是实打实地强悍无敌。
若非汉武帝为巩固君权独尊儒术,而是任由百家学术争鸣的话,儒术在自由竞争中未必能站上唯我独尊的崇高地位,汉武之前,儒家哪有那么高的地位和影响?汉武之后,儒家又经过多少年才真正融入社会的各个阶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成就可与之毫不沾边。到了后来,不学儒术便做不了官,儒家想不发扬光大都不成。
而孙武子的兵书战策,可没有哪个皇帝利用政治权力来强行罢黜其他学说,硬把它推上至尊的宝座,那可是在血与火地实践中奠定地不可撼动的至圣地位。能有这样地良将辅佐,大事可期,怎不令他喜形于色?
不过,他倒没有盲目崇拜权威,把复国希望寄于孙武一人。正如孙武所说,战争牵涉的因素太多,良将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历史上孙武为夫差所用时,倾全国之力攻打楚国也是再三筹备,及至秦国发兵助楚,便不得不退回来,说到底实力才是决定胜败的最终关键。不过如今有了这位兵圣,胜算毕竟要大得多,庆忌复国的信心也增强不少。
成碧夫人坐在他身旁,看着庆忌心不在焉,一副眉飞色舞的兴奋模样,心中一阵气苦:“这个没良心的,昨夜枕上缠绵,还情话连篇地说他如何舍不得我,这还没走,心就飞了。”
“成碧……”庆忌感知到她的注视,回神望来,成碧半仰着头,正痴痴地看他,颈上两条性感动人的美人骨,她的眼中含着一些幽怨,一些不舍,波光潋滟,柔情万千,直入人的心底。
“你呀,终于肯回神了?”成碧不想让他看见自己落泪,眼睛眨了眨,眨去眼底的雾气,唇角一弯,抿出一抹动人的曲线强颜欢笑。
“伤心什么,我又不是不回来。不早日打回吴国,难道眼睁睁看着我空自消耗了豪情,而你空自消磨了红颜么?”她的不舍本难掩饰,庆忌轻轻抚摸她光滑的脸蛋,柔声说道。
成碧猫儿似的叹息一声,轻轻垂下眼帘:“成碧怎敢奢望……,不说了,好男儿志在四方,又哪是一个女人拴得住的。”终于忍不住,两滴清泪从她颊上滚落。
庆忌失笑道:“你呀,这么聪明一个女子,一旦钻了牛尖角,别人怎样说你都不信,真不知你到底怎么想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想做个征伐天下的大英雄,就非得贪嗔爱欲四大皆空?庆忌不信,无情未必真豪杰,男女欢爱,有怜香惜玉,有寻花问柳,庆忌做不到把那一片痴心真情的好女子都当成了路旁无知无识的野花垂柳,你明白么?”
成碧偎进他怀里,轻轻地道:“成碧别无他求,唯愿君心如我心……”
帘外青山,依稀朦胧之美,低头再看,偎依在他怀中的成碧容色略显清减,一双水灵灵的眸子也有些黯然,但是柔和的鼻翼,温润的香腮,两弯淡淡蛾眉,一张樱桃小口,纵是迷惘满面,亦具销魂之姿。
“就送到这里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