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为君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妻为君纲-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看着安排令千金回府一趟。”

    温向东连忙说:“如此就劳烦李大人多费心了。”

    李尚宫稍坐了一会,便起身告辞了。一家人一起送别到门口,回转身,神色各异。老太君感叹着说:“家中好不容易多了些人气,今后又要少个人了。”老夫人从旁说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也算是娴丫头自己的造化了。”王氏夫人则不发一言,牵了温媛向老太君和老夫人拜别,便回房去了。

    温向东也不跟去,反而来到柳氏身前,低声问:“怎么,你也满脸不高兴的?”

    柳氏抬眼看了温向东一眼,叹声说:“高兴,我怎么会不高兴?只是,我怕这恩宠来得太快,到时候去得……”

    “不要胡思乱想了。”温向东轻揽柳氏地肩。轻笑着说。“你看。婉儿都要跟着你穷紧张了。”

    柳氏低头看看跟在身旁地温婉。哂然笑笑道:“老爷说地是。是我太早开始患得患失了。”抬手轻抚温婉地头。柔声说。“回屋吧。过几天。你娴儿姐姐说不定就回来了。得早些做准备。”

    母女俩刚回房。温娴地信便到了。柳氏看完信。便蹙着眉。坐到一旁沉默不语。温婉知道不是出声地时候。便爬上凳子。悄悄摸了信过来看。

    原来温娴在半个多月前就进宫了。算算时间。差不多就在她去到韩嬷嬷家地第三天。得知了公主摔伤闹脾气地消息。由于与她一起在韩嬷嬷那学礼节地还有好几个家世不斐地官家小姐。她担心到时候走正规流程。胜算太小。便央求韩嬷嬷给她机会。让她抢下这个先机。同时又怕柳氏会为她这一冒险之举担惊受怕。所以才决定先瞒住家里。若是成功。便给她们一个天大地惊喜。若是失败。就当是没生过她这个女儿。

    温婉看完。轻叹了口气。难怪柳氏笑不出声来。温娴这一举也实在太冒险了。她这回是运气好。成功了。若是不小心。一言不合。公主又是在闹脾气地份上。后果真是难以设想。

    “娴儿姐姐肯定也是仔细考虑过才这样做地。娘亲不要担心了。”

    柳氏回过神,朝温婉释然笑笑,柔声说:“婉儿练字去吧。”

    “嗯。”

    当晚,皇后娘娘赏赐下来的东西,便全数抬到了温婉她们院来。说老夫人说大抵都是锦缎珠宝之类的东西,各房也不缺,便全给了过来。柳氏也不留私,开了盒,让采青采红各挑两件首饰回去,院子里其他丫环嬷嬷们也每人分了颗硕大的珍珠。一时间,整个小院便沉浸在一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喜庆气氛中。

    温娴回家,便已是中秋的前一日。全府上下正忙着换秋灯,准备中秋之夜的团圆晚宴,温娴这个时候回来,颇有些双喜临门的味道。虽然公主伴读不像太子伴读那样会被封予品阶,但也不得不说是一份额外的殊荣。温向东特地带了温娴去祠堂拜了先祖,然后又到各房去聆听了教诲,一圈兜下来,等回到自己的小院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娴儿姐姐!”一个多月没见,温娴的个子似乎长高了些,人也清瘦了些,而且化上了淡淡的粉妆,愈发地有种豆蔻少女,亭亭玉立的韵味。

    “婉儿!”温娴欣喜地快步进屋,牵过温婉的手,上下打量了一番,又拊手她的头顶在自己身上比了比高度,喜盈盈地说。“婉儿似乎长高了呢!”

    温婉不禁笑了,她也正这么想呢,还真是姐妹同心啊。温娴拉着温婉叙了番离别以来的思念之情,抬眸朝屋里看了看亲呢?”

    “在里屋呢!”

    温娴点点头,轻跃着步子欢快地进了里屋。

    “娘亲!”温娴刚唤出一声,柳氏却低喝了一声:“娴儿,跪下。”

    “娘亲?”温娴奇了奇,但猜想柳氏应该也是有什么教诲的话,便应言就地跪下。没想到,柳氏却站起身抓起藤鞭,就快步过来朝着温娴背上便“啪啪啪”抽了三下。

    温娴一下子被打懵了,温婉也吓了一跳,急唤了声“娘亲”,冲过去拖她的手臂,不让她继续打温娴。柳氏也无意再打,以藤鞭敲地,沉声问道:“知不知道娘亲为什么打你?”

    温娴委屈得蓄了满眼的泪水,紧抿着嘴唇,倔强地摇了摇头。

    “娘亲打你,不是因为你擅作主张,也不是因为你瞒着家里,先斩后奏,而是打你急攻近利,做事冒冒失失!”

    “但是,嬷嬷告诉我们那个消息,就是要我们去争。要是我不去争取,就会被别人抢先了!”温娴哭着辩解。

    “这天底下的机会多的是,你的性命却只有一条!”柳氏也默默流下泪来,哽声訓斥。“高山悬崖,为什么人们那么艰辛地修筑栈道,以求达到崖底,而非直接往下跳?蜘蛛捕食,也尚知张网以待,就算有猎物投网,也会先缚以毒丝,然后食之。这样的道理你都不明白的话,今后如果在宫中安身立命?”

    “宁可迂回十年,也不可贪图一时之险,你若不明白过来,娘亲绝对不让你再踏出家门半步!”

【第四十五章 身教】

    柳氏责令温娴跪在里屋,没有想通之前,不准起来,自己则转身出了屋去。

    “娴儿姐姐。”温婉见温娴低声哭得委屈,便蹲到她身旁,递上一方绢帕,劝慰说。“其实娘亲说的对,急功近利很容易办坏事,尤其姐姐今后要在皇宫里生活一段日子,行差踏错一步,说不定就性命难保了。娘亲也是担心姐姐出事,才会打姐姐的。”

    温娴接过绢帕拭泪,但却仍然抿着唇,不甘认错。

    “虽然这次机会是难得,但是来日方长,也不必急在这一时。像朱买臣,五十岁才中举,姜太公八十岁才遇到周文王,皇天不负苦心人,耐心等待,机会总会有的。”

    柳氏洗去脸上的泪痕,整好妆容,端着炖了一下午的水晶肘子回转,便听到小女儿在絮絮叨叨地劝说姐姐。大女儿则轻声啜泣着,闷声不说话,许久,才抽噎着说了一句:“我知道娘亲说的没错,但是我要是放弃这次机会,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娴儿姐姐……”温婉暗自叹了口气。温娴说得也不无道理,机会不等人,错过了这一次,谁也无法保证下回一定还有。与其将来后悔,不如放手一搏,这样的道理也是有的,只是对象是娇蛮公主,若是搏得输了,就有可能连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都没有了。

    柳氏在外屋唤道:“婉儿,你过来。”

    温婉应了声头对温娴说:“我先去娘亲那。”便起身跑了过去。

    出了房门,便见餐桌上满满地排了一桌的菜,看来是要准备开饭了。想到这些菜原都是柳氏亲自下厨为温娴准备的,温婉不由回头望了望还跪在里屋的温娴。柳氏见状,便伸手拉过温婉入座,缓声说:“你爹爹不过来了,我们吃吧。”

    温婉点点头,踮起脚尖爬到椅子上坐好。面对着满桌的菜肴,柳氏却不动筷,温婉也便坐着不动。半晌,听得她幽幽地叹了口气:“日子过得真快,婉儿都快十岁了。仿佛就是一晃眼的功夫,从我第一次见到你爹爹,到现在,便已经有十五年了……”

    温婉有些明白了,柳氏大约是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劝诫温娴,便端正地坐好,认真地听着。

    “娘亲小地时候。家里很穷。兄妹又多。平时只能穿哥哥姐姐们地旧衣裳。布料非常粗糙。硌手。而且打满补丁。打猪草地时候。瞧见放风筝地乡长大人家地小姐。一身色彩鲜艳地绫罗绸缎。心里羡慕极了。但是娘亲家三代务农。是不可能穿上绸缎地。从有记事起。在娘亲心中。就有一个很强烈地念头:我不要过每天割草喂猪地日子。我要穿上绸缎。我也要悠闲地去踏青。放风筝。”

    “这个天底下。人是分为三六九等地。每个等级地界线又是如此地明晰。你若是下等人。那么你周遭认识地人。肯定也全是下等人。今后你生地儿子、女儿。也统统全是下等人。我必须改变这种境况。而我所找到地办法。就是求学看书。”

    “没有钱上学。便去学堂里当个粗使丫头。先生在里面教认字。我便躲在外边地草丛里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断断续续地学。别人只需一两年便可以认全一百五十个常用字。我则整整用了五年。然后开始看书。借书看。借书抄。先是向学堂里地学子们借。再托学子们向先生们借。再托先生们向他们地朋友们借……这样。一直借到了你们爹爹那里。”

    回想起往事。柳氏不禁唏嘘。这许多年来。一步一步地走过来。虽然缓慢。却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踏实。无惊无险。“我们并不是一见钟情。但我知道。他是可以改变我一生地人。这就足够了。我用了两年地时间。成为他地红颜知己。第三年。才有了你姐姐。”

    “跟你爹爹在一起之后。我才明白。我追追寻地一切。这时候才刚刚开始。温家是名门望族。家教严明。你爹爹虽然悠游在外。但是逢年过节。必定回转家门。而且名门望族。就算纳妾。也都是在仕族人家中选取。纳民女为妾。只会让家族沦为笑柄。所以我绝口不提让他带我回京之事。因为在这之前。我要先办妥两件事情:第一。做到让他无法轻易抛却通州地一切;第二。吸引他每年都来小住一阵子。做好这两件事情之后。才能考虑如何回京。如何进入温家。而这一目标。我给自己定地时限是。十年。”

    温婉看着柳氏平静地脸庞。心中不由地佩服起这个女子地坚忍和毅力。以平民身份进入贵族家庭。小说里地灰姑娘故事总是成功得那般轻而易举。而她却用了十五年地时间来实现。没有奢求。没有急功近利。只是一小步一小步慢慢地走着。然后成功了。

    “现在,坐在这里,有时候也会想。若是当初我不甘在草丛里躲上五年,而是直接去找教书先生的话,必定会被直接赶出学堂,那便学不了字,看不了书,也便遇不上你爹爹。”

    “如果当初有了你姐姐后,没有再耐心地等上这十年,而是直接央求你爹爹带我回京的话,虽然也有可能成功,但是更大的可能性就是他一去不回,连婉儿都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上。”

    “没错,机会是很宝贵,但是有些东西,比机会还要宝贵。因为机会不是唯一的,而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连弥补、挽回的机会都没有了。更何况是自己的性命,人都没了,那谈什么都是多余的。”

    柳氏的话音缓缓地落下,便见温娴哭着从屋里出来,直直地跪到柳氏跟前:“娘亲,娴儿知道错了。”

    柳氏也欣慰地落下泪来,唤了声“好娴儿”,便伸手拉了她起来,搂入怀中:“走到这一步,娘亲自身已经心满意足了,接下去,就是你们姐妹俩的将来了。以温家的地位,你们姐妹的婚配对象,必定是仕族人家,但为妻还是作妾,嫁入什么样的人家,便要由你们去努力了。”

    “一般官家女儿,十五出阁,娴儿还有三年时间,婉儿则还有六年,时间还多的是,万事不要操之过急。而且就算先为了妾又如何,妾室扶正又不是史无前例。一蹴而就固然轻松,但是这样的侥幸又能有几回?所以娘亲给你们的教诲便是,盯紧机会,稳中求胜。”

    婉点点头,确实是受教了,这个世界的生活法则。

    母女三人吃完团圆饭,又坐着叙了番话,大抵是问些在宫里的情况。温娴说毓心公主虽然任性,但也不是完全听不进道理。只要在肯定她的想法是正确的基础上,加以劝诫,她还是可以听进去的。

    入夜,姐妹俩回房睡觉,温婉忽被温娴拉住问:“婉儿之前说的朱买臣、姜太公是什么人?”

    婉怔了怔才回想起之前劝她的时候似乎提起过,讪讪笑笑说。“书里看来的。”说完便赶紧引开话题,问道。“对了,娴儿姐姐有收到我送去《撷芳录》么?”

    “收到了,公主很喜欢呢!多亏了婉儿了!”

    “那太好了呢。”温婉也开心的说。“我这还有几本师兄找来的书,相传也是余子晴写的。娴儿姐姐下回回宫的时候,也一并带上吧。”

    儿真好!”

【第四十六章 印记】

    温娴只在家呆了三天,公主便派人来催着她回去。温娴只好拜别家人,踏上回宫的道路。温婉便将之前闲睱时候默写出来的几本小说,装到独立的小布包里,让她带上。

    之前韩嬷嬷提到的公主喜欢的那三本书温婉都看了一遍,总结了一番,这三本书的故事背景都是武侠的,男主角都是有些冷冷的,沉默寡言,但是一旦动情,便是今生唯一,至死不渝的那种。非常典型的小罗莉的偏爱,温婉早年也喜欢看这类故事,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也看过不少。

    凭着记忆,将黄药师还有西门吹雪的故事整理出来,去掉多余的细枝末叶,渲染放大了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可歌可泣。温婉改编的时候,都一不小心被感动了下下,就不信公主不被感动得唏嘿哗啦。改完之后,还模仿着余子晴起书名的习惯,给这两本山寨版小说起了两个酸到掉牙的书名,分别叫作《药为谁生飘零》。

    送走温娴之后,温婉一度非常失落,整日整日地坐在书窗前发呆。温娴已经为自己的将来奋斗去了,她的眼前却还是一片迷茫。能不能回去原本的世界,似乎只能听天由命了,而摆在自己眼前要好好地走的路,似乎也就是好好读书,考进尚书院,做个女官,将来嫁个好人家这一条路了。

    叹了口气,懒懒地躺到床上,准备看会书睡觉。刚摸了本书过来,便听到外间的门一声开了,有人进来了,听说话声是温向东和柳氏。这几天温向东来得比较少,这会儿他过来,温婉便从床上翻身爬起来,跑出去打招呼。

    “爹爹来了!”

    “我的小婉儿!”温向东刚坐下,瞧见温婉跑出来,笑着起身上前抱起她,原地转了几圈,逗了她一会,才抱着她坐回椅上。

    柳氏遣走采青采红,自己沏了茶过来,柔声问:“方才来的时候眉头紧皱着,遇着什么事了?”

    温向东轻啜了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