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踏天下-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人,如此一来,我们一翼就有战兵一千二百人。"
李清点点头,"以后每翼士兵还会有扩充,另外各翼将不再设辎重队,我们将统一设置一个辎重队,以后各翼这管战斗,不管后勤。"
王启年一听这话,不由又惊又喜,"将军,你说我们各翼还会扩充?"
李清笑道:"为什么不?以后我还将为各翼配备弓兵,骑兵,工兵,让一翼的兵种丰富多样。配备齐全之后,一翼差不多有三千人左右吧。"王启年与冯国都是大喜,只有姜奎问道:"将军,各翼都配骑兵,那我的骑兵翼?"
李清大笑,"放心,你的骑兵翼将作为一个特殊的兵种,以后只会越来越强大,嗯,在我的计划里,以后会为你配重甲骑兵,什么是重甲骑兵?不懂,告诉你,就是人形装甲,靠,装甲也不懂,算了,懒得跟你说,反正现在也没钱搞,以后等有空了,我搞一个样本让你看看就明白了。"
冯国欢喜了一会儿,忽地道:"将军,可大楚军制,一翼只有一千编制啊?"
尚海波大笑道:"有什么不行的,萧大帅现在搞得这一套朝廷又能咋样?反正又不要他们出钱,只要养得起,我们是多多益善。"
第四十七章:匠作营
看到已定型的战车,李清临时决定到匠作营去看看,匠作营的位置离军营并不远,几里路而已,大量的百姓散去后,原先庞大的老营显得空旷了起来,匠作营正式成立后,便座落在老营的西侧。
作为一个李清十分看重的部门,匠作营那里条件是十分好的,他们工作休息的地方早已修成了永久的建筑,从原先老县城的虚墟上拆下来的青砖条石几乎全部被运来修建了匠作营,便连军营也只是运了部分青砖条石修成了一道围墙及几座哨楼,连李清的参将府,许云峰的崇县县衙,到现在为止,也还是当时临时修建的木屋。当然,几经改建后,这些木屋的条件已大大改善了。
匠作营现在基本成了常胜营的兵工厂,从翼州李氏弄来的百多名铁匠在开年过后便从翼州来到了这里,连同他们的家眷近千口人,都被安置在了匠作营内,每个匠师都在老营附近授了土地,每人十亩,一家有几口人,便有几十亩地,这让不情不愿从繁华的翼州来到定州,而且是穷乡僻壤的崇县的匠师们得到了一份意外之喜,要知道,在翼州的时候,除了有经验的大师傅,他们也只有一点儿微薄的薪水,勉强能过日子罢了。但一到崇县,每家都拿到了数十亩土地,这在翼州,是十分难以想象的。
这些匠师虽然有一门手艺,但在骨子里仍然不脱小农气息,有自己的土地是这个时代的人的普遍的梦想,不管是官,还是商,发达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买地。这些人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也有拥有土地的一天,当从县衙拿到地契的时候,大都的人都如在梦中。本来的不情愿立即便变成了欢天喜地。
而对于李清来说,近万亩的土地对如今的崇县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崇县虽然地并不多,但现在人也太少了,寇兵过处,十室九空,大量的地荒芜无人耕种,用一些荒芜的土地笼络住一些他十分需要的技术人员,他觉得太值了。
翼州李家非常清楚他要铁匠的内在含义,这些铁匠都是从翼州李家自己的匠作营中抽调而出,最为擅长的就是打制各类兵器,甚至随着这些铁匠一起来的还有一些大型器械的制造图纸。
带队的大师傅已被李清直拉任命为匠作营的匠作大监,拿着等同于七品官的薪水,同时家中也一样授了地。这让这位叫任如云的大师傅感激不尽,这一份薪水是他以前在翼州李家辛苦一年也赚不到的,更何况还有地呢?只要有地,便是不拿薪水,任如清也是肯干的。
刚跨进匠作营的营门,匠作大监任如云已是带着一帮匠人迎了出来,朝廷并没有匠作大监这一官职,但李清决定要将有经验的师傅与普通匠师区分出来,让这些人更具有责任心和荣誉感,首先便是在服饰上,没有专门的官服,李清便让人在白袍上绣上两把交叉的铁锤,铁锤之下,再绣上星星。像任如云,便是两柄铁锤,再加上三颗星星,两把锤子表示他是匠作营的头儿,另外三颗星星则代表他是匠作营中技艺最为高超的大师傅。
而在他之下,则分成了几个小组,组长则是一把铁锤,另外根据他们的水平另绣上星星,像这些小组长,一般都是两颗星星,而普通的匠师则是一颗星星,没有铁锤,学徒则一颗星星也没有,只能晋级到匠师之后,才能绣上星星。星星不同,薪水便也不一样。
匠作营建成后,李清还没有来过一次,只是召见过任如云,将战车的图纸给了他。
看到迎上来的任如云,李清险些笑出来,身上的白袍已看不大清颜色,连脸上也是沾满了黑灰,而他身后的几个匠师,看服饰都是他手下的小组长。
任如云心中着实有些忐忑,前几天他才将打制好的战车送到了兵营,今天李清便来了,是不是战车有什么问题,没有达到将军大人的要求呢?
“见过将军,各位大人!”任如云如飞般赶过来,便要跪下叩头,李清上前一把拉住他,笑道:“任大监,你也是有我常胜营的官位的,不需要跪,拱手即可。”
啊!匠作大监任如云和他手下的小组长都呆了,官位?自己当得这是官?任如清呐呐地道:“将军,哪里有匠作大监这样的官啊?”他一直便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匠师头罢了,与一般的平头百姓相比,所多的也不过是会一般手艺罢了。
“当然是官!”李清爽朗地笑道:“别的地方我不管,在我崇县,将作大监是官,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官。不然为什么要给你等同于七品官的薪水啊?”
任如云嘴唇都有些哆嗦起来,他身后的几个小组长也是个个脸色通红,呼吸都急促了起来,将军这是在说自己现在的职位等同于七品官啊,七品官是什么,那是可以当知县的。那都是高高在上,需要自己仰视的人物,现在自己也与他们一样了么?自己也是官了?祖上显灵,这一趟崇县来得太值得了。任如云这个时候极端地感谢那个因为与自己不知而将自己一脚踢到崇县的李家匠师营的首席大师傅,没有他,就没有现在自己的身份地位啊!原先对他的痛恨早已是不翼而飞。
看到任如云的表情,李清知道他的感受,在这个时代,匠师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甚至还不如普通的农夫,除非你能混到大师傅级别,才会有所改观。
收拾起自己激动的心情,任如云仍是有些惴惴不安地问道:“将军今天来匠师营,是因为上批送去的战车有问题么?”
李清摇摇头,“不,没有问题,打制得很好,当然,不是没有改进的地方,你们可以在以后慢慢摸索,比如说让这车推起来更省力,跑起来更快,车轴更耐磨,损坏后怎么才能再最短的时间内修复等等等等!”
任如云本来听说没问题,已是将心放下,但紧接着李清说的话便让他的脸色有些发白,这还是有很多问题啊,他不识字,不能将这些记下来,只能牢牢地将其记在心中,准备以后再来琢磨。
“走吧,带我们去看看你的匠作营!”看到任如云着实有些紧张,李清便岔开话题,有些东西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慢慢来。
“小人引路!”任如云道。
“你应当称自己来职下!”李清纠正道。
“是,是,是!”任如云赶紧道:“小人忘了,哦,不不不,是卑职忘了,卑职现在也是官了!”任如云的话在场中引起一阵善意的笑声。
“将军,这里是炼铁组,专门提高生铁的质量,将军,我们崇县没有铁矿,只能买些生铁,但这些生铁质量差次不齐,必须回炉重练才能用来打制兵器,否则兵器极易损坏。”任如云边走边向众人介绍。几位跟来的将军深知兵器再战场上对于士兵重要,简直便是当兵的第二条命,谁也不想别人一刀砍来,自己一刀架去,当的一声,自己的刀却断了,那不是等着挨宰么?现在都是瞪大眼睛,不肯放过一个细节,只想着挑出几个问题,来让这个大监在打造兵器的时候更用心,造出更锋利耐用的家伙,但他们个个都是门外汉,拿刀砍人在行,造刀,作梦去吧。
“那你们重新炼制的铁质量怎么样?”李清看着在炉中翻滚的铁水,问道。
“这取决于生铁的质量。”任如云小心翼翼地道。“现在我们打制的兵器还不能与翼州匠作营相比。不论是锋利还是耐用,都差了一个档次。”
李清沉吟了一下,道:“你听说过钢吗?”
任如云愣了一下,摇摇头,李清不由有些失望,“就是硬度比铁更高,但柔韧性却也更好的一种,一种…。。”李清在脑中想着词汇描述。
“大人说得是不是精铁?”任如云身后的一个小组长插嘴道。
“精铁,对,就是精铁!”李清眼前一亮,“你知道精铁?”
任如云赶紧介绍,“将军,他便是这炼铁小组的组长,许小刀。小刀,到前面来给将军说说精铁。”
许小刀有些紧张,“大人,小人在翼州的时候,知道翼州匠作营正在研制一种精铁,听大师傅说的特性跟将军刚刚说得差不多。”
“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做的吗?”李清感兴趣地道。
“小人在哪边时地只是一个普通匠师,知道得不太清楚,好像是在炉中不停地加入炭粉,具体怎样的,小人不清楚。”
李清满意地点点头,他知道,钢起初便是这样来的,只不过这种炭粉燃烧杂质的方法并不能造出品相极高的的钢来。
“哦,那你们怎么不试试这种方法?”
许小刀道:“这种方法极容易失败,经常让较好的生铁也变成了废品,我们现在生铁本就紧张,不敢冒险浪费。”
李清笑道:“这倒也是,不过你可以造个小炉子,先试试嘛!”李清鼓励道,“我还听说过一种炒钢法,哦,就是你说得精铁,你也可以试试嘛!”
“炒钢法?”许小刀一脸迷胡。
“嗯,就是这样的!”李清比划了一下,“将炭粉加进去,然后像炒菜一样,不停地将铁水翻来翻去。当然,怎样加炭粉,加多少炭粉,我就不知道了!”
任如云睁大眼睛,“大人,你怎么知道炼铁是方法,而且还是我们没听过的?”
李清微笑道:“听人说得,听人说得,你们可以试试,嗯,你叫许小刀吧,你如果真试验出来,我给你胸前加一柄铁锤,一颗星星,怎么样?”
许小刀一下子便激动起来,这是要升自己当大师傅了,看没看任如云大师傅,人家现在可是拿着七品官的薪水呢!胸前的星星还没加,眼前倒是先冒星星了。
说完了这事,李清也没再放在心上,这些东西没有一定的积累,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自己提个头,至于怎么做,那就是他们的了,反正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一行人又见了刀坊,箭坊,木器坊,便满意而去,现在匠作营的效率还是挺不错的,离开匠作营的时候,李清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将流水作业的方法教给他们呢,想想还是算了,现在拢共才百多人,还成不了气候,以后再说吧!
第四十八章:清风的成长
今天第二章:
李清的参将府由于他执意不愿修建新的,便一直位于这片斜坡的顶端,虽然仍是那幢木制房,但与去年冬天相比,仍然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合土筑成的围墙,外包了青砖和条石,厚度达到了数尺,高更是达到了一丈有余,从坡下向上看,虽然是仰角,但仍然只能看到参将府的屋顶,四角之上,全部有石砌成的哨楼比军营里的哨楼还要高大,一座哨楼可以进驻数十名兵丁,哨楼的垛碟之间,隐有寒光闪现,那是蝎子弩弓。李清的亲卫队此前被清风抽走了数十人到调查统计司,但在这一轮的扩军中,却补充到了二百人。比先前的规模足足大了一倍。这也让参将府的附属建筑多了起来,距参将府那幢木屋数十步,便是一排排条石和青砖筑成的亲卫营房。
院墙外,一条石阶也已修筑完毕,许云峰更是动员百姓,从山里挖来了数十株苍松翠柏,移值到了台阶的两边,另外的空地上,也被移栽上了各式各样的树木,原本光秃秃的一面缓坡就此变得郁郁葱葱。
宽阔的大门将参将府与外面隔成了两个世界,四面持刀亲卫在大门两边站得笔直,让已显得有些雄伟气象的参将府平添了几份肃杀气息,门楣处,长胜营参将府五个镏金大字闪闪发亮,这几个字是李清亲笔书写。
清风的调查统计司仍然设在参将府内,不过另外修建了一座青砖瓦房作为办公地点,或许是调查统计司这个名字太怪太拗口,熟知内情的常胜营高层习惯地用内书房来称呼这个特殊的部门,起因是这个部门成立于李清的书房,并由原先负责书房事务的清风来统领。
尚海波作为李清的首席谋士,也离开军营搬到了参将府,参知军务。现在整个参将府里,杂七杂八地人丁加起来足足有三百余人。
站在参将府的哨楼上,便可以俯瞰整个崇县老营,因为扩军而分营的左中右三翼士兵成三角形布局,在他们的中间,便是匠作营,女营及县城的百姓。
崇县也不准备再重修县城,而是在老营的基础上新修一个定居点,也不准备再起城墙,用李清的话说,我们没有这么多的钱来砌城墙,太矮太薄,不如没有,想要新建一座坚固的有战略价值的新城,那要花的银子海了去了。这也是为什么蛮族来袭时,一定要将这些城墙全部推倒的原因,你想重修,行啊,那财政上拖也拖死你。而第二个原因,则是李清的一句话让尚海波等一主重修县城的人都不再说话,李清说,人心墙,不墙。只要崇县百姓众人齐心,便是寇兵再打来,也能将他们挡住。否则,城墙起得再高又有何用,以前的崇县城墙不高不厚吗?还不是被寇兵一鼓而下。
由于崇县不在抵御蛮族的第一线,尚海波等人也不在坚持,任由李清作主。而此时的崇县,银子也的确花得如流水一般,鸡鸣泽堡塞建设很顺利,李清设计的棱堡并不大,但却十分利害,这已是尚海波与几位将领在做出模型后反复论证后得到的结论,所需费用也不大,但开挖鸡鸣泽,这是一个十分耗费人力物力的活计。好在翻出来的淤泥堆在荒田上,晾晒数日之后,屯兵们便赶紧抢播种子,希望在秋收的时候便能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