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踏天下- 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裕刂菀欢ㄒ崾兀 敝芡玖似鹄矗刂菹衷谑撬牡嘏蹋角陆艿幕埃行┘绷恕
“现在我们考虑的不仅是秦州一地,而是天下!”屈勇杰沉声道。“人在,地存,人亡,地失!如果坚守秦州,意味着我们要同时面对着数方面的攻击,我不否认我们可以守住秦州,但守住秦州的代价太大,恐怕这也是李清最为希望的。”
“此话何讲?”周同此时也顾不得屈勇杰身份地位远在他之上,面红耳赤地反问道,如果没了秦州,周同所部无论去了何方,都将成为客军,到了那时,无论装备,补给,都将看人眼色,这个局面,无论如何他是不愿看到的,而坚守秦州,作为本土军,他得到的好处可不是一星半点。
“周将军,如果我们坚守秦州不去,幽燕萧氏与定州吕大临军必然加大对洛阳方面的攻击,而洛阳方面无论战事如何,都将影响到天下人心向背,数百年来,洛阳四周千里方圆,何曾受过一兵一卒的侵扰,而且,坚守秦州,则使李清更容易与宁王等人同仇敌忾,我们的压力将大增,反之,如果我们果断放弃秦州!”
“李清必然会毫不客气地占据秦州!”天启接着道,“得到秦州,李清心满意足,而宁王则会心怀疑惧,因为李清此时不仅可以西进攻击我们,也可以随时东进攻进宁王,而以实力判断,李清东进更符合他的利益,难度也更小,据此,宁王必然全军缩回青州,大力经营青州防线。大家不要忘了,李清的水师正对宁王虎视眈眈,虽然眼下两方联合,但如果外敌一去,他们还会这样同心协力吗,必然会各怀鬼胎。“
“不错,李清宁王各得其所,而且南方曾氏,北方吕氏,此战过后,都是实力大损,将无力自保,有极大可能投靠宁王,当然,袁指挥使也派人去游说,希望他们能为朝廷尽忠,但因为中间隔着宁王,这种希望很小,曾吕二氏最大的可能是投靠宁王,以保证在接下来应对李清的报复,宁王得到曾吕二氏的助力,实力暴涨,实际上对李清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李清不得不考虑这一点,所以,我认为,此战结束之后,大楚将迎来一个短暂的和平期。”屈勇杰道。
天启闷闷不乐,“屈大将军没有将话说透,实际上,此战过后,大楚将形成三强鼎立之局,我方此战虽无所得,甚至可以说是大败,但也不无所得,最大的好处便是遏止了李清的疯狂扩张之势,练出了一批精兵强将,依仗我们的地理优势,中原富庶之地,仍稳居三强之首,而李清伸进中原的桥头堡进一步得到稳固和加强,而其坐拥草原,室韦广阔的战略空间,虽然战略资源不足,但因为其兵甲利于天下,稍可弥补不足,当居第二。”
叹了一口气,“此仗收获最大的却是宁王了,以苟颜残喘之局,一跃而成为三强之一,虽然实力最弱,吕曾二氏也不见得能与他戮力同心,但毫无疑问,他将从岷秦惨败的阵痛中走出来,缓上一口气了。”
“相比与宁王,我更担心的却是幽燕,眼下看来,幽燕投入李清怀抱的可能性正在大增,将对洛阳形成极大的威胁。幽燕之地,腹心之患啊,萧远山当年放***段,祈求李氏放他过境,而李清,李怀远也的确是有过人眼光,萧氏如今,已成为我们眼中钉,肉中刺,不首先拿下他,我们将食不知味,寝不安神。”
帐内众人都是默然,这一仗,说到底,还是败了,得不偿失啊!
周同默然坐下,从天启的这一番话中,他已知道,放弃秦州已成定局,他敢与屈勇杰争,却不敢与天启争论。
“周同将军,在击败萧氏战役中居功甚伟,以后数战,率领秦州军,无不奋勇当先,甘为先锋,朕心甚慰,因此,晋升周同将军为大将军,仪同三司,开府立衙。”天启看着低着头,脸色阴暗的周同。“周大将军,不必为一时的得失而伤怀,暂时的退却是为了以后更大的进步,用不了多少年,我们不仅会重新夺回秦州,更会一举收复天下!复我大楚皇威!”
天启麾下,抛开已反叛为敌的人不谈,身居为大将军的如今不过数人,屈勇杰当数天启第一人,裘志虽然资格更老,但因为与李氏的关系有些尴尬,便屈居第二,张爱民对大楚一直忠心耿耿,于岷州练兵数年,得精兵数万,多次为天启出生入死,居于第三,而周同,便是第四位大将军衔了,而拥有重兵的向平,因为本身便是候爷,又是后族,倒是没有得此封号。
听到天启的话,屈勇杰笑着转身,向周同抱拳,“恭喜周大将军!”
帐内众人都一齐起身,抱拳贺喜。
周同知道,这是天启对于放弃秦州给予自己的补偿,事已至此,他也是无话可说,只能站起来,向天启大礼参拜,“谢主隆恩!”
天启满意地点点头,放弃秦州,坚守兴州,夺回岷州,是他在得知张爱民全军皆墨的消息后,便得出的一个最佳方案,如今所做的,只不过是安抚周同而已。
大计既已定下,便开始商议的撤退细节,这其中千头万绪,一个处理不好,便极易导至一场大败,因为在他们的四周,虎视眈眈的李怀远,李清,宁王,胡泽全等,无一不是人中之杰,正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破绽呢!
“报!”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呼喊声,众人都是一惊,难道又出什么事情了。
一名太监急急跨进帐来,“陛下,张爱民将军回来了!”
“什么?”帐内所有人,包括天启,都霍然站了起来,“张爱民将军!”
“是!”小太监被众人的反应吓了一跳,小心翼翼地答道:“正是张将军,不过张将军看起来不大好!”
“走!”天启一步跨下坐位,打头向外走去。众人立即尾随出帐。
张爱民何止不好,简直就如同一个叫花子一般,身上盔甲不知去向,穿着一身老棉袄,也是破破乱乱,头上裹着厚厚的头巾,脸上,手上到处都是冻疮,神色灰败,而伴随他而来的数十名亲兵更是凄惨。
看到天启亲迎出帐,正急步而来的张爱民大哭着拜倒在地,以头呛地,哭喊道:“陛下,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啊!”
张爱民连问了三个为什么,语气却是愈来愈厉,寒冬腊月,举军翻越海拔数千米的大苍山,九死而一生,数万岷州军,能随同张爱民活着回来的,十成中也只剩下二三成了。
张爱民语气无礼,天启身边的人都是变了颜色,张爱民此举,已是直斥天启了,正是因为天启的错误判断,导至了张爱民几乎全军皆墨的命运。
天启贵为皇帝,虽然心中极其不快,但张爱民此情此景,却由不得他发作,更不可能发作,否则必然让众将士寒心,看到张爱民的惨状,身边的众多将军无不面露侧然之色。
“张将军受累了,此战,皆朕之过也!”天启急步上前,双手扶起张爱民。
张爱民号淘大哭,“陛下,岷州军五万将士,仅余万人随我活着下了大苍山。,岷州军几无存也!”
天启咬牙道:“张将军放心,我们必将夺回岷州,重建岷州军!”'(m)無彈窗閱讀'
第五百八十章:悲喜两重天
定州军主力开入翼州,过王两师各部还归建制,讨山风驻扎许通,李清统帅常胜营,旋风营及王启年部进入翼州城,准备正面硬撼天启主力部队,李氏武装开往占城,从另一侧威胁天启侧翼,而在青州方向,宁王所部,羌兵在与胡泽全,蓝山所部汇合之后,进逼到秦州边境,双方一共汇集了近二十万大军在秦州边境。
是日,一直以来的阴冷天气终于转睛,罢工已久的太阳终于难得的勤快了一回,早早地爬上了天空,将虽然热量不大,但却让人心情爽悦的光线倾洒下来。翼州城内城外,张灯结彩,笼罩在翼州城上的大战阴云随着战事的变化而逐渐消散,现在不是天启打翼州城的问题了,而是李氏军队何时大举反攻,将对方从翼州逐出去的问题了。
大红的彩绸扯了起来,大红的灯笼挂子起来,成千上万盆冬菊被精心打理后,从城门口一直摆放下去,更有许多翼州城民将自己家中的正在开放的菊花摆在家门两侧,怒放的菊花散发出阵阵的清香,整个翼州城内一片花团锦簇,鲜花伴随着百姓喜笑颜开的笑脸,欢快的气氛四处洋溢。
以李思之为首,李氏三候一齐齐聚在城门口,等候着李清的到来,按照辈分来讲,李清是当不起这三人来迎接的,特别是其中还有一个是他的亲喜父亲,但时至今日,李清的身份也不再仅仅是李氏的第三代子孙,更是堂堂的镇西候爷,李家问鼎天下的首领。
天下三分之势已成,李氏一族,已成为争夺天下,逐鹿中原的三大势力中极为强势的一环,而这一切,并是李清,这个尚不到而立之年,当年在李氏宗族之中并不如何受重视的庶生子带来的。
不知李牧之作如何想法,李思之和李退之的心都是火辣辣的,三分天下,虽然仍以天启势力集团实力最为强劲,但李清拥有广阔的草原,可以轻易地组建起庞大的骑兵队伍,这一点却不是其它人能比得的,陆地作战,骑兵仍然占据着先天的优势。而且李清的水师目前也已渐成规模,在外海的来断磨练让他们(由《 书海阁 》
提供)的战力日渐加强,特别是启元号万料巨船的下水,成了目前大楚所有水师之中唯一的巨无霸,对于其它水师的威慑是显而易见的。
李氏有望登上这片大陆最高的顶点,这让李思之李退之如何不心情热切。
一名名背插锦旗的骑兵络绎不绝不绝地从远处奔来,背后插着的小旗在风中迎风招展,到得城门口,便翻身上马,单膝跪地,大声禀报道:“回候爷,镇西候离城门十里。”
“离城门八里!”
“离城门五里!”
随着一名名哨骑的返回,李清的大旗终于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翼州城上,上百架巨大的牛角号被士兵扛着,另一名士兵一手扶角,一手叉腰,鼓足力气,用力吹响悠扬和号角。
“咚咚咚!”一名大鼓连击三响,第四击落下之时,便有数百面牛皮大鼓同时应和,鼓声伴随着悠长的号角,响彻天地之间。
没有奏什么喜庆的音乐,迎接李清到达的是铁骨铮铮的军中音乐,鼓点声声,号角长鸣,令人仿佛置身激烈的战场,闻之便使人热血沸腾。这音乐,也代表着李氏争霸天下的心愿。
李清的马队愈来愈近,当目光之中看到城门口的李氏三兄弟之时,李清赶紧翻身下马,步行而来,随着李清下马,随在他身后的数千骑兵齐唰嘬地下得马来,手挽马缰,静立原地,随着李清向前的只有他手下的数员大将,关兴龙,姜奉以及王蛟。
“父亲,二位叔父,李清哪里当得起三位长辈前来迎接,真正折杀我了。
”李清踏前一步,双膝跪倒,恭敬地向三人行以大礼。
李思之,李牧之,李退之三人的站位倒也颇有意思,原本李思之居长,应当站在中间,而李牧之和李退之应当相伴两侧,但因为李清是李牧之的长子,李思之便有意地站到了李牧之的旁边,变成了李牧之居中了。
虽然李牧之深以李清为傲,这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但从他内心来讲,对李清的感情,却缺少了那一份深深的舔犊之情,两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太短,而且再加上以前的一些不愉快,这让他有些不知如何自处,虽然随着李清的崛起,他已经尽力弥补,但双方心中的裂隙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完全消除的,这让李牧之有些恼火。
相伴于一侧的李思之看到李牧之没有什么动作,赶紧上前一步,顺寇李清,笑道!”快快起来,快快起来,今天我们来仰接的蝴不是你父亲的儿子,我们的侄儿,而是堂堂镇西候爷,十数万大军的统帅,李氏未来的族长,论起理来,倒是我们要向你行礼了。”
李清连连摆手,“李清年轻,李氏大业,还要靠各位尊长掌舵把航呢,岂敢妄自尊大。”
虽然知道李清说得不过是客套话,但不论如何,李清的表态,仍然让李氏三兄弟心中熨贴,李牧之终于也回过神来,伸手牵住李清的手,微笑道:“清儿,辛苦了!”
李清被尖亲牵住手,有些不自在,(由《 书海阁 》
提供)但却又不好挣脱,微笑着道:“份内之事!”
“走吧,回城!”一边的李思之大笑道乙
几人转身,在鼓乐声中向着翼州城内走去,而此时,翼州城内,尚着宽阔的街道,早已站满了翼州城民,人山人海,翼州兵三步一岗,牵手而立,将围观人众牢牢地挡在警戒线以外,更有挂刀持矛的巡逻队整齐地在街道之上巡逻着。
季清所过之处,欢声雷动。
“老爷子还好吧?“李清骑在马上,一边挥手向四周欢迎的百姓挥手致意,一边低声问一侧的李思之。“这一次大战,多亏了老爷子的运筹帷幄,才进行的有条不紊,各方发动的时机恰到好处,严丝合缝,这等指挥数个战场同时配合作战的本领,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学习,我还急着要向老爷子请教呢!”
闻听李清此言,李思之本来笑容满面的脸容立即垮了下来,瞬间晴转多云。
李清一怔,“怎么了,大伯?”
李思之沉声道:“老爷子年纪大了,这一次又耗费了太多的心血,一连多日不眠不休,竟是累得病倒了,如今卧病在床,我们虽然多方延请名医,但这些医生都说,老爷子油尽灯枯,只怕是不行了,如今也只不过强撑着一口气而已。”
李清一勒胯下战马,停在了大路中间,转过脸去,怔怔地看着李思之三兄弟有些悲伤的脸庞,说实话,对于李氏家族中人,除了自己的母亲,自己最有感情的也只有这位睿智的老人了,一直以来,这位老人级予了自己太多的帮助。
“怎么会这样?”李清低低地问道。“怎么会这样?”
李思之叹了一口气“,清风也不心太过于伤心了,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事,老爷子自己却看得很开,李氏一脉,自得上是在老爷子手中发扬光大,名震六合,老爷子说他了无遗憾。”
李清转过身,对姜本道:“去,让拒秋马上进城去府上,再马上六百里加急,飞传定州,请桓熙大夫马上过来。”
“是!”姜本立即应了一声。
李思之叹了一口气,老爷子的状况他是最清楚的,但李清如是做,也是他作为儿孙的一份孝心,便也随他去了。
“走吧,老爷子正等着你呢!老爷子只怕有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